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王家葵︱李時珍存世唯一書法作品

前幾年在拍賣會上見過一件署“瀕湖山人”的隸書立軸, 下麵鈐蓋朱文“李時珍印”, 白文“東璧父”。 畫芯高47.5cm, 闊27cm, 畫幅左下角鈐有清代齊彥槐(1774—1841)的收藏印, 朱文“彥槐審定”。

李時珍款隸書立軸

當時曾與幾個朋友議論過此件, 共同的意見, 此屬於孤立品, 原作者除本件外沒有作品流傳, 缺乏參照物, 且附屬證據也不夠充分, 書寫內容亦無證據顯示與原作者存在關聯性。 但有收藏印章, 書法風格也與明代中期隸書特徵基本吻合, 應該屬於那種既不能輕易肯定, 也難於倉促否定的存疑作品, 但沒有特別留意。

後來偶然看到, 此件2014年又在“敬華•古代系列展——明萬曆書畫大展”中現身, 《中醫藥文化》2014年4期發表吳佐忻的文章“李時珍的一幀書法作品”作專題介紹, 於是下了一番功夫研究。

這幅作品書寫了一首七言古風:“井氣虹光紫白騰, 天昭間世聖賢生。 繼明道學開文運,

著述群書集大成。 我朝釋奠貤新命, 當秋祀事崇嘉慶。 紫陽文會萃鄉賢, 開筵感興分題詠。 浴沂舞雩樂事並, 一觴一詠誇蘭亭。 古有香山結詩社, 又聞洛會集耆英。 撫景興懷同一致, 未必今人古人異。 暢敘幽情效昔賢, 勝日追吟寫心志。 斯文所貴心相知, 同樂天倪際盛時。 絲竹觥籌自交錯, 山肴野蔌會有期。 白髮徜徉歌詠戲, 歡聲滿座情何極。 燕酣之樂樂無窮, 勝會光陰難再得。 ”詩韻基本合轍, 水準則很一般, 甚至有拼湊的痕跡, 前半說秋天舉行釋奠禮, 而“浴沂舞雩”出自《論語》, 又與三月三日蘭亭雅集作比, 都是描述春天的活動。 不過與李時珍留下的另外兩首詩對比, 大致差不多, 不能據此斷言真偽。

仔細研究署款和印章, 卻有些意思。

印章有放大版, 朱文“李時珍印”沒有問題, 白文“東璧父”的“父”卻被錯誤地篆寫成了近似“寸”字的樣子, 以至於被前揭研究文章誤認成“印”字。 可以參看篆書“父”與“寸”, 以及明代名號印中“父”字的正確寫法。 李時珍通文字學, 《本草綱目》釋名項引用《說文》解說文字非常熟練, 且基本沒有謬誤, 他自用印章不會錯謬如此。

作品上的兩枚印章

父、寸篆書寫法.

明人名號印中“父”的寫法

款書“萬曆壬辰七月望日, 瀕湖山人書”。 萬曆壬辰即萬曆二十年(1592), 李時珍於次年去世, 時間亦屬合理。 但可注意的是萬曆的“曆”字的寫法。 “曆”字對應繁體有“歷”、“曆”兩字, “歷”用在“歷史”、“經歷”上, “曆”用在“曆法”、“日曆”上。 古代兩字可以通用, 但專用名詞, 如宋仁宗的年號“慶曆”正寫為“慶曆”, 明神宗的年號“萬曆”正寫為“萬曆”, 清乾隆的名字“弘曆”正寫為“弘曆”, 都不能寫成“慶歷”、“萬歷”或“弘歷”。 明代“萬曆”兩字的寫法, 我們可以舉當時代錢幣、瓷器、書畫題款,乃至《本草綱目》金陵本上的年款為例,確實都寫作“萬曆”。

錢幣上的萬曆

瓷器底款上的萬曆

書畫題款上的萬曆

《本草綱目》金陵本王世貞序上的萬曆

根據傳記,李時珍十四歲取得功名,此後“三舉於鄉皆不售”,然後才以醫為業,他對文字規範理當十分熟悉,不至於將當時的年號寫成錯字。

又有一種意見,說秦漢時期通用“歷”字,後來才分化出“曆”字,所以遵循隸書寫法,應該寫作“歷”。比如《故宮日曆》封面集漢代《史晨碑》字,就寫作“故宮日歷”。這種說法當然正確,不過明代人用隸書寫的“萬曆”字樣,也作“曆”,比如陸士仁隸書千字文署款,依然是“萬曆”。

陸士仁隸書千字文局部

那有沒有寫成“萬歷”的時候呢,當然有。乾隆即位以後,他的名字“弘曆”兩字都需要避諱,凡用“曆”的地方都改成“歷”,前代年號“慶曆”、“萬曆”,也被改寫成“慶歷”、“萬歷”字樣。

這件李時珍款的書法,在年款上寫作“萬歷”,顯然是作偽者避諱所致,作偽時間應該在乾隆即位以後,即西元1736年以後。至於所鈐印章“東璧父”之錯字,我理解更可能是作偽者故意留下的“暗門活口”。

我們可以舉當時代錢幣、瓷器、書畫題款,乃至《本草綱目》金陵本上的年款為例,確實都寫作“萬曆”。

錢幣上的萬曆

瓷器底款上的萬曆

書畫題款上的萬曆

《本草綱目》金陵本王世貞序上的萬曆

根據傳記,李時珍十四歲取得功名,此後“三舉於鄉皆不售”,然後才以醫為業,他對文字規範理當十分熟悉,不至於將當時的年號寫成錯字。

又有一種意見,說秦漢時期通用“歷”字,後來才分化出“曆”字,所以遵循隸書寫法,應該寫作“歷”。比如《故宮日曆》封面集漢代《史晨碑》字,就寫作“故宮日歷”。這種說法當然正確,不過明代人用隸書寫的“萬曆”字樣,也作“曆”,比如陸士仁隸書千字文署款,依然是“萬曆”。

陸士仁隸書千字文局部

那有沒有寫成“萬歷”的時候呢,當然有。乾隆即位以後,他的名字“弘曆”兩字都需要避諱,凡用“曆”的地方都改成“歷”,前代年號“慶曆”、“萬曆”,也被改寫成“慶歷”、“萬歷”字樣。

這件李時珍款的書法,在年款上寫作“萬歷”,顯然是作偽者避諱所致,作偽時間應該在乾隆即位以後,即西元1736年以後。至於所鈐印章“東璧父”之錯字,我理解更可能是作偽者故意留下的“暗門活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