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從70塊工資到億萬身家,傳媒人吳曉波的轉型與升級 | 創業家

今年1月3日, “吳曉波頻道”的運營主體——上海巴九靈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獲得來自摯信、浙商創投、頭頭是道和普華資本的1.6億元融資, 估值達20億元, 為目前自媒體創業公司中估值最高者之一。

除了巴九靈之外, 吳曉波還擁有藍獅子出版社價值1.18億元的股份、十幾套房產, 以及千島湖上一座價值數千萬元的小島。

吳曉波於1990年參加工作, 做新華社財經記者, 月薪只有70元, 他自稱“資質平凡、際遇尋常”, 這樣一個“普通”的文字工作者是如何搭上財富列車的呢?

“上帝死了”

吳曉波出生于一個軍人家庭, 母親是浙江紹興人,

父親是廣東梅縣人, 父母于上海讀書時相戀, 母親讀船舶技術, 父親在上海交大讀機械專業, 兩人畢業後結婚並先後參軍。 1968年, 這對具有知識份子背景的軍人迎來了他們的第一個孩子, 由於出生地在寧波, 父親便給孩子取名“吳曉波”。

六歲之前, 吳曉波並沒有跟父母一起生活, 父母在山西當兵, 而他被母親寄養在浙江。 中美恢復邦交那一年, 他終於回到父母身邊, 並第一次見到妹妹。

接下來該上幼兒班, 幼兒班就在家屬院內, 可是吳曉波在入學第一天就被開除了, 原因是他被其他小朋友圍打, 而母親打了挑頭兒的小男孩。 其後一年, 其他小朋友都躲著他, 他只能趴在窗臺上遠遠眺望。

吳曉波對小學二年級的生日印象深刻。

那是開學後不久的9月9日, 他正在課堂上盼望著晚上的雞蛋面, 校長卻突然闖進教室, 命令道“哭, 快哭”, 然後把他們拉到縣中心廣場, 只見那裡的大人早已哭成一片, 黑布白字的標語遮天蔽日, 周圍的人告訴他——毛主席去世了。

當時, 吳曉波並不知道這場喪禮對於自己和這個國家意味著什麼, 直到上了大學, 他才明白那個畫面的歷史意義。

小學和中學時期, 除了見證社會越來越富裕之外, 吳曉波的主要精力是讀教科書和考試, 相當乏味。 唯一讓他眼前一亮的是, 他在十歲那年讀了《三國演義》, 從此喜歡上“大鼓齊鳴的剛烈文字”, 中學時期, 他又接觸了金庸的武俠小說, 認識到“原來文字可以寫成那樣子”。 這兩套書讓他對文字產生了熱愛,

並計畫報考中文系。

1986年他考上復旦大學, 但在填報志願時改報了新聞系, 因為班主任告訴他中文系不好找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 後來《南風窗》和《第一財經》的總編輯秦朔, 也是這一屆復旦新聞系的學生。

入學不久, 吳曉波便被當時風靡高校的“存在主義”哲學所吸引。 有一天, 他參加一場哲學公開課, 階梯教室裡擠滿了人, 只見一位青年講師在臺上大聲說:上帝死了, 我們要評估一切價值, 一切堅硬的都將煙消雲散!

那是“文革”結束後的第十個年頭, 雖然國家通過改革開放在經濟上找到了出路, 但國人在精神上仍然迷茫, 尤其是年輕人。 那場演講後, 吳曉波開始為自己尋找精神出路, 方法便是讀書。

大學四年,

除了上課外, 他幾乎住進了圖書館, 一排一排地讀書, 主要閱讀哲學、歷史和文學三大門類, 到大三時, 他已讀到閣樓, 那裡原本是向研究生和博士生開放的。

這段集中閱讀構成了吳曉波精神世界的地基, 他此後的所思所寫, 以及“吳曉波頻道”的精神內核都紮根於此。

通過這一階段閱讀, 吳曉波還找到了精神偶像——李普曼會快速增長, 其增速會遠遠超過GDP的增速。 如果這種貨幣政策不發生轉向, 則資產價格一定會漲, 而土地又是中國最稀缺的資產, 因此房價一定會大漲。 買房就是買央行的貨幣政策, “房地產泡沫”的本質則是“貨幣泡沫”, 一個中產階級除了與泡沫共舞, 別無他法。

理財的同時, 吳曉波還進行了一系列創業, 有失敗的也有成功的,

除了“吳曉波頻道”之外, 最成功的一次創業是創辦藍獅子出版社。

“藍獅子”原是外資傳媒巨頭貝塔斯曼的財經品牌, 吳曉波曾于2002年成為貝塔斯曼的簽約作家, 2005年前後, 他在貝塔斯曼退出中國的背景下接手該品牌, 將其改造為一家獨立的民營出版公司。

吳曉波做藍獅子有兩個初衷:一是為像他一樣的財經作家, 提供一個比傳統出版社更為友好的平臺;二是讓自己獲得一個接近受訪企業和讀者群的法人實體。

憑藉“藍獅子”和“吳曉波”兩大品牌, 藍獅子雲集了超過350位優秀財經作家, 其Slogan是“只與最好的財經閱讀有關”。 截至目前, 藍獅子出版的企業傳記超過100家, 其中半數以上是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 吳曉波則與這些企業的老總保持著緊密聯繫。

此外,藍獅子還建立了自己的讀書會,主要面向企業家和經理人族群,為會員提供推薦閱讀,以及舉辦各種講座。目前,讀書會的會員人數已接近2萬。

藍獅子進入出版業的時機不太好,當時整個行業在數位化閱讀的擠壓下正在走下坡路。為了適應這種變化,藍獅子于2011年成立數字閱讀中心,與百度閱讀、掌閱、亞馬遜等內容平臺合作,嘗試“短平快”的動態化出版,目前在收入能力上,已位居民營出版機構前十名。

儘管取得了諸多成績,但吳曉波不認為“藍獅子”是一個多好的生意,因為其淨利潤率長期徘徊在20%~25%,跟互聯網公司沒法比。

更讓的吳曉波煩惱的是,2010年以後,他從讀者那裡獲得的回饋越來越少,無論是紙媒管道,還是網站管道。這讓他產生了深深的恐慌,他的理想是做“中國的李普曼”,他的事業則建基於與讀者的聯繫,失去讀者等於失去一切。

就在吳曉波苦悶之際,羅振宇出現了,後者於2012年底推出自媒體——“羅輯思維”,很短時間就俘獲了大量用戶,在傳媒界掀起一股小旋風,處於興奮狀態的羅振宇則慫恿吳曉波:“你要做自媒體呀,你要做自媒體呀。”

“騎到新世界的背上”

之所以猶豫這麼久,是因為他內心一直有兩個疑問:一是自己願意付出多大的心力來做自媒體;二是會有多少人訂閱自己的自媒體。

“我一輩子能花多少錢。”

要做自媒體,就要改變這種生活方式,工作量會大大增加,尤其是在起步階段,另外,它會影響其他能帶來收入的工作。他遲遲下不了決心就是這個原因。但他最終還是邁出了這一步,因為外面的世界變化太快了。

在開通自媒體的第一篇文章中,他這樣寫道:“我覺得‘天’變得比想像得快,紙質媒體及傳統新聞門戶正在迅速的式微,我所依賴的傳播平臺在塌陷,而新的世界露出了它鋒利的牙齒,要麼被它吞噬,要麼騎到它的背上。”

向中產階級販賣生活方式

2014年5月8日,吳曉波辭掉了之前所有的專欄,帶著3名年輕同事開始創業,他們以“商業週刊”的形式規劃新生的“吳曉波頻道”。

用戶定位方面,他們聚焦企業家、創業者和職場白領三個群體,將其統稱為“關注財經的新中產階層”,這也是吳曉波以前的讀者定位。

吳曉波非常重視用戶定位,他覺得這直接決定著一家自媒體的用戶到底是一群烏合之眾,還是具有共同價值觀的社群。在他看來,只有具備共同價值觀的社群才有價值,而這種共同價值觀包括:認可商業之美、崇尚自我奮鬥、樂意奉獻共用和拒絕屌絲文化。後來,他還專門寫了兩篇“反對屌絲”的文章,以決絕的姿態與“屌絲群體”劃清界限。

欄目設計方面,由於吳曉波頻道具有極強的個人屬性,吳曉波本人就成了核心供稿人,他每週二、日發表兩篇財經專欄,週四播出一集與愛奇藝合作的視頻脫口秀,其他欄目則處於試驗狀態,並根據使用者回饋調整,形成一些明星欄目,到後期,明星欄目占整體內容的將近三分之二。

自媒體成長的核心指標是用戶增長,包括用戶總量和增長速度,而以上欄目的設計有效保障了此二項指標的增長。

吳曉波通過觀察後臺資料發現,粉絲的大幅增長與爆款文章成正相關關係,比如第一篇反屌絲文章發表後,閱讀數超過40萬,粉絲增長了1.4萬,該話題還成了熱點話題,大大提升了頻道影響力;再比如《去日本買只馬桶蓋》發表後,閱讀數達到270萬,粉絲暴增了5萬,該話題也隨即大熱,吳曉波甚至因此被請去參加國務院經濟形勢座談會。而這些爆款文章主要由吳曉波創作,且大部分契合外部熱點事件。

其他欄目則承擔粉絲日常增長的任務。這些欄目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面向小白的財經科普類欄目以及每日財經資訊,另一類則是面向管理和職場專業人群的商業知識。這些欄目覆蓋財經全領域,屬於功能性內容,主要聚焦于“理財”和“金融”兩大主題。

綜合來看,吳曉波頻道的欄目設計與其使用者定位非常契合,它是一種泛財經內容,就像一本“中產階級”調性的商業週刊。

產品定位的成功是吳曉波頻道崛起的前提,而使用者增長資料則顯示了這種崛起的速度。頻道上線後的兩年半裡(2014年5月~2016年11月),用戶數量從0增長到200萬,月均增長率高達10%。

“巴九靈”

內容建設之外,外部導流和線上線下活動也是用戶增長的重要管道。

外部導流主要來自愛奇藝,吳曉波頻道從上線的第一天就與愛奇藝合作,由吳曉波製作節目,由愛奇藝提供平臺以及廣告運營,雙方四六分賬,而吳曉波又將節目製作外包給一家電視臺,每期製作費約為1萬元。吳曉波頻道早期做的一份調查顯示,超過1/3的用戶是從愛奇藝導流來的。

除了愛奇藝管道,吳曉波還廣泛參加與自身使用者屬性相匹配的媒體節目,比如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此外,他還在頻道上線一周年之際,推出自己唯一一本散文集——《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而這個書名本身就很“中產階級”。

至於線上線下活動就更多了,這也是吳曉波頻道與大部分自媒體的不同之處。頻道上線的第一個月粉絲突破10萬,他們便借機搞了一次抽獎,向第十萬名粉絲贈送mini iPad、《激蕩•跌宕•浩蕩》三卷本圖書,以及千島湖楊梅島一日遊。

線下活動的典型則是“吳曉波書友會”,目前,他們在全國80多座城市建立了書友會,一年組織2000多場活動。

每年元旦之前,吳曉波還會舉辦一場頗有聲勢的“吳曉波頻道年終秀”,盤點當年大事,同時對來年做出預測,而這場年終秀隨後又會被各種媒體進一步宣傳,吸引到大量新用戶。

針對企業家階層,吳曉波頻道則提供一些針對熱門話題的大課,比如“傳統企業轉型”,以及組團參加漢諾威工業展——該展會今年的組團正在進行中,單人票價近4萬元。

作為羅振宇的好友,吳曉波當然不會忽略電商,這些產品之間並沒有太強的關聯性,就像電影或遊戲的衍生品——所有產品之間的紐帶是共同的IP,對於“美好的店”而言,這個IP就是吳曉波,以及他所代表的中產階級品位。

吳曉波的另一個成功嘗試是開發了收費音訊產品“每天聽見吳曉波”,該產品自2016年7月上線,週一到週五在吳曉波頻道和喜馬拉雅FM推送,每次音訊時長5~7分鐘,內容以商業為主,也有讀書、時事方面的雜感。吳曉波每天講一個話題,邏輯脈絡清晰,主題鮮明,就像一位睿智的大叔聊天。吳曉波每期講完後會提一個問題,發在一個需要點擊才能打開的“小紙條”上,會員則在留言區互動。

“每天聽見吳曉波”是收費產品,年費180元,截至目前,已經有近12.4萬人購買了該產品,營收超過2200萬元。更重要的是,吳曉波藉此篩選出自己最核心的讀者,並獲得了這些讀者的資訊,從而具備了直達讀者的通道。

吳曉波頻道的發展還帶動了藍獅子出版社的發展。2014年11月,皖新傳媒以1.57億元的價格收購藍獅子45%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交易完成後,吳曉波的持股下降到33.76%,帳面身家則為1.18億元。2015年11月,藍獅子登陸新三板,當年實現營收9566萬元,比前一年增長了51.72%。

財務能力大增之後,吳曉波還做起了投資人,成立“獅享家新媒體基金”,專門投資那些同樣面向中產階級的自媒體。目前,他已投資的專案包括“十點讀書”“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張德芬”“酒業家”“餐飲老闆內參”“12缸汽車”等,

今年初,吳曉波在一次高管會議上總結,互聯網=連接+價值觀+內容,而吳曉波頻道的核心能力是“連接”和“概念”,尤其是後者。他解釋,每一個自媒體都有內容能力,吳曉波頻道的強項則是對商業世界的定義能力,能夠創造概念和定義時代。

而再往深層看,這種概念能力的本質是引領中產階級的思想,包括應該信仰什麼,應該如何思考,以及應該怎樣生活,是一整套生活方式,至於那些“金融”“理財”“職場”類知識服務,則只是保衛這種生活方式的工具。

吳曉波在創辦自媒體之初曾說,如果李普曼活在當代,他應該也會開出自己的自媒體。換句話說,吳曉波覺得自己的自媒體創業和以前的職業生涯一樣,都致力成為“中國的李普曼”,在一個大轉型時代,為新生的中產階級建設一個新的精神世界。

此外,藍獅子還建立了自己的讀書會,主要面向企業家和經理人族群,為會員提供推薦閱讀,以及舉辦各種講座。目前,讀書會的會員人數已接近2萬。

藍獅子進入出版業的時機不太好,當時整個行業在數位化閱讀的擠壓下正在走下坡路。為了適應這種變化,藍獅子于2011年成立數字閱讀中心,與百度閱讀、掌閱、亞馬遜等內容平臺合作,嘗試“短平快”的動態化出版,目前在收入能力上,已位居民營出版機構前十名。

儘管取得了諸多成績,但吳曉波不認為“藍獅子”是一個多好的生意,因為其淨利潤率長期徘徊在20%~25%,跟互聯網公司沒法比。

更讓的吳曉波煩惱的是,2010年以後,他從讀者那裡獲得的回饋越來越少,無論是紙媒管道,還是網站管道。這讓他產生了深深的恐慌,他的理想是做“中國的李普曼”,他的事業則建基於與讀者的聯繫,失去讀者等於失去一切。

就在吳曉波苦悶之際,羅振宇出現了,後者於2012年底推出自媒體——“羅輯思維”,很短時間就俘獲了大量用戶,在傳媒界掀起一股小旋風,處於興奮狀態的羅振宇則慫恿吳曉波:“你要做自媒體呀,你要做自媒體呀。”

“騎到新世界的背上”

之所以猶豫這麼久,是因為他內心一直有兩個疑問:一是自己願意付出多大的心力來做自媒體;二是會有多少人訂閱自己的自媒體。

“我一輩子能花多少錢。”

要做自媒體,就要改變這種生活方式,工作量會大大增加,尤其是在起步階段,另外,它會影響其他能帶來收入的工作。他遲遲下不了決心就是這個原因。但他最終還是邁出了這一步,因為外面的世界變化太快了。

在開通自媒體的第一篇文章中,他這樣寫道:“我覺得‘天’變得比想像得快,紙質媒體及傳統新聞門戶正在迅速的式微,我所依賴的傳播平臺在塌陷,而新的世界露出了它鋒利的牙齒,要麼被它吞噬,要麼騎到它的背上。”

向中產階級販賣生活方式

2014年5月8日,吳曉波辭掉了之前所有的專欄,帶著3名年輕同事開始創業,他們以“商業週刊”的形式規劃新生的“吳曉波頻道”。

用戶定位方面,他們聚焦企業家、創業者和職場白領三個群體,將其統稱為“關注財經的新中產階層”,這也是吳曉波以前的讀者定位。

吳曉波非常重視用戶定位,他覺得這直接決定著一家自媒體的用戶到底是一群烏合之眾,還是具有共同價值觀的社群。在他看來,只有具備共同價值觀的社群才有價值,而這種共同價值觀包括:認可商業之美、崇尚自我奮鬥、樂意奉獻共用和拒絕屌絲文化。後來,他還專門寫了兩篇“反對屌絲”的文章,以決絕的姿態與“屌絲群體”劃清界限。

欄目設計方面,由於吳曉波頻道具有極強的個人屬性,吳曉波本人就成了核心供稿人,他每週二、日發表兩篇財經專欄,週四播出一集與愛奇藝合作的視頻脫口秀,其他欄目則處於試驗狀態,並根據使用者回饋調整,形成一些明星欄目,到後期,明星欄目占整體內容的將近三分之二。

自媒體成長的核心指標是用戶增長,包括用戶總量和增長速度,而以上欄目的設計有效保障了此二項指標的增長。

吳曉波通過觀察後臺資料發現,粉絲的大幅增長與爆款文章成正相關關係,比如第一篇反屌絲文章發表後,閱讀數超過40萬,粉絲增長了1.4萬,該話題還成了熱點話題,大大提升了頻道影響力;再比如《去日本買只馬桶蓋》發表後,閱讀數達到270萬,粉絲暴增了5萬,該話題也隨即大熱,吳曉波甚至因此被請去參加國務院經濟形勢座談會。而這些爆款文章主要由吳曉波創作,且大部分契合外部熱點事件。

其他欄目則承擔粉絲日常增長的任務。這些欄目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面向小白的財經科普類欄目以及每日財經資訊,另一類則是面向管理和職場專業人群的商業知識。這些欄目覆蓋財經全領域,屬於功能性內容,主要聚焦于“理財”和“金融”兩大主題。

綜合來看,吳曉波頻道的欄目設計與其使用者定位非常契合,它是一種泛財經內容,就像一本“中產階級”調性的商業週刊。

產品定位的成功是吳曉波頻道崛起的前提,而使用者增長資料則顯示了這種崛起的速度。頻道上線後的兩年半裡(2014年5月~2016年11月),用戶數量從0增長到200萬,月均增長率高達10%。

“巴九靈”

內容建設之外,外部導流和線上線下活動也是用戶增長的重要管道。

外部導流主要來自愛奇藝,吳曉波頻道從上線的第一天就與愛奇藝合作,由吳曉波製作節目,由愛奇藝提供平臺以及廣告運營,雙方四六分賬,而吳曉波又將節目製作外包給一家電視臺,每期製作費約為1萬元。吳曉波頻道早期做的一份調查顯示,超過1/3的用戶是從愛奇藝導流來的。

除了愛奇藝管道,吳曉波還廣泛參加與自身使用者屬性相匹配的媒體節目,比如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此外,他還在頻道上線一周年之際,推出自己唯一一本散文集——《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而這個書名本身就很“中產階級”。

至於線上線下活動就更多了,這也是吳曉波頻道與大部分自媒體的不同之處。頻道上線的第一個月粉絲突破10萬,他們便借機搞了一次抽獎,向第十萬名粉絲贈送mini iPad、《激蕩•跌宕•浩蕩》三卷本圖書,以及千島湖楊梅島一日遊。

線下活動的典型則是“吳曉波書友會”,目前,他們在全國80多座城市建立了書友會,一年組織2000多場活動。

每年元旦之前,吳曉波還會舉辦一場頗有聲勢的“吳曉波頻道年終秀”,盤點當年大事,同時對來年做出預測,而這場年終秀隨後又會被各種媒體進一步宣傳,吸引到大量新用戶。

針對企業家階層,吳曉波頻道則提供一些針對熱門話題的大課,比如“傳統企業轉型”,以及組團參加漢諾威工業展——該展會今年的組團正在進行中,單人票價近4萬元。

作為羅振宇的好友,吳曉波當然不會忽略電商,這些產品之間並沒有太強的關聯性,就像電影或遊戲的衍生品——所有產品之間的紐帶是共同的IP,對於“美好的店”而言,這個IP就是吳曉波,以及他所代表的中產階級品位。

吳曉波的另一個成功嘗試是開發了收費音訊產品“每天聽見吳曉波”,該產品自2016年7月上線,週一到週五在吳曉波頻道和喜馬拉雅FM推送,每次音訊時長5~7分鐘,內容以商業為主,也有讀書、時事方面的雜感。吳曉波每天講一個話題,邏輯脈絡清晰,主題鮮明,就像一位睿智的大叔聊天。吳曉波每期講完後會提一個問題,發在一個需要點擊才能打開的“小紙條”上,會員則在留言區互動。

“每天聽見吳曉波”是收費產品,年費180元,截至目前,已經有近12.4萬人購買了該產品,營收超過2200萬元。更重要的是,吳曉波藉此篩選出自己最核心的讀者,並獲得了這些讀者的資訊,從而具備了直達讀者的通道。

吳曉波頻道的發展還帶動了藍獅子出版社的發展。2014年11月,皖新傳媒以1.57億元的價格收購藍獅子45%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交易完成後,吳曉波的持股下降到33.76%,帳面身家則為1.18億元。2015年11月,藍獅子登陸新三板,當年實現營收9566萬元,比前一年增長了51.72%。

財務能力大增之後,吳曉波還做起了投資人,成立“獅享家新媒體基金”,專門投資那些同樣面向中產階級的自媒體。目前,他已投資的專案包括“十點讀書”“靈魂有香氣的女子”“張德芬”“酒業家”“餐飲老闆內參”“12缸汽車”等,

今年初,吳曉波在一次高管會議上總結,互聯網=連接+價值觀+內容,而吳曉波頻道的核心能力是“連接”和“概念”,尤其是後者。他解釋,每一個自媒體都有內容能力,吳曉波頻道的強項則是對商業世界的定義能力,能夠創造概念和定義時代。

而再往深層看,這種概念能力的本質是引領中產階級的思想,包括應該信仰什麼,應該如何思考,以及應該怎樣生活,是一整套生活方式,至於那些“金融”“理財”“職場”類知識服務,則只是保衛這種生活方式的工具。

吳曉波在創辦自媒體之初曾說,如果李普曼活在當代,他應該也會開出自己的自媒體。換句話說,吳曉波覺得自己的自媒體創業和以前的職業生涯一樣,都致力成為“中國的李普曼”,在一個大轉型時代,為新生的中產階級建設一個新的精神世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