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茶的14種滋味、9種香味和味外之味

14種茶葉滋味

茶有百味, 其中主要有“苦、澀、甘、鮮、活”。

苦是指茶湯入口, 舌根感到類似奎寧的一種不適味道;澀是指茶湯人口有一股不適的麻舌之感;甘是指茶湯人口回味甜美;鮮是指茶湯的滋味清爽宜人;活是指品茶時人的心理感受到舒適、美妙、有活力。

在此基礎上, 審評師們對茶的滋味有鮮爽、濃烈、濃厚、濃醇、醇爽、鮮醇、醇厚、回甘、醇正等贊言。

1、濃烈型:原料採用嫩度交好的一芽二三葉, 芽肥壯, 葉肥厚, 內含的滋味物質豐富或採用良種鮮葉, 制法合理, 一般用於描述綠茶的滋味, 這類味型的綠茶還具有清香或熟板栗香, 葉底較嫩, 肥厚, 外形較壯, 嘗味時, 開始有類似苦澀感, 稍後味濃而不苦, 富有收斂性而不澀, 回味長而爽口有甜感, 似吃新鮮橄欖。 屬此味型的茶有屯綠、婺綠等。

2、濃強型:採用嫩度較好, 內含滋味物質豐富的鮮葉或良種或大葉種鮮葉為原料,

紅茶制法, 萎凋適度偏輕, 揉切充分, 發酵程度偏輕的紅碎茶滋味屬此類型。 所謂“濃”表明茶湯浸出物豐富, 當茶湯吮如口中時, 感覺味濃黏滯舌頭, “強”是指刺激性大, 茶湯初入口時有黏滯感, 其後有較強的刺激性。 此味型是優質紅碎茶的典型滋味。

3、濃醇型:鮮葉嫩度較好, 製造得法, 茶湯人口感到內含物豐富, 刺激性和收斂性較強, 回味甜或甘爽。 屬此味型的茶有優質工夫紅茶、毛尖、毛峰及部分青茶等。

4、濃厚型:鮮葉嫩度較好, 葉片厚實, 制法合理, 茶湯入口時感到內含物豐富, 並有較強的刺激性和收斂性, 回味甘爽。 屬此味型的茶有舒綠、遂綠、石亭綠、淩雲白毫、滇紅、武夷岩茶等, 濃爽也屬此味型。

5、醇厚型:鮮葉質地好, 較嫩,

制工正常的綠茶, 紅茶, 青茶均有此味型。 如火青、毛尖、廬山雲霧、水仙、烏龍、包種、鐵觀音、川紅、祁紅及部分閩紅等。

6、陳醇型:鮮葉尚嫩, 製造中有發水悶堆的陳醇化過程。 屬此味型的有六堡茶、普洱茶等。

7、鮮醇型:鮮葉較嫩, 新鮮, 製造及時, 綠茶、紅茶或白茶制法, 味鮮而醇, 回味鮮爽。 屬此味型的茶有太平猴魁、高級烘青、大白茶、小白茶、高級祁紅、宜紅等。

8、鮮濃型:鮮葉嫩度高, 葉厚, 芽壯, 新鮮, 水浸出物含量較高, 製造及時合理, 味鮮而濃, 回味爽快。 屬此味型的茶有黃山毛峰、茗眉等。

9、清鮮型:鮮葉為一芽一葉, 新鮮, 紅茶或綠茶制法, 加工及時合理, 有清香味及鮮爽感。 屬此味型的茶有蒙頂甘露、碧螺春、雨花茶、都勻毛尖為、白琳工夫及各種銀針茶。

10、甜醇型:鮮葉嫩而新鮮, 製造講究合理, 味感甜醇。 屬此味型的茶有安化松針、恩施玉露、白茶及小葉種工夫紅茶。 醇甜、甜和、甜爽都屬此味型。

11、鮮淡型:鮮葉嫩而新鮮, 鮮葉中多酚類、兒茶素和水浸出物的含量均少, 氨基酸含量稍高, 製造正常, 茶湯入口鮮嫩舒服、味較淡。 屬此味型的茶有君山銀針、蒙頂黃芽等。

12、醇爽型:鮮葉嫩度好, 加工及時合理, 滋味不濃不淡, 不苦不澀, 回味爽口者屬此味型。 如黃茶類的黃芽茶及一般中上級工夫紅茶等。

13、醇和型:滋味不苦澀而有厚感, 回味平和較弱。 如黑茶類的湘尖、六堡茶及中級工夫紅茶等。

14、平和型:鮮葉較老, 整個芽葉約一半以上已老化, 製造正常。 屬此味型的茶很多, 有紅茶類、綠茶類、青茶類、黃茶類的中下檔茶及黑茶類的中檔茶。

屬此味型的各類茶除具有平和、有甜感及不苦不澀的滋味外, 還具有其他品質特點, 如紅茶伴有紅湯、香低、葉底花紅;綠茶伴有黃綠色或橙黃色, 葉底色黃綠稍花雜;青茶有橙黃或橙紅湯色, 葉底色花雜;黃茶伴有深黃湯色, 葉底色較黃暗;黑茶伴有松煙香等。

茶葉9種香味類型

茶味與香氣關係密切, 品味時能嗅到的各種香氣, 如花香、熟板栗香、青氣、煙焦氣味等, 往往在滋味上也能感受到。 品飲評價茶味時, 與香氣是可以互相輔評的, 一般來說, 香氣好的茶, 滋味也好。 很多時候, 茶人品飲茶時, 香味不但能聞到, 還能靠口腔味覺品香和身心感知, 所以在這裡把香味也一併列出。

茶香味有的甜潤馥鬱, 有的清幽淡雅,有的高爽持久,有的鮮靈沁心。

按照評茶專業術語,僅茶香味的性質就有清香、高香、濃香、幽香、純香、毫香、嫩香、甜香、火香、陳香等。按照茶香的香型可分為花香味和果香味,或細分為水蜜桃香、板栗香、木瓜香、蘭花香、桂花香味等等。按照香味的表現則可分為馥鬱、高爽、持久、濃郁、濃烈、純正、純和、平和等。

1.毫香型:有白毫的鮮葉,嫩度在一芽一葉以上,經正常制茶過程。幹茶白毫顯露,沖泡時這種茶葉所散發出的特有香氣叫毫香。如各種銀針茶具有典型的毫香,部分毛尖、毛峰有嫩香帶毫香。

2.嫩香型:鮮葉新鮮柔軟,一芽二葉初展,制茶及時合理的茶多有嫩香。具嫩香的茶有峨蕊,各種毛尖,毛峰茶等。

3.花香型:鮮葉嫩度為一芽二葉,制茶合理,茶葉散發出類似的各種類似鮮花的香氣。按花香青甜的不同,又可分為青花香和甜花香兩種。屬青花香的有蘭花香、枙子花香、珠蘭花香、米蘭花香、金銀花香等。屬甜花香的有玉蘭花香、桂花香、玫瑰花香和墨紅花香等。屬花香型的茶有青茶、花茶和部分綠茶、紅茶。青茶如鐵觀音、包種、烏龍、鳳凰單叢、水仙、浪菜、臺灣青茶等有明顯的花香。花茶因窨花種類不同而有其各自的花香。綠茶中如桐城、舒城小蘭花、湧溪火青、高檔舒綠等有幽雅的蘭花香。祁門紅茶有令人愉悅的獨特花果香。

4.果香型:茶葉中散發出類似各種水果香氣,如毛桃香、蜜桃香、雪梨香、佛手香、橘子香、李子香、香椽香、鳳梨香、桂圓香、蘋果香等。閩北青茶及部分品種茶屬此香型,紅茶常帶有蘋果香。

5.清香型:鮮葉嫩度在一芽二、三葉,制茶及時正常。該香型包括清香、清高、清純、清正、清鮮等。清香是綠茶的典型香型,另外少數悶堆程度較輕,乾燥火工不飽滿的黃茶及搖青、做青程度偏輕和火工不足的青茶,香氣也屬此香型。

6. 甜香型:鮮葉嫩度在一芽二、三葉,紅茶制法。甜香型為工夫紅茶的典型香型。該香型包括清甜香、甜花香、乾果香、甜棗香、橘子香、蜜糖香、桂圓香等。

7.火香型:鮮葉較老,含梗較多,製造中烘焙火溫高、充足、糖類焦糖化。該香型包括米糕香、高火香、老火香及鍋巴香。屬此類型的有黃大茶、武夷岩茶和古勞茶等。

8.陳醇香型:鮮葉較老,製造中有渥堆陳醇化過程。屬此香型的茶有廣西六堡茶、普洱茶及大多數壓制茶。

9.松煙香型:製造乾燥工序中用松柏或楓球、黃藤等熏煙的茶葉,一般具有松煙香。屬此香型的茶有小種紅茶、溈山毛尖、六堡茶及黑毛茶等。

味外之味

古人品茶最重茶的“味外之味”。

不同的人,不同的社會地位,不同的文化底蘊,不同的環境和心情,可從茶中品出不同的“味”。

“疏香皓齒有餘味,更覺鶴心通杳冥。” 茶在溫庭筠的心中,“蘭氣”、“疏香”使人飄然欲仙,“餘味”無窮。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飲茶。” 歷盡滄桑的文壇宗師歐陽修從茶中品出了人情如紙、世態炎涼的苦澀味。

“蒙頂露芽春味美,湖頭月館夜吟清。” 仕途得意的文彥博從茶中品出了春之味。

“森然可愛不可慢,骨清肉膩和且正。雪花雨腳何足道,啜過始知真昧永。” 豪氣干雲、襟懷坦蕩的蘇東坡從茶中品出了君子味。

“雙鬟小婢,越顯得那人清麗。臨飲時須索先嘗。添取櫻桃味。” 風流倜儻的明代文壇領袖王世貞從美人嘗過的茶湯中品出了“櫻桃味”。

“一嶺中分西與東,流泉瀉澗味甘同。” 統治全國達60年之久的清代盛世之君乾隆皇帝認為,在他的國家裡,各地泉水泡出的茶味都甘同,他從茶中品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大同之味。

茶如人生,有百味。所謂茶味,茶人的人格品味!

有的清幽淡雅,有的高爽持久,有的鮮靈沁心。

按照評茶專業術語,僅茶香味的性質就有清香、高香、濃香、幽香、純香、毫香、嫩香、甜香、火香、陳香等。按照茶香的香型可分為花香味和果香味,或細分為水蜜桃香、板栗香、木瓜香、蘭花香、桂花香味等等。按照香味的表現則可分為馥鬱、高爽、持久、濃郁、濃烈、純正、純和、平和等。

1.毫香型:有白毫的鮮葉,嫩度在一芽一葉以上,經正常制茶過程。幹茶白毫顯露,沖泡時這種茶葉所散發出的特有香氣叫毫香。如各種銀針茶具有典型的毫香,部分毛尖、毛峰有嫩香帶毫香。

2.嫩香型:鮮葉新鮮柔軟,一芽二葉初展,制茶及時合理的茶多有嫩香。具嫩香的茶有峨蕊,各種毛尖,毛峰茶等。

3.花香型:鮮葉嫩度為一芽二葉,制茶合理,茶葉散發出類似的各種類似鮮花的香氣。按花香青甜的不同,又可分為青花香和甜花香兩種。屬青花香的有蘭花香、枙子花香、珠蘭花香、米蘭花香、金銀花香等。屬甜花香的有玉蘭花香、桂花香、玫瑰花香和墨紅花香等。屬花香型的茶有青茶、花茶和部分綠茶、紅茶。青茶如鐵觀音、包種、烏龍、鳳凰單叢、水仙、浪菜、臺灣青茶等有明顯的花香。花茶因窨花種類不同而有其各自的花香。綠茶中如桐城、舒城小蘭花、湧溪火青、高檔舒綠等有幽雅的蘭花香。祁門紅茶有令人愉悅的獨特花果香。

4.果香型:茶葉中散發出類似各種水果香氣,如毛桃香、蜜桃香、雪梨香、佛手香、橘子香、李子香、香椽香、鳳梨香、桂圓香、蘋果香等。閩北青茶及部分品種茶屬此香型,紅茶常帶有蘋果香。

5.清香型:鮮葉嫩度在一芽二、三葉,制茶及時正常。該香型包括清香、清高、清純、清正、清鮮等。清香是綠茶的典型香型,另外少數悶堆程度較輕,乾燥火工不飽滿的黃茶及搖青、做青程度偏輕和火工不足的青茶,香氣也屬此香型。

6. 甜香型:鮮葉嫩度在一芽二、三葉,紅茶制法。甜香型為工夫紅茶的典型香型。該香型包括清甜香、甜花香、乾果香、甜棗香、橘子香、蜜糖香、桂圓香等。

7.火香型:鮮葉較老,含梗較多,製造中烘焙火溫高、充足、糖類焦糖化。該香型包括米糕香、高火香、老火香及鍋巴香。屬此類型的有黃大茶、武夷岩茶和古勞茶等。

8.陳醇香型:鮮葉較老,製造中有渥堆陳醇化過程。屬此香型的茶有廣西六堡茶、普洱茶及大多數壓制茶。

9.松煙香型:製造乾燥工序中用松柏或楓球、黃藤等熏煙的茶葉,一般具有松煙香。屬此香型的茶有小種紅茶、溈山毛尖、六堡茶及黑毛茶等。

味外之味

古人品茶最重茶的“味外之味”。

不同的人,不同的社會地位,不同的文化底蘊,不同的環境和心情,可從茶中品出不同的“味”。

“疏香皓齒有餘味,更覺鶴心通杳冥。” 茶在溫庭筠的心中,“蘭氣”、“疏香”使人飄然欲仙,“餘味”無窮。

“吾年向老世味薄,所好未衰惟飲茶。” 歷盡滄桑的文壇宗師歐陽修從茶中品出了人情如紙、世態炎涼的苦澀味。

“蒙頂露芽春味美,湖頭月館夜吟清。” 仕途得意的文彥博從茶中品出了春之味。

“森然可愛不可慢,骨清肉膩和且正。雪花雨腳何足道,啜過始知真昧永。” 豪氣干雲、襟懷坦蕩的蘇東坡從茶中品出了君子味。

“雙鬟小婢,越顯得那人清麗。臨飲時須索先嘗。添取櫻桃味。” 風流倜儻的明代文壇領袖王世貞從美人嘗過的茶湯中品出了“櫻桃味”。

“一嶺中分西與東,流泉瀉澗味甘同。” 統治全國達60年之久的清代盛世之君乾隆皇帝認為,在他的國家裡,各地泉水泡出的茶味都甘同,他從茶中品出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天下大同之味。

茶如人生,有百味。所謂茶味,茶人的人格品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