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萌讀《道德經》五十:老子論生死,修仙或可成

原文:出生入死。 生之徒, 十有三, 死之徒, 十有三。 人之生生, 動皆之死地, 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之厚。

理解1:從出生的那一刻起, 便開始走向死亡:新生(幼、童占)三成,

死(老、衰占)三成, 在人生旅途青壯年——走在死亡的路上的, 占三成。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生命群體有厚, 有厚就有薄, 薄厚之間即限度, 這是自然而然的。 如此理解反映出老子的生態平衡思維, 對大自然的瞭解, 對生命群體、人類社會, 對人的常態認知是很深遠的。

理解2:因生而走上死之路。 新生三成, 死三成。 占群體三成的壯盛之年, 碌生養之事, 便開始走向衰老死亡。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有生, 有生便有死。

三個三成為九成, 那還有一成呢?老子沒提“一成”這兩個字, 只是在後面描述了些“超越生死之外”的異類的存在狀態。 如此, 老子所描述的異類定然屬最後那一成, 但是否占全那一成, 誰也不知道。 或許還有老子未描述的異類也在那一成內吧!總之呢, 對於剩餘這一成, 老子也是沒敢把話說滿。 下面咱們看看老子所描述的這些異類的存在狀態?

原文:蓋聞善攝生者, 陸行不遇兕虎, 入軍不被甲兵。 兕無所投其角, 虎無所措其爪, 兵無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直譯:常常聽說, 善於竊生、或者說偷生者, 行走在路上不會遇到獨角獸、猛虎之類, 在戰事混亂中不受甲兵所傷。 獨角獸找不著其蹤跡, 猛虎空有利爪無處攻擊, 士兵持利刃無處施展。 這是為什麼?因為他們不行死之路。

什麼叫不行死之路呢?人從出生到死不是很正常的嗎?這裡就不得不說一句:自然奧妙,

總有些異類會超出常理之外的。 這裡或許需要一點神棍思維來理解:

有生即有死, 有死即有生。 不行死之路, 即亦不行生之路, 無生便無死!這異類應該就是修行者, 或修佛, 或修仙, 或修道, ……, 不成家生養、不煩勞立功業、持元陽奪天地造化, 以成佛、升仙、合道。 這是逆生之路, 生而有死, 若逆生自然無死路。 說到這裡猛然理解為何古來修者元陽的守持是這麼重視, 原來這是修行的根本啊, 這一點做不到, 其它就不用說了。 照此理論:或許仙佛真的可修吧!不過遍觀古今, 修持者倒是不難見, 修成者卻只在傳說中, 大概這成功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 幾近不能吧!

生而為無中生有, 逆生為以生化化無, 生若無生, 以有化無, 便可無死?此路亦是在浩浩雲煙中若隱若現, 若存若不存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