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茶的起源原來是個笑話

一撮茶, 一點開水, 你就有一杯熱騰騰的茶了。 吃的東西, 都會拉出來, 喝的東西, 都會尿出來。 所以飲食這玩意, 聖人雖也把它和男女並談, 卻絕不認為它高雅。 我說了, 柴米油鹽醬醋茶, 茶是俗事。 卻偏偏在日本, 這俗凡的一撮茶, 竟做了一篇大大的文章。 登堂、入室、脫凡、成道, 就成了茶道。 以致今天, 茶的母國, 有無數有志者, 難以掩藏心中的不平, 想發展出我們中國的茶道, 另開天地。 中國茶人希望開闢茶道的心願是好的, 但是從歷史和經濟的因果來看卻絕無可能。 大家喜歡茶, 買一點回去隨便喝喝就好。

想搞中國的茶道還是洗洗睡吧。 說這話, 不是長他國志氣滅自己威風, 恰恰相反, 日本茶道的發展本身, 才是畸形時代的一個怪胎, 對中國來說, 就像一個笑話。

中國茶大概在唐代就去了日本, 唐宋時代, 留學僧們把茶、茶具和寺廟飲茶的儀式帶到了日本。

其中包括茶人最喜歡的天目茶碗和點茶之法。 然而在幾百年裡, 喝茶這事兒, 也並沒有風行起來。 反倒是在幾百年後, 仿佛一夜之間日本茶人頻出, 茶道也在那時成形, 並且流傳不斷。 成為今天日本國粹之一。 隨著前些年日本商人而傳到全世界。 茶道大興時代, 一個你想不到的現象是, 當時所謂的大茶人, 天下三大茶人, 全是一個地方的——日本堺市人。 而且這三大茶人的出身也驚人的一致:他們的出身全是商人。 很奇妙吧 ?這樣一種高雅的藝道, 並不是從文人、從貴族那裡流傳出來, 而是由三個商人搞出來的。 而其中集大成的就是堺市商人的兒子千利休。 茶道活動最重要的重點一直都不在於茶, 而在於創造一個鑒賞茶具的氛圍。
對席間每一個小小茶具, 都大家讚賞。 而幾乎無一例外, 這些茶席上的差距其價值都十分高昂。

茶具昂貴的原因, 首先是中國出品碾軋一切的品質優勢。 在日本南北朝時代, 這是中國元末明季, 是中國瓷大爆發的時代。 青瓷和、銅器、木器, 正是完全碾壓。

受到上流社會歡迎不在話下。

古代朝鮮飯碗。 在千利休引導的日本茶道改革中, 這種碗被引進, 當做中國茶碗的替代品。 可以瞭解同時期東亞各國在陶瓷方面的技術和原料差距。

另一個原因則是海禁。 有明一代中國海禁最嚴, 咫尺的日本也很難得到來自中國的優質貨品。 貿易從最早的堪合貿易到後來的海盜貿易, 其實就是一種中方嚴控下的緊縮。 嚴控導致了貿易成本高昂、物品稀少, 世界史的大商人壟斷茶具成為可能, 也由此加劇了日本茶具的價格飆漲。

來自中國的茶具價格甚至可以高到價值幾十萬石米。這遠遠脫離了一般使用具的範疇,其價格的發展模式,和荷蘭鬱金香花球的熱潮差相仿佛。日本國內為茶杯而發起的戰爭,也不鮮見。織田信長的名物狩,更是通過戰爭聚斂和毀壞了多少以茶具為核心的財富,而無數大名、將軍乃至皇家的財富,更是以中國茶具為主要或者重要的組成部分。

有時我想,假如當時明政府獲知這樣的資訊,是否會開放海禁,發動官方貿易,送大量茶館茶罐到日本?為了這事,是否會給日本政治和經濟以重創?

這樣的歷史是一個啼笑皆非的故事,茶道不過是一些商人搞出來,售賣來自中國奢侈品的體驗行銷,這些茶會一辦就是幾百年,就成了文化。

來自中國的茶具價格甚至可以高到價值幾十萬石米。這遠遠脫離了一般使用具的範疇,其價格的發展模式,和荷蘭鬱金香花球的熱潮差相仿佛。日本國內為茶杯而發起的戰爭,也不鮮見。織田信長的名物狩,更是通過戰爭聚斂和毀壞了多少以茶具為核心的財富,而無數大名、將軍乃至皇家的財富,更是以中國茶具為主要或者重要的組成部分。

有時我想,假如當時明政府獲知這樣的資訊,是否會開放海禁,發動官方貿易,送大量茶館茶罐到日本?為了這事,是否會給日本政治和經濟以重創?

這樣的歷史是一個啼笑皆非的故事,茶道不過是一些商人搞出來,售賣來自中國奢侈品的體驗行銷,這些茶會一辦就是幾百年,就成了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