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私募論市|世界級謊言:拋開大盤炒個股!(完整版)

導語:

謊言重複一萬遍也是真理, “拋開大盤炒個股”就是這樣一句世界級的謊言。 任何時候都有上漲的股票, 就算極少數的千股跌停日, 也有紅盤的個股, 甚至還有的股票漲停, 股民又能怨誰呢, 沒人為交易者的虧損負責。 但是, 交易本身是一種概率遊戲, 在什麼時候買股票的勝算大, 什麼時候勝算小, 這無須被再教育。 如果單純從概率的角度上來說, 拋開大盤炒個股就是一句極不負責任的話。

“拋開大盤炒個股”, 已經成了股諺, 幾乎到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地步。

既然大家都這麼說, 那就會潛移默化的奉行, 而股市中大部分交易者都是輸家, 不能不說與這句話有關, 當然它也不可能是虧損的全部原因。

一、小心謠言, 重視心裡暗示。

謊言重複一萬遍也是真理, 這叫戈培爾效應。

戈培爾之所以會成為納粹的鐵杆黨徒, 源于1922年6月希特勒的一場演講。

聽完了希特勒的演講, 戈培爾驚歎不已:“現在我找到了應該走的道路!”從這一刻起, 戈培爾狂熱地宣傳他所信奉的納粹主義, 並因此得到希特勒的賞識, 爬上了納粹的高級領導層。 於是, 戈培爾喪心病狂地調動納粹黨宣傳機構的全部人馬, 進行了德國歷史上空前的宣傳運動。 他為希特勒上臺立下了汗馬功勞。 1933年, 希特勒上臺後, 立即任命戈培爾為國民教育部長和宣傳部長。 他一上任, 就和他的宣傳部著手使納粹黨一黨專政合法化, 使希特勒的法西斯獨裁專制統治順利地進行下去。 作為宣傳工作的老手, 他深知強制人民的意識與納粹的思想保持一致的重要性, 所以他下決心使德國只能聽到一種聲音, 編織了大量的謊言進行宣傳。
戈培爾就這樣給謊言穿下了真理的外衣, 他因此做了一個頗富哲理的總結:重複是一種力量, 謊言重複一百次就會成為真理。 這就是戈培爾效應, 主要是由心理暗示造成的。

關於“拋開大盤炒個股”這話的起源, 一定是無從考證的。 所以我們也沒有必要去浪費時間糾出個這個貽害了千百萬股民的“罪魁禍首”。 但我們猜測這句話出處的源頭可能來自以下三方面:

1、在行情不好的時候, 還鼓勵大家炒股的人, 別人的在交易上盈虧與他無關, 但只要有人交易, 他就有利益。 曾經很流行的股票投資諮詢公司就是這一類, 還有黑嘴, 電話薦股, 短線帶盤喊單。 。 。

2、確實不用關注大盤的漲跌, 也能賺錢的人, 多數為短線或超短線的交易者。

這部分人的盤感都超級好, 有天才的特質, 為數極少, 俗稱“搶帽子”, 早年的傑西-利物莫爾就屬於這一類型。

3、話只說了一半, 並沒有把相關條件一同表達出來, 結果造成了斷章取義的後果。 今天, 我來說出這些故弄玄虛的大師們不想說出來的後半句。

當然, 任何時候都有上漲的股票, 就算極少數的千股跌停日, 也有紅盤的個股, 甚至還有的股票漲停, 股民又能怨誰呢, 沒人為交易者的虧損負責。 只有交易者自己, 抑或還要拖累上自己的家人、親友與他們一起負這個責任。

但是, 交易本身是一種概率遊戲, 在什麼時候買股票的勝算大, 什麼時候勝算小, 這無須被再教育。 如果單純從概率的角度上來說, 拋開大盤炒個股就是一句極不負責任的話。

如果從6124到1664這整整一年的時間裡, 如果不斷有人告訴我們:拋開大盤炒個股, 其後果可想而知。

如果從2015年6月到2016年2月這八個月時間裡,又有多少人真的賺到了錢呢?是的,紅線上面那段時間市場確實有反彈,比如有段時間市場爆炒王的女人們,可是,從圖表上看,眾多交易者該從哪裡進場?持倉過程中能不能經得住王女們劇烈扭動的考驗?以跌停板式的洗盤後還有沒有勇氣和精力再戰?在紅線被打穿之後,能不能全身而退?。。。這些問題我們思考過沒有?

紅色框裡是上證指數在梅雁吉祥上漲時的走勢圖,看看她與大盤有沒有什麼特殊關係?

我們退一萬步講,就算當時梅雁吉祥的上漲與大盤是背離的,即大盤當時並沒有橫盤而是持續下跌,而我們在逆著大盤做多梅雁吉祥,也賺得盆滿缽滿,那麼我們是不是不僅有了心理暗示:可以拋開大盤抄個股,同時還有了切身體驗與經歷,驗證了這個世界極謊言是真理。在接下來的交易生涯中,每年大致250個交易日,就可以天天持股或者天天交易,甚至還可以滿倉或滿融,會不會?

不用回答!看看我們身邊的交易者,看看每天的成交量,再看看那些數不勝數的股票QQ群,股票微信群,直播平臺,金融媒體。。。無論市況如何,哪個不是天天熱火朝天,幹勁十足?

可!可是!!交易者自己再看看自己的帳戶資金是持續減少還是持續增長?再想想所有交易者在這個市場中到底有百分之幾最終勝出!

二、炒股必須看大盤

無論是普通交易者還是機構交易者,真正賺錢或賺大錢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呢,我們再看看下面這兩張圖。

在這個時候,市場裡幾乎人人都在賺錢,賺的都是大錢,而且還是省心的錢,拿著股票根本不用操心,睡一覺起來帳戶裡又多了10%、20、30%;有人會問,你有沒有搞錯呀,怎麼會一天能多出來30%呢?哈哈,融資了唄!融資可以三倍、五倍、十倍,你懂的。

前段時間,印度股票指數創了幾十年的歷史新高,網路上一片沸騰,很多中國股民的言談中,情不自禁的流露出對印度股民羡慕之情,人們都在說印度股民如何如何幸福,而我卻不以為然,我認為中國股民比印度股民幸福何止一百倍!

從他們的言談中,細心的人還能聽出另外一層含義:自己的交易收益並不盡如人意,甚至還可能為負。近期本公眾號會有一篇專題文章專門探討一下兩國股民的幸福指數對比:《生在中國,成為股民,是無量劫以來累積的無量功德!》

言歸正傳,牛市里大家都賺了錢,而且是大錢,怎麼市場又都在說七虧二平一贏呢?哈哈,這就是今天要說的話題了。

三、大盤到底是什麼?

通常我們說的大盤,一般意義是指上證指數。

按理來說,在上證指數從2600經歷一年半的緩慢爬升到3300這個過程中,也應該是大部分交易都是賺錢的吧?答案卻非常令人失望,不僅大部分普通交易者不賺錢,而且還有一部分機構交易者同樣虧錢,甚至慘遭清盤。為什麼?再看下麵兩張圖。

如果在這一年半的期間中,手中持有了大量的創業板或次新股票,結局就是很慘澹!

從上面的論述及案例中,我們發現:不看大盤炒股不行,看著大盤炒股也不行,那還有沒有活路了?!答案是肯定的:有!一定有!而且可以穿越牛熊!

剛才我們說的大盤一般指的是上證指數,這是狹義的說法,作為真正成熟的交易者,要廣義的理解並認識大盤這個概念,什麼是廣義的大盤呢?

《戰國策.秦策》記載:從前,曾子住在費縣,費縣有一個與曾子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母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說:“我的兒子不會殺人。”仍然織布自如。一會兒又有人跑來說:“曾參殺人。”他的母親還是織布自如。很快一個人又告訴她說:“曾參殺人了。”他的母親終於害怕了,丟下梭子翻牆逃跑。曾母開始處於拒絕狀態,中間逐漸認同,最後被累積的暗示控制而逃。可見心理暗示的累積有移山填海的功效,完全可以改變人的信念。

四、指數分類 

按照編制股價指數時納入指數計算範圍的股票樣本數量,可以將股價指數劃分為全部上市股票價格指數(即綜合指數)和成份股指數。

1、綜合指數:是指將指數所反映出的價格走勢涉及的全部股票都納入指數計算範圍,如深交所發佈的深證綜合指數,就是把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變化都納入計算範圍。

2、成份股指數:是指從指數所涵蓋的全部股票中選取一部分較有代表性的股票作為指數樣本,稱為指數的成份股,計算時只把所選取的成份股納入指數計算範圍

例如,深圳證券交易所成份股指數,就是從深圳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中選取40種,計算得出的一個綜合性成份股指數。通過這個指數,可以近似地反映出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走勢。

3、上證綜合指數: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包括A股和B股)為樣本,以發行量為權數(包括流通股本和非流通股本),以加權平均法計算,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的股價指數。

4、深證成份股指數:從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場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為樣本,以流通股本為權數,以加權平均法計算,以1994年7月20日為基日,基日指數定為1000點的股價指數。

五、狹義的“大盤”

股票指數的由來:兩個美國人一個叫查理斯·亨利道,另一個叫愛結·鐘斯,他們於1882年共同成立了一家經濟資訊公司,叫道鐘斯公司,1884年編制了道鐘斯指數,最初由11傢俱有代表性的鐵路公司股票組成,著名的《華爾街日報》也出自這家公司。

從上面的知識普及中我們知道,股票指數代表了一攪子股票,期貨指數同樣也代表了一攪子期貨品種,比如CRB指數、文華商品指數。

股票市場中常說的大盤往往是指上證指數,還有不少交易者同時觀察上證指數與深成指。這就是我們說的狹義的大盤,雖然它代表了大多數股票的綜合走勢,但因為在編制指數時賦予不同股票的權重不同,所以對於交易者來說,有時看著大盤炒股,會感覺指數失真,即大盤指數上漲,而手中的個股卻在下跌,相反,也有大盤指數在下跌,而盤面上很多股票在漲,這種指數與股票背離的情況在市場中經常出現,比如2017年上半年交易者總結了股票市場的行情是:“漂亮50和殺人3000”;再比如2013年啟動的那波牛市行情中,在2014年11月份左右到次年年初,在上證指數不斷上漲的過程中,交易者們喊出了:“滿倉踏空"。

看似不同時間發生了不同的事,都讓交易者感到糾結和焦慮,但這兩件事雖然時隔三年,卻如出一轍。為什麼呢?

因為這都是行情悄悄發生了轉換,即我們常說的二八轉換。二八轉換就是此前市場資金青睞於中小盤股,無人問津大盤股;在人們不知不覺中,市場炒作風格發生了變化,主流資金開始從中小盤股中慢慢撤出,開始湧向此前被人們忽略了的大盤股上,而普通交易者仿佛在睡夢中還沒有蘇醒,發現自己手中原來漲的很好的個股開始下跌,而此時的大盤卻紅光滿面的上漲,看著大盤神氣活現的樣子,又沒有理由賣出手中正在下跌的個股,不賣它們卻又跌跌休,這時的交易者內心自然會出現心理失衡,一半是抱怨一半是自嘲的喊出了“滿倉踏空”的無耐心聲。

從上圖中不難看出,自去年年底開始,上證指數明顯強于創業板指數。

上證50指數更加強勁。

再看看上圖中上證50與次新股指數的走勢對比,仿佛天堂與地獄。

這就是行情風格轉換後的結果,看著大盤指數走得不錯,而手中的創業板、次新股卻差強人意

從上面的論述及圖表走勢的對比來看,確實炒股不用看大盤!!!因為看著大盤不錯,但個股卻在持續下跌中,至此,我們也應該明白為什麼“拋開大盤炒個股”這句話如此的深入人心,並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其實,剛開始學習交易時,老師們確實教我們看著大盤炒股票,可以炒著炒著,大盤上漲,手中的個股不漲,大盤下跌,我們選擇了空倉,可是自選股裡的股票大漲特漲,從此開始不再關注大盤,只看個股,大盤愛漲不漲,愛跌不跌,關我屁事。

這樣看,好像“拋開大盤炒個股”這句話也沒錯啊?

錯了!!!那只是我們平時說的“狹義”的大盤。

六、廣義的“大盤”

什麼是廣義的大盤呢?

我們在股票軟體中,除了看到上證指數、深證成指以外,還看到中小板指數,創業板指數、次新股指數,還有上證50、滬深300、超大盤、中證100、中證500。。。

比如,創業板指數代表了眾多創業板股票走勢的強弱,如果我們想做創業板股票,那麼就要看看創業板指數當前的方向、級別、強勢、成交量。。。

創業板從7月18日開始開始止跌啟穩,在此之前做創業板指數持續下跌,如果一味的做創業板股票,賺錢的概率就很小,而近段時間做創業板的股票,盈利的概率就大增。

再比如,從3月29日開始,次新股指數跳空破位之後,如果我們繼續抄底次新股,同樣虧錢的概率就大增,就算前期有可觀的盈利,在其慢慢下跌的過程中,利潤也會部分回吐或由盈轉虧。

由此可見,創業板指數就是創業板股票的“大盤”,次新股指數就是次新股的“大盤”。假如我們要做次新股票或者創業板股票,哪能不看這兩個指數的走勢,就隨便選個股票建倉嗎?

還有,深交所行業分類指數中的農林牧漁指數、採掘業指數、製造業指數、資訊技術指數等則分別把全部的所屬行業類上市股票納入各自的指數計算範圍。這叫板塊指數,假如我們要選擇農業股票建倉,那就要看看它的“大盤”指數---“農林牧漁指數”走勢如何,才好決定是否建倉。

板塊指數大致分為:行業板塊、概念板塊、地區板塊、風格板塊。。。

行業板塊又有細分:煤炭、有色、鋼鐵、銀行、保險。。。

我們知道近期的週期類個股(煤炭、有色等)走的比較好,如果我們每天或每週去關注一下這些重要的行業板塊指數,市場的熱點基本會心中有數,不會錯地失機會。

如果此前有關注一下商品期貨的走勢,股期共振,那樣我們進場及持倉的信心會更足!假如再關注一下美元幾個月以來的持續下跌,是不是會對週期類個股的後市上漲又打了一劑強心針。

概念板塊也有細分:雄安新區、一帶一路、鋰電池。。。近期的鋰電炒作也如火如荼,還有漲價概念的稀土板塊。

同樣,煤炭股票的“大盤”就是煤炭指數,鋰電概念股票的“大盤”就是鋰電指數。

結論:“拋開大盤抄個股”是部分交易者的誤區或誤讀!我們要從廣義的“大盤”去理解和認知什麼叫“大盤”,從此,擯棄拋開大盤炒個股的人云亦云的錯誤觀念。

七、能不能“拋開大盤炒期貨”?

順便再說說,能不能“拋開大盤炒期貨”這個話題。我們知道我國的商品期貨市場也是由40多個交易品種組成的,而這40多個品種又可以分成很多類別,比如工業品與農產品,再比如工業品裡又分為有色、煤炭、化工、建材。。。農產品中分為油脂、穀物、軟商。。。還有一個特殊板塊:貴金屬,包括黃金、白銀。

做期貨,重中之重是方向的判斷,不管是短線、波段、還是長線,方向一旦錯誤,交易者的損失會遠遠大過股票!

那麼當下商品市場的方向是如何呢?請看下圖:

(文華商品指數是所有商品的大盤。)

(工業品指數是所有工業品的大盤。)

(農產品指數是所有農產品的大盤。)

從上面三幅圖中,明顯看出是多頭趨勢行情,這是通過“大盤”判斷方向的方法之一!

如果對比工業品與農產品,明顯是工業強於農業,那麼在選擇品種上,就比較明瞭,以做多工業為主。

但工業品又有不少的品種,到底選擇誰呢?去看看商品分類指數吧。

(化工板塊指數是所有化工品種的大盤。)

建材板塊指數是所有建材品種的大盤

(有色板塊指數是所有有色品種的大盤。

(煤炭板塊指數是所有煤炭品種的大盤。

從以上四張圖表中的對比中可以看出誰強誰弱,擇強棄弱。通過篩選板塊指數,然後再去板塊所包含的品種裡再一次的擇強棄弱。這又是選擇交易品種的方法之一。

可見就算是商品期貨,如果不看大盤(廣義)隨便選擇一個弱勢板塊,比如期貨市場的農產品,那麼同樣的本金,同樣的時間,相對於工業品就少賺了不少的錢,還有,如果不看大盤,比如工業品指數的方向,單純從單一某個品種入手,一味的放空,那麼在這波行情中將會損失慘重,甚至暴倉。

操盤手曬單網

⊙作者:和贏基金 王金銘

⊙ 編輯 朱勇

如果從2015年6月到2016年2月這八個月時間裡,又有多少人真的賺到了錢呢?是的,紅線上面那段時間市場確實有反彈,比如有段時間市場爆炒王的女人們,可是,從圖表上看,眾多交易者該從哪裡進場?持倉過程中能不能經得住王女們劇烈扭動的考驗?以跌停板式的洗盤後還有沒有勇氣和精力再戰?在紅線被打穿之後,能不能全身而退?。。。這些問題我們思考過沒有?

紅色框裡是上證指數在梅雁吉祥上漲時的走勢圖,看看她與大盤有沒有什麼特殊關係?

我們退一萬步講,就算當時梅雁吉祥的上漲與大盤是背離的,即大盤當時並沒有橫盤而是持續下跌,而我們在逆著大盤做多梅雁吉祥,也賺得盆滿缽滿,那麼我們是不是不僅有了心理暗示:可以拋開大盤抄個股,同時還有了切身體驗與經歷,驗證了這個世界極謊言是真理。在接下來的交易生涯中,每年大致250個交易日,就可以天天持股或者天天交易,甚至還可以滿倉或滿融,會不會?

不用回答!看看我們身邊的交易者,看看每天的成交量,再看看那些數不勝數的股票QQ群,股票微信群,直播平臺,金融媒體。。。無論市況如何,哪個不是天天熱火朝天,幹勁十足?

可!可是!!交易者自己再看看自己的帳戶資金是持續減少還是持續增長?再想想所有交易者在這個市場中到底有百分之幾最終勝出!

二、炒股必須看大盤

無論是普通交易者還是機構交易者,真正賺錢或賺大錢的時候,是什麼時候呢,我們再看看下面這兩張圖。

在這個時候,市場裡幾乎人人都在賺錢,賺的都是大錢,而且還是省心的錢,拿著股票根本不用操心,睡一覺起來帳戶裡又多了10%、20、30%;有人會問,你有沒有搞錯呀,怎麼會一天能多出來30%呢?哈哈,融資了唄!融資可以三倍、五倍、十倍,你懂的。

前段時間,印度股票指數創了幾十年的歷史新高,網路上一片沸騰,很多中國股民的言談中,情不自禁的流露出對印度股民羡慕之情,人們都在說印度股民如何如何幸福,而我卻不以為然,我認為中國股民比印度股民幸福何止一百倍!

從他們的言談中,細心的人還能聽出另外一層含義:自己的交易收益並不盡如人意,甚至還可能為負。近期本公眾號會有一篇專題文章專門探討一下兩國股民的幸福指數對比:《生在中國,成為股民,是無量劫以來累積的無量功德!》

言歸正傳,牛市里大家都賺了錢,而且是大錢,怎麼市場又都在說七虧二平一贏呢?哈哈,這就是今天要說的話題了。

三、大盤到底是什麼?

通常我們說的大盤,一般意義是指上證指數。

按理來說,在上證指數從2600經歷一年半的緩慢爬升到3300這個過程中,也應該是大部分交易都是賺錢的吧?答案卻非常令人失望,不僅大部分普通交易者不賺錢,而且還有一部分機構交易者同樣虧錢,甚至慘遭清盤。為什麼?再看下麵兩張圖。

如果在這一年半的期間中,手中持有了大量的創業板或次新股票,結局就是很慘澹!

從上面的論述及案例中,我們發現:不看大盤炒股不行,看著大盤炒股也不行,那還有沒有活路了?!答案是肯定的:有!一定有!而且可以穿越牛熊!

剛才我們說的大盤一般指的是上證指數,這是狹義的說法,作為真正成熟的交易者,要廣義的理解並認識大盤這個概念,什麼是廣義的大盤呢?

《戰國策.秦策》記載:從前,曾子住在費縣,費縣有一個與曾子同名的人殺了人。有人告訴曾母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說:“我的兒子不會殺人。”仍然織布自如。一會兒又有人跑來說:“曾參殺人。”他的母親還是織布自如。很快一個人又告訴她說:“曾參殺人了。”他的母親終於害怕了,丟下梭子翻牆逃跑。曾母開始處於拒絕狀態,中間逐漸認同,最後被累積的暗示控制而逃。可見心理暗示的累積有移山填海的功效,完全可以改變人的信念。

四、指數分類 

按照編制股價指數時納入指數計算範圍的股票樣本數量,可以將股價指數劃分為全部上市股票價格指數(即綜合指數)和成份股指數。

1、綜合指數:是指將指數所反映出的價格走勢涉及的全部股票都納入指數計算範圍,如深交所發佈的深證綜合指數,就是把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變化都納入計算範圍。

2、成份股指數:是指從指數所涵蓋的全部股票中選取一部分較有代表性的股票作為指數樣本,稱為指數的成份股,計算時只把所選取的成份股納入指數計算範圍

例如,深圳證券交易所成份股指數,就是從深圳證券交易所全部上市股票中選取40種,計算得出的一個綜合性成份股指數。通過這個指數,可以近似地反映出全部上市股票的價格走勢。

3、上證綜合指數:以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全部股票(包括A股和B股)為樣本,以發行量為權數(包括流通股本和非流通股本),以加權平均法計算,以1990年12月19日為基日,基日指數定為100點的股價指數。

4、深證成份股指數:從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場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為樣本,以流通股本為權數,以加權平均法計算,以1994年7月20日為基日,基日指數定為1000點的股價指數。

五、狹義的“大盤”

股票指數的由來:兩個美國人一個叫查理斯·亨利道,另一個叫愛結·鐘斯,他們於1882年共同成立了一家經濟資訊公司,叫道鐘斯公司,1884年編制了道鐘斯指數,最初由11傢俱有代表性的鐵路公司股票組成,著名的《華爾街日報》也出自這家公司。

從上面的知識普及中我們知道,股票指數代表了一攪子股票,期貨指數同樣也代表了一攪子期貨品種,比如CRB指數、文華商品指數。

股票市場中常說的大盤往往是指上證指數,還有不少交易者同時觀察上證指數與深成指。這就是我們說的狹義的大盤,雖然它代表了大多數股票的綜合走勢,但因為在編制指數時賦予不同股票的權重不同,所以對於交易者來說,有時看著大盤炒股,會感覺指數失真,即大盤指數上漲,而手中的個股卻在下跌,相反,也有大盤指數在下跌,而盤面上很多股票在漲,這種指數與股票背離的情況在市場中經常出現,比如2017年上半年交易者總結了股票市場的行情是:“漂亮50和殺人3000”;再比如2013年啟動的那波牛市行情中,在2014年11月份左右到次年年初,在上證指數不斷上漲的過程中,交易者們喊出了:“滿倉踏空"。

看似不同時間發生了不同的事,都讓交易者感到糾結和焦慮,但這兩件事雖然時隔三年,卻如出一轍。為什麼呢?

因為這都是行情悄悄發生了轉換,即我們常說的二八轉換。二八轉換就是此前市場資金青睞於中小盤股,無人問津大盤股;在人們不知不覺中,市場炒作風格發生了變化,主流資金開始從中小盤股中慢慢撤出,開始湧向此前被人們忽略了的大盤股上,而普通交易者仿佛在睡夢中還沒有蘇醒,發現自己手中原來漲的很好的個股開始下跌,而此時的大盤卻紅光滿面的上漲,看著大盤神氣活現的樣子,又沒有理由賣出手中正在下跌的個股,不賣它們卻又跌跌休,這時的交易者內心自然會出現心理失衡,一半是抱怨一半是自嘲的喊出了“滿倉踏空”的無耐心聲。

從上圖中不難看出,自去年年底開始,上證指數明顯強于創業板指數。

上證50指數更加強勁。

再看看上圖中上證50與次新股指數的走勢對比,仿佛天堂與地獄。

這就是行情風格轉換後的結果,看著大盤指數走得不錯,而手中的創業板、次新股卻差強人意

從上面的論述及圖表走勢的對比來看,確實炒股不用看大盤!!!因為看著大盤不錯,但個股卻在持續下跌中,至此,我們也應該明白為什麼“拋開大盤炒個股”這句話如此的深入人心,並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其實,剛開始學習交易時,老師們確實教我們看著大盤炒股票,可以炒著炒著,大盤上漲,手中的個股不漲,大盤下跌,我們選擇了空倉,可是自選股裡的股票大漲特漲,從此開始不再關注大盤,只看個股,大盤愛漲不漲,愛跌不跌,關我屁事。

這樣看,好像“拋開大盤炒個股”這句話也沒錯啊?

錯了!!!那只是我們平時說的“狹義”的大盤。

六、廣義的“大盤”

什麼是廣義的大盤呢?

我們在股票軟體中,除了看到上證指數、深證成指以外,還看到中小板指數,創業板指數、次新股指數,還有上證50、滬深300、超大盤、中證100、中證500。。。

比如,創業板指數代表了眾多創業板股票走勢的強弱,如果我們想做創業板股票,那麼就要看看創業板指數當前的方向、級別、強勢、成交量。。。

創業板從7月18日開始開始止跌啟穩,在此之前做創業板指數持續下跌,如果一味的做創業板股票,賺錢的概率就很小,而近段時間做創業板的股票,盈利的概率就大增。

再比如,從3月29日開始,次新股指數跳空破位之後,如果我們繼續抄底次新股,同樣虧錢的概率就大增,就算前期有可觀的盈利,在其慢慢下跌的過程中,利潤也會部分回吐或由盈轉虧。

由此可見,創業板指數就是創業板股票的“大盤”,次新股指數就是次新股的“大盤”。假如我們要做次新股票或者創業板股票,哪能不看這兩個指數的走勢,就隨便選個股票建倉嗎?

還有,深交所行業分類指數中的農林牧漁指數、採掘業指數、製造業指數、資訊技術指數等則分別把全部的所屬行業類上市股票納入各自的指數計算範圍。這叫板塊指數,假如我們要選擇農業股票建倉,那就要看看它的“大盤”指數---“農林牧漁指數”走勢如何,才好決定是否建倉。

板塊指數大致分為:行業板塊、概念板塊、地區板塊、風格板塊。。。

行業板塊又有細分:煤炭、有色、鋼鐵、銀行、保險。。。

我們知道近期的週期類個股(煤炭、有色等)走的比較好,如果我們每天或每週去關注一下這些重要的行業板塊指數,市場的熱點基本會心中有數,不會錯地失機會。

如果此前有關注一下商品期貨的走勢,股期共振,那樣我們進場及持倉的信心會更足!假如再關注一下美元幾個月以來的持續下跌,是不是會對週期類個股的後市上漲又打了一劑強心針。

概念板塊也有細分:雄安新區、一帶一路、鋰電池。。。近期的鋰電炒作也如火如荼,還有漲價概念的稀土板塊。

同樣,煤炭股票的“大盤”就是煤炭指數,鋰電概念股票的“大盤”就是鋰電指數。

結論:“拋開大盤抄個股”是部分交易者的誤區或誤讀!我們要從廣義的“大盤”去理解和認知什麼叫“大盤”,從此,擯棄拋開大盤炒個股的人云亦云的錯誤觀念。

七、能不能“拋開大盤炒期貨”?

順便再說說,能不能“拋開大盤炒期貨”這個話題。我們知道我國的商品期貨市場也是由40多個交易品種組成的,而這40多個品種又可以分成很多類別,比如工業品與農產品,再比如工業品裡又分為有色、煤炭、化工、建材。。。農產品中分為油脂、穀物、軟商。。。還有一個特殊板塊:貴金屬,包括黃金、白銀。

做期貨,重中之重是方向的判斷,不管是短線、波段、還是長線,方向一旦錯誤,交易者的損失會遠遠大過股票!

那麼當下商品市場的方向是如何呢?請看下圖:

(文華商品指數是所有商品的大盤。)

(工業品指數是所有工業品的大盤。)

(農產品指數是所有農產品的大盤。)

從上面三幅圖中,明顯看出是多頭趨勢行情,這是通過“大盤”判斷方向的方法之一!

如果對比工業品與農產品,明顯是工業強於農業,那麼在選擇品種上,就比較明瞭,以做多工業為主。

但工業品又有不少的品種,到底選擇誰呢?去看看商品分類指數吧。

(化工板塊指數是所有化工品種的大盤。)

建材板塊指數是所有建材品種的大盤

(有色板塊指數是所有有色品種的大盤。

(煤炭板塊指數是所有煤炭品種的大盤。

從以上四張圖表中的對比中可以看出誰強誰弱,擇強棄弱。通過篩選板塊指數,然後再去板塊所包含的品種裡再一次的擇強棄弱。這又是選擇交易品種的方法之一。

可見就算是商品期貨,如果不看大盤(廣義)隨便選擇一個弱勢板塊,比如期貨市場的農產品,那麼同樣的本金,同樣的時間,相對於工業品就少賺了不少的錢,還有,如果不看大盤,比如工業品指數的方向,單純從單一某個品種入手,一味的放空,那麼在這波行情中將會損失慘重,甚至暴倉。

操盤手曬單網

⊙作者:和贏基金 王金銘

⊙ 編輯 朱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