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茶道是一種修養,不是表演

茶道是生活的藝術, 也是品味的藝術, 但絕不是表演的藝木, 更不是裝飾的藝術。 它是溫柔敦厚的待客之道, 是親切地與朋友分享一杯好茶的心情。 分享的時候, 我們會跟一種沒有條件的東西——一種心境, 一種喜悅的境界聯結。 如果我們只關心自我表現, 或者只追求漂亮的茶具和茶席表面上的美感, 卻疏於涵養待人接物的溫柔心、體貼心, 就還沒有把握住茶道的精神。

清末民初的畫家溥心佘[yú]曾說:“作為一個畫家, 修養第一, 書法第二, 繪畫第三。 ”意思是一個畫家的修養境界和他的功力是藝術生命的底蘊。 “道藝一體”為中國的傳統藝術精神。 中國人一向認為藝術的境界與光輝來自藝術家平素的精神涵養。 同時, 中國繪畫以書法為基礎, 書境通於畫境, 寫書法可以培養畫家的功力。 我們喜愛茶道的朋友也應該這麼期許自己:修養第一, 基本功第二,

茶道第三。 只有這樣, 茶道的意境才會自然而然地轉變, 逐漸往開闊、深邃而又活潑的格局拓展。

基本功之一:泡茶三要素 我們喜歡茶香溫暖的陪伴, 很多時候, 只想輕鬆地喝杯好茶, 希望泡出好喝的茶並不難, 只要經過細心的練習就可以做到。 茶葉量、水溫、時間,

是泡茶三個變化的要素。 我們要靜下心來泡茶, 仔細品嘗每杯茶湯的味道, 留意水溫和時間的影響。 茶葉量的增減、水溫的高低變化、浸泡的時間長短, 都會馬上改變茶湯的香氣和滋味。

想要琢磨泡茶的技巧, 最簡單而有效的方法是做對照的工夫,

對照的工夫做得越多, 基本功越好。 下對照的工夫, 要訣是連續泡兩次, 毎次只能更動一個條件, 這樣感覺才會清楚, 否則感覺會模糊不清。

例如, 我們想試試不同的茶葉量, 探索一下自己喜愛的口味和濃度。 最好的方法是連續泡兩三次, 每次茶葉用量差別不要太大,

只做一點點細微的調整就可以了, 但是水溫和出湯的時間都不變, 也就是泡茶的手法要維持一致, 才能比對前後的香氣和滋味的變化, 效果哪個好, 有什麼不同。 這樣獲得的印象會很深刻, 完全不必強記。 比對的工夫是非常有趣的發現之旅, 常常帶給我們驚奇的經驗和喜悅。 工夫下得愈多, 茶泡得愈好喝。

基本功之二:擇水 品茶必須先擇水、試水,各種水所含的物質不同,對茶湯品質的影響十分明顯,古往今來,有過很多研究。歸納起來,古人評水,主要從水質和水味兩方面來談,好水的水質必須清、活、輕,水味必須甘、冽。 清,水質應當清澈純淨,沒有雜質。 活,指流動的水,不是靜止的水。 輕,水的輕、重,很類似我們今天說的軟水、硬水。用軟水泡茶,茶湯明亮,香味鮮爽;用硬水泡茶則相反,會使茶湯混濁,茶味發澀、變淡。 甘,宋代蔡襄在《茶錄》中說:“水泉不甘,能損茶味。” 冽,是寒的意思。泉水能甘而冽,水源多半在群山環抱之中,或者潛埋在地層的深處,經過岩石的多次滲透過濾,從地表的深層沁出,所以水質特別好。明代田藝蘅在《煮泉小品》中說:“泉不難於清,而難於寒。”甘冽的水質最為難得。

我們今天用什麼水來泡茶呢? 泉水——遠離人煙和污染源的泉水,依舊是我們的最愛。由於水源和流經的地域不同,水質的含鹽量和硬度就有很大的差異,並不是所有的泉水都是泡茶的好水。在雨中取來的泉水懸浮物多,要等天氣放晴後,過幾日再去汲水,水質才會清澈好喝。山泉水不宜放置太久,最好趁新鮮的時候煮水泡茶。

礦泉水——市售的礦泉水品牌很多,有的水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對我們的健康很有益處,有的水味很好喝,但是適合飲用的水不一定發茶性,不一定適合泡茶,必須經由實際的試用和比對,才可以找出泡茶的好水。 過濾水——我們在生活中最容易取得的就是自來水,各地自來水的水質差別很大,有的地區水源遭受嚴重污染,已經不能飲用了,有的地區水中礦物質含量太高,雖然經過淨水器處理,還是不能泡茶。即使水質良好的自來水也不能直接用來泡茶的,因為水中含有消毒作用的氯氣,會破壞茶香,損害茶湯的鮮爽度,一定要先過濾,才能泡茶。

基本功之三:煮水 茶湯的風味不僅與水質好壞關係密切,還與煮水壺的材質、茶爐的燃料以及開水沸騰的程度也有關係。 煮水要注意辨別開水沸騰的情況,清楚地掌握水沸的程度,是為了防止水煮得“過嫩”或“過老”。過嫩和過老都不好。 所謂“過嫩”,就是水溫不夠。用溫度不夠的水泡茶,不能釋放茶味,香氣和滋味都會很單薄。 所謂“過老”,有兩個意思,一是指水溫太高,一是指水開過了頭。水溫過高的話,茶味會苦澀。而水燒得過頭,則會失去活性,水味就失去了甘鮮,泡出來的茶湯帶有滯鈍的感覺,缺乏鮮爽味。

找到自己喜愛的口味 我們都有一種類似的經驗,每當我們喝到一杯好茶時,那種深深的滿足感,可以給心情帶來難以形容的放鬆和平靜。但是我們卻沒有辦法清楚地解釋個味道、香氣,總是覺得能夠表達的語言實在很有限。 由於我們的感官是一種千變萬化的過程,所以好喝的感覺也是相當主觀的。即使同一個人,對於相同氣味的靈敏度及判斷也常有極大的不同。

當我們情緒緊張、睡眠不足、疲倦、感冒、不舒服的時候,靈敏度都會降低; 刺激性強烈的食物也會使靈敏度暫時衰退,比如大蒜、生蔥、香煙······都讓我們的感覺變得遲鈍; 而環境四周的光線、色彩、聲音、溫濕度的強弱變化,同樣影響我們的感覺能力。 而且每個人對於味道的感覺靈敏度、判斷力又有相當大的差別。比如對於苦味和澀味的感受,每個人的味蕾感覺區域都有點不大相同,喜愛的程度也不同。有的人不大接受苦味,有的人不大接受澀味,有的人卻兼愛兩者,喜愛苦澀味化開後轉為甘醇的喉韻,而苦澀的濃郁度或強烈程度又因人而異。 所以,我們應該爽朗地追求自己喜愛的口味,也應該學習理解及尊重他人喜愛的口味,學習欣賞不同的美感。

志于道,游於藝 我們的故鄉——中國,出產世界上稀有的好茶,為了要跟朋友一起好好地品嘗珍貴的茶,我們佈置環境空間、插花、欣賞音樂、擺設一些不矯飾的、仔細選擇的茶具······茶道,漸漸地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促使這種“遊戲”得以發展的要素是我們愛美,並且想要創造的天性。雖然在我們這塊上地上缺乏足夠的審美教育,但我們自己在茶道藝術裡發現了彌補心中缺憾的方法。同時,茶道也引領我們的內心往平靜、寬廣、安詳的境界追尋。

我們可以在茶道裡體會孔子說的“游於藝”的境界。過一種具有創造力的生活,悠游在自由的“遊戲”中,使我們感到深深的滿足,感受到喜悅之情,在我們內在深處覺得富有。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我們在今天重新面對自己這既古老又年輕的茶道藝術時,不用掛慮任何藝術形式的問題。只要帶著孩子般新鮮的眼睛,全然投入,真誠地做好當下每一件小事,享受心中流瀉出來的美感,形式就會不斷成長、變化,美自己會漸漸成熟。

基本功之二:擇水 品茶必須先擇水、試水,各種水所含的物質不同,對茶湯品質的影響十分明顯,古往今來,有過很多研究。歸納起來,古人評水,主要從水質和水味兩方面來談,好水的水質必須清、活、輕,水味必須甘、冽。 清,水質應當清澈純淨,沒有雜質。 活,指流動的水,不是靜止的水。 輕,水的輕、重,很類似我們今天說的軟水、硬水。用軟水泡茶,茶湯明亮,香味鮮爽;用硬水泡茶則相反,會使茶湯混濁,茶味發澀、變淡。 甘,宋代蔡襄在《茶錄》中說:“水泉不甘,能損茶味。” 冽,是寒的意思。泉水能甘而冽,水源多半在群山環抱之中,或者潛埋在地層的深處,經過岩石的多次滲透過濾,從地表的深層沁出,所以水質特別好。明代田藝蘅在《煮泉小品》中說:“泉不難於清,而難於寒。”甘冽的水質最為難得。

我們今天用什麼水來泡茶呢? 泉水——遠離人煙和污染源的泉水,依舊是我們的最愛。由於水源和流經的地域不同,水質的含鹽量和硬度就有很大的差異,並不是所有的泉水都是泡茶的好水。在雨中取來的泉水懸浮物多,要等天氣放晴後,過幾日再去汲水,水質才會清澈好喝。山泉水不宜放置太久,最好趁新鮮的時候煮水泡茶。

礦泉水——市售的礦泉水品牌很多,有的水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對我們的健康很有益處,有的水味很好喝,但是適合飲用的水不一定發茶性,不一定適合泡茶,必須經由實際的試用和比對,才可以找出泡茶的好水。 過濾水——我們在生活中最容易取得的就是自來水,各地自來水的水質差別很大,有的地區水源遭受嚴重污染,已經不能飲用了,有的地區水中礦物質含量太高,雖然經過淨水器處理,還是不能泡茶。即使水質良好的自來水也不能直接用來泡茶的,因為水中含有消毒作用的氯氣,會破壞茶香,損害茶湯的鮮爽度,一定要先過濾,才能泡茶。

基本功之三:煮水 茶湯的風味不僅與水質好壞關係密切,還與煮水壺的材質、茶爐的燃料以及開水沸騰的程度也有關係。 煮水要注意辨別開水沸騰的情況,清楚地掌握水沸的程度,是為了防止水煮得“過嫩”或“過老”。過嫩和過老都不好。 所謂“過嫩”,就是水溫不夠。用溫度不夠的水泡茶,不能釋放茶味,香氣和滋味都會很單薄。 所謂“過老”,有兩個意思,一是指水溫太高,一是指水開過了頭。水溫過高的話,茶味會苦澀。而水燒得過頭,則會失去活性,水味就失去了甘鮮,泡出來的茶湯帶有滯鈍的感覺,缺乏鮮爽味。

找到自己喜愛的口味 我們都有一種類似的經驗,每當我們喝到一杯好茶時,那種深深的滿足感,可以給心情帶來難以形容的放鬆和平靜。但是我們卻沒有辦法清楚地解釋個味道、香氣,總是覺得能夠表達的語言實在很有限。 由於我們的感官是一種千變萬化的過程,所以好喝的感覺也是相當主觀的。即使同一個人,對於相同氣味的靈敏度及判斷也常有極大的不同。

當我們情緒緊張、睡眠不足、疲倦、感冒、不舒服的時候,靈敏度都會降低; 刺激性強烈的食物也會使靈敏度暫時衰退,比如大蒜、生蔥、香煙······都讓我們的感覺變得遲鈍; 而環境四周的光線、色彩、聲音、溫濕度的強弱變化,同樣影響我們的感覺能力。 而且每個人對於味道的感覺靈敏度、判斷力又有相當大的差別。比如對於苦味和澀味的感受,每個人的味蕾感覺區域都有點不大相同,喜愛的程度也不同。有的人不大接受苦味,有的人不大接受澀味,有的人卻兼愛兩者,喜愛苦澀味化開後轉為甘醇的喉韻,而苦澀的濃郁度或強烈程度又因人而異。 所以,我們應該爽朗地追求自己喜愛的口味,也應該學習理解及尊重他人喜愛的口味,學習欣賞不同的美感。

志于道,游於藝 我們的故鄉——中國,出產世界上稀有的好茶,為了要跟朋友一起好好地品嘗珍貴的茶,我們佈置環境空間、插花、欣賞音樂、擺設一些不矯飾的、仔細選擇的茶具······茶道,漸漸地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促使這種“遊戲”得以發展的要素是我們愛美,並且想要創造的天性。雖然在我們這塊上地上缺乏足夠的審美教育,但我們自己在茶道藝術裡發現了彌補心中缺憾的方法。同時,茶道也引領我們的內心往平靜、寬廣、安詳的境界追尋。

我們可以在茶道裡體會孔子說的“游於藝”的境界。過一種具有創造力的生活,悠游在自由的“遊戲”中,使我們感到深深的滿足,感受到喜悅之情,在我們內在深處覺得富有。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我們在今天重新面對自己這既古老又年輕的茶道藝術時,不用掛慮任何藝術形式的問題。只要帶著孩子般新鮮的眼睛,全然投入,真誠地做好當下每一件小事,享受心中流瀉出來的美感,形式就會不斷成長、變化,美自己會漸漸成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