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嘿,論語|《論語》產生的成語都在這裡(4)

成人之美

《論語·顏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是。 ”

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 不促成別人的壞事。 小人則與此相反。 ”

道不同, 不相為謀。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孔子說:“志向不同,不在一起謀劃共事.”

所謂“人各有志,不能強勉.”又所謂“鶴鵲安知鴻鵝之志!” .其實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的意思.

當然,“道”在這裡的外延較廣,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觀 念、學術主張等.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

葉公向子路問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 子路不答。 孔子(對子路)說:“你為什麼不樣說, 他這個人, 發憤用功, 連吃飯都忘了, 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 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 如此而已。 ”

六尺之孤 百里之命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 可以寄百里之命, 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曾子說:“可以把年幼的君主託付給他, 可以把國家的命運託付給他, 面臨重大考驗有氣節而不動搖屈服。 這是君子一類的人嗎?是君子一類的人啊!”

志士仁人

子曰:“志士仁人, 無求生以害仁, 有殺身以成仁。 ”

孔子說:“志士仁人, 沒有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的, 只有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成全仁的。 ”

殺身成仁

子曰:“志士仁人, 無求生以害仁, 有殺身以成仁。 ”

孔子說:“志士仁人, 沒有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的, 只有犧牲自己的性命來成全仁的。 ”

即溫聽厲

後以之稱面受尊者的教誨。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

子夏說:“君子有三變:遠看他的樣子莊嚴可怕, 接近他又溫和可親, 聽他說的話嚴厲不苟。 ”

小德出入

指不必嚴格要求的一些小節。

子夏曰:“大德不逾閑, 小德出入可也。 ”

子夏說:“大節上不能超越界限, 小節上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

有始有終

有開頭也有收尾。 指做事能堅持到底。

子遊曰:“子夏之門人小子, 當灑掃應對進退, 則可矣, 抑末也。 本之則無, 如之何?”子夏聞之, 曰:“噫!言遊過矣!君子之道,

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 區以別矣。 君子之道, 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 其惟聖人乎!”

子遊說:“子夏的門人, 做些灑水掃地接待遞送的事是可以的, 但這不過是末節。 根本的東西卻沒有〔學到〕, 怎麼可以呢?”子夏聽了這些話, 說:“唉!子遊錯了!君子之道, 哪些先傳授, 哪些後傳授呢?這就和草木一樣, 〔各種各類〕是有區別的。 君子之道, 怎麼可以誣衊歪曲呢?能夠有始有終〔按次序教授弟子的〕, 大概只有聖人吧!”

有始有卒

指做事能貫徹始終, 堅持到底。

子遊曰:“子夏之門人小子, 當灑掃應對進退, 則可矣, 抑末也。 本之則無, 如之何?”子夏聞之, 曰:“噫!言遊過矣!君子之道, 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 區以別矣。 君子之道, 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 其惟聖人乎!”

子遊說:“子夏的門人, 做些灑水掃地接待遞送的事是可以的, 但這不過是末節。 根本的東西卻沒有〔學到〕, 怎麼可以呢?”子夏聽了這些話, 說:“唉!子遊錯了!君子之道, 哪些先傳授, 哪些後傳授呢?這就和草木一樣, 〔各種各類〕是有區別的。 君子之道, 怎麼可以誣衊歪曲呢?能夠有始有終〔按次序教授弟子的〕,大概只有聖人吧!”

學而優則仕

優:有餘力,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後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後提拔當官。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子夏說:“做官的事情做好了還有餘力,就更廣泛地去學習以求更好;學習學好了還有餘力,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給更好地推行仁道。”

惡居下流

憎恨處於下游。原指君子不願居於卑下的地位。現也指不甘居下游。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子貢說:“殷紂王的不善,不如傳說的那樣嚴重。因此,君子非常憎惡居於下流,〔一旦居於下流,〕天下的一切壞事〔壞名〕都會歸到他的頭上來。”

文武之道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

《論語·子張》:“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

文王和武王的道,沒有掉在地上,沒有消失,還存留在人們當中, 那些有賢能的人保存了周代文化中那些重要的或者高深的內容。

學無常師

求學沒有固定的老師。指凡有點學問、長處的人都是老師。

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子貢說:“周文王武王的道,並沒有失傳,還留在人們中間。賢能的人可以瞭解它的根本,不賢的人只瞭解它的末節,沒有什麼地方無文王武王之道。我們老師何處不學,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師傳播呢?”

賜牆及肩

比喻才學淺陋。

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類,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子貢說:“那宮牆做比方,我的牆才到肩,能看到房屋裡的美好。老師的牆有數丈高,如果找不到門進去,看不到宗廟的壯觀,房屋的富麗。能找到門的人或許不多。武叔先生的說法不也是很自然的嗎!”

一言以蔽之

用一句話來概括。

《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孔子說:“《詩經》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怎麼可以誣衊歪曲呢?能夠有始有終〔按次序教授弟子的〕,大概只有聖人吧!”

學而優則仕

優:有餘力,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後指學習成績優秀然後提拔當官。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子夏說:“做官的事情做好了還有餘力,就更廣泛地去學習以求更好;學習學好了還有餘力,就可以去做官以便給更好地推行仁道。”

惡居下流

憎恨處於下游。原指君子不願居於卑下的地位。現也指不甘居下游。

子貢曰:“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子貢說:“殷紂王的不善,不如傳說的那樣嚴重。因此,君子非常憎惡居於下流,〔一旦居於下流,〕天下的一切壞事〔壞名〕都會歸到他的頭上來。”

文武之道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寬嚴相結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

《論語·子張》:“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

文王和武王的道,沒有掉在地上,沒有消失,還存留在人們當中, 那些有賢能的人保存了周代文化中那些重要的或者高深的內容。

學無常師

求學沒有固定的老師。指凡有點學問、長處的人都是老師。

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子貢說:“周文王武王的道,並沒有失傳,還留在人們中間。賢能的人可以瞭解它的根本,不賢的人只瞭解它的末節,沒有什麼地方無文王武王之道。我們老師何處不學,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師傳播呢?”

賜牆及肩

比喻才學淺陋。

子貢曰;“譬之宮牆,賜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類,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雲,不亦宜乎!”

子貢說:“那宮牆做比方,我的牆才到肩,能看到房屋裡的美好。老師的牆有數丈高,如果找不到門進去,看不到宗廟的壯觀,房屋的富麗。能找到門的人或許不多。武叔先生的說法不也是很自然的嗎!”

一言以蔽之

用一句話來概括。

《論語·為政》:“《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孔子說:“《詩經》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