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方舟子是普洱茶鬥士還是綠茶鬥士?

我的腦子比較簡單, 認為一個事情不是A就是B或者C, 要麼就是妖怪。

作為正常人的思維來說, 先否定後肯定, 這才比較合理。 作為社會人方舟子來說, 否定的事情大家都看到了, 那麼他要肯定的是什麼呢?

縱觀六大茶類, 好像也只有綠茶了吧?因為它唯一不能長期存儲的茶葉種類。 除非是陳茶, 新茶裡的不良菌類基本上不存在。

莫非???其實!!!

總不能為了鬥而鬥, 亂鬥一氣吧?社會人方舟子應該不至於這點水準, 我更願意相信他為了什麼而鬥。 話不多說, 我們繼續看看方舟子普洱茶致癌事態發展:

方舟子“普洱茶致癌論”論戰繼續升級,

(9月13日)中午11時許, 方舟子通過微訪談文字直播, 與網友互動, 回復了網友關心的多個熱點話題。

其主要觀點如下:

以下為方舟子與網友互動的主要內容:

@段勇賓 問:你說普洱茶生產環節會產生黃麴黴素而致癌, 那到底具體是哪個生產工藝環節產生呢?

@方舟子:在食品發酵過程中, 既不嚴格控制發酵條件, 也不接種有益菌群讓其大量繁殖抑制有害菌群, 靠“天然”發酵, 必然容易污染有害真菌。 茶葉是很好的微生物培養基, 更容易污染。 不僅是普洱茶, 任何後發酵茶(所謂“黑茶”)都存在同樣的問題。

(小編話外語:黑茶便宜啊, 推廣容易, 大家都在喝, 反而不容易引起注意。 )

@xiaole898 問:我國飲用普洱茶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普洱茶消費較多的雲南省未見有大比例肝癌發病率增加的報導,這是最可靠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

@方舟子:肝癌的最主要風險因素是乙肝, 食品中的致癌物是次要因素, 所以只是簡單地看肝癌發病率是看不出致癌物的危害的。 但是黃麴黴素是已知的致癌物, 普洱茶普遍含有黃麴黴素, 那麼經常喝普洱茶就會增加癌症風險, 這個推斷在理論上是肯定成立的。 (小編話外語:雲南人都喝普洱茶?蘇州人都玩玉?河南人都練武?)

@藍冰天雪 問:工程院院士陳君石拿資料說:正常條件下生產的普洱茶中,

是不會產生黃麴黴毒素的。 可能造成的肝癌風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不能因為普洱茶可能被黃麴黴毒素污染, 就說“普洱茶不能喝了”, 這個結論是不成立的。 因為不少食品都可能含有致癌物, 難道熏肉、烤鴨都不能吃了, 酒也不能喝了嗎?如果只要有一點風險就取消一類食品, 那麼最後我們就沒有食品可以吃了。 ——這個論斷, 方老師怎麼看?

@方舟子:陳院士說普洱茶在正常情況下不會污染黃麴黴素是無稽之談, 理論上不成立, 實際檢測也發現不管是生普熟普濕倉幹倉, 普洱茶都普遍含有黃麴黴素, 有的含量高得嚇人。 我從來就沒說過某類食品含有致癌物就要取消, 我文章中說得很清楚:“含有致癌物的食品不一定就一點都不能碰,

只不過需要瞭解其風險, 在美味和健康之間做出權衡。 ”何況有些含致癌物的食品有別的好處, 比如少量喝酒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紅肉富含某些營養素。 對那些對健康沒有好處的, 或有更安全的替代品的, 儘量少碰。 普洱茶就屬於這一類, 因為它即使含有對人體健康有益的物質的話, 其他茶葉品種完全可以取代它。 (小編話外語:以前人喝熟普那是沒辦法, 生活條件好了, 確實需要講究一些了。 )

@玫瑰玫瑰紅的要命 問:央視的這個報導你怎麼看?[今日-青島]方舟子:普洱茶易污染強致癌物黃麴黴素(懂茶帝注:這篇報導其實是QTV, 非央視)

@方舟子:這個報導明顯是為普洱茶商洗白、月臺的。“專家”說只有濕倉普洱茶才會有黃麴黴素,幹倉不會,這是無稽之談。濕倉是人為做舊、加速發酵、陳化過程,既然濕倉會有黃麴黴素,幹倉儲存時間久了同樣也會。實際檢測結果,不管濕倉幹倉,不管生普熟普,全都查出黃麴黴素。(小編話外語:拿出證據,檢測報告呢?不 是做了檢測嗎?)

@魅閣服飾搭配 問:既然有這種質疑,交給實驗室研究化驗不就能得出結論了嗎?感覺這種事都是不懂的人紛紛站隊爭吵撕咬。甚至懷疑、攻擊提出質疑者的動機。毫無意義

@方舟子:已經有多家實驗室查出普洱茶普遍含有真菌毒素特別是黃麴黴素。除了我在文章中引用的兩篇國內期刊論文,我還查到兩篇國際期刊論文,一篇是雲南農業大學副校長徐昆龍實驗室抽查了雲南15家茶廠的生普和熟普各15份樣品,用酶連法全都查出黃麴黴素,用HPLC法絕大部分查出黃麴黴素;一篇是中國農科院油料所抽查市場上幾種食品,其中普洱茶樣品共5份,用HPLC法全都查出黃麴黴素,最高達59ng/g,高得嚇人。(小編話外語:把報告拿出來:廠家資訊,市場價格,存儲年數。)

@洪東波 問:方博士,茶屆泰斗陳宗懋院士剛剛發文反駁喝普洱致癌說法,還專門點名回復“某先生”的質疑。對此你怎麼回復???

@方舟子:我在文章中批評的那個茶葉院士就是指這個陳宗懋院士。茶葉飲用安全問題上是不能聽茶葉院士的,利益決定的。他為普洱茶做的狡辯,我在文章中都已做過駁斥。例如我文中引用了一個因喝普洱茶攝入黃麴黴素導致急性肝損傷的病例,就說明了普洱茶中的黃麴黴素是可以進入茶湯被人體攝入造成傷害的。連急性傷害都能造成,更不要說慢性傷害了。(小編話外語:你跟80多的老葉子較勁?人家80多了,讓著點。)

@其實生活有點假 問:茶葉陳院士說,我國並沒有制訂和頒佈茶葉中黃麴黴毒素的允許殘留標準。請問方先生,這個標準有可能制定嗎,有多大必要?

@方舟子:為消費者健康著想,制定茶葉中黃麴黴素和其他真菌毒素的檢測標準當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一旦茶葉開始檢測黃麴黴素,普洱茶等後發酵茶大都得下架,所以為了保護茶商利益是不能有這個標準的。中國出口茶葉是要求檢測黃麴黴素的,國內自己喝的就沒要求了,反正中國人命在這些院士眼裡不如外國人值錢,對吧?(小編話外語:希望國家儘快立法,起碼有法可依,然後茶葉趕緊漲價,這個套路都新鮮了。)

@燕北閒人 問:普洱茶除非保存不善,否則很難出現黃麴黴毒素,而且,就算出現,也是含量極低。行內不是有句話叫做“談到致癌物不談劑量,都是在耍流氓。”

@方舟子:雲南農大副校長徐昆龍實驗室查出雲南15家茶廠出的生普熟普全都含黃麴黴素,你說雲南茶廠全都保存不善?農科院油料所查出普洱茶中黃麴黴素含量高達59ng/g,比花生中的黃麴黴素含量還高得多,你說是高是低?“談毒性不談劑量是耍流氓”是雲無心發明的為奸商洗白偽科學口號,才是在耍流氓。國際公認:致癌物不存在安全劑量。(小編話外語:15家是不是有點少?是不是應該公佈廠家名字?)

@magadan 問:方老師 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為什麼致癌物沒有安全值或者沒有劑量一說?看到幾個院士都還在談黃麴黴素劑量的問題。

@方舟子:致癌物沒有安全劑量,因為理論上只要一兩個致癌物分子就可能引起致癌的基因突變,並不是說要達到一定量才會引起突變,只不過劑量越大風險越高。這是癌症生物學常識,希望這些院士、教授去回爐學學教科書,例如李雲主編《食品安全與毒理學基礎》第236頁:“WHO等權威機構規定,對於經流行病學確認的已知致癌物,在制定食品中最大容許量標準時不必考慮最大無作用劑量,而是容許量越小越安全,最好為零含量。”(小編話外語:對戰的專家未必懂茶啊?)

@于冠華 問:普洱茶在上市前並沒有做過黃麴黴素的測定,怎麼知道品質優良的普洱茶就不含黃麴黴素?

@方舟子:為普洱茶商洗白的人把查出黃麴黴素的普洱茶全說成是劣質普洱茶,目的是要讓大家去買高價“優質”普洱茶。其實普洱茶號稱越老越優質,理論上應該是越容易受真菌毒素污染。(小編話外語:打擊老茶不遺餘力啊,點個贊)

@賞茶社 問:方舟子這次事件是非常有意義非常重要,一個否定或質疑,讓雲南跳起來了,中華幾千年茶文化,雲南到底是幹什麼吃的?對普洱茶沒信心或者普洱茶本來就有著很嚴重的問題?什麼時候給老百姓一個交代?而不是針對質疑的人。

@方舟子:說得對,我質疑了一下普洱茶,就給我扣了一頂反對中國茶文化的帽子。普洱茶這種十幾年前才被港臺茶騙子炒作起來的變質茶啥時候成了中國茶文化的代表了?我自己就喜歡喝中國茶,烏龍茶、綠茶、紅茶都喝,真正的好茶我很欣賞,比如滇紅。(小編話外語:紅茶黃麴黴素超標也很多啊!)

@霍小姐的八卦爐 問:方舟子,你打算反訴“雲南省普洱茶協會”嗎?

@方舟子:我評的是普洱茶,不是普洱茶協會,我不認為普洱茶協會有資格代表普洱茶來起訴我。如果他們真敢起訴,我會把這作為科普的機會讓更多人瞭解普洱茶真相。如果普洱茶協會認為自己能代表普洱茶,常喝普洱茶的肝癌患者是不是可以向他們索賠?(小編話外語:假如你敗訴,普洱協會收了錢,真賠給茶農嗎?)

我們將持續關注“方舟子普洱事件”,期待真理越辯越明。

事態發展的非常迅速,方舟子這麼一折騰,確實讓大家對普洱茶有了更多的瞭解,算得上是科普。但是,咱們的科普是不是應該循序漸進一點?或者說心平氣和一點?

最近幾年網上和壺友們交流的比較多,遇到各種各樣的事,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老茶了,各種口感神神叨叨,各種山頭各種升值,老茶真的是坑你沒商量,是該有人說說了。

方舟子的言論真的未必就正確,甚至不需要去贊同,但是我們是不是應該去尊重那些發聲的人?就算他的話只有小半是對的,他所說的也是有意義的,而不是完全的否定。而這次我們看到“老專家”出手就是完全的否定,沒有一點點建設性的意見。

同時我們也期待,下面的論戰裡,方舟子是不是能拿出更多的研究資料?理論加數據更有說服力,特別是普洱茶的各種資料。至於外面的細菌到底有多少種,其實我們沒什麼興趣。

“老專家”是不是也要走出研究院,去市場上看看,我個人覺得資料還是有點蒼白無力。您說的資料到底是怎麼得出的,什麼樣的資料才會對人身體造成實質傷害的,這些是不是也應該跟我們交代一下?而不是簡單的一句:“這個劑量沒問題”。在我看來,呵呵,問題大了!您只是檢測出這些資料是多少,其實這對我們來說沒有意義,如果要我們支持你,拿出更具說服力的科學依據。

對於喝茶的玩家來說,你們吵的越厲害,其實我們瞭解的就越多,都和和氣氣我們學什麼?畢竟我們不可能為了喝口茶去搞茶葉的科研。

事到如今,哈哈,我突然有點期待事情會不會真的會有什麼轉機啊?沒准方舟子是綠茶鬥士?

@方舟子:這個報導明顯是為普洱茶商洗白、月臺的。“專家”說只有濕倉普洱茶才會有黃麴黴素,幹倉不會,這是無稽之談。濕倉是人為做舊、加速發酵、陳化過程,既然濕倉會有黃麴黴素,幹倉儲存時間久了同樣也會。實際檢測結果,不管濕倉幹倉,不管生普熟普,全都查出黃麴黴素。(小編話外語:拿出證據,檢測報告呢?不 是做了檢測嗎?)

@魅閣服飾搭配 問:既然有這種質疑,交給實驗室研究化驗不就能得出結論了嗎?感覺這種事都是不懂的人紛紛站隊爭吵撕咬。甚至懷疑、攻擊提出質疑者的動機。毫無意義

@方舟子:已經有多家實驗室查出普洱茶普遍含有真菌毒素特別是黃麴黴素。除了我在文章中引用的兩篇國內期刊論文,我還查到兩篇國際期刊論文,一篇是雲南農業大學副校長徐昆龍實驗室抽查了雲南15家茶廠的生普和熟普各15份樣品,用酶連法全都查出黃麴黴素,用HPLC法絕大部分查出黃麴黴素;一篇是中國農科院油料所抽查市場上幾種食品,其中普洱茶樣品共5份,用HPLC法全都查出黃麴黴素,最高達59ng/g,高得嚇人。(小編話外語:把報告拿出來:廠家資訊,市場價格,存儲年數。)

@洪東波 問:方博士,茶屆泰斗陳宗懋院士剛剛發文反駁喝普洱致癌說法,還專門點名回復“某先生”的質疑。對此你怎麼回復???

@方舟子:我在文章中批評的那個茶葉院士就是指這個陳宗懋院士。茶葉飲用安全問題上是不能聽茶葉院士的,利益決定的。他為普洱茶做的狡辯,我在文章中都已做過駁斥。例如我文中引用了一個因喝普洱茶攝入黃麴黴素導致急性肝損傷的病例,就說明了普洱茶中的黃麴黴素是可以進入茶湯被人體攝入造成傷害的。連急性傷害都能造成,更不要說慢性傷害了。(小編話外語:你跟80多的老葉子較勁?人家80多了,讓著點。)

@其實生活有點假 問:茶葉陳院士說,我國並沒有制訂和頒佈茶葉中黃麴黴毒素的允許殘留標準。請問方先生,這個標準有可能制定嗎,有多大必要?

@方舟子:為消費者健康著想,制定茶葉中黃麴黴素和其他真菌毒素的檢測標準當然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一旦茶葉開始檢測黃麴黴素,普洱茶等後發酵茶大都得下架,所以為了保護茶商利益是不能有這個標準的。中國出口茶葉是要求檢測黃麴黴素的,國內自己喝的就沒要求了,反正中國人命在這些院士眼裡不如外國人值錢,對吧?(小編話外語:希望國家儘快立法,起碼有法可依,然後茶葉趕緊漲價,這個套路都新鮮了。)

@燕北閒人 問:普洱茶除非保存不善,否則很難出現黃麴黴毒素,而且,就算出現,也是含量極低。行內不是有句話叫做“談到致癌物不談劑量,都是在耍流氓。”

@方舟子:雲南農大副校長徐昆龍實驗室查出雲南15家茶廠出的生普熟普全都含黃麴黴素,你說雲南茶廠全都保存不善?農科院油料所查出普洱茶中黃麴黴素含量高達59ng/g,比花生中的黃麴黴素含量還高得多,你說是高是低?“談毒性不談劑量是耍流氓”是雲無心發明的為奸商洗白偽科學口號,才是在耍流氓。國際公認:致癌物不存在安全劑量。(小編話外語:15家是不是有點少?是不是應該公佈廠家名字?)

@magadan 問:方老師 能否給我們介紹一下為什麼致癌物沒有安全值或者沒有劑量一說?看到幾個院士都還在談黃麴黴素劑量的問題。

@方舟子:致癌物沒有安全劑量,因為理論上只要一兩個致癌物分子就可能引起致癌的基因突變,並不是說要達到一定量才會引起突變,只不過劑量越大風險越高。這是癌症生物學常識,希望這些院士、教授去回爐學學教科書,例如李雲主編《食品安全與毒理學基礎》第236頁:“WHO等權威機構規定,對於經流行病學確認的已知致癌物,在制定食品中最大容許量標準時不必考慮最大無作用劑量,而是容許量越小越安全,最好為零含量。”(小編話外語:對戰的專家未必懂茶啊?)

@于冠華 問:普洱茶在上市前並沒有做過黃麴黴素的測定,怎麼知道品質優良的普洱茶就不含黃麴黴素?

@方舟子:為普洱茶商洗白的人把查出黃麴黴素的普洱茶全說成是劣質普洱茶,目的是要讓大家去買高價“優質”普洱茶。其實普洱茶號稱越老越優質,理論上應該是越容易受真菌毒素污染。(小編話外語:打擊老茶不遺餘力啊,點個贊)

@賞茶社 問:方舟子這次事件是非常有意義非常重要,一個否定或質疑,讓雲南跳起來了,中華幾千年茶文化,雲南到底是幹什麼吃的?對普洱茶沒信心或者普洱茶本來就有著很嚴重的問題?什麼時候給老百姓一個交代?而不是針對質疑的人。

@方舟子:說得對,我質疑了一下普洱茶,就給我扣了一頂反對中國茶文化的帽子。普洱茶這種十幾年前才被港臺茶騙子炒作起來的變質茶啥時候成了中國茶文化的代表了?我自己就喜歡喝中國茶,烏龍茶、綠茶、紅茶都喝,真正的好茶我很欣賞,比如滇紅。(小編話外語:紅茶黃麴黴素超標也很多啊!)

@霍小姐的八卦爐 問:方舟子,你打算反訴“雲南省普洱茶協會”嗎?

@方舟子:我評的是普洱茶,不是普洱茶協會,我不認為普洱茶協會有資格代表普洱茶來起訴我。如果他們真敢起訴,我會把這作為科普的機會讓更多人瞭解普洱茶真相。如果普洱茶協會認為自己能代表普洱茶,常喝普洱茶的肝癌患者是不是可以向他們索賠?(小編話外語:假如你敗訴,普洱協會收了錢,真賠給茶農嗎?)

我們將持續關注“方舟子普洱事件”,期待真理越辯越明。

事態發展的非常迅速,方舟子這麼一折騰,確實讓大家對普洱茶有了更多的瞭解,算得上是科普。但是,咱們的科普是不是應該循序漸進一點?或者說心平氣和一點?

最近幾年網上和壺友們交流的比較多,遇到各種各樣的事,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老茶了,各種口感神神叨叨,各種山頭各種升值,老茶真的是坑你沒商量,是該有人說說了。

方舟子的言論真的未必就正確,甚至不需要去贊同,但是我們是不是應該去尊重那些發聲的人?就算他的話只有小半是對的,他所說的也是有意義的,而不是完全的否定。而這次我們看到“老專家”出手就是完全的否定,沒有一點點建設性的意見。

同時我們也期待,下面的論戰裡,方舟子是不是能拿出更多的研究資料?理論加數據更有說服力,特別是普洱茶的各種資料。至於外面的細菌到底有多少種,其實我們沒什麼興趣。

“老專家”是不是也要走出研究院,去市場上看看,我個人覺得資料還是有點蒼白無力。您說的資料到底是怎麼得出的,什麼樣的資料才會對人身體造成實質傷害的,這些是不是也應該跟我們交代一下?而不是簡單的一句:“這個劑量沒問題”。在我看來,呵呵,問題大了!您只是檢測出這些資料是多少,其實這對我們來說沒有意義,如果要我們支持你,拿出更具說服力的科學依據。

對於喝茶的玩家來說,你們吵的越厲害,其實我們瞭解的就越多,都和和氣氣我們學什麼?畢竟我們不可能為了喝口茶去搞茶葉的科研。

事到如今,哈哈,我突然有點期待事情會不會真的會有什麼轉機啊?沒准方舟子是綠茶鬥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