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東莞這家湘菜館味道正宗,還有古建築風格,絕對適合愛拍照的你

轉自《文化週末》

敦素會館位於東莞地鐵二號線榴花公園地鐵站旁, 他不只是一個餐廳, 更像是文化的承載點。

走進會館內, 裡面有著大大小小的各類傳統建築裝飾, 置身其中, 宛如回到遙遠的國度。

其中尤以數十方古代匾額最為引人注目。

這裡是一家口味正宗的湘菜館, 也是明清傢俱收藏會館、宗祠匾額收藏會館, 主人黃衛華熱心匾額收藏, 十餘年來跑遍各地打聽搜集傳統匾額, 陳列於此, 享受著欣賞品味之妙趣。 這些匾額融中國傳統辭賦詩文、書法篆刻、建築藝術於一體, 凝聚著古代思想藝術之精華,

成為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

黃衛華

一方老匾訴說往事

匾額是中華民族獨特的民俗文化精品, 自秦漢以來延綿二千多年, 以其凝練的詩文、精湛的書法、深遠的寓意, 指點江山, 評述人物, 成為中華文化園地中的一朵奇葩。 匾額的釋義, 《說文解字》中作出了解釋:“匾”反映建築物名稱和性質,

“額”表達人們的義理、情感。 但也有一種說法認為, 橫著的叫“匾”, 豎著的叫“額”。 匾額懸于宅門則端莊文雅, 掛在廳堂則蓬蓽生輝, 裝點名勝則古色古香, 描繪江山則江山增色。 雖片辭數語著墨不多, 望之卻巍然大觀, 令人肅然起敬。

(敦素居)

黃衛華的匾額收藏之路, 始於2006年。 當時他初到廣東, 結識了幾位藏家友人, 常常相聚閒聊, 也因此涉足收藏行業。 他沒有盲目從眾, 選擇諸如字畫、玉石、陶瓷之類的熱門藏品, 而是將目光轉向相對偏門的匾額收藏。 “我從小就對傳統文化有著難以言狀的親切感, 那時家鄉湖南衡陽有不少老祠堂, 上面掛著的牌匾令人印象深刻。 現今雖然大部分匾額隨著社會發展和城市化進程逐漸遺失損毀, 但在一些偏遠鄉村, 宗祠牌匾仍然有不少留存了下來。 ”黃衛華說道。

“敦素居”是黃衛華所藏的第一方牌匾, 木料通體漆上棕色, 內文敷貼金箔, 顯得雍容華貴。 關於其來歷, 流傳著一個饒有趣味的民間故事:相傳清末慈禧太后攜家眷侍從逃難前往西安,

途經山西時在一戶人家留宿, 受到熱情款待, 臨行時分文不取, 慈禧太后遂令一位皇子當場題字“敦素居”相贈。 黃衛華說:“‘敦素’意即敦厚樸素, 出自古代《千字文》中‘孟軻敦素, 史魚秉直’的詩句, 這個故事的真實性如今雖然無從考證, 但這方牌匾無論從書法、製作上看都屬上乘, 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奉旨恩榮)

多年的收藏經歷讓黃衛華對匾額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瞭解與認知, 介紹起心愛的匾額時, 他的話匣子一打開便收不住了。 “‘奉旨恩榮’豎幅匾額由皇帝御賜, 代表著莫大的家族榮耀, 古代文武百官經過此地時必須下馬;‘朝議大夫’是明代萬曆年間的牌匾, ‘朝議大夫’四字以官閣體書寫, 代表當時的一種官階職務, 可參政議政;‘捍衛黔封’是明清時期由王公重臣或封疆大吏所賜, 送予貴州宣慰府, 表彰其安定邊陲的功績……”從出處、掌故、題銘、內容到流傳情況, 黃衛華口若懸河, 侃侃而談。

數筆刀痕銘刻歷史

匾額被譽為建築的“眼睛”, 多以木質為主,其製作技藝相對複雜且秘不示人,凝聚著古人的智慧。木料的雕刻分有平板陽雕、平板凹雕、平板漆字、圖騰雕框、鏤空圖騰雕框等形式;字的刻法有中凹陰刻字、中凸陽刻字,陰刻為凹陷狀,陽刻為凸起狀,無論陰刻陽刻皆呈現出立體的視覺效果;牌匾的加工尤為繁複,以五至七道大漆做底,陰乾打磨後刷上數層桐油,製作完成後可保存數百年不朽。

(雍宮拔萃)

“為匾額題字的人也有講究,主要是當時的達官貴人和書法家。在古代,顯貴名人題字的牌匾象徵著家族的地位和身份,是一座宅邸最好的裝飾品。”黃衛華說,無論是在巍峨高大的宮殿,還是在典雅韻致的廳堂,抑或在莊嚴肅穆的家族宗祠,匾額總是高懸於最中央最搶眼的上方,供人們仰望。它濃縮著中國歷史文化的精粹,文學詩詞、道德倫理、漢字書法、木雕技藝等皆有所展現,也正因此,黃衛華對匾額收藏情有獨鍾。

(儒林第)

以匾研史,可當佐證;以匾研濤,可得詩眼;以匾學書,可行筆髓。匾額不僅是彌足珍貴的工藝精品,也是難得的歷史文物,反映出古代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民俗民風等資訊。從匾上的蛛絲馬跡追根溯源,透過文字解讀歷史,也是黃衛華的一大樂事。“儒林第”屬於明清時期書房匾,右邊刻有“欽命廣東等處承宣佈政司布政使為”,這說明此匾是明清時期廣東省布政司(地方最高行政機關)布政使所贈,左邊的“布政司理問陳金麟”則是牌匾的主人,由此可見,這是上級褒獎下屬送出的官匾。

(捍衛黔封)

在這個傳統文化積澱深厚而富有詩意的國度,曾經高懸於屋簷之下、昭示門戶的匾額,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建築的變遷慢慢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作為文化收藏,古代牌匾仍然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藏家黃衛華在一方方匾額中追尋歷史的印記,更將之悉數公開放置於敦素會館內,讓食客在大快朵頤之余認識匾額文化,品味人文歷史的馥鬱芬芳。

本文將在一點資訊“對話廣東”、網易“東莞客”、搜狐“對話東莞”、騰訊“對話東莞”同步發佈

多以木質為主,其製作技藝相對複雜且秘不示人,凝聚著古人的智慧。木料的雕刻分有平板陽雕、平板凹雕、平板漆字、圖騰雕框、鏤空圖騰雕框等形式;字的刻法有中凹陰刻字、中凸陽刻字,陰刻為凹陷狀,陽刻為凸起狀,無論陰刻陽刻皆呈現出立體的視覺效果;牌匾的加工尤為繁複,以五至七道大漆做底,陰乾打磨後刷上數層桐油,製作完成後可保存數百年不朽。

(雍宮拔萃)

“為匾額題字的人也有講究,主要是當時的達官貴人和書法家。在古代,顯貴名人題字的牌匾象徵著家族的地位和身份,是一座宅邸最好的裝飾品。”黃衛華說,無論是在巍峨高大的宮殿,還是在典雅韻致的廳堂,抑或在莊嚴肅穆的家族宗祠,匾額總是高懸於最中央最搶眼的上方,供人們仰望。它濃縮著中國歷史文化的精粹,文學詩詞、道德倫理、漢字書法、木雕技藝等皆有所展現,也正因此,黃衛華對匾額收藏情有獨鍾。

(儒林第)

以匾研史,可當佐證;以匾研濤,可得詩眼;以匾學書,可行筆髓。匾額不僅是彌足珍貴的工藝精品,也是難得的歷史文物,反映出古代政治、經濟、文化、藝術、民俗民風等資訊。從匾上的蛛絲馬跡追根溯源,透過文字解讀歷史,也是黃衛華的一大樂事。“儒林第”屬於明清時期書房匾,右邊刻有“欽命廣東等處承宣佈政司布政使為”,這說明此匾是明清時期廣東省布政司(地方最高行政機關)布政使所贈,左邊的“布政司理問陳金麟”則是牌匾的主人,由此可見,這是上級褒獎下屬送出的官匾。

(捍衛黔封)

在這個傳統文化積澱深厚而富有詩意的國度,曾經高懸於屋簷之下、昭示門戶的匾額,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建築的變遷慢慢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但是作為文化收藏,古代牌匾仍然有著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化藝術價值。藏家黃衛華在一方方匾額中追尋歷史的印記,更將之悉數公開放置於敦素會館內,讓食客在大快朵頤之余認識匾額文化,品味人文歷史的馥鬱芬芳。

本文將在一點資訊“對話廣東”、網易“東莞客”、搜狐“對話東莞”、騰訊“對話東莞”同步發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