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食不語,寢不言,孔子如是說,這樣解讀吃的藝術你還以為老套嗎

吃飯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排第一位。

人一生很簡單, 各種奮鬥, 吃苦, 磨難, 就是為了吃到一口可意的飯菜。 其他所有需求, 物質的, 精神的, 完全的基於吃飯, 吃飽飯, 吃好飯, 否則, 任啥也搞球不成, 所有人生成果如何輝煌也就是水中月, 鏡中花, 沒絲毫卵用。 不信你去ICU一趟, 所有米水不能進的富豪都會迫切想要億萬家產換口下嚥的美食。

吃飯有講究, 要講究, 吃飯有藝術, 講藝術, 不是什麼人標新立異, 而是古往今來所有活明白了的人真實生活。 孔老夫子舉世公認的聖人, 他的學說其實就是吃飯藝術, 然後舉一反三, 延伸哲學領域, 創立一大門派。

“食不語”就是孔子對吃飯藝術最精確的總結。 吃飯不能說話, 吃飯又是說話最方便的時候, 而且飯桌社交更是國情習俗。 這矛盾, 即便孔子在世也是左右為難吧?俺卻認為他不會為難, 很好處理。 為什麼?看俺怎麼來分析個中道理。

一、全身心的享受食物是吃飯藝術的精髓。 生理學的解釋, 吃飯時人的大部分血液都集中到消化組織。 吃飯不專心致志, 會影響對食物的消化吸收, 甚至會勞神傷胃;宗教的解釋, 食物是大自然給我們的饋贈, 只有全心全意享受食物, 才能對得起上蒼的厚愛;人的感受更是如此, 能暢快淋漓吃到一頓可意的飯菜, 那真的是通體舒泰, 快樂如仙, 活得值了。

二、吃飯不說話真的很難做到。 一家人白天各忙各的, 晚上回家, 也就吃飯的時候交流下一天故事。 狐朋狗友一般也都晚上聚餐, 一起吃飯就為的互相吹牛。 各種社交聚餐更不用說了, 都是為了說話。

三、吃飯不說話是正確的生活和社交方式。 既然的吃飯說話不利健康, 那就應該做到。 方法很簡單, 吃飯歸吃飯, 說話歸說話, 辦事歸辦事, 一碼歸一碼。 古人其實已經做得很好, 一場宴會, 完整的過程是, 飯前相互溝通想法和目的, 吃飯時享受美食, 飯後續茶談正事。 或者飯前把事說完。 都可以做到盡情享受美食了。

我們同樣能夠做到, 無論家裡、酒店, 只要把吃飯和說事分開做, 分階段做, 互不影響, 就一定的各得其所。 這樣處理, 層次分明, 乾淨俐落, 效果只會更好。 當然, 如果自己會做, 熟練烹飪藝術, 經常地做頓好飯菜, 獎賞自己, 照顧家人, 招待朋友, 那就完美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