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你是在掙錢,還是在賺錢?

為什麼同樣忙忙碌碌, 有的人食不果腹, 有的人碩果累累?

為什麼同樣的機遇和能力, 有的人富可敵國, 有的人只能小富即安?

很多人都說, 工作是為了錢, 那到底是“賺錢”還是“掙錢”, 人們說到老闆時常用“賺錢”來形容, 說到打工者時就會用上“掙錢”去描述。 但有誰知道這其中的本質區別呢?

先看看“掙錢”

“掙”字:左邊是手, 右邊是爭, 意思是你要用自己的雙手去辛苦的勞動, 你需要直接靠出售自己技能、資源去換取的薪酬, 在這個過程中, 其始點為物, 終點也是物。 而且這種報酬只跟你對你勞動成正比, 你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

所以能拿到的報酬都是比較少的。

比如農民靠耕地、工人靠體力、醫生靠技能、作家靠寫作, 還有老師律師等等, 都屬於這種性質的謀生方式。

所以一般普通人只能找一家企業工作, 出售自己本身換來財富。 然而普通人的時間、體力都是相差無幾的, 他們能夠出售的資源都是差不多的, 於是為了讓自己的資源賣上好價錢, 就只能提升自己的技能水準和熟練水準。

它的公式是:物=>錢=>物(數量減少)

如果你是這種人, 要麼通過讀書獲得更高、更稀罕的的技能價值;要麼通過愛思考、會做人、大量實踐提高自己實踐能力。

這就是為什麼父母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讀書, 為什麼清華北大的畢業生一般會比沒有文化的人起薪高一些。

除此之外, 某些人還有天生稀罕資源, 比如外貌。 長的好看的普通人, 可以在日常的婚配、工作、生活中獲得很多額外的財富;如果長的好看再加上運氣好就可以進入演藝圈, 成為明星之後自己的勞動力就成了稀缺資源, 身價遠遠高於一般人。

但是對於普通人來說, 每天靠雙手累死累活, 受盡剝削壓榨, 才能為自己爭取到一點報酬。 而且一旦你不做了, 錢就沒了。 再說了, 你掙錢的速度趕得上錢貶值的速度嗎?

再來看看“賺錢”

“賺”字就不同, 它左邊是貝, 代表著金錢, 右邊是一隻手拿二支禾苗, 代表糧食。 意思就是用錢買糧食再賣出去, 然後又得到錢。

右邊的“兼”字也可以理解為兼職的兼。 “貝”加一個“兼”,

也就是讓你的錢去做兼職, 幫你用錢生錢。

這種人雖然不是資源的直接擁有者, 他們不懂技術、沒有特長, 但是他們往往通過腦力去設計資源的配置, 通過優化資源去賺錢, 老闆也就是創業者就屬於這一類。

在奴隸社會最重要的財富是“人力”(即:奴隸);封建時代的最重要的財富是“土地”, 而資本時代最重要的財富是“資本”, 而“資本”的本質就是資源的配置。

“賺錢”有一個必須的前提, 那就是用自己的智慧、眼光創造一種形式的勞動狀態, 比如創立公司, 經營產品或專項才能, 創造資產。 然後主要依靠配置資源賺錢, 其實資源是誰的不重要, 關鍵看你如何源配置權。

凡是從事資源的投入-整合-運營-產出工作的人就是老闆, 當然也包括企業家和創業者。

這樣即使你什麼也不做, 每天在沙灘上曬太陽, 財富也會一刻不停的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這才是真正意義的財富增加, 關鍵是你要把它做成一個迴圈, 那財富就會像雪球一樣越滾越大。

它的公式是:錢<=物<=錢(數量增大)

金融思維

未來的每一件物品、每一項服務、每一個企業, 都可以變成一個金融產品, 然後對其進行金融運作。

什麼是金融運作?就是推動資金依次流入最有效率的國家和地區、最有效率的產業、最有效率的企業、最有效率的項目、最有效率的個人, 從而實現資本的增值和擴張。 中國正在全面金融化。

從現在開始, 你必須有工具箱意識。 即:你的房子、車子、股票、工資等等都是你的金融工具,

你的目的不是徹底擁有他們, 而是利用他們。 你要通過更新、倒手、與贖回實現增值, 然後推高自己的高度, 從而可以配置更多資源。

萬物皆為我所用, 萬物皆不為我所有。 一切有形資產都是身外之物, 你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的思想、格局才是自己的。

在金融思維主導下, 這種邏輯將世界變成3種角色:

掙錢:我有力氣, 誰給我錢, 我就幫他幹活(打工者)

賺錢:我有智慧, 我需要把錢變成更多的錢。 (創業者)

銀行:我有信用, 幫助你們讓錢流動起來(銀行等機構)

因此, 掙錢只是屬於最底層。 如果不能從本質上認清其中的邏輯, 很難有鹹魚翻身的機會, 最多是一種掙扎。

所以, 你想要“賺錢”還是“掙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