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虛假項目、黑箱操作頻現,ICO迎中美監管層最嚴厲監管信號

雷鋒網AI金融評論報導, 當地時間8月28日, 美國證券交易監督委員會(簡稱SEC)向投資者發佈了針對一些上市公司的ICO騙局的警告。

根據SEC的公告, 目前一些上市公司聲稱參與了或與ICO有關係, 以此新技術的噱頭來說服潛在的受害者, 誘使投資者投資公司的股票, 這些騙局包括了上市公司聲稱可以為投資者提供投資新科技的機會, 以此來進行“拉高出貨”(pump-and-dump), 操縱市場等。 總之, 投資者需對此警惕。

據雷鋒網AI金融評論瞭解, SEC稱, 當SEC認為需要停牌交易來保護投資者和公眾利益時, SEC可能會停止股票的交易。 據瞭解, 最近,

SEC暫停了一些聲稱正在投資ICO或者兜售虛擬幣/代幣的股票發行人的普通股的交易。 停牌交易的公司包括FirstBitcoinCapitalCorp.,CIAOGroup,StrategicGlobal和SunshineCapital。

此外, SEC還解釋了一些可能導致停牌交易的情況, 包括:

缺少公司當前的、準確的或充分的資訊——例如, 公司在較長時間內沒有提交任何定期報告;

公司公開的關於目前經營狀況和財務狀況的資訊的準確性存在問題, 包括公司新聞稿和報告中提供的資訊;

或者, 公司的股票交易存在問題, 包括內幕交易、潛在的市場操控和清算、結算股票交易的能力。

條條正中虛假ICO要害。

近來, ICO甚囂塵上。 一方面, 朋友圈、微信群充斥著各種“區塊鏈專案”的路演資訊, 以及各種暴富傳奇;另一方面, 反對ICO、筆伐ICO韭菜之瘋狂的故事, 也開始在坊間流傳。

這個所謂塑造未來的前沿科技, 因為混珠魚目, 流行的形勢與當年的六合彩可比。

騰訊財經在28日的報導中稱, 一支國際炒幣團隊, 其某個成員毫不避諱自己所在的團隊所做的工作, 主要就是炒幣做莊。 並聲稱自己用坐莊賺來的錢買了一輛50多萬的車, 而這些錢, 都來自於被收割的“韭菜們”。

這樣的情況下, 不止美國監管機構發出如此義正言辭的聲明。 國內監管層的同樣傾向嚴厲的措施, 不過也不排除直接取締的可能。

8月28日消息, 據財新報導, 中國有關監管部門將對ICO(initial coin offerings, 首次公開售幣)採取行動, 在監管、法規體系準備好將ICO納入之前, 甚至不排除直接取締的可能。

財新從多位監管人士處獲悉上述消息, 是否取締的方案正在研討之中,

央行、證監會均參與其中。 這一行動的法律依據來自1998年頒佈的《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取締辦法》(國務院令 第247號)。

該辦法明確指出, 非法金融業務活動包括: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未經依法批准, 以任何名義向社會不特定物件進行的非法集資;非法發放貸款、辦理結算、票據貼現、資金拆借、信託投資、金融租賃、融資擔保、外匯買賣;或中國人民銀行認定的其他非法金融業務活動。

8月29日, 第一財經報導表示, 中國證監會近日正在向部分區塊鏈企業就ICO(虛擬貨幣首次公開發售)徵詢意見, 目前處於收集意見和討論的階段。

而在前幾日, 據雷鋒網AI金融評論報導, 關於ICO是否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已經有一番熱烈討論。

國務院法制辦公室於8月24日發佈《處置非法集資條例(徵求意見稿)》, 《徵求意見稿》列出了7種應當進行非法集資調查的行為, 這7種行為大多是新技術、新環境下的風險產物。 聯繫到最近比較火爆ICO, 以及現實中出現利用ICO進行非法集資的行為, 不少業內人士皆認為, 這或許是一個對於ICO監管的信號。

據瞭解, 該檔中對於ICO最有影響的一條是“兜底條款”, 即“其他非法吸收資金的行為”。 但判定ICO是否涉嫌非法集資的難點在於, ICO籌集的虛擬貨幣非“資金”而是“商品”, 因此很難依法認為ICO涉嫌非法吸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