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心理學家認為,現在養孩子光有臥室還不夠,還得有座“閣樓”!

你有沒有發現.....

孩子們特別喜歡在廁所裡聊天?

或者跟小夥伴躲在教室的角落竊竊私語?

心理學家認為:孩子5歲左右就有了屬於個人的秘密, 需要自己的世界和空間。

很多家長誤以為讓孩子擁有自己的屋子, 就是尊重隱私的表現。 其實每次你去打掃, 開門查看時, 那裡早就失去了安全感。

如何幫助孩子在家庭中擁有“小秘密”?

是影神今天想要聊的話題。

1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過

電影中的外國家庭, 都會有閣樓

比如電影《月升王國》。

四個孩子休息的地方, 就是一個頂層小閣樓。

或者可以說, 把窗戶部分改成了小書架和休息區。

再如《特別響, 非常近》裡的另類“閣樓”。

衣櫃上面那一處封閉空間, 是男孩的秘密基地。

父親死後, 他時常躲在裡面緬懷跟父親有關的回憶。

還有法國動畫短片《樹屋》, 室外版“閣樓”。

農場長大的男孩, 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小樹屋。

可惜要搬到市區了, 於是戀戀不捨的告別。

但可愛的樹屋穿越喧鬧的城市, 駐紮到男孩樓下。

於是, 美好的陪伴重新開始。

當然對於中國家庭來說, 閣樓看起來有點不切實際。

沒關係, 我們仍然可以從家庭區域中, 或者從孩子的房間中分隔開一席之地。

一個爸媽不窺探、不打量、不整理, 甚至還會“繞道走”的角落, 由孩子全權做主的私密空間。

2.

“閣樓”的作用是什麼?

在心理層面上, 閣樓對於兒童的作用是開心或不開心時能夠有獨處且隱秘的空間。 心理學家認為, 每個家庭中都要有一座“閣樓”, 專屬於孩子。

這個空間不需要很大,

卻要足夠的舒適, 有安全感。

馬克·李維在《偷影子的人》中曾多次描寫過閣樓, 其中有一段印象深刻:

回家後, 我爬上閣樓, 重讀媽媽的信。 她在信中寫到, 她最大的心願就是我將來能開心的茁壯成長。 她期盼我找到一份讓自己快樂的工作,

不論我在人生中作出什麼選擇, 不論我會去愛或是被愛, 都希望我會實現所有她對我寄予的期望。

由此可見, “閣樓”的存在對於一個孩子來說, 可以重溫自己的成長軌跡, 留存兒時的回憶, 甚至治療內心的傷痛。

是一雙無形的手, 必要時可以擁抱和休憩。

3.

如何跟孩子一起創造“閣樓”?

❶ 這個地方最初的建立, 應該是父母跟孩子一起。

一塊去採購擋板、小書架、地毯或者裝飾物不僅能促進親子間的交流, 還可以藉以表達對他們擁有私人空間支持。

❷ 最好能安裝輕盈柔和的紗簾, 起到遮擋作用。

紗簾的好處是讓他們隨時能夠注意到外面的環境, 也能很好的保有自己的秘密。

❸放置的柔軟物品,讓孩子感到安全和溫暖。

比如,舒服的海綿地墊、鬆軟的毛絨玩具、柔軟的卡通靠墊,都可以成為他疲憊和哭泣時的依靠。

❹ 加入玩具、圖書、影集,或者孩子的寶物盒子。

讓他們感覺到,即便在自己的房間裡仍然有一塊可以探險的地方。

❺ 允許他在“閣樓”的牆上畫畫,在地板上粘貼紙。

那些在家庭中跟媽媽約法三章的規矩,都准他在自己的小角落釋放。

4.

有安全感的孩子,才不會在與人交往中患得患失。

才懂得在人際關係裡保持適當又舒服的距離。

在家庭中,開闢出一塊小小的容身之所。

讓他們放肆的玩、鬧、作,放肆的笑或者哭。

影神覺得,能做到“把孩子的世界還給孩子”。

才是家庭教育的真諦。

❸放置的柔軟物品,讓孩子感到安全和溫暖。

比如,舒服的海綿地墊、鬆軟的毛絨玩具、柔軟的卡通靠墊,都可以成為他疲憊和哭泣時的依靠。

❹ 加入玩具、圖書、影集,或者孩子的寶物盒子。

讓他們感覺到,即便在自己的房間裡仍然有一塊可以探險的地方。

❺ 允許他在“閣樓”的牆上畫畫,在地板上粘貼紙。

那些在家庭中跟媽媽約法三章的規矩,都准他在自己的小角落釋放。

4.

有安全感的孩子,才不會在與人交往中患得患失。

才懂得在人際關係裡保持適當又舒服的距離。

在家庭中,開闢出一塊小小的容身之所。

讓他們放肆的玩、鬧、作,放肆的笑或者哭。

影神覺得,能做到“把孩子的世界還給孩子”。

才是家庭教育的真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