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觀點|微宏動力:構建“數位化車間” 提升高端產能

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發佈的2017年《動力電池藍皮書》顯示, 2016年,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為51.6萬輛, 銷量為50.7萬輛, 直接拉動動力電池總配套量上升至281.4億瓦時, 動力電池上下游產業規模粗略估算接近5000億元。

在產業總體規模不斷擴大的同時, 我國動力電池呈現出技術路線多元化發展趨勢;從充電倍率上來看, 從原來的慢充技術獨霸市場演變為快、慢充技術並行;從電池材料上來看, 從磷酸鐵鋰獨大演變為磷酸鐵鋰、鈦酸鋰、多元複合鋰、錳酸鋰、三元鋰等技術路線並行。 由於不同的技術路線具有不同的特點,

不能簡單用孰優孰劣來評價, 歸根結底, 百花齊放的局面是用戶需求多元化的真實反映。 因此, 能否滿足用戶需求, 能否支撐新能源汽車實現市場化推廣, 才是核對總和評價動力電池技術路線的真正標準。

瞄向國際市場

微宏自身走過的歷程比較具有代表性。 早在2009年, 微宏推出第一代快充電池, 由於這種技術路線在國內還屬於新生事物, 市場和用戶的接受程度並不高, 但隨著不同區域、不同工況使用者的批量使用, 微巨集鋰電池產品具備的“快充、長壽命、高安全”特點很好地滿足了用戶車輛日常運營的需求, 從而讓快充路線被越來越多的用戶所認可, 並成為國內動力電池主流技術路線之一。

從市場層面來看, 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同時, 越來越多的電池生產企業已經開始逐步走向國際市場, 與國際電池企業品牌展開起面對面的競爭。 這表明, 中國動力電池的技術創新能力已成為全球動力電池技術創新的重要力量。 可以說, 以當前的技術實力, 無論是現有體系的能量密度提升,

還是下一代動力電池的技術研發和儲備, 以及電池技術的產業化程度, 中國已不落後於全球任何一個國家。 微宏和國內很多優秀的同行一起, 在實現國內市場大規模批量應用的同時, 正積極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中去。

過去幾年, 在與日韓歐美電池企業的競爭中, 微宏先後拿下了英國、德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多個重大客車電動化專案的電池配套訂單, 創下了多項第一記錄。 產品自身的創新性和品質是企業競爭中的王牌, 微宏在國際市場取得的成績, 與微宏在國際高端市場的攻堅克難息息相關。 正因如此, 多個跨國項目才如願以償, 花落微宏。

在技術、研發和市場取得全面突破的同時,

我們也需要正視中國動力電池產業與日韓頂尖企業之間存在的客觀差距, 這種差距的主要體現在企業的製造、管理水準方面, 而這恰恰關係到電池的成本、品質、合格率、一致性等問題。 鑒於此, 微巨集在電芯智慧製造專案中, 以構建高安全、快充、長壽命動力電池“數位化車間”為目標, 採取了生產設備自動化、工藝控制資訊化、現場管理視覺化等措施, 打造出了國內領先的動力電池智慧製造示範專案。

夯實研發實力

最近一段時間, 新能源汽車銷量由於種種原因出現了一定下滑, 因此出現了一種動力電池行業制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聲音。 事實上, 影響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因素有很多, 包括電池、充電設施、電機、電控行業以及國家宏觀政策的變化,

等等。 因此, 只有整個產業協同發展、共同進步, 才能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當然, 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核心零部件之一, 其安全性能、能量密度、壽命等, 是影響用戶體驗和新能源汽車實現市場化推廣的重要因素。 因此, 更安全、更長壽、充電速度更快, 將成為動力電池產品的主要發展方向, 而這也正是微巨集產品研發的重點。 為此, 微宏已累計投入直接研發經費5億多元, 其中僅2016年就投入超1.2億元。 目前, 微宏已擁有各類先進的研發、製造、驗證設備, 並在中國、美國、德國分別設置有材料、電芯及產品研發機構。 截至目前, 微宏已獲得320多項專利, 真正體現了技術驅動型公司的特徵。

與此同時,在動力電池產業化過程中,產能過剩問題已經引起各方廣泛關注。究其原因,主要是動力電池市場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大量資本的湧入,由於行業特殊性,導致很多投資進入低端市場,造成了低水準重複建設,從而出現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的複雜局面。所以,動力電池行業出現的產能過剩是結構性過剩,其實質是產業結構如何優化升級的問題。

在接下來的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可以預見,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動力電池行業的淘汰進程將會加速,一些工藝落後、定位低端的企業將會被整合並購或退出市場,而具備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具有規模化製造優勢和產品差異化優勢的企業,將會笑到最後。(本文作者為微宏動力系統(湖州)有限公司市場副總裁宋寒)

與此同時,在動力電池產業化過程中,產能過剩問題已經引起各方廣泛關注。究其原因,主要是動力電池市場最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大量資本的湧入,由於行業特殊性,導致很多投資進入低端市場,造成了低水準重複建設,從而出現低端產能過剩、高端產能不足的複雜局面。所以,動力電池行業出現的產能過剩是結構性過剩,其實質是產業結構如何優化升級的問題。

在接下來的產業結構升級過程中,可以預見,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動力電池行業的淘汰進程將會加速,一些工藝落後、定位低端的企業將會被整合並購或退出市場,而具備核心技術研發能力,具有規模化製造優勢和產品差異化優勢的企業,將會笑到最後。(本文作者為微宏動力系統(湖州)有限公司市場副總裁宋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