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產後漲奶,不能小覷,什麼是漲奶?

寶寶生下來除了擔心奶水不夠, 很多媽媽可能還會面臨漲奶的煩惱。 而產後一旦遭遇漲奶, 不僅寶寶喝奶成了難題, 媽媽們也會因此感到痛苦, 漲奶還有可能導致乳腺炎的發生, 長時間的漲奶如果不急出來, 慢慢的奶水也會變少, 甚至造成回奶。 因此, 及時有效的解決漲奶問題對媽媽而言刻不容緩。

什麼是漲奶?

產後頭幾天, 當奶水明顯增加時, 乳房可能變熱, 腫而且脹。 但是奶水照樣能夠順暢地流出, 這就是所謂的漲奶。

什麼是腫脹?

如果漲奶時沒有讓寶寶多吸吮, 乳房可能會變得脹而硬, 輸乳管受到壓迫, 奶水不容易流出, 皮膚看起來緊繃, 乳頭比較平, 這就是引發了乳房腫脹。 此時寶寶吸吮姿勢容易不好, 往往容易導致乳頭破損。 有時會伴有皮膚發紅, 發燒, 但通常在24小時內會自動退燒。 之前靜脈滴注過的媽媽, 可能腫脹更嚴重些。

漲奶主要發生在什麼時候?

一般在產後2-5天(最常見的是3-4天)。 也是泌乳二期來臨的信號。 孕媽媽在懷孕20周左右開始, 就可以產生初乳, 這是泌乳一期;在產後30-40小時內奶量開始增加, 這是泌乳二期;後面是泌乳三期。 (見下圖)

漲奶持續多長時間?

生理性奶漲的持續時間因人而異的,

最長不超過12-48小時。 什麼樣的人持續時間長, 什麼樣的人持續時間短?根據媽媽乳房重新充盈的程度來判斷持續時間, 重新充盈速度越快, 充盈程度越嚴重者, 持續時間會比較長。

漲奶為什麼要多吸吮?

泌乳一期和泌乳二期的泌乳機理與泌乳三期不同, 這兩個階段的泌乳是由激素來主導的, 也就是說, 不管寶寶吸不吸, 這兩個階段都會來臨, 所以有的寶寶雖然從一生下來就因為各種原因母嬰分離, 媽媽還是會出現漲奶。 大量的臨床觀察表明:寶寶如果前兩天不吸或少吸媽媽乳房, 產後3-4天, 媽媽會經歷非常疼痛的漲奶。 而且腫脹程度跟前期吸吮頻率和時長直接相關。

漲奶期切忌野蠻按摩

乳汁淤積時,

局部壓力大, 而水腫擠壓到乳腺管會讓乳汁更難排出, 如果直接在硬塊位置大力按揉, 相當於在已經水腫的組織上再施加外力。 不僅乳汁排不出多少, 更重要的是會導致乳腺組織、淋巴組織、皮膚等被外力損傷。 很多乳腺炎甚至化膿性乳腺炎都是不當的大力按揉所致!

媽媽需知道:大力揉無益於乳汁排出, 反而會增加新的傷害!

漲奶可以熱敷嗎?

這點專家們也是有爭議的, 有些母乳指導書, 包括教科書, 是建議熱敷的;《母乳最好》一書中建議不要過度熱敷, 因為有時反而會使血管充血腫脹。

怎麼樣熱敷才能得當?往往新媽媽是很難掌握尺度的。 如果不能及時搬空後產生的新奶, 乳漲只會更嚴重。 所以熱敷加重乳漲, 冷敷才是硬道理

當乳漲發生時, 乳漲之所以會引發難忍的疼痛, 就是因為乳腺管過度脹大、紅腫引起的, 此時若再熱敷, 只會讓脹痛更加嚴重。 反而冷敷可以幫助乳腺管恢復原本的形態, 緩解紅、腫、熱、痛。

發生了奶漲怎麼辦?

淤積位置的乳汁能夠排出的前提, 是前端出口位置也就是乳暈處的乳腺管要暢通。 只有門口的乳汁順利排出, 遠端淤積位置的乳汁才有可能向前緩緩流動, 最終排出。 在硬塊位置外敷消水腫能夠幫助乳汁更快排出。

媽媽需知道:這樣做更有效。

1、 消腫更重要:用圓白菜或土豆片外敷在硬塊部分, 二十分鐘左右換一次。

2、 幫助奶水更快排出:確保寶寶含乳姿勢正確的情況下, 勤喂寶寶。 寶寶每1-2.5小時, 吸吮一次;如果乳房太堅硬, 採用“反向壓迫軟化法”,為寶寶軟化出一塊便於含接的“著陸地”,以便寶寶能深入含接,有效排空乳汁

3、促進體液迴圈,及時補水,注意休息。

4、尋求專業支持,請專業的催乳師排出淤積的乳汁。

發生了漲奶還有什麼不能做?

1、 熱敷:熱敷雖然可以促進血液迴圈, 但是會讓水腫部分加劇。

2、吸奶器吸:乳腺管不暢通的情況下不適合用吸奶器,大力吸容易損傷乳腺。

3、 寶寶過於頻繁的吃奶:過於頻繁吃奶會讓寶寶沒有興趣而吃幾口就走。這樣刺激出了奶陣但是又沒有被及時吸走,容易增大淤積面積。

4、 梳子刮:梳子只作用在皮膚表面,對於乳汁排出基本沒有幫助。

如何避免發生奶漲造成的發燒和乳腺炎?

產後不要那麼早喝下奶湯

產後漲奶造成發燒、乳腺炎,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產後馬上喝下奶湯,乳汁急劇在腺泡裡,但是不能通過乳腺管順暢排出來。產後清淡飲食,等乳腺管通暢了再喝下奶湯。

產後要開奶

開奶是為了保證啟動乳腺,保持乳腺管通暢,就像疏浚河道一樣,一通百通,通則不痛不漲。

下奶的湯水不能緩解乳漲

產後第2~3天,新媽媽的乳房在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的刺激下,乳腺導管和乳腺腺泡會進一步發育,雙側乳房會因充血而開始發脹、膨大,帶來明顯的脹痛感和觸痛感。這是體內激素變化的自然結果,並不是因為奶水不足下不了奶。此時乳腺還未完全通暢,過早地喝下奶的湯湯水水只會讓乳腺更加擁堵,脹痛更加嚴重

老公吸乳不是好招,小心感染

有些媽媽知道讓寶寶多吸能緩解乳漲,可是乳漲突然來臨時,寶寶可能才剛剛睡下,這時她們可能就會讓老公幫忙吸出乳汁。實際上,寶寶吸與老公吸並不一樣,成人口腔中的細菌很容易導致乳頭感染,不但無法緩解乳漲,還容易引發乳腺炎

居家6步驟 舒緩乳房腫脹

Step1:媽媽在沐浴時,以熱水沖淋背部,可以促進血液迴圈。

Step2:媽媽請爸爸幫忙按摩背部,放鬆僵硬緊繃的肌肉。

Step3:媽媽坐著休息,選用前傾的放鬆姿勢。

Step4:媽媽每天都要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讓寶寶直接吸吮母乳;或在寶寶吸吮的同時,輕輕按摩乳房硬塊處,乳腺慢慢疏通之後,乳汁就能順利排出。

Step5:媽媽在每次餵奶後如還有脹奶感,一定要將剩餘的乳汁擠出。

Step6:媽媽可以兩邊乳房輪流喂,這次先喂左邊,下次就先喂右邊。

漲奶或堵塞加重時 儘快找催乳師解決

一旦漲疼嚴重,或硬塊增大,就要擔心漲奶會造成回奶,漲疼造成發燒、乳腺炎,而寶寶又不能吸開,這個時候不要再等,儘快找催乳師疏通,疏通是最好的辦法。當體溫升高38度以上,惡寒發冷時,需要到醫院檢查,究竟是物理性體溫升高還是炎症性的體溫升高,如果是炎症造成的,一定要通乳配合抗生素治療。

在醫生指導下喝通乳的中藥

我們知道有兩種中藥方劑效果很好,就是大家常見的《通奶湯》的中藥配方,經過驗證行之有效,希望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1、蒲公英30克 連翹10克 紫花地丁15克 絲瓜絡12克 瓜蔞12克 通草10克 皂角刺12克 三棱10克 莪術10克 甘草10克 吃三天 方法:用涼水浸泡三十分鐘,就是煮完第一次之後倒水可以再煮第二次。

2、瓜蔞15 柴胡9牛蒡子12 蒲公英15 橘葉12 青皮9 絲瓜絡12 鹿角霜10 赤芍藥12 每日一劑 水煎。

採用“反向壓迫軟化法”,為寶寶軟化出一塊便於含接的“著陸地”,以便寶寶能深入含接,有效排空乳汁

3、促進體液迴圈,及時補水,注意休息。

4、尋求專業支持,請專業的催乳師排出淤積的乳汁。

發生了漲奶還有什麼不能做?

1、 熱敷:熱敷雖然可以促進血液迴圈, 但是會讓水腫部分加劇。

2、吸奶器吸:乳腺管不暢通的情況下不適合用吸奶器,大力吸容易損傷乳腺。

3、 寶寶過於頻繁的吃奶:過於頻繁吃奶會讓寶寶沒有興趣而吃幾口就走。這樣刺激出了奶陣但是又沒有被及時吸走,容易增大淤積面積。

4、 梳子刮:梳子只作用在皮膚表面,對於乳汁排出基本沒有幫助。

如何避免發生奶漲造成的發燒和乳腺炎?

產後不要那麼早喝下奶湯

產後漲奶造成發燒、乳腺炎,最常見的原因就是產後馬上喝下奶湯,乳汁急劇在腺泡裡,但是不能通過乳腺管順暢排出來。產後清淡飲食,等乳腺管通暢了再喝下奶湯。

產後要開奶

開奶是為了保證啟動乳腺,保持乳腺管通暢,就像疏浚河道一樣,一通百通,通則不痛不漲。

下奶的湯水不能緩解乳漲

產後第2~3天,新媽媽的乳房在雌激素、孕激素、催乳素的刺激下,乳腺導管和乳腺腺泡會進一步發育,雙側乳房會因充血而開始發脹、膨大,帶來明顯的脹痛感和觸痛感。這是體內激素變化的自然結果,並不是因為奶水不足下不了奶。此時乳腺還未完全通暢,過早地喝下奶的湯湯水水只會讓乳腺更加擁堵,脹痛更加嚴重

老公吸乳不是好招,小心感染

有些媽媽知道讓寶寶多吸能緩解乳漲,可是乳漲突然來臨時,寶寶可能才剛剛睡下,這時她們可能就會讓老公幫忙吸出乳汁。實際上,寶寶吸與老公吸並不一樣,成人口腔中的細菌很容易導致乳頭感染,不但無法緩解乳漲,還容易引發乳腺炎

居家6步驟 舒緩乳房腫脹

Step1:媽媽在沐浴時,以熱水沖淋背部,可以促進血液迴圈。

Step2:媽媽請爸爸幫忙按摩背部,放鬆僵硬緊繃的肌肉。

Step3:媽媽坐著休息,選用前傾的放鬆姿勢。

Step4:媽媽每天都要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讓寶寶直接吸吮母乳;或在寶寶吸吮的同時,輕輕按摩乳房硬塊處,乳腺慢慢疏通之後,乳汁就能順利排出。

Step5:媽媽在每次餵奶後如還有脹奶感,一定要將剩餘的乳汁擠出。

Step6:媽媽可以兩邊乳房輪流喂,這次先喂左邊,下次就先喂右邊。

漲奶或堵塞加重時 儘快找催乳師解決

一旦漲疼嚴重,或硬塊增大,就要擔心漲奶會造成回奶,漲疼造成發燒、乳腺炎,而寶寶又不能吸開,這個時候不要再等,儘快找催乳師疏通,疏通是最好的辦法。當體溫升高38度以上,惡寒發冷時,需要到醫院檢查,究竟是物理性體溫升高還是炎症性的體溫升高,如果是炎症造成的,一定要通乳配合抗生素治療。

在醫生指導下喝通乳的中藥

我們知道有兩種中藥方劑效果很好,就是大家常見的《通奶湯》的中藥配方,經過驗證行之有效,希望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1、蒲公英30克 連翹10克 紫花地丁15克 絲瓜絡12克 瓜蔞12克 通草10克 皂角刺12克 三棱10克 莪術10克 甘草10克 吃三天 方法:用涼水浸泡三十分鐘,就是煮完第一次之後倒水可以再煮第二次。

2、瓜蔞15 柴胡9牛蒡子12 蒲公英15 橘葉12 青皮9 絲瓜絡12 鹿角霜10 赤芍藥12 每日一劑 水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