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回顧大陸票房市場10年之路,國產片連續三年霸佔榜首

2017年被稱為“引進片”大年, 而沉寂的上半年也證實了引進片對於國產片的“集體碾壓”, 不過到了暑期檔, 一部燃爆的《戰狼2》暫態給了國產片信心。

曾經提到引進片, 國內製作公司通常“談之色變”, 而縱觀近10年大陸票房市場, 年度冠軍寶座已連續三年被國產片承包, 分別為《捉妖記》、《美人魚》、《戰狼2》, 票房冠軍檔期也多發生在春節檔、暑期檔。

而今年的引進片中, 票房最高的非《速度與激情8》莫屬, 不過在連續一周高達60%排片的助陣下取得這樣的成績, 與持續高走的《戰狼2》比遜色的多。 而到了9月份, 好萊塢大片集中上陣, 《星際特工:千城之城》、《敦克爾克》未能達到上半年的碾壓趨勢, “引進片大年”的2017年, 引進片票房開始走下坡路了?

2017引進片大年, “10億+”量級作品減少

據藝恩電影智庫顯示, 截止到2017年9月7日, 大陸市場年度票房前25名中, 國產片占了10個名額, 其中《戰狼2》以超55億元的成績排在榜首位置,

票房遠遠高於第二名的《速度與激情8》(26.7億元), 排在第三名的《功夫瑜伽》(17.5億元)則為中印合拍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 暫時進入年度電影前25名的10部國產片, 檔期主要以春節檔、暑期檔為主。 比如《功夫瑜伽》、《西遊伏妖篇》、《乘風破浪》、《大鬧天竺》是春節檔主打的四部影片, 且具有明顯的票補優勢;《戰狼2》、《悟空傳》、《三生三世十裡桃花》、《殺破狼·貪狼》則明顯拖了暑期檔的優勢, 《情聖》能夠脫穎而出也有元旦檔的優勢, 加之同時期上映的影片缺乏優質作品。

而這兩個重要的黃金檔期, 好萊塢大片基本都是“缺席”的, 中國觀影群眾也在這兩個檔期內急劇增加。 尤其在沉寂的3—6月份市場, 引進片幾乎主導了大陸電影市場的天下, 清明檔、國慶檔、端午檔集中上映的幾部國產片, 雖在口碑上有所進步, 但在體量上都無法與同時期的好萊塢大片相媲美。

2017年上半年度前10名, 更有7部為引進片, 除逆襲的《摔跤吧!爸爸》為印度體育題材電影外, 《速度與激情8》、《變形金剛5:最後的騎士》、《金剛骷髏島》、《極限特工:終極回歸》、《生化危機:終章》均為大體量的好萊塢大片,

而影片上映檔期大多在大陸電影市場比較低迷的階段。

2017年上半年, 即使中國電影票房整體資料不太樂觀, 但拖動整個大盤的也多以引進片為主, 其中共有221部影片上映, 國產片與進口片分別為169部、52部,

共產生271.75億總票房, 其中進口片貢獻了61.51%票房。 平均產值上來看, 國產片平均產值約為0.63億元, 而進口片平均產值為3.21億元, 是國產片的5倍之多。

不過, 以暑期檔為仲介點, 下半年的引進片市場卻不太樂觀。

因“國產保護月”缺席暑期檔, 8月底上映的《極盜車神》、《海邊的曼賈斯特》、《星際特工:千星之城》、《賽車總動員3:極速挑戰》等沒有掀起票房浪花, 唯一有著IP效應的《星際特工:千星之城》上映兩周票房不到4億元。

到了9月份, 《敦克爾克》《蜘蛛俠:英雄歸來》《猩球崛起3:終極之戰》前後輪番上映, 卻也沒能點燃這個月份, 目前上映一周的《敦克爾克》票房還不到3億元, 這個資料或許離大家對“諾蘭”的期望值低太多。 而投資了《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的基美影業2017年半年報顯示, 淨利潤虧損2.19億元,原因之一就在於電影票房未達預期,這部電影恐怕也是一筆虧本的買賣。

而馬上又快迎來國慶檔,《芳華》、《空天獵》、《羞羞的鐵拳》、《縫紉機樂隊》等國產片紮堆上映,留給幾部引進大片的票房增長空間也不多。不過,單從產值上來講,引進片平均產值依舊很高,可10億+量級的影片恐怕越來越少。

在接下來的10月—12月,分別將有22部、6部、57部影片上映,但值得關注的影片數量則不太多,尤其在今年12月份新增的57部電影中,能值得看的影片也就9部,且重頭戲仍在《南極絕戀》、《奇門遁甲》、《妖貓傳》、《二代妖精》這些國產片身上,11月份可觀看電影更是慘澹,引進片在這三個月幾乎“匿跡”。

恐怕過了今年國慶檔,接下來要近兩個月片荒了。

大陸10年票房之路,引進片的衰落or國產片的崛起

近10年,內地電影票房冠軍中,國產片占到了6個名額,分別為2008年《赤壁(上)》、2012年《泰囧》、2013年《西遊降魔篇》、2015年《捉妖記》、2016年《美人魚》、2017年《戰狼2》,題材類型包含古裝軍事、喜劇、魔幻、科幻、軍事動作等,除《泰囧》屬於輕喜劇片外,其他幾部電影均為大體量製作。

而《變形金剛》系列則一直比較火爆,除在2007年以2.82億元拿下內地年度票房冠軍外,《變形金剛3》、《變形金剛4》分別以10.71億、19.77億成為2011年、2014年內地票房冠軍。《2012》、《阿凡達》也憑藉著導演的口碑效應創造了當年的內地票房奇跡。

2008年、2009年市場還沒有現在這麼熱,那時候票房過億已經不容易,2008的票房冠軍分別為《赤壁(上)》(2.74億元),還是中國大陸、香港、韓國聯合制片作品。到了2009年的《2012》可謂刷爆了全民話題,甚至不看電影的親戚、朋友圈子裡都傳有“2012世界末日”的話題,如果這部電影放到當下,恐怕不止4.47億元,但這個資料在當時已經創下了新高。

大陸電影市場進入“10億+”體量是在2010年,當時年度票房冠軍《阿凡達》(13.39億元),創造了中國大陸最高票房紀錄。2012年的《泰囧》、2013年《西遊伏妖篇》讓國產片走入10億+體量,分別稱為當年的年度票房冠軍。但到了2015年的《捉妖記》國產片進入20億+體量,也成功刷新了2014年《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19.77億元票房成績。

到了今年,《戰狼2》以黑馬之勢拿下近56億票房成績,遠遠超出排在第二位元的《速度與激情8》,但明年接檔年度票房冠軍位置的還會是國產片麼?況且一部《戰狼2》的成功遠遠不能解決整個中國電影市場和國產片的問題。

截止到2017年9月7日,內地電影票房前25名,《戰狼2》、《功夫瑜伽》、《乘風破浪》等10部國產片就產生了約120億元票房資料,其他國產中小型電影的票房收入和盈利讓人堪憂。

前面也提到,國產片之所以和進口片拉開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產片較為傾向於檔期內紮堆上映,國產大片喜歡在春節檔、情人節檔、五一檔這樣的檔期內公映,平時的檔期多是一些國產中小片上映。

比如清明檔期的《嫌疑人X的獻身》、《綁架者》、《非凡任務》三部同類型影片紮堆上映,口碑、票房差距不大,“同質化”卻互相帶來了傷害,任何一部影片都很難在同期中脫穎而出。五一檔的票房不理想也出在了電影紮堆問題上,《記憶大師》、《春嬌救志明》、《喜歡你》、《拆彈專家》四部電影口碑都在及格線以上,但差不多水準的影片放在一起,同樣很難殺出一匹黑馬。

而近期的《星際特工》、《敦克爾克》、《蜘蛛俠》等影片雖也面臨集體紮堆現象,不過能在一周內的檔期將票房提升到3—4億票房體量,也可以看得出好萊塢重工業大片的產值優勢。其目前失落的票房成績也主要針對以前的好萊塢大片相比,但在大多數國產片面前,這個資料已經相當不錯。

當然,這不再意味著引進片就可以“高枕無憂”,從近幾年的《捉妖記》、《尋龍訣》可以看出國內電影人在重工業大片意識上的覺醒,尤其以工夫影業和烏爾善導演為主,其最近聯合北京文化打造的“封神三部曲”系列也極有可能在未來電影史上開啟新的里程碑。近年來的《悟空傳》、《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鮫珠傳》雖未能獲得口碑上的認同,但也是中國電影邁向重工業時代的過渡階段。

一方面,面對著國內製作公司對於重工業大片的重視,二來引進大片重複的打鬥套路,“超人”、“蝙蝠俠”、“生化危機”等品牌系列口碑開始越拍越爛,如今的好萊塢大片不再是以往的香餑餑,這類續集長期拍下去,很難滿足中國觀眾的觀影欲望。

不過,這不代表著國產片的真正崛起,當不再依賴“國產保護月”,從正面PK中獲得勝利才是國產片需要努力的方向。

淨利潤虧損2.19億元,原因之一就在於電影票房未達預期,這部電影恐怕也是一筆虧本的買賣。

而馬上又快迎來國慶檔,《芳華》、《空天獵》、《羞羞的鐵拳》、《縫紉機樂隊》等國產片紮堆上映,留給幾部引進大片的票房增長空間也不多。不過,單從產值上來講,引進片平均產值依舊很高,可10億+量級的影片恐怕越來越少。

在接下來的10月—12月,分別將有22部、6部、57部影片上映,但值得關注的影片數量則不太多,尤其在今年12月份新增的57部電影中,能值得看的影片也就9部,且重頭戲仍在《南極絕戀》、《奇門遁甲》、《妖貓傳》、《二代妖精》這些國產片身上,11月份可觀看電影更是慘澹,引進片在這三個月幾乎“匿跡”。

恐怕過了今年國慶檔,接下來要近兩個月片荒了。

大陸10年票房之路,引進片的衰落or國產片的崛起

近10年,內地電影票房冠軍中,國產片占到了6個名額,分別為2008年《赤壁(上)》、2012年《泰囧》、2013年《西遊降魔篇》、2015年《捉妖記》、2016年《美人魚》、2017年《戰狼2》,題材類型包含古裝軍事、喜劇、魔幻、科幻、軍事動作等,除《泰囧》屬於輕喜劇片外,其他幾部電影均為大體量製作。

而《變形金剛》系列則一直比較火爆,除在2007年以2.82億元拿下內地年度票房冠軍外,《變形金剛3》、《變形金剛4》分別以10.71億、19.77億成為2011年、2014年內地票房冠軍。《2012》、《阿凡達》也憑藉著導演的口碑效應創造了當年的內地票房奇跡。

2008年、2009年市場還沒有現在這麼熱,那時候票房過億已經不容易,2008的票房冠軍分別為《赤壁(上)》(2.74億元),還是中國大陸、香港、韓國聯合制片作品。到了2009年的《2012》可謂刷爆了全民話題,甚至不看電影的親戚、朋友圈子裡都傳有“2012世界末日”的話題,如果這部電影放到當下,恐怕不止4.47億元,但這個資料在當時已經創下了新高。

大陸電影市場進入“10億+”體量是在2010年,當時年度票房冠軍《阿凡達》(13.39億元),創造了中國大陸最高票房紀錄。2012年的《泰囧》、2013年《西遊伏妖篇》讓國產片走入10億+體量,分別稱為當年的年度票房冠軍。但到了2015年的《捉妖記》國產片進入20億+體量,也成功刷新了2014年《變形金剛4:絕跡重生》19.77億元票房成績。

到了今年,《戰狼2》以黑馬之勢拿下近56億票房成績,遠遠超出排在第二位元的《速度與激情8》,但明年接檔年度票房冠軍位置的還會是國產片麼?況且一部《戰狼2》的成功遠遠不能解決整個中國電影市場和國產片的問題。

截止到2017年9月7日,內地電影票房前25名,《戰狼2》、《功夫瑜伽》、《乘風破浪》等10部國產片就產生了約120億元票房資料,其他國產中小型電影的票房收入和盈利讓人堪憂。

前面也提到,國產片之所以和進口片拉開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國產片較為傾向於檔期內紮堆上映,國產大片喜歡在春節檔、情人節檔、五一檔這樣的檔期內公映,平時的檔期多是一些國產中小片上映。

比如清明檔期的《嫌疑人X的獻身》、《綁架者》、《非凡任務》三部同類型影片紮堆上映,口碑、票房差距不大,“同質化”卻互相帶來了傷害,任何一部影片都很難在同期中脫穎而出。五一檔的票房不理想也出在了電影紮堆問題上,《記憶大師》、《春嬌救志明》、《喜歡你》、《拆彈專家》四部電影口碑都在及格線以上,但差不多水準的影片放在一起,同樣很難殺出一匹黑馬。

而近期的《星際特工》、《敦克爾克》、《蜘蛛俠》等影片雖也面臨集體紮堆現象,不過能在一周內的檔期將票房提升到3—4億票房體量,也可以看得出好萊塢重工業大片的產值優勢。其目前失落的票房成績也主要針對以前的好萊塢大片相比,但在大多數國產片面前,這個資料已經相當不錯。

當然,這不再意味著引進片就可以“高枕無憂”,從近幾年的《捉妖記》、《尋龍訣》可以看出國內電影人在重工業大片意識上的覺醒,尤其以工夫影業和烏爾善導演為主,其最近聯合北京文化打造的“封神三部曲”系列也極有可能在未來電影史上開啟新的里程碑。近年來的《悟空傳》、《三生三世十裡桃花》、《鮫珠傳》雖未能獲得口碑上的認同,但也是中國電影邁向重工業時代的過渡階段。

一方面,面對著國內製作公司對於重工業大片的重視,二來引進大片重複的打鬥套路,“超人”、“蝙蝠俠”、“生化危機”等品牌系列口碑開始越拍越爛,如今的好萊塢大片不再是以往的香餑餑,這類續集長期拍下去,很難滿足中國觀眾的觀影欲望。

不過,這不代表著國產片的真正崛起,當不再依賴“國產保護月”,從正面PK中獲得勝利才是國產片需要努力的方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