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茶”的別稱,你知道幾個?

看茶的故事,

喝茶讀歷史,

一起長知識!

“茶”並不是一直叫做“茶”的。

陸羽《茶經》記載:

其字或從草, 或從木, 或草木並。 其名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在古代史料中, 茶的名稱很多, 但“茶”則是正名, “茶”字在中唐之前一般都寫作“荼”字。 “荼”字有一字多義的性質, 表示茶葉只是其中一項。 由於茶葉生產的發展, 飲茶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 茶的文字的使用頻率也越來越高。 後來, 民間的書寫者為了將茶的意義表達的更加清楚, 於是就把“荼”字減去一劃, 成了現在我們看到的“茶”字。

古人茶事, 總伴著風雅, 茶在詩文中, 有著各種稱呼, 今天小編盤點茶在古代詩文中的幾種別稱。

這是古代用得最多的表示茶的字。 “荼”最早見於《詩經·鄴風·穀風》:“誰謂荼苦, 其甘如薺。 ”句中“荼”字是否指茶, 學者推考說法不一。 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也說:“荼, 苦茶也。 ”

據說是雲南某地區的“茶”之土音, 大約在東漢時始用來表示茶, 現在與茶字基本通用, 為茶之雅稱。 宋代蘇軾有詩雲:“從來佳茗似佳人。 ”香港陸羽茶室有名作家台靜農題寫的茶聯:“泉烹苦茗琉璃碧, 菊釀香醪琥珀黃。 ”

不夜侯

喝茶有醒腦提神, 解除睡意之功, 唐代白居易詩雲:“破睡見茶功。

”唐代曹鄴詩雲:“六髒睡神去, 數朝詩思清。 ”晉代張華在《博物志》中說:“飲真茶令人少睡, 故茶別稱不夜侯, 美其功也。 ”五代十國胡嶠在飲茶詩中贊道:“破睡須封不夜侯。 ”

消毒臣

唐朝《中朝故事》記載, 唐武宗時李德裕說天柱峰茶可以消酒肉毒,

曾命人煮該茶一甌, 澆於肉食內, 用銀盒密封, 過了一些時候打開, 其肉已化為水, 因而人們稱茶為消毒臣。 唐代曹鄴飲茶詩雲:“消毒豈稱臣, 德真功亦真。 ”

滌煩子

飲茶, 可洗去心中的煩悶, 歷來備受贊詠。 唐代《唐國史補》載:“常魯公隨使西番, 烹茶帳中。 贊普問:‘何物?’曰:‘滌煩療渴, 所謂茶也。 ’因呼茶為滌煩子。 ”唐代施肩吾詩雲:“茶為滌煩子, 酒為忘憂君。 ”明代潘允哲詩曰:“泠然一啜煩襟滌, 欲禦天風弄紫霞。 ”

清風使

據《清異錄》載, 五代十國時, 有人即稱茶為清風使, 盧仝的茶歌中也有飲到七碗茶後, “惟覺兩腋習習清風生, 蓬萊山, 在何處, 玉川子, 乘此清風欲歸去”之句。

余甘氏

宋代李郛《緯文瑣語》說:“世稱橄欖為余甘子, 亦稱茶為余甘子。 因易一字, 改稱茶為余甘氏, 免含混故也。 ”五代胡嶠在飲茶詩中也說:“沾牙舊姓余甘氏。 ”

清友

宋代蘇易簡《文房四譜》載有“葉嘉, 字清友, 號玉川先生。 清友, 謂茶也”等句, 唐代姚合品茶詩雲:“竹裡延清友, 迎風坐夕陽。 ”

茶于文人可謂摯友, 從功效、心情、感悟等多方面去賦予茶名字, 足可見茶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深遠影響,或許很難再找到一樣東西在詩文中如此大量的出現。

足可見茶于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深遠影響,或許很難再找到一樣東西在詩文中如此大量的出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