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誰說消費者不理智?添加很多東西的美國牛肉到中國“賣不動”

今年7月中旬, 美國牛肉重返中國市場, 記者近日走訪一些超市發現, 美國牛肉的銷售情況並不如預期樂觀。

記者近日走訪北京華聯呼市中海店、維多利超市巨海城店等多家大型超市,

僅在北京華聯中海店發現了美國進口牛肉, 但價格很高。 不少牛肉都按照100克規格來售賣, 折合每斤價格至少200元(人民幣, 下同), 有的達359元一斤。 今年夏天, 美國牛肉時隔14年再次進入中國市場, 引發業內普遍關注:中國牛肉會否受到衝擊?然而, 兩個月過去了, 出乎意料的是, 美國牛肉在中國市場遇冷。

以規模化養殖程度最高、物美價廉著稱的美國牛肉, 為何在中國吃了個閉門羹。 聽聽相關專家的說法。

中美剛簽訂進口美國牛肉條約時, 媒體曾一片歡呼, 更有人不切實際的想像:盛傳每斤10元的美國牛肉會把每斤30多元的內產“牛魔王”給打下去。 不曾想, 剛到岸的美國牛肉卻是每斤200-300多元, 頓把中國消費者給澆個透心涼。 這價格究竟怎麼回事呢?美國市場便宜的牛肉價格為何出口到中國就變得那麼貴呢?是進口商太黑心了嗎?其實這還真冤枉他們了。

事實的真相是:美國的普通牛肉並不比國產牛肉便宜, 每斤也是30-40元,

與國產牛肉價格差不多。 美國每斤10元的牛肉有, 但真不多, 應該是屬於最低端的, 品質最不靠譜那種, 當然不可能讓它出口。 美國是一個分層的社會, 其農產品也是分層的, 既有最便宜的牛肉, 也有很貴的牛肉, 消費者各取所需。 只不過, 美國的牛肉產業許多規則跟國際格格不入, 比如允許使用瘦肉精, 允許添加生長素, 還可以使用抗生等等。

美國的這一做法產生了不少衝突, 比如美國曾經跟標準嚴格的歐盟戰鬥了很多年, 因為歐盟養牛不允許添加使用生長素與抗生素。 在國際市場上, 美國牛肉的出口量並不怎麼樣, 只排在第四, 因為它不上不下。 高端的牛肉有澳大利亞、紐西蘭, 低端的印度這幾年出口迅猛, 表現強勁, 已佔據世界第一了, 只不過它是出口水牛肉。

看一看我國的進口標準就知道了, 國家質檢總局發佈的《關於進口美國牛肉檢驗檢疫要求的公告》, 允許進口的美國牛肉指30月齡以下的剔骨和帶骨牛肉, 包括心、腎、肝、瓣胃、牛筋, 不包括扁桃體、回腸末端、碎肉及機械分離肉。

在中國口岸入境時, 不得檢出中國法律法規禁止的非天然產生的獸藥、促生長劑、飼料添加劑和其他化合物, 包括萊克多巴胺(瘦肉精), 低於或等於本底水準的內源性激素不在禁止之列。 輸華牛肉的牛須有完善的記錄, 可以保證追溯到牛只的出生農場。 這樣的規定, 美國市場的普通牛肉根本滿足不了這些標準, 那些便宜的牛肉標準低下, 可追溯性差, 難以達到出口標準要求。 而達到標準的可能不到10%, 價格當然高大上了。

所以國內的肉牛生產者還是有市場的,情況並不是那麼悲觀。雖然近幾年我國陸續放開了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的牛肉進口,但國產牛肉產業並不是沒有希望。當然要上規模,要加強產業精的整合來降低生產成本,通過從牧草和飼料種植再到肉牛養殖、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整合,降低生產成本,與進口牛肉抗衡。

近年來,我國的牛肉消費量增長迅速,2012至2016年我國人均牛肉消費量增長33%,我國是全球牛肉消費量增長最快的國家,2016年牛肉消費量達800萬噸,市場規模達3600億元。我國也是全球第二大牛肉進口國,去年牛肉進口量達到82.5萬噸,金額約26億美元。隨著西式的生活方式傳播,國內牛肉市場還是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的。

所以國內的肉牛生產者還是有市場的,情況並不是那麼悲觀。雖然近幾年我國陸續放開了巴西、阿根廷、烏拉圭、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的牛肉進口,但國產牛肉產業並不是沒有希望。當然要上規模,要加強產業精的整合來降低生產成本,通過從牧草和飼料種植再到肉牛養殖、加工、銷售的全產業鏈整合,降低生產成本,與進口牛肉抗衡。

近年來,我國的牛肉消費量增長迅速,2012至2016年我國人均牛肉消費量增長33%,我國是全球牛肉消費量增長最快的國家,2016年牛肉消費量達800萬噸,市場規模達3600億元。我國也是全球第二大牛肉進口國,去年牛肉進口量達到82.5萬噸,金額約26億美元。隨著西式的生活方式傳播,國內牛肉市場還是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