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生命因善緣而改變

生命因善緣而改變

表面看來, 《西夏的蒼狼》的寫作緣於跟東莞文學院的簽約。

的確, 這是它出生的一個重要契機。 沒有這次簽約, 我不可能遠離家鄉數千里, 客居在廣東的山區小鎮樟木頭——後來, 對這兒風景的癡迷, 變成了我的一種執著, 竟有點“樂不思隴”了。

我的生活, 也因為這次簽約, 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我曾對東莞文聯林岳主席說:跟東莞簽約改變了我後半生的生活。 確實, 要不是這次簽約, 我可能還靜靜地待在西部的關房裡, 時而執筆, 時而打坐。 我絕不會想到, 在數千裡外的南方, 會有一處我喜歡的地方,

會有一個“愛我的”和“我愛的”群體。 原以為會老死在涼州的, 不想我這棵老樹, 卻忽然移往他鄉, 綻出新枝了。

生命因善緣而改變。 所以, 我總是提倡與人為善。 許多時候, 我們小小的一個善行, 改變的, 卻可能是別人的生活甚至命運。

跟東莞文學院簽約的決定, 主要源于雷達老師的推薦, 也因了妻子的一句話——

一年前的一天, 妻說:只希望我們平平靜靜地過下去。 這當然是個美好的祝願。 我聽來, 卻有另一種含義:我們就這樣等死吧。 於是, 我就想, 該換一種活法了。 正是為了“換一種活法”, 我才走出家門, 來到南方。 沒想到, 那塊土地竟然欣喜地接受了我。 在廣州亞運會前夕, 我竟然成了亞運火炬手, 事兒雖不大, 卻象徵了這塊土地對我的接納。

在一些朋友的幫助下, 諸多因緣, 一起齊備, 我便客居於此了。 很快, 我有了一種魚兒躍入大海的感覺。 也許, 那些加入“中國作家第一村”的朋友, 跟我有著相似的感受吧。

我發現了另一個無與倫比的文化寶庫。

記得, 初到東莞時, 有人告訴我:“這兒是文化沙漠。 ”後來, 我才明白, 真正的“文化沙漠”, 不是東莞, 而是那些沒有發現能力的心。 我在東莞發現的, 仍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文化寶庫。 這兒除了木魚歌這種可以與涼州賢孝相媲美的文化之外, 幾乎每個鄉鎮都有其“絕活”。 它們同樣植根于中國文化的肥沃土壤中, 卻又與時俱進, 結出了時代和地域的碩果。 那些明顯異於西部的民俗風情, 更啟動了我休眠的許多詩意。

東莞跟我的家鄉涼州一樣, 同樣是一塊有著濃厚底蘊的文化沃土。

——節選自《文心》

作者:雪漠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出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