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後宮美女兩千,讓漢武帝至死不忘竟是一個妓☆禁☆女出身的女人

漢武帝當政54年, 在此期間, 他大規模擴大後宮人數。 太初四年(前101年), 明光宮建成之後, 漢武帝立即選燕趙美女兩千充後宮, 所選的都是15—20歲的妙齡女子。 不過, 漢武帝後宮中, 史料記載比較多的, 還是第一任皇后陳阿嬌、第二任皇后衛子夫, 還有王夫人、李夫人、尹婕妤、刑夫人、鉤弋夫人等。 那麼, 漢武帝究竟喜歡誰呢?

好多人認為, 能讓漢武帝如夢如癡, 心曠神怡, 鍾愛一生的人只有李夫人一個。

據說, 李妍死後, 漢武帝茶不進、水不飲、飯不吃, 萬分思念, 百無聊賴, 只能召來一個方士, 讓他在宮中設壇招魂, 好與李夫人再見一面。 這個方士在晚上點燈燭, 請武帝在帳帷裡觀望。 搖晃燭影中, 隱約有身影翩然而至, 纖纖玉手, 嫋嫋腰身, 卻又徐徐遠去。 武帝癡癡地看著那個仿如李夫人的身影, 淒然寫下:“是邪?非邪?立而望之, 偏何姍姍來遲。 ”

漢朝建國初期, 朝廷將相多是布衣出身的人,

而後妃也多出身微賤。 比如, 周勃是吹鼓手;韓信貧窮如洗, 甚至靠洗衣的老太太施捨;樊噲是屠狗輩;灌嬰是販繒者;婁敬也是挽車的人;其他如陳平、王陵等都是市井小民。 漢高祖的薄姬出身微賤;漢景帝的王夫人是再嫁夫人;漢武帝的衛皇后原本是一個歌女;李夫人更是出身娼門, 要不是她死得早, 說不定也能當上皇后及太后。 這實在是一種非常奇特的現象。

李夫人花名李妍, 生得雲鬢花顏, 婀娜多姿, 楚楚動人, 尤其精通音律, 擅長歌舞, 卻不幸淪落風塵, 不知伺候過多少王孫公子。

李妍的哥哥李延年, 能作曲, 能填詞, 也能編舞, 算是一個天生的藝術人才, 今天叫做詞曲作家。 李妍的弟弟李廣利則是一個遊手好閒,

吃喝玩樂, 不務正業的浪蕩公子。 後來因李妍受武帝寵愛, 成了夫人, “朝裡有人好做官”, 憑著裙帶關係, 李延年被封為協律都尉, 李廣利則貴為貳師將軍海西侯。

李妍入侍漢武帝, 是她哥哥李延年撮合的。 當時李延年是漢宮內廷音律侍奉, 擔當替漢武帝消愁解悶的角色。

漢武帝一方面熱中于富國強兵, 開疆辟土;一方面也醉心於絲竹管弦, 聲色犬馬。 有一天漢武帝罷朝回到內宮, 李延年率領一班樂師和舞姬, 為皇上唱新歌, 獻新舞, 歌聲抑揚頓挫, 悅耳動聽, 只聽唱到:

北方有佳人, 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 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漢武帝聽了以後十分豔羨, 歎息說:“難道真的有這麼漂亮的人嗎?”平陽公主就告訴漢武帝,

李延年有一個妹妹很有姿色。 於是, 漢武帝讓李延年將他妹妹帶來, 一看, 確實美麗非凡, 就留在宮中。

李妍被接到漢宮內苑。 妓女出身的李妍, 在風韻、舉止、言行等方面, 與那些來自閨秀的後宮嬪妃相比, 更加自然、奔放、熱烈、主動, 給漢武帝一種全新的感覺, 使得漢武帝漾起強烈的憐愛之心, 欲望之情。 李妍的歌聲悠揚婉轉, 舞姿翩翩欲飛, 更激起漢武帝的蓬勃意興。 等到攬懷在抱, 李妍把一切蠱媚手段一齊施展, 英勇的大漢皇帝哪裡見過這樣的陣勢, 一下子便如墜五里霧中, 神魂顛倒。 於是, 溫柔鄉里, 好夢連床, 以至於罷朝三天, 馬上冊封李妍為夫人。

傳說李妍很有對付男人的手段, 很能把握男人的心思,

她對漢武帝欲擒故縱, 若即若離, 讓這個習慣了女人投懷送抱的皇上很覺不一般, 搞不清楚她的想法, 總是想著她, 對她寵得不得了。

一天, 武帝去李夫人宮中, 忽然覺得頭癢, 於是用李夫人的玉簪搔頭。 這件事傳到後宮, 人人想學李夫人的樣子, 頭上都插了玉簪, 一時長安玉價倍增。 “玉搔頭”一說, 從此而來。

一年以後李夫人生下一子, 被封為昌邑王。 李夫人原就身體羸弱, 更因為產後經血失調, 從此臥病在床, 日漸憔悴。 色衰就意味著失寵, 然而李妍卻心機活潑, 自始至終給漢武帝一個美好的印象。 她心想, 決不能讓漢武帝討厭她、疏遠她, 最後拋棄她。

於是, 李妍在病中對漢武帝說:“陛下朝政荒廢已久, 趁賤妾臥病期間, 務期專心國事, 賤妾也好安心養病,暫時不必見面,讓我們共同期待一個美好的明天!”其實,她是不願漢武帝看到她的病態。

漢武帝採納了李妍的意見。但是,十天半個月過後,漢武帝實在忍不住思念之情,特來到李妍寢宮探視病況。李妍聽到皇帝駕到,因為身子還未痊癒,連忙用錦被蒙住頭臉,漢武帝驚問:“何以不願見朕?”

李妍在錦被中泣不成聲地答道:“身為婦人,容貌不修,裝飾不整,不足以見君父,如今久病未愈,蓬頭垢面,實在不敢與陛下見面。”雖然疾病纏身,但是她依然帶著一種難以言表的柔情,使漢武帝不禁動情。

漢武帝堅持想看一看,李妍卻始終不肯露出臉來,即使漢武帝以賞賜黃金及封贈李妍兄弟官爵作為交換條件,李妍仍執意不肯,只是在錦被中嗚嗚咽咽地說:“倘若妾一病不起,我們的孩子以及我的兄弟,希望陛下多加照應。”李妍看上去既有情,又有意,以情動人。

漢武帝悵然若失,心痛如絞,再請李妍一露芳顏,但是李妍卻淒切地大哭起來,轉身向裡面,以難言的隱痛謝絕了皇帝的要求。

漢武帝有生以來想取就取,想奪就奪,哪裡承受過這樣的冷落待遇,自然感到有些憤怒與無奈,隨即站起身來,拂袖而去。漢武帝離開後,宮女們圍攏上來,都說如此對待皇上,怕要大禍臨頭,不懂李妍為什麼一定要固執己見,不肯與皇上見面。

李夫人說:我是一個出身卑賤的人,今天能得到皇上寵愛,完全是因為這張美麗的臉。以美色事奉君王的人,一旦年華老去,愛情就會消退,到最後完全沒了恩情。陛下之所以如此眷戀我,就是喜歡我平時的容貌,現在我病了,容顏也損傷了,如果讓他看到我現在的樣子,一定會感到厭惡、恐懼,嫌棄我,將來又怎會因為懷念我而善待我的兄弟呢?

於是,李夫人一直到死也沒讓漢武帝見自己最後一面。後來,武帝以皇后的禮儀安葬了李夫人,果然始終記得她完美的樣子,每一念及便封賞她的兄弟,善待其親族。

……

李夫人死後,武帝找來了宣稱能召魂的方士,只想再見思念的她一面。方士設起帷帳,要求武帝在魂魄來時必須保持距離,只能遠遠說上幾句話,千萬不可靠近,免得帝王至陽之氣使李夫人魂飛魄散。

武帝癡癡地等待著,直等到午夜,還以為召魂失敗了。。。。

忽然,帷幕後飄來一位女子的身影,纖瘦曼妙,姿態一如李夫人生前。他急切地傾訴衷曲,卻只換來幾聲輕輕地歎息。

他終於再也忍受不住,趨向前去,帷帳後的魂魄彷佛受到驚嚇,瞬間消失了蹤跡。

心碎的漢武帝寫下了〈李夫人歌〉:

是邪?非邪?

立而望之。

翩何姍姍其來遲。

這是真的嗎?還是虛幻的呢?我就站在這兒遠遠地望著妳,妳卻為何遲遲才肯到來!

這位聰明又美麗的薄命女子,就這樣走完了短暫的一生,連魂魄也不讓漢武帝親近。

李妍死後,漢武帝傷心欲絕,以皇后之禮厚葬,並親自讓畫工繪製他印象中的李夫人形象,懸掛在甘泉宮裡,旦夕徘徊瞻顧,低徊嗟歎。由於對李妍鍾愛有加,漢武帝將李延年提升為協律都尉,對李廣利更是縱容關愛兼而有之。

漢武帝一生中慣于從女人身上去發掘英雄人才,培養將帥人選。原先寵愛衛皇后,就發現了她的弟弟衛青與她的姨侄霍去病,加意培植,全力支持,終於使二位帶領大軍,遠涉漠北,徹底擊潰匈奴的主力,留下“燕然勒石”的佳話。如今又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統率大軍,不計代價地勞師遠征討伐大宛國。漢武帝用人的原則,就是首先為他們創造立功的機會,然後重用封賞。

然而征伐大宛國實際上是一場失敗的戰爭,等到部隊回到玉門關時,僅剩一萬餘人而已,並留下了李陵的千古冤案,釀造了司馬遷的“腐刑”慘禍。當然,此次戰事也迫使大宛國訂了城下之盟,取回了“汗血馬”數十匹,於是漢武帝便認為這是空前的勝利。不管怎樣,李廣利總算滿足了漢武帝的心願,漢武帝龍心大悅,加封李廣利為海西侯,食邑八千戶,當年衛青、霍去病橫掃匈奴,所得封賞也不過如此而已。這不能不說與李夫人有直接關係。

或許因為歌妓的出身,使李夫人早早看透了愛情的虛幻,色相的執迷與短暫!她其實是一位深具智慧的女性呀,即便到了最後一刻,依然冷靜地掌握了漢武帝的心理,也因此能成為武帝一生中唯一珍惜的女人。

漢武帝直到最後都沒有忘記李夫人,相傳,漢樂府的著名詩篇《秋風辭》,就是武帝為懷念她而創作的。

附《秋風辭》: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賤妾也好安心養病,暫時不必見面,讓我們共同期待一個美好的明天!”其實,她是不願漢武帝看到她的病態。

漢武帝採納了李妍的意見。但是,十天半個月過後,漢武帝實在忍不住思念之情,特來到李妍寢宮探視病況。李妍聽到皇帝駕到,因為身子還未痊癒,連忙用錦被蒙住頭臉,漢武帝驚問:“何以不願見朕?”

李妍在錦被中泣不成聲地答道:“身為婦人,容貌不修,裝飾不整,不足以見君父,如今久病未愈,蓬頭垢面,實在不敢與陛下見面。”雖然疾病纏身,但是她依然帶著一種難以言表的柔情,使漢武帝不禁動情。

漢武帝堅持想看一看,李妍卻始終不肯露出臉來,即使漢武帝以賞賜黃金及封贈李妍兄弟官爵作為交換條件,李妍仍執意不肯,只是在錦被中嗚嗚咽咽地說:“倘若妾一病不起,我們的孩子以及我的兄弟,希望陛下多加照應。”李妍看上去既有情,又有意,以情動人。

漢武帝悵然若失,心痛如絞,再請李妍一露芳顏,但是李妍卻淒切地大哭起來,轉身向裡面,以難言的隱痛謝絕了皇帝的要求。

漢武帝有生以來想取就取,想奪就奪,哪裡承受過這樣的冷落待遇,自然感到有些憤怒與無奈,隨即站起身來,拂袖而去。漢武帝離開後,宮女們圍攏上來,都說如此對待皇上,怕要大禍臨頭,不懂李妍為什麼一定要固執己見,不肯與皇上見面。

李夫人說:我是一個出身卑賤的人,今天能得到皇上寵愛,完全是因為這張美麗的臉。以美色事奉君王的人,一旦年華老去,愛情就會消退,到最後完全沒了恩情。陛下之所以如此眷戀我,就是喜歡我平時的容貌,現在我病了,容顏也損傷了,如果讓他看到我現在的樣子,一定會感到厭惡、恐懼,嫌棄我,將來又怎會因為懷念我而善待我的兄弟呢?

於是,李夫人一直到死也沒讓漢武帝見自己最後一面。後來,武帝以皇后的禮儀安葬了李夫人,果然始終記得她完美的樣子,每一念及便封賞她的兄弟,善待其親族。

……

李夫人死後,武帝找來了宣稱能召魂的方士,只想再見思念的她一面。方士設起帷帳,要求武帝在魂魄來時必須保持距離,只能遠遠說上幾句話,千萬不可靠近,免得帝王至陽之氣使李夫人魂飛魄散。

武帝癡癡地等待著,直等到午夜,還以為召魂失敗了。。。。

忽然,帷幕後飄來一位女子的身影,纖瘦曼妙,姿態一如李夫人生前。他急切地傾訴衷曲,卻只換來幾聲輕輕地歎息。

他終於再也忍受不住,趨向前去,帷帳後的魂魄彷佛受到驚嚇,瞬間消失了蹤跡。

心碎的漢武帝寫下了〈李夫人歌〉:

是邪?非邪?

立而望之。

翩何姍姍其來遲。

這是真的嗎?還是虛幻的呢?我就站在這兒遠遠地望著妳,妳卻為何遲遲才肯到來!

這位聰明又美麗的薄命女子,就這樣走完了短暫的一生,連魂魄也不讓漢武帝親近。

李妍死後,漢武帝傷心欲絕,以皇后之禮厚葬,並親自讓畫工繪製他印象中的李夫人形象,懸掛在甘泉宮裡,旦夕徘徊瞻顧,低徊嗟歎。由於對李妍鍾愛有加,漢武帝將李延年提升為協律都尉,對李廣利更是縱容關愛兼而有之。

漢武帝一生中慣于從女人身上去發掘英雄人才,培養將帥人選。原先寵愛衛皇后,就發現了她的弟弟衛青與她的姨侄霍去病,加意培植,全力支持,終於使二位帶領大軍,遠涉漠北,徹底擊潰匈奴的主力,留下“燕然勒石”的佳話。如今又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統率大軍,不計代價地勞師遠征討伐大宛國。漢武帝用人的原則,就是首先為他們創造立功的機會,然後重用封賞。

然而征伐大宛國實際上是一場失敗的戰爭,等到部隊回到玉門關時,僅剩一萬餘人而已,並留下了李陵的千古冤案,釀造了司馬遷的“腐刑”慘禍。當然,此次戰事也迫使大宛國訂了城下之盟,取回了“汗血馬”數十匹,於是漢武帝便認為這是空前的勝利。不管怎樣,李廣利總算滿足了漢武帝的心願,漢武帝龍心大悅,加封李廣利為海西侯,食邑八千戶,當年衛青、霍去病橫掃匈奴,所得封賞也不過如此而已。這不能不說與李夫人有直接關係。

或許因為歌妓的出身,使李夫人早早看透了愛情的虛幻,色相的執迷與短暫!她其實是一位深具智慧的女性呀,即便到了最後一刻,依然冷靜地掌握了漢武帝的心理,也因此能成為武帝一生中唯一珍惜的女人。

漢武帝直到最後都沒有忘記李夫人,相傳,漢樂府的著名詩篇《秋風辭》,就是武帝為懷念她而創作的。

附《秋風辭》: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