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期貨操盤心得|期貨投資中的紮堆與從眾:談談虧錢的心理學

3月份我在東北調研的時候, 有一位期市大佬看好美國小麥, 我恰好也在研究小麥的資料, 趕忙表示贊同:美國小麥歷史上最大調整也就是四五年, 而現在的價格從前期高位已經跌6年了, 並且價格回到了十幾年前的水準。 無論時間還是空間, 美小麥都該漲啊!另一位同行也說, 美國小麥有漲的理由。 然後, 大佬悠悠地感歎了一句:唉, 我發現, 凡是我開單以後問問周圍的人, 大家都贊同的, 我基本是虧錢的。 要是都反對, 那我肯定是賺錢的。 這筆小麥的交易……

但是, 調研的時候, 他說自己在中線做多錳矽、矽鐵的什麼合約,

大家就表示很荒唐, 因為這兩個合約根本就沒有什麼量, 他建倉時間要以周計算, 一手一手買的好辛苦。 他說因為這東西跌到企業成本價那裡了。 結果遭到同行者的挖苦, 他自己也只好苦笑一聲。

一個月眨眼就過去了。 我今天看了看, 美國小麥三月份的跌幅已經快到5%了。 做多小麥, 最起碼這個月是虧錢的。 那個“眾人贊同則虧損”的魔咒, 似乎又發揮了威力。 只是, 錳矽矽鐵這兩個不知名的合約, 漲幅竟然超過10%, 成為三月份最耀眼的品種。 果然是“無人問津最可貴”。

其實不只是期貨投資, 在股市中, 最後轟然湧進的散戶幾乎就沒有賺錢的可能;過去幾年, 在P2P等平臺上死掉的大小資金客戶動輒數以萬計, 很多人是拉著親戚和朋友前赴後繼投入了進去最後卻連本金都拿不回來;甚至於在社會生活中,

我們也能看到更多的紮堆效應。 比如最近幾天, 網路對於歡案投入了極大的關注, 似乎哪個媒體或自媒體不談談這個案子, 就等於自絕於人民。

既然說到於歡的案子, 我就不能免俗地談幾句吧。 撇開高利貸的背景, 任何人當著兒子的面淩辱其母, 兒子如果不能憤而站起, 就不算血性男兒。 所以, 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揮刀, 是可以理解的。 但此案並不是在淩辱時刻揮刀的, 其防衛性質減弱。 當地司法機關以故意傷害定案, 也不算嚴重失誤, 但理應考量其防衛過當的成分。 判無期有點重, 判無罪也有點過, 如果較短一點的刑期,

大約不會引起如今這樣的強烈反彈。

你看, 說著說著, 我就不由自主地跟大家一樣, 胡言亂語了。 這是什麼呢?這就是“紮堆效應”。

紮堆效應, 就是人們會不由自主地往人多的地方去。 它與“從眾效應”類似。 從眾效應, 強調的是“從”, 很多人都在幹那事兒, 你不幹是不行的。 紮堆效應, 強調的是“紮”, 大夥兒都在那裡, 你不去, 怎麼行呢?

無論是紮堆還是從眾, 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它根植於人性深處的恐懼感。 試想, 遠古時代, 猛獸遍地, 毒蟲叢生, 一個孤零零的個體是無法生存下去的。 團結起來力量大, 大家抱成團, 就可以應付困難和危機。 所以, 從眾性、紮堆性就變成了人天生必有的一種習慣。

也正因為有這種從眾和紮堆的習性, 人類社會才有了家庭、氏族、部落、國家,

也才有了形形色色的組織形式:學校、企業、軍隊、政府、小團體、黨派、學派, 等等。 眾人拾柴火焰高, 抱團取暖大家的需求。

既然紮堆和從眾幾乎成為人的天性, 在投資領域裡也就不可避免地會有這種現象。 如下種種, 皆可為證:

——不管買了什麼股票, 開倉了什麼期貨品種, 你是不是都會覺得不安?

——在你持倉的時候, 你只喜歡聽到跟自己投資方向一致的意見;你看到相反意見, 會假裝遮罩掉, 或者會憤而斥責之。 如果假設你覺得這種觀點有道理, 會趕緊去找旁人來印證, 一直要確定別人的觀點跟你一致才行。 在這個時節, 你往往拿不准主意, 要看支持你的人多還是反對你的人, 並根據這個來取捨。

——大腕的意見很最重要。

因為你會下意識地認為, 大腕過去成功, 將來也會成功, 而大腕那裡聚集著更多更多的人。 所以, 大腕的行動, 更有參照性。 所以, 你會滿世界去搜索大腕, 找他們的觀點, 如果僥倖認識他, 恨不能每一筆投資都徵求他的意見。 他做多了, 你會趕緊跟進, 懷疑自己做空的思路是錯的。 他買進某檔股票, 哪怕只是提了一句, 你會趕緊多看兩眼。 他要是賣了, 你恨不能立馬一刀下去。

——群眾的意見被放大。

——花錢買資訊。 一些著名投資家, 會花費很多金錢去買一些基礎資訊, 但普通投資者則花錢買別人的資訊。 於是, “問答”模式開始流行, 花錢提問題, 讓大腕來回答, 歸根結底求個心安而已。 於是, 收費的各種群應運而生, 騙子當道, 賺錢真容易。還有的花錢買小道消息,希望獲得內幕資訊,等等。

對吃瓜群眾來說,牛皮市賣出空倉總是最難的。因為那意味著他什麼倉位也沒有啦!而周圍的人都是有倉位的。熊市賣出也是很難的,因為大家都在互相自我安慰,都在比較誰虧得更慘。人家不賣,我為什麼賣呢?震盪市當然不能賣,萬一牛市來了呢?所以,散戶總是滿倉一些套牢的股票,很難有賺錢機會。一旦虧損少了,反而會迫不及待地賣掉。結果,韭菜的命運始終難以改變。

很多期貨人的錢是怎麼虧的呢?當行情剛開始的時候不敢進場,或進場了經不住行情的反復波動而被震出,然後行情朝自己期待的方向走,越走心裡越不是滋味,於是終於又狠心追進去了,進去後就碰到折返行情,一折返就造成帳戶虧損,虧損就受不了,受不了就砍,砍完行情又繼續往開倉的方向走,然後又去追,又碰到折返,反復幾次過後,一狠心就打算抗單,一扛單就碰到逆轉行情。

看到沒,這是活生生的期貨投機者虧錢的心路歷程:經過了詳細研究,決定開倉了!膽子小,少拿點。做對了,趕緊賣!賣錯了,加碼買進來!哦也,又錯了,難道是我研究錯了,壞了,趕緊賣!賣掉又錯了,奶奶的,重新加碼買。哦,又錯了,趕緊斬。哦,好像斬錯了……

怎麼辦呢?找個明白的人來問問吧。你看,這就是從眾,也是紮堆的來源。實在是太害怕了,內心的恐懼,無法抵擋!跑到群體中間,尋求心靈的安慰,這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然而,當你有了這個心的時候,投資盈利這件事情就離你遠了。所有從眾者、所有的喜歡紮堆者,理論上是不可能在投資上有多大收益的。因為——

投資的巔峰,總是孤獨者的世界。

如果你不反人性、如果你不能跟大眾走的路不同,那你就是大眾的一員。大眾,怎麼可能都賺錢?期貨市場中,散戶生存五年的概率不到1%。換言之,今天1萬個散戶拿著錢進期貨市場,五年之後能有100個活著的就不錯了——其他人早已虧光離場了。那100個還活著的,大約有90個是從家裡又拿了錢投入進來了。

在我前期的文章《誰能在期貨市場賺上10億元》中,提及的那些大腕們,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別人看不懂、不支持的位置殺進去,在重重殺機中孤獨一人去奮戰。比如,2008年,林軍做空銅,遭遇三次跌停而被強制減倉。雖然大賺一把,但每個人都面臨選擇:持續三個跌停之後,後市是不是該企穩了?這個時候誰敢在第四個跌停板上開空單?林軍做了,第四個跌停板重倉進去繼續做空,最後,也就他賺了。

按說大腕的意見很重要,但是,2015年的那段時間,傅海棠先生持續四次以上做多鐵礦石和棉花等品種,最後都因達到止損條件而斬倉離場。到了年底價格極低的位置,鐵礦石突然上漲,複有人來問,他說:反轉了,牛市要來了。結果來人訕訕地說,這裡,怕是反彈吧。然後,就錯過一輪數十倍利潤的行情。

回想2015年底,商品市場淒風冷雨,各種商品遠期合約持續貼水,所有反彈似乎都是逃命機會,誰敢持續做多?唯有反人性而為之,“眾人去處必無路”,跟大眾行為反著做,才有獲勝的機會。

其實,不只是投資機會應該與大眾背道而馳,在投資方法上也是如此。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股市,市場缺乏分析工具的時候,誰能率先掌握技術分析方法,誰就容易鶴立雞群賺到錢。但當技術工具普及後,再以技術分析為出發點就很難了。這好比20年前的中國股市,鴻蒙初判時節,掌握點技術分析方法算時髦,但到了今天,滿世界都是K線和均線的時候,再用這樣的方法去捕捉戰機,未免貽笑大方。

上世紀中葉,美國的基金經理們玩“漂亮50”,結果後來一敗塗地。沒想到40多年後,中國的投資經理也玩這一套,後來照舊折戟沉沙。即使到了今天,公募基金的“抱團取暖”現象仍屢見不鮮。往小了說這叫膽小恐懼不得不為之。往大了說,就是拿著投資人的錢不當回事而已。

當前的股市和期市,其實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期貨市場最近調整比較嚴重,但再怎麼說,也不至於黑色有色油脂豆類煤炭焦炭橡膠一起跌吧。以前漲的時候過度,現在跌的時候又何嘗不是集體非理性的行為?供求關係去哪裡了?成本利潤不核算了?

股市就更不用說,春節之後大家一致戰戰兢兢,但最近幾天突然就膽子放大了,持倉劇增以至於創下了2015年6月以來的最高點。好股票、好概念、好題材似乎一下子多了,說風險的人少了,憧憬新行情的人多了。然後,股市卻漸漸有點疲軟了。會不會大家一致看好的時候就出現調整、一致看空的時候突然就反身向上呢?

投資之途,註定孤獨。在市場中賺錢的人,是極少數人。即便這極少數人後來搞了公司、建起了團隊,但真正發揮作用的也就是拿一兩個核心人員。數百人的團隊,能做出貢獻的不過幾人而已。如果你心裡念念的想找同盟軍,則註定你不是未來的那個勝利者。

所以,投資要盈利,得研究透徹人性,得反人性而為之。不做尋常人、不做尋常事,每一條路上都沒有什麼人,你才會是成功者。

賺錢真容易。還有的花錢買小道消息,希望獲得內幕資訊,等等。

對吃瓜群眾來說,牛皮市賣出空倉總是最難的。因為那意味著他什麼倉位也沒有啦!而周圍的人都是有倉位的。熊市賣出也是很難的,因為大家都在互相自我安慰,都在比較誰虧得更慘。人家不賣,我為什麼賣呢?震盪市當然不能賣,萬一牛市來了呢?所以,散戶總是滿倉一些套牢的股票,很難有賺錢機會。一旦虧損少了,反而會迫不及待地賣掉。結果,韭菜的命運始終難以改變。

很多期貨人的錢是怎麼虧的呢?當行情剛開始的時候不敢進場,或進場了經不住行情的反復波動而被震出,然後行情朝自己期待的方向走,越走心裡越不是滋味,於是終於又狠心追進去了,進去後就碰到折返行情,一折返就造成帳戶虧損,虧損就受不了,受不了就砍,砍完行情又繼續往開倉的方向走,然後又去追,又碰到折返,反復幾次過後,一狠心就打算抗單,一扛單就碰到逆轉行情。

看到沒,這是活生生的期貨投機者虧錢的心路歷程:經過了詳細研究,決定開倉了!膽子小,少拿點。做對了,趕緊賣!賣錯了,加碼買進來!哦也,又錯了,難道是我研究錯了,壞了,趕緊賣!賣掉又錯了,奶奶的,重新加碼買。哦,又錯了,趕緊斬。哦,好像斬錯了……

怎麼辦呢?找個明白的人來問問吧。你看,這就是從眾,也是紮堆的來源。實在是太害怕了,內心的恐懼,無法抵擋!跑到群體中間,尋求心靈的安慰,這似乎是唯一的出路。

然而,當你有了這個心的時候,投資盈利這件事情就離你遠了。所有從眾者、所有的喜歡紮堆者,理論上是不可能在投資上有多大收益的。因為——

投資的巔峰,總是孤獨者的世界。

如果你不反人性、如果你不能跟大眾走的路不同,那你就是大眾的一員。大眾,怎麼可能都賺錢?期貨市場中,散戶生存五年的概率不到1%。換言之,今天1萬個散戶拿著錢進期貨市場,五年之後能有100個活著的就不錯了——其他人早已虧光離場了。那100個還活著的,大約有90個是從家裡又拿了錢投入進來了。

在我前期的文章《誰能在期貨市場賺上10億元》中,提及的那些大腕們,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別人看不懂、不支持的位置殺進去,在重重殺機中孤獨一人去奮戰。比如,2008年,林軍做空銅,遭遇三次跌停而被強制減倉。雖然大賺一把,但每個人都面臨選擇:持續三個跌停之後,後市是不是該企穩了?這個時候誰敢在第四個跌停板上開空單?林軍做了,第四個跌停板重倉進去繼續做空,最後,也就他賺了。

按說大腕的意見很重要,但是,2015年的那段時間,傅海棠先生持續四次以上做多鐵礦石和棉花等品種,最後都因達到止損條件而斬倉離場。到了年底價格極低的位置,鐵礦石突然上漲,複有人來問,他說:反轉了,牛市要來了。結果來人訕訕地說,這裡,怕是反彈吧。然後,就錯過一輪數十倍利潤的行情。

回想2015年底,商品市場淒風冷雨,各種商品遠期合約持續貼水,所有反彈似乎都是逃命機會,誰敢持續做多?唯有反人性而為之,“眾人去處必無路”,跟大眾行為反著做,才有獲勝的機會。

其實,不只是投資機會應該與大眾背道而馳,在投資方法上也是如此。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股市,市場缺乏分析工具的時候,誰能率先掌握技術分析方法,誰就容易鶴立雞群賺到錢。但當技術工具普及後,再以技術分析為出發點就很難了。這好比20年前的中國股市,鴻蒙初判時節,掌握點技術分析方法算時髦,但到了今天,滿世界都是K線和均線的時候,再用這樣的方法去捕捉戰機,未免貽笑大方。

上世紀中葉,美國的基金經理們玩“漂亮50”,結果後來一敗塗地。沒想到40多年後,中國的投資經理也玩這一套,後來照舊折戟沉沙。即使到了今天,公募基金的“抱團取暖”現象仍屢見不鮮。往小了說這叫膽小恐懼不得不為之。往大了說,就是拿著投資人的錢不當回事而已。

當前的股市和期市,其實也面臨著類似的問題。期貨市場最近調整比較嚴重,但再怎麼說,也不至於黑色有色油脂豆類煤炭焦炭橡膠一起跌吧。以前漲的時候過度,現在跌的時候又何嘗不是集體非理性的行為?供求關係去哪裡了?成本利潤不核算了?

股市就更不用說,春節之後大家一致戰戰兢兢,但最近幾天突然就膽子放大了,持倉劇增以至於創下了2015年6月以來的最高點。好股票、好概念、好題材似乎一下子多了,說風險的人少了,憧憬新行情的人多了。然後,股市卻漸漸有點疲軟了。會不會大家一致看好的時候就出現調整、一致看空的時候突然就反身向上呢?

投資之途,註定孤獨。在市場中賺錢的人,是極少數人。即便這極少數人後來搞了公司、建起了團隊,但真正發揮作用的也就是拿一兩個核心人員。數百人的團隊,能做出貢獻的不過幾人而已。如果你心裡念念的想找同盟軍,則註定你不是未來的那個勝利者。

所以,投資要盈利,得研究透徹人性,得反人性而為之。不做尋常人、不做尋常事,每一條路上都沒有什麼人,你才會是成功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