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詩詞五首:春風又綠江南岸

初夏游張園

朝代:宋代

作者:戴復古

原文:

乳鴨池塘水淺深, 熟梅天氣半陰晴。

東園載酒西園醉, 摘盡枇杷一樹金。

春末夏初, 梅雨季節, 江南的天氣似陰還晴, 變幻不定, 那些機靈活潑的小鴨, 成群結隊, 爭先恐後地跳下水塘, 不管水深水淺, 自由自在遊樂。 池塘清波粼粼之上, 遊動著一個個淘氣調皮的小精靈, 池塘似陰似晴的上空回蕩著嘎嘎歡叫的聲音, 好一派歡快、熱鬧的景象。 詩人被張園的風光陶醉了。

詩歌前兩句裡, 通過“乳鴨”、“熟梅”等景物, 逼真地描繪了初夏的景致, 讀後使人感到真實生動。

一個“醉”字不僅狀寫果農歡飲至醉的情態,

更折射出人們幸福快樂的心情。 他們熱愛生活, 熱愛家鄉, 他們勤勞能幹, 經營自己的生活, 有滋有味, 有聲有色。 焉能不醉?同時從讀者、詩人這個角度來看, 這個“醉”字, 其實也流露出詩人、讀者深深地被果園的氣氛所感染, 滿心歡喜、無比幸福的感覺。 “一樹金”這種表達屬於超常搭配, 本來是一樹枇杷, 顆顆飽滿, 金黃燦爛, 耀眼生輝, 令人垂涎, 詩人形象描繪為“一樹金”, 給人的感覺就是一樹金子, 一樹豐收, 一樹歡悅。 快樂灑在枇杷樹上, 歡笑回蕩在果園上空, 果農們歡天喜地, 心花怒放啊!他們用最樸素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滿足和幸福。

詩歌三、四兩句就描寫了果農豐收歡樂的生活情景。 每一座果園都在慶賀豐收,

那滿樹金黃色的枇杷, 帶給果農無限歡樂。 年成好, 果園豐收, 理當慶賀, 偌大園子, 到處是歡笑的聲音, 到處是陶醉的笑容。

豐收的喜悅、生活的富足是詩歌要表現的主題, 這首《初夏游張園》, 詩人用心用情, 用歡樂、用幸福感染和陶醉讀者。 ▲

泊船瓜洲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賞析

以“泊船瓜洲”為題, 點明詩人的立足點。 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瞭望中之景。 詩人站在長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 看到了南岸的“京口”與這邊的“瓜洲”這麼近, 就一條江水的距離, 不由地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座山了, 也不遠了。 次句“鐘山只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為千古名句, 再次寫景, 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 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 “綠”字是吹綠的意思, 是使動靜結合, 用得絕妙。 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 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 因為其它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 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 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 詩人眺望已久, 不覺皓月初上, 詩人用疑問的句式, 想像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 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鄉的心情, 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夜坐

朝代:宋代

作者:張耒

原文:

庭戶無人秋月明, 夜霜欲落氣先清。

梧桐真不甘衰謝, 數葉迎風尚有聲。

作于晚年, 寫景中有寄託。

這首秋夜即景詩,

上聯寫景, 突出了清幽寂靜之意;下聯景中寓情, 用殘葉迎風尚有聲響來抒發“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的胸懷與抱負, 詩寫得蒼涼悲壯, 雄勁有氣勢。

此詩寫秋風殘葉, 卻不寫其衰颯敗落, 而突出其不懼風寒的神韻。 此與蘇軾一派在哲宗紹聖時期所受苦難的歷史背景有關, 也是宋代士人的孤高品格的象徵。 這也是一種人文意趣。

小池

朝代:宋代

作者:楊萬里

原文:

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賞析

此詩是一首清新的小品。 一切都是那樣的細, 那樣的柔, 那樣的富有情意。 它句句是詩, 句句如畫, 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風光, 自然樸實, 又真切感人。 這首詩描寫一個泉眼、一道細流、一池樹陰、幾支小小的荷葉、一隻小小的蜻蜓,

構成一幅生動的小池風物圖, 表現了大自然中萬物之間親密和諧的關係。 開頭“泉眼無聲惜細流, 樹陰照水愛晴柔”兩句, 把讀者帶入了一個小巧精緻、柔和宜人的境界之中, 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中流出, 沒有一點聲音;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 將樹陰投入水中, 明暗斑駁, 清晰可見。

一個“惜”字, 化無情為有情, 仿佛泉眼是因為愛惜涓滴, 才讓它無聲地緩緩流淌;一個“愛”字, 給綠樹以生命, 似乎它是喜歡這晴柔的風光, 才以水為鏡, 展現自己的綽約風姿。 三、四兩句, 詩人好像一位高明的攝影師, 用快鏡拍攝了一個妙趣橫生的鏡頭:“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頭。 ”時序還未到盛夏, 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隻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一個“才露”,一個“早立”,前後照應,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楊萬里寫詩主張師法自然,他對自然景物有濃厚的興趣,常用清新活潑的筆調,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善於捕捉景物的特徵及稍縱即逝的變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畫面,因而詩中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古詩今譯泉眼悄無聲是珍惜細細的水流,樹陰映水面是它喜歡晴日的溫柔。小小的嫩荷剛露出緊裹的葉尖,早飛來可愛的蜻蜓站立在上頭。美術家朱宣咸以楊萬里《小池》詩意而創作的中國畫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與生動地反映了這一詩情畫意。▲

荷葉剛剛從水面露出一個尖尖角,一隻小小的蜻蜓立在它的上頭。一個“才露”,一個“早立”,前後照應,逼真地描繪出蜻蜓與荷葉相依相偎的情景。楊萬里寫詩主張師法自然,他對自然景物有濃厚的興趣,常用清新活潑的筆調,平易通俗的語言,描繪日常所見的平凡景物,尤其善於捕捉景物的特徵及稍縱即逝的變化,形成情趣盎然的畫面,因而詩中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古詩今譯泉眼悄無聲是珍惜細細的水流,樹陰映水面是它喜歡晴日的溫柔。小小的嫩荷剛露出緊裹的葉尖,早飛來可愛的蜻蜓站立在上頭。美術家朱宣咸以楊萬里《小池》詩意而創作的中國畫作品《小荷才露尖尖角》,非常形象與生動地反映了這一詩情畫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