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整頓萬能險市場的落腳點是保護百姓利益——三論規範萬能險市場

■董少鵬

我國萬能險得以在2015年快速膨脹, 一是靠偏高的預期投資收益率, 二是靠“托底”的保障功能。 老百姓持有一款保險投資產品, 既享有最低保障利率, 又享有獲得高回報的可能性, 何樂而不為呢?但是, 過熱必然醞釀風險。

客觀來說, 萬能險之所以形成“磁石效應”, 與近年來百姓日漸高漲的投資需求直接相關。 過去三年裡, 不但萬能險暢銷, 銀行理財產品、證券私募基金、證券信託產品等一樣火爆。 萬能險快速膨脹只是“全民理財熱”的一部分。

中央強調, 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

著力防控資產泡沫, 是有很強的針對性的。 筆者認為, “全民理財熱”缺乏投資者適當性制度安排, 是風險不斷累積的制度性原因。 對所有具有投資屬性的金融產品一律實施投資者適當性制度, “把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投資者”, 是完善金融監管的必要步驟。

萬能險作為兼具保障和投資功能的金融產品, 看似簡單明瞭, 其實並非那麼簡單。 普通投資者將其看成“銀行理財帳戶”, 進而踴躍參與, 但對其中的轉換邏輯並不真正瞭解。 而銀行代理銷售萬能險產品, 不但可以賺取代理費, 還可以獲得某些潛在收益, 如可以與銀行理財產品“捆綁”起來參與股票池投資。 所以, 銀行對代銷萬能險是積極的。

統計資料顯示,

2015年, 農行、工行代理保費分別為1985億元、1668億元, 招行代理保費為1054億元。 2016年上半年, 工行代理保費2543億元, 同比增長148.3%;農行代理保費2145億元, 同比增長84%;招行代理保費930億元, 同比增長100%以上。

保險公司推出, 商業銀行代銷, 無疑為萬能險帶來“雙重增信”, 讓投資人放心買入。 恰恰是這些因素, 造成投資者風險意識淡薄。 但是, 萬能險不是“萬全險”, 也不可能“萬能”。 不但萬能險的投資部分不可能永遠保持高收益, 而且, 保戶還面臨“帳戶調節”風險。 所謂“帳戶調節”風險是指, 雖然萬能險規定, 保戶投保後可根據人生不同階段的保障需求和財力狀況, 調整保額、保費及繳費期, 確定保障與投資的最佳比例, 但保戶並非專業人士, 如何調節其實難以下手。

筆者認為, 規範萬能險市場, 最終目的是保護百姓利益。 一些保險公司為了迅速壯大資本實力, 將萬能險異化為普通的理財產品, 這個怪相必須改變。

要進一步完善監管措施, 打破萬能險“高息保值”的幻象, 讓投保人、投資人理性看待和理性參與萬能險。 保險公司要回歸“保障”本位, 專注保險主業, 理性開發銷售萬能險產品, 確保投資功能與保障功能相互平衡。 要實施投資者適當性制度, 促使保險公司、代銷機構認真瞭解客戶, 根據其風險承受級別銷售萬能險產品。 監管者要結合本土金融文化、市場發展階段的實際, 堅持依法、全面、嚴格監管的理念, 認真採取措施, 防止風險無節制蔓延。 一句話, 要讓投保人、投資人和保險機構去掉賭徒心態,

放棄賭徒行為。

筆者建議, 對萬能險銷售額占保險公司營收的比例實施更加嚴格的控制, 如不得高於25%。 若超過這一比例, 一律暫停其萬能險業務, 可根據情況取消其萬能險經營資格。 對於在萬能險銷售過程中存在違規或誤導客戶行為者, 給予誠信懲戒, 對違法者依法從嚴處理。

(董少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