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一直高喊重品質輕數量,沒有專利支撐如何品質保障

隨著社會的進步與大眾生活水準的提高, 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世界的滿足於生活品質的提高。 “注重品質減少數量”的口號越呼越響, 實際生產工作中卻仍是以數量彌補品質的空缺, 特別是在科技研發與高科技產品中。

同時, 企業家與科學家們認為, 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品質時代, 必須讓標準成為品質“硬約束”。 以專利為核心的科技創新成果已經構成了企業和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新修改的《專利審查指南》將於2017年4月1日起施行。 該指南明確規定:涉及商業模式的權利要求, 如果既包含商務邏輯和方法的內容,

又包含技術特徵, 則不應當依據專利法第二十五條排除其獲得專利權的可能性。 這意味著商業模式創新中的技術方案獲專利保護。

專利制度作為保護創新成果的產權制度, 可以說是激發創新動力的基本保障。 在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的市場競爭遊戲規則面前, 尊重智慧財產權、保護智慧財產權顯得尤為重要。

較之其他智慧財產權案件, 專利案件具有專業技術難、審理週期長、社會影響大的特點。 尤其是專利的授權標準和司法保護水準不僅關係到行業發展方向, 更關係到國計民生。 很多專利案件還涉及知名企業、跨國公司, 社會關注度較高。 如上海諾華公司訴石藥集團專利侵權案,

涉及可以治療白血病的抗腫瘤藥物伊馬替尼, 雙方均有較高市場佔有率, 案件的審理結果將影響該類藥品的市場格局以及市場價格。

其實, 建立於市場規則之上的專利制度, 就是要用法律的和經濟的手段確認發明人對其發明享有專有權。 值得注意的是, 專利訴訟不僅是當事人保護合法權益的有效路徑, 也成為當事人進行市場競爭或相互牽制的策略和手段。 比如, 華為公司不僅在美國和深圳同時起訴三星公司侵犯其專利權, 還在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起訴三星公司侵犯其專利權。 再如, 日亞化學工業株式會社訴億光中國公司等5起專利侵權案, 雙方在美國、日本和德國多國多地法院均就白光LED、藍光LED專利有效性或專利侵權進行過訴訟。

中國經濟與人民生活想要真正進入品質時代, 就必須讓標準成為品質“硬約束”。 品質時代依靠專利力量, 以專利為核心的科技創新成果已經構成了企業和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在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道路上, 專利依舊是幫助中國企業渡過“水土不服”期的重要支柱, 也是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與傳播“中國創造”品質取勝的關鍵。

相對於“注重品質”的口號, 我們更加關注中國的專利技術實力是否能夠支撐“中國創造”的品質保證、關注中國海量的專利技術能夠最大化的轉化應用到實際生產生活中。 沒有專利技術支撐的品質保障是個問題, 有專利技術卻無法用於品質保障更是個問題。

這就需要架起專利技術與生產工作的橋樑, 為專利技術轉移轉化搭建轉知匯類似的交易運營服務平臺, 促進專利技術的價值評估與轉移轉化發展。

責任編輯:轉知匯 張雅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