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從貼牌生產到打造自己的品牌 中企靠什麼摘去代工標籤

◆經濟導報記者 孫羅南 濟南 文登報道

中國代工廠的危機感一直在加重。

曾經, 依靠給歐美知名品牌做貼牌代工起家, 有著來自發達國家的管理經驗, 再加上相對低廉的勞動力, 中國代工企業贏得了來自全球各地的訂單。

然而近幾年, 隨著產業環境的變化、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 不少中國代工企業的生存空間被不斷壓縮。 它們大致面臨著兩種選擇, 或是搬遷轉移到東南亞等地, 或是摘去代工標籤, 發掘自主品牌。

“競爭力在減弱”

滕衛兵是威力工具集團有限公司日前發佈的2017年上半年財報顯示,

今年上半年, 按產量計, 越南、印尼及中國是該公司主要生產地區, 分別占鞋類總產量的46%、35%及17%。

由此可見, 在越南、印尼生產的運動鞋數量已遠超在中國的產量, 這家代工企業甚至有接近半數產品主要產自越南。

去年曾前往東南亞考察的張先生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東南亞地區勞動力成本低, 當地給的優惠政策也不少。 在柬埔寨, 工人每月底薪大約不到130美元。 此外, 再加上餐補、交通補貼、保險等, 工人每月底薪約合1000元。

在人力成本上升的同時, 代工行業及終端消費品的競爭日趨激烈, 產品價格面臨下行壓力, 這都擠壓了代工企業的利潤。

“回想起來, 中國非常多企業都是給人代工, 怎麼可能有利潤, 利潤卡在人家手裡, 人家叫你不死就行,

給你的利潤非常微薄。 ”張瑞敏曾這樣說。

“這就是中國企業為什麼現在都不賺錢;以前還能生存, 那時候很多外國企業找中國代工, 我們是世界工廠, 現在人家把工廠搬到東南亞去了, 連這點工作機會都沒有了, 當然很困難。 ”張瑞敏說。

“一帶一路”的機遇

此前的一組資料顯示, 山東省5189家加工貿易企業, 貼牌、代工出口占比高達83.7%, 委託設計和自主品牌出口占16.3%。

雖說貼牌代工未嘗不是一種選擇, 但對企業來說, 轉型是大勢所趨。 另一方面, 代工企業單純轉移到東南亞國家, 儘管能降低成本, 但並未擺脫貼牌的模式。 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 企業們都在探索, 比如提升自己的品牌影響力。

“我們以前是不做自主品牌的。 現在是逐漸降低OEM的比例,

逐漸走品牌發展之路。 ”滕衛兵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公司目前OEM占到70%, 自主品牌大概占到30%, “現在每年我們自主品牌增長得很快。 ”

不論是主動還是被動, 企業們都在探索, 但對於這些加工製造水準可以達到國際市場標準的企業而言, 打造自主品牌之路仍然艱辛。 儘管品質如一, 但沒有了曾經的國際品牌, 需要重新建立管道面對國內外消費者。

威力工具總經理于金汕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從公司的海外市場占比看, 美國占到40%, 歐洲占到20%-30%, 日本大約10%。 可以說, 美歐占了整個市場的近70%。 ”

然而, 威力工具自己的品牌要做歐美市場的話還是有點難。 “大家都知道它是代工品牌, 而且歐美市場已經非常成熟。 ”于金汕說。

滕衛兵同樣向經濟導報記者坦言,

“之前OEM這塊主要做的是歐美發達國家高端品牌, 要讓他們再接受中國品牌難度比較大。 ”

如今, 當這些代工廠希望以自主品牌在市場中分一杯羹時, “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給他們帶來了機遇。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機遇會比較大。 我們的高端品牌出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勢頭非常好。 ”滕衛兵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目前, 印尼、越南等地客戶都非常認可我們的自主品牌。 ”

從貼牌代工轉向品牌打造, 現在的市場證明, 這些代工企業正在抓住發展的機遇。 而在一邊做自己品牌, 一邊為歐美品牌代工的過程中, 中企還不斷提高代工產品的附加值。

威力工具的工作人員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代工還包括普通代工和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代工,

後者是由公司自己設計開發、或者和客戶共同開發的, “他們提出一個概念, 我們把這個概念豐富化, 用到我們的工具上, 那就不單純是一個工具了, 可能成為一個小型機械, 這時附加值就出來了。 一個產品的代工和一個方案的提供, 是不一樣的概念。 ”

不少像威力工具這樣的代工企業的發展, 都清晰展現了當下中國代工廠的探索與希望, 不斷調整步調。 “創自主品牌, 走‘一帶一路’, 這對我們都是很好的機會。 只要我們自己想做品牌, 市場還是很大的。 ”于金汕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