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老濰縣舊事:發科泉的由來

發科泉在舊濰城東南角樓外, 文昌閣下(今和平路百貨大樓附近)。 相傳與清乾隆年間濰縣縣令鄭板橋有關。 鄭板橋學問淵博善看風水,

取其地理, 開設其泉, 名為發科泉。 意即為科舉發達、以興濰縣之文氣。

濰縣在清代乾隆年間之前, 中科之人寥寥無幾。 自鄭板橋開設此泉而後, 科名日多, 最多時期、出了兩名狀元(曹鴻勳, 王壽彭), 十八名翰林、三十六名舉人、七十二名秀才、從此人們就此頌揚歸功於鄭板橋。 發科泉後來已被淤塞不用。

其實在滿清入主中原後, 一般的漢族義士不願出仕效力, 有意逃避清代的科舉。 乾隆時, 清朝統治者採取懷柔政策, 大開博學鴻詞科, 以後漢族義人不參加正式科舉的, 便參加其科試, 逐漸應試多了, 光緒間便大盛。 當然, 這與鄭板橋在濰所提倡的文風影響也是分不開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