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嘿,孔子丨孔子倒底長得啥模樣?

小編按語:在中國教師節之際, 我們發表這篇文章, 以表達對這位萬世師表的敬仰之情。

學論語, 研究孔子, 孔子人長的什麼樣是應該知道的。 可惜, 孔子的時代沒有照相, 沒有油畫, 可能或許孔子生前以及死後一段時間沒有被重視, 中國畫也沒有留下聖人的圖像。 如今, 真的是: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一千個人心中也會有一千個孔子。

目前在國內有眾多版本的孔子像, 其中有的還神化或醜化了孔子。 在山東曲阜銷售的旅遊紀念品中, 各種不同版本的孔子形象就達十幾種。

醜版孔夫子長得很醜, 有所謂“七漏”之說

醜版孔夫子長得很醜, 有所謂“七漏”之說, 就是唇露齒、眼露睛、鼻露孔等七種異相, 綜合起來, 基本上類似于巴西隊的羅納爾迪尼奧, 並且還是雞胸駝背。

醜版孔夫子長得很醜, 有所謂“七漏”之說

兩千多年前的孔子到底長什麼模樣?相信今世之人誰也說不清楚。 本文的配圖就是人們心目中的千姿百態的孔子。

孔子生前外貌如何, 今人已無從得見。 我們能夠藉以想像的, 只有古籍中的文字記載和後世流傳的各類孔子遺像了。

如果按照前者描述予以復原, 要麼只能得出一些模糊的輪廓, 要麼就是一幅幅因神化而變異的畫像。

南宋馬致遠孔子像

孔子畫像在漢代已極為流行。 從考古資料看, 在山東、陝西、河南、四川、江蘇等地出土的漢畫像石上, 保留了很多以“孔子見老子”為題材的畫面。

圖:小編收藏的漢畫像石拓片《孔子見老子圖》

畫像石上的孔子, 或單獨會見老子, 或率眾弟子拜謁, 以後者數量為多。 眾弟子都以顏淵居首, 偶又有左丘明列于顏淵及眾弟子之前的情況。 從傳世文獻看, 有確切記載的是:熹平二年(173), 魯峻塚前的石祠、石廟, 其壁上刻孔子及弟子七十二人像;光和元年(178), 漢靈帝置鴻都門學, 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 (《後漢書·蔡邕傳》) ;興平元年(194), 高眹重修周公禮殿, 梁上畫仲尼及七十二弟子。 這些圖像儘管出現於不同的場合, 卻無一例外地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在當時所受推崇的程度。

明代佚名孔子燕居像

孔氏後裔較為認可、推為“最真”的,則是東晉顧愷之所畫的《行教小影》。當然,說它“最真”恐怕主要是由於畫出名家、于古制較少疏漏,且顧氏去古尚未遠、授受或有端緒的緣故。有人為佐證“最真”的可信度,將顧氏畫作所本追溯至當年端木賜傳寫之物和孔子存日所寫小影,又未免臆測。

東晉顧愷之《行教小影》

現在流行較廣的代表像並非《行教小影》,而是唐代吳道子所畫的《孔子行教像》(寬袖、佩劍)。世間常見的孔子立像,即以此畫為底本修成。

唐代吳道子孔子像

唐代吳道子的孔子像樣本在形象上,服飾、姿勢以孔子行教圖為依據;年齡60歲至70歲之間,面部表情“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宋人開始對像祭的合理性及設祭安排提出疑問,蘇軾以“匍匐就食”為譏,程頤說“若多一莖須便是別人”。

元趙孟頫三聖圖

全國稀有的孔子行教圖碑刻:碑刻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棗莊一中學校內操場北側。碑刻上部殘缺,石碑高107釐米,寬96釐米,厚35釐米。碑名曰“孔子行教圖碑刻”,其碑體面較平整,因常年在外受風雨侵蝕部分畫面、碑文模糊不清。碑文落款“元代大德戊戌(西元1298年)秋八月朔陳晟記”。孔子行教圖碑刻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朱熹主張仿古人設席模樣塑像坐於地,明人則將祭品設于高案之上以對應高塑的孔像。在嘗試破解祭或他人的難題時,明人最終走向了革命。明代毀像的理論依據,一是認為像祭有失古禮,二是認為塑像本自佛教。

明代佚名孔子司寇像

嘉靖毀像令施行後,孔像並未完全消失,甚至出現了像、主並祭而行的局面。就感召後學激發心志而言,像祭自有其存在的價值。

清代孔子行教像

當代無奇不有,如今出現了孔子標準像。這尊孔子像看上去比原來更加慈祥,寬鼻、闊嘴、濃眉、長髯,國字形臉,眼神比原來的溫和,是一個具有山東人相貌特徵的忠厚長者。

孔子標準像,是在原吳道子版孔子像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的孔子像,比原來更加慈祥。2006年9月23日舉行的孔子標準像新聞發佈會上,孔子像的主創人員、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胡希佳說:我們重點從形象定位和精神氣質等方面作了修改完善,更注重體現孔子“仁”和“禮”的思想內涵,表現他的博大儒雅,孔子的這一標準像事件卻引發了廣泛爭議。

其實,作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在每個人心目中,有不同的樣貌。中國人傳播普及的是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至於孔子長的什麼樣,對樹立孔子的形象已無關緊要,孔子已經成了一個文化符號,這個符號就是他的形象。

撰文|愛邦-新帝佳寫作義烏工作室

明代佚名孔子燕居像

孔氏後裔較為認可、推為“最真”的,則是東晉顧愷之所畫的《行教小影》。當然,說它“最真”恐怕主要是由於畫出名家、于古制較少疏漏,且顧氏去古尚未遠、授受或有端緒的緣故。有人為佐證“最真”的可信度,將顧氏畫作所本追溯至當年端木賜傳寫之物和孔子存日所寫小影,又未免臆測。

東晉顧愷之《行教小影》

現在流行較廣的代表像並非《行教小影》,而是唐代吳道子所畫的《孔子行教像》(寬袖、佩劍)。世間常見的孔子立像,即以此畫為底本修成。

唐代吳道子孔子像

唐代吳道子的孔子像樣本在形象上,服飾、姿勢以孔子行教圖為依據;年齡60歲至70歲之間,面部表情“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宋人開始對像祭的合理性及設祭安排提出疑問,蘇軾以“匍匐就食”為譏,程頤說“若多一莖須便是別人”。

元趙孟頫三聖圖

全國稀有的孔子行教圖碑刻:碑刻位於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棗莊一中學校內操場北側。碑刻上部殘缺,石碑高107釐米,寬96釐米,厚35釐米。碑名曰“孔子行教圖碑刻”,其碑體面較平整,因常年在外受風雨侵蝕部分畫面、碑文模糊不清。碑文落款“元代大德戊戌(西元1298年)秋八月朔陳晟記”。孔子行教圖碑刻被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朱熹主張仿古人設席模樣塑像坐於地,明人則將祭品設于高案之上以對應高塑的孔像。在嘗試破解祭或他人的難題時,明人最終走向了革命。明代毀像的理論依據,一是認為像祭有失古禮,二是認為塑像本自佛教。

明代佚名孔子司寇像

嘉靖毀像令施行後,孔像並未完全消失,甚至出現了像、主並祭而行的局面。就感召後學激發心志而言,像祭自有其存在的價值。

清代孔子行教像

當代無奇不有,如今出現了孔子標準像。這尊孔子像看上去比原來更加慈祥,寬鼻、闊嘴、濃眉、長髯,國字形臉,眼神比原來的溫和,是一個具有山東人相貌特徵的忠厚長者。

孔子標準像,是在原吳道子版孔子像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的孔子像,比原來更加慈祥。2006年9月23日舉行的孔子標準像新聞發佈會上,孔子像的主創人員、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胡希佳說:我們重點從形象定位和精神氣質等方面作了修改完善,更注重體現孔子“仁”和“禮”的思想內涵,表現他的博大儒雅,孔子的這一標準像事件卻引發了廣泛爭議。

其實,作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說的創始人,孔子在每個人心目中,有不同的樣貌。中國人傳播普及的是孔子博大精深的思想,至於孔子長的什麼樣,對樹立孔子的形象已無關緊要,孔子已經成了一個文化符號,這個符號就是他的形象。

撰文|愛邦-新帝佳寫作義烏工作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