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第204期|如果《趙孟頫書畫特展》可以開啟彈藥無限模式

作 者:趙 華

故宮博物院的《趙孟頫書畫特展》終於開幕了, 盛況空前。

限於各種條件, 本次展覽只展出了故宮、上博、遼博的部分藏品,

又不免有些遺憾。

趙孟頫其實是一個非常有料的全才藝術家, 五年後的逝世700周年, 如果可以開啟彈藥無限模式的話, 又將是怎樣一番局面?

趙孟頫存世書畫墨蹟約240餘件(多件、重跋本按年代拆零), 其中北京故宮69件, 臺北故宮51件, 上博40件, 三家占了近2/3, 其餘美國日本42件、遼寧博物館11件, 廣東、吉林、天津、山東、浙江、湖州、蘇州、新鄉、中國歷史博物館共12件, 私人藏品無法完全統計, 分散在北京、江蘇、浙江、上海、香港、臺北、日本、美國約20餘件, 還有重要珂羅版、拓本約100多件, 再加上傳承影響、重要的成譜系的偽作, 數量之巨為展覽帶來便利, 但也對選題線索是很大挑戰。

一般展覽線索, 可以按照真偽、生平、風格變遷、收藏、交往與影響來進行歸類展示,

大的歸類又可以細分出更多的專題。 可能的優勢和存在的問題, 以及取捨, 在此略作分析。

1

真偽

作偽趙孟頫書畫是明清以來最大宗, 沒有之一, 也可以說是盛況空前。

真偽問題, 涉及到館方對真偽接受的程度, 這是常情。 拿臺北故宮來說, 在趙孟頫作品出版問題上, 以前他們要把金琮作偽的3件作品《蘇軾古詩》《晝錦堂記》《蘇軾夜泛西湖詩》拿出來當趙孟頫出版, 他們未必就看不出來, 這只是保守的一面。 但是最近出的《故宮法書新編》竟然全部是真跡, 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又是漸進的地方。

故宮博物院的徐邦達和王連起兩位先生在趙孟頫偽作譜系上做了深入研究, 可以說趙孟頫是目前歷代藝術家中被挖掘得最徹底、最清楚的,

有了向公眾普及真偽問題的最好藍本。

近年來, 筆者在印章與俞和書法特徵上的持續研究, 又分離出42件俞和作偽, 可能與徐、王等老師意見不同, 但是證據完整、邏輯清晰, 方法學上有深入探討和展覽的價值。

偽印的看點, 還在於作偽行為學, 除了偽作偽印及其譜系, 真跡偽印在趙孟頫作品和藏品中佔有很大比例, 越是偉大的作品, 被添蓋偽印的幾率越高, 這與以往的認識相比是很大的突破, 僅僅《神龍蘭亭》上的那套偽趙孟頫印, 就出現在19件歷代名作和後來偽作上, 還有《祭侄文稿》偽趙印系列也很多, 加上其他不太成系列的偽印, 甚至兩個到多個系列有交錯, 疊床架屋。

真偽作品的對比展覽, 在其他藝術家來看,

是很困難的, 最好的也只是找幾件雙胞胎作為點綴, 而趙孟頫研究的基礎要遠遠好于其他藝術家, 這可能作為展覽的最大看點。

在這方面故宮有很好的基礎, 如茅紹之、詹僖、陳謙、黃彪等作偽者, 故宮有很好的本款書和偽款作品, 把真跡、偽作、作偽者的本款書成譜系地拿出來, 三同時, 很震撼。 故宮的趙孟頫真跡偽印作品同樣不少, 可以辦得很漂亮。

當然, 也有兩個障礙要說, 俞和作偽可能會涉及到故宮的《六體千字文》《道德經》《絕交書》《浴馬圖》, 首都博物館的《妙法蓮華經》, 上博的《洞庭東山圖》, 臺北故宮的《鵲華秋色圖》等作品, 要看館方對新的學術進展的認可程度。 順便說說, 上博本趙孟頫款《急就章》也是俞和作偽, 吳湖帆題跋稱,

曾見俞和小楷釋文拆裝為另冊藏於故宮, 不知詳情如何, 可以合璧觀之。 另一個障礙, 在金琮作偽方面上, 金琮作偽的4件重要作品全部在臺北故宮, 而北京故宮是否有金琮作偽, 從公開的藏品方面, 我沒有發現, 也不清楚故宮的家底, 這是個問題。

兩幅《雙松平遠圖》如果能借展, 則是史上最好的雙胞胎案, 可以通過局部放大圖像(飛白石頭、書法、印鑒)向觀眾解說那些被神化的作偽者不過爾爾;又或者可以局部放大不作任何提示與介紹, 引入觀眾互動, 設立真偽投票, 甚至抽獎。 我的想像中趙孟頫大展會是一個冷門的展覽, 但是形式的創新未必不會產生《清明上河圖》式的故宮跑。

2

生平

傳統上, 完全忠實於《行狀》和《傳》的研究存在較大缺陷, 展覽正好可以從實物證史和實物正史的角度去看。趙孟頫的生平存在很大的問題,又有很多東西未能發掘,如:婚姻年齡、折節仕元、彈劾桑哥、自請外補、同知濟南、削職貶官、閒居待時、提舉儒學、因病辭官、災疫禍變、再仕大都、致仕歸山等等,除提舉儒學和再仕大都兩段以外,都有很大進展。

這中間的難點是仕元問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寫趙孟頫仕元問題的文章千軍萬馬,但都存在很大問題,在一些局部如《致郭天錫二劄卷》《為牟成甫告貸書》可以展開。

趙孟頫一生創作最為集中的三個時段分別是:告罪辭官(從至元二十八年力請外補到大德三年,故宮、上博、大陸藏品很豐富)、告病辭官(從大德十年到至大三年,關鍵藏品在上博、臺北故宮、日本)、告老辭官(延祐六年到至治二年,重要藏品在故宮、上博),也相對容易把控,是一個考慮方向。前兩個主題我已經寫了六七篇文章,告老辭官涉及的作品量也很大,尤其是趙孟頫之死,線索很完整,已完稿,墨蹟、拓本、照片、珂羅版涉及六十餘件作品。

3

風格變遷

與過去盲人摸象加引經據典地認為趙孟頫書法缺少變化不同的是,現在看來,變化和不斷變化才是趙孟頫藝術風格的最重要特徵,所謂"結字因時相傳"。

隨著研究的深入,我認為,趙孟頫書法風格的成熟發生在大德年間,這期間,幾乎每年都在變化,從胚胎、嬰孩、稚童、少年、青春、壯士到成年無所不備,特別是大德六年,甚至從上半年到下半年的變化軌跡都清晰可見。用20到30件左右的作品,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種變化。

藝術品風格排序的輔助依據很多,除了文本考證,前面提到印鑒,趙孟頫的印鑒缺損與五期分期的發現,為排序提供了新的依據,可以展開。

另一個輔助依據是如趙孟頫在書信中對於管道升的第三人稱稱呼:“二姐”“拙婦”“老婦”“老妻”“夫人”“先妻”分別對應不同時期,這個發現非常有趣,方法學上很暴力,規模也很大,可以做成小單元,用幾幅代表性作品和說明文字來呈現。

4

以書入畫

20件左右僅存作品中,趙孟頫在山水、人物、鞍馬、花鳥、竹石科目上全科全能,又獨有創建,是藝術史上空前絕後的全才。

而北京故宮成就了最完整的收藏門類,如水村、人騎、秋郊飲馬、幽篁戴勝、秀石疏林等等。

一直有人認為《人騎圖》是趙孟頫自畫像,通過文本檢索,這種猜想得到證實,而傳本趙孟頫自畫像的摹本可以成為很好的互證和補充。

戴勝是趙孟頫興建紫芝亭時期所作,興建紫芝亭、植林籠鳥、邀請親朋,有很多相關書信作品。

現有的紙本竹石書畫都集中在大德五年到大德十一年之間,最顯著特徵是飛白,由實驗到成熟,歷代學趙孟頫畫竹石的很多,但都駕馭不了“飛白”,結合更多其他特徵可以否定一些作品。

5

收藏與交往

每一件作品都涉及交往問題,所以要收縮概念,如與收藏相關的交往也就是題跋與鑒定問題單獨抽出來看,同時把趙孟頫的鑒藏視角展示了出來。

存世的趙孟頫題跋歷代書畫36件次,有收藏、交往兩種性質,重跋式自跋7件次,多數是交往性質,這只是個粗略的統計,可能不完整,如果算上《思想帖》跋一類的刻拓,這個數位還要增長,且全部是唐宋元,比南博的龐萊臣展、上博的吳湖帆展還要壯觀。

另外,過去把蓋有趙孟頫印章的作品作為趙孟頫收藏,但現在看來不是這麼回事,前面提到《神龍蘭亭》和《祭侄文稿》序列以及其他四五個序列近40件作品上基本都是偽趙印,也就是說趙孟頫“被”虛增了很多收藏和交往,也可以列出來,題名就叫《虛增的煙雲:歷代名跡上的偽趙孟頫印》,可以成為一個很大的看點。

這樣看,收藏交往與前面的真偽問題會交叉,風格變遷也會和生平有一些重複,但是不要緊,可以按照多期展覽的方式重新布展,這也是前面大展的經驗,如果遇到重要展品無法借展、展期衝突,可以用複製品,但要加以說明。

這樣算下來,完整呈現趙孟頫,或許要十到二十期,可能不現實,就作為一個畫餅充饑的夢想吧!有展覽看總歸是開心的,萬一實現了呢。

武英書畫微信訂閱號:wy2010bbs

投稿和版權合作信箱:wy2010bbs@163.com

網址:www.wy2010.com

版權說明:

訂閱辦法:

一、點標題下方”武英書畫”連結加關注。

二、進入通信錄,公眾號,點右上角加號,搜索“武英書畫”或“wy2010bbs"。

三、掃描或長按以下二維碼。

展覽正好可以從實物證史和實物正史的角度去看。趙孟頫的生平存在很大的問題,又有很多東西未能發掘,如:婚姻年齡、折節仕元、彈劾桑哥、自請外補、同知濟南、削職貶官、閒居待時、提舉儒學、因病辭官、災疫禍變、再仕大都、致仕歸山等等,除提舉儒學和再仕大都兩段以外,都有很大進展。

這中間的難點是仕元問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寫趙孟頫仕元問題的文章千軍萬馬,但都存在很大問題,在一些局部如《致郭天錫二劄卷》《為牟成甫告貸書》可以展開。

趙孟頫一生創作最為集中的三個時段分別是:告罪辭官(從至元二十八年力請外補到大德三年,故宮、上博、大陸藏品很豐富)、告病辭官(從大德十年到至大三年,關鍵藏品在上博、臺北故宮、日本)、告老辭官(延祐六年到至治二年,重要藏品在故宮、上博),也相對容易把控,是一個考慮方向。前兩個主題我已經寫了六七篇文章,告老辭官涉及的作品量也很大,尤其是趙孟頫之死,線索很完整,已完稿,墨蹟、拓本、照片、珂羅版涉及六十餘件作品。

3

風格變遷

與過去盲人摸象加引經據典地認為趙孟頫書法缺少變化不同的是,現在看來,變化和不斷變化才是趙孟頫藝術風格的最重要特徵,所謂"結字因時相傳"。

隨著研究的深入,我認為,趙孟頫書法風格的成熟發生在大德年間,這期間,幾乎每年都在變化,從胚胎、嬰孩、稚童、少年、青春、壯士到成年無所不備,特別是大德六年,甚至從上半年到下半年的變化軌跡都清晰可見。用20到30件左右的作品,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這種變化。

藝術品風格排序的輔助依據很多,除了文本考證,前面提到印鑒,趙孟頫的印鑒缺損與五期分期的發現,為排序提供了新的依據,可以展開。

另一個輔助依據是如趙孟頫在書信中對於管道升的第三人稱稱呼:“二姐”“拙婦”“老婦”“老妻”“夫人”“先妻”分別對應不同時期,這個發現非常有趣,方法學上很暴力,規模也很大,可以做成小單元,用幾幅代表性作品和說明文字來呈現。

4

以書入畫

20件左右僅存作品中,趙孟頫在山水、人物、鞍馬、花鳥、竹石科目上全科全能,又獨有創建,是藝術史上空前絕後的全才。

而北京故宮成就了最完整的收藏門類,如水村、人騎、秋郊飲馬、幽篁戴勝、秀石疏林等等。

一直有人認為《人騎圖》是趙孟頫自畫像,通過文本檢索,這種猜想得到證實,而傳本趙孟頫自畫像的摹本可以成為很好的互證和補充。

戴勝是趙孟頫興建紫芝亭時期所作,興建紫芝亭、植林籠鳥、邀請親朋,有很多相關書信作品。

現有的紙本竹石書畫都集中在大德五年到大德十一年之間,最顯著特徵是飛白,由實驗到成熟,歷代學趙孟頫畫竹石的很多,但都駕馭不了“飛白”,結合更多其他特徵可以否定一些作品。

5

收藏與交往

每一件作品都涉及交往問題,所以要收縮概念,如與收藏相關的交往也就是題跋與鑒定問題單獨抽出來看,同時把趙孟頫的鑒藏視角展示了出來。

存世的趙孟頫題跋歷代書畫36件次,有收藏、交往兩種性質,重跋式自跋7件次,多數是交往性質,這只是個粗略的統計,可能不完整,如果算上《思想帖》跋一類的刻拓,這個數位還要增長,且全部是唐宋元,比南博的龐萊臣展、上博的吳湖帆展還要壯觀。

另外,過去把蓋有趙孟頫印章的作品作為趙孟頫收藏,但現在看來不是這麼回事,前面提到《神龍蘭亭》和《祭侄文稿》序列以及其他四五個序列近40件作品上基本都是偽趙印,也就是說趙孟頫“被”虛增了很多收藏和交往,也可以列出來,題名就叫《虛增的煙雲:歷代名跡上的偽趙孟頫印》,可以成為一個很大的看點。

這樣看,收藏交往與前面的真偽問題會交叉,風格變遷也會和生平有一些重複,但是不要緊,可以按照多期展覽的方式重新布展,這也是前面大展的經驗,如果遇到重要展品無法借展、展期衝突,可以用複製品,但要加以說明。

這樣算下來,完整呈現趙孟頫,或許要十到二十期,可能不現實,就作為一個畫餅充饑的夢想吧!有展覽看總歸是開心的,萬一實現了呢。

武英書畫微信訂閱號:wy2010bbs

投稿和版權合作信箱:wy2010bbs@163.com

網址:www.wy2010.com

版權說明:

訂閱辦法:

一、點標題下方”武英書畫”連結加關注。

二、進入通信錄,公眾號,點右上角加號,搜索“武英書畫”或“wy2010bbs"。

三、掃描或長按以下二維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