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中國有嘻哈》總導演升職,知名製作人都有自己的freestyle嗎?

Freestyle了一整個夏天的《中國有嘻哈》誕下雙黃蛋後, 總導演車澈於今早被宣佈升職為愛奇藝的副總裁。 從愛奇藝CEO龔宇發佈的內部信內容看出, 車澈升職的原因也在於《中國有嘻哈》這檔網綜的火爆。

車澈, 原出身SMG傳統媒體, 先後擔任過《舞林爭霸》、《蒙面唱將猜猜猜》等熱門綜藝節目的導演, 在傳統電視臺一番歷練後又跟上互聯網浪潮, 加入了愛奇藝。

這樣一份簡歷似曾相識。 時間往前到6月, 從湖南廣電辭職的李煒帶領著成立不過兩年的銀河酷娛拿到了B輪2億的融資。 時間再走遠點, 2013年馬東從央視辭職加盟愛奇藝。

傳統媒體人走向互聯網一度掀起離職浪潮。 然而, 短短幾年時間, 內容創業又稱為了新的風向標, 從互聯網出走的人才也比比皆是。 比如, 2015年馬東又選擇離開愛奇藝, 自己創立了米未傳媒, 專做網生內容。 八卦的“搬運工”馬睿從湖南廣電離職,

不當主持人要當大“老公”。 從傳統媒體辭職, 不再是新鮮事, 那些知名的製作人現在都有自己的freestyle了嗎?為何有的人出走一生, 歸處仍是創業呢?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然而幾家歡喜幾家愁

21世紀進入第二個十年, 中國的影視行業開始突飛猛進, 不僅電影市場開始以百億級票房計算, 電視綜藝頻出“現象級”節目, 網綜、網大市場也逐步打開, 在這樣一個傳媒各領域都有無限猜想體量的時候, 許多有著豐富經驗的製作人開始摩拳擦掌。

芒果綜藝派

近年來, 湖南廣電的人事變動是最大的。 而最早出走湖南廣電的知名製作人便是《快樂大本營》的創始元老易驊, 去了深圳衛視的她, 出關後的首秀便掀起一股《年代秀》風潮, 當時該節目收視率沖入同時段前三。

但在隨後的引進節目熱潮中, 易驊也是與老東家獨愛韓國的口味不一樣, 另闢蹊徑的引進了《極速前進》, 節目從2014年開播至今, 已經走到了第四季。 2015年1月, 做完《極速前進》之後, 易驊和她的團隊離開了深圳衛視, 成立了內容製作公司日月星光傳媒。

而其新公司的第一仗便是與《極速前進》有著千絲萬縷的《非凡搭檔》, 但很多人依舊認為該節目是《極速前進》的山寨版, “改了名”、“改了嫁”的說法不斷, 至“非凡”開播, 該節目一直處於被質疑的風口浪尖。

然而, 同樣曾是知名製作人的張一蓓, 在離開湖南衛視後星光卻不及先前璀璨。 在芒果台期間, 張一蓓憑藉《天天向上》名噪一時。 與燦星磨合的兩年期間, 張一蓓參與制作了《出彩中國人》和《中國好男兒》, 然而這兩個節目都沒有給雙方帶來突破。

不像老同事易驊一樣愛變化, 愛創業。 張一蓓一直帶領著自己的團隊與其他團隊合作, 在燦星之後, 她又帶領團隊加盟背靠昌榮傳播廣告公司的新公司——優視新容, 擔任首席內容官。

在採訪中, 張一蓓坦承, 自己最看中的其實是有一個空間做節目, 至於是不是要自己成立公司, 並不重要。 今年推出的《美少年學社》的模式也是與當下市場不契合, 一直不瘟不火。 與偶像養成類節目剛發軔時, 同樣是張一蓓製作的《向上吧!少年》相比, 這一檔節目簡直尷尬。

近日《爸爸去哪兒5》停播的消息甚囂塵上, 雖然最後澄清只是不能上衛視上播, 但也由此可見“綜N代”的苦悶, 更是可以回頭看看先前製造了現象級《爸爸去哪兒》謝滌葵的當下境遇。 彼時《爸爸去哪兒》收視率一度破5%, 第一季每期節目都登上收視第一的寶座。 隨後推出的同名大電影也是輕輕鬆松收穫6.96億元票房。 然而他最後還是選擇了離開給他“現象級”榮譽的湖南衛視, 創建皙悅傳媒。後來謝滌葵推出了生活實驗節目《我們15個》,頗有創新和創意,但與《爸爸去哪兒》相比,還是稍欠熱度。

但芒果派中至今還能在市場上激起熱度的便是龍丹妮和吳昊,今年的《明日之子》便是其公司哇唧唧哇與騰訊的一次合作。作為選秀教母,龍丹妮策劃推出的《明星學院》、《超級女聲》、《快樂男聲》都是重磅,吳昊也是經歷過選秀導演磨練出來的。雖然《明日之子》是教母和名導的大作,但猜中了互聯網模式,比如有虛擬音樂人荷茲,直播模式等等,但沒有猜中《中國有嘻哈》青年人的情懷。

央視跨界派

央視出走的一波製作人,不像芒果台一樣具有與平臺俱來的綜藝基因,但卻玩轉著極具互聯網元素的綜藝。今年的《奇葩說》,將馬東、羅振宇、張泉靈這三位從央視走出的重要製作人、主持人聚集在一起。羅振宇甚至一語道破三人的一大共性:創業者。

在網綜的潛力階段,馬東和愛奇藝用《奇葩說》互相成就。隨後馬東自己創辦了米未傳媒,在製作《奇葩說》、《飯局的誘惑》節目的時候,馬東學習老朋友羅振宇的模式,開啟了知識付費,在“喜馬拉雅”平臺上推出了價值198元的《好好說話》系列,目前已經有322萬訂閱用戶。

而羅振宇早期是財經節目《決戰商場》、《中國經營者》的主持人,也擔任過第一財經頻道的總策劃。2012年開始打造知識型脫口秀《羅輯思維》,僅僅半年,該檔脫口秀便從一款互聯網自媒體視頻節目成長為全新的互聯網社群品牌。而作為知識付費的引領者,“得到”已經非常成體系,有專欄、電子書,每一版塊又有諸如藝術、財經、親子等類型。根據2月的資料顯示,“得到”專欄的訂閱用戶超130萬。

同樣是著名主持人出身的張泉靈,從央視出走之後,並沒有進行內容製作,而是轉型做投資。張泉靈作為獵豹移動旗下的紫牛基金合夥人,與獵豹CEO傅盛等人參與了不少專案的投資,在內容創業方面一口氣投資了4個微信公眾號,豪氣可見一斑。

初生牛犢不怕虎,但一步偏就會“虎山行”

資深製作人喜愛創業,一批“80後”製作人更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在這創業浪潮中爭當弄潮兒。

李煒可以算是這一場浪潮中最“爽”的一個,其建立的銀河酷娛成立不到兩年時便開始了B輪融資,《火星情報局》也是進行到了第三季,前兩季的招商金額突破了4億。在綜藝節目的代際更替易出現疲乏狀態時,李煒和團隊為了打造一個更有沉浸感的“火星”,《火星情報局》新的錄影棚選擇了落在長沙市郊,面積大約為10000平方米。裡面除了美輪美奐的節目錄播廳,還有一條火星街。

此外,銀河酷娛也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火星世界版圖,其“銀河酷娛的火星世界”的最新公司發展規劃中還會有全新網綜產品《火星實驗室》、《火星學院》。火星網劇、大電影、火星小視頻也緊鑼密鼓地籌備中,與淘寶戰略合作的原創大型直播綜藝節目《火星造物局》也會是銀河酷娛在內容與電商上的一次全新嘗試。

觸網觸電確實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但一步偏差,就會讓“不怕虎”的勁兒促使著人向“虎山”行。本是“娛樂圈的搬運工”的“老公”馬睿,原本也是湖南廣電的主持人,憑藉著好的資源優勢,抓住了觀眾們的窺私心理,建立了“關愛八卦成長協會”。其在2015年完成了A輪過億融資,且“關八”的設置已從單一的視頻發展為漫畫、採訪等模式,而其關於女性的生活服務類帳號都逐漸衍生開來,其垂直社區的模型已初步顯現。

市場的誘惑與殘酷

無論是資深還是新晉的製作人,都可以看到市場的無限前景讓他們躍躍欲試。彼時資深的製作人掀起離職潮,一是有制播分離制度的影響。當唯眾傳媒用《開講啦》、《你正常嗎?》等節目與各大衛視、視頻機構達成合作,燦星用《中國好聲音》與浙江衛視展示了綜藝的另一種打開方式時,體制內的規則確實會束縛這一幫有著創作激情的製作人,而體制外的自由更是顯得更加迷人。

然而大浪淘沙,有迷人之處也會有險灘。張一蓓與燦星的無疾而終,也是有過起初對市場的美好想像,但這些想像最後都被市場化帶來的保守選擇和運作機制所消磨。據張一蓓透露,燦星在“好聲音”剛成功的那幾年時間裡,所產出的節目幾乎都是達人選秀的模式,遵循著過往成功的路徑。她能理解製作公司這種出於規避風險而帶來的相對保守的選擇,但對於此也表現出了極大的不適應。“我的個性和特點不太適合這種流水線式的生產,軍事化的管理。”張一蓓說,在《中國好男兒》項目中,作為製片人的自己不僅沒有支配經費的財權,連諸如如何上字幕等創作上的問題都會被干預,這種經歷是她在實習生期間都不曾體驗的。

其次,互聯網這塊更誘人的大蛋糕被發現了。早在“2015視頻進化論網路綜藝節目行業論壇”上,馬東就發表了演說,並斷言“純網綜藝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此時的馬東還在愛奇藝任職,認真看看他的演講,其實已經隱隱透露了一個創業者的心聲。

“在過去的兩三年內,互聯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搭建了一個純網內容的平臺,並開始清晰地意識到純網綜藝在未來將會有更大的發展前景。可以說,純網綜藝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視頻網站的平臺成熟了,允許我們在平臺做純網內容的投入。所以成熟的平臺是一切的基礎。”

誠然,互聯網的黃金時代讓米未傳媒成立5個月就估值超20億,除了對於知識付費的拓展,馬東也沒有停止對於有形商品的銷售。69元兩罐的“粑粑瓜子”,48小時賣了1萬盒,追加1萬盒又賣光,又追加又賣光;96元兩塊的精油皂一賣就是5000套。但米未出品的節目卻不及《奇葩說》反響熱烈,《飯局的誘惑》、《拜拜啦肉肉》等都是高開低走,並沒有更大突破。

有著豐富經驗的易驊在採訪中也表明,“電視綜藝和互聯網綜藝的區隔越來越模糊。”但是我覺得純互聯網綜藝有一個天生的優勢就是它具有極強的互動性和交互感,可以直接的在製作的時候借用很多互聯網的手段、內容。”但諸如老將聯手的《明日之子》這樣極盡互動能勢的節目也會遭遇滑鐵盧,名門鍛造的《美少年學社》也會撲街,市場太過莫測。

市場的誘惑與殘酷給了這些本就帶著光環再自主創業的媒體人以甜頭和磨礪,雖然有時熱度不在,有時遭遇意外,但正是因為出走時帶著情懷,相信他們歸來時還會有年少的初心。畢竟弄潮兒,都不怕diss的。

創建皙悅傳媒。後來謝滌葵推出了生活實驗節目《我們15個》,頗有創新和創意,但與《爸爸去哪兒》相比,還是稍欠熱度。

但芒果派中至今還能在市場上激起熱度的便是龍丹妮和吳昊,今年的《明日之子》便是其公司哇唧唧哇與騰訊的一次合作。作為選秀教母,龍丹妮策劃推出的《明星學院》、《超級女聲》、《快樂男聲》都是重磅,吳昊也是經歷過選秀導演磨練出來的。雖然《明日之子》是教母和名導的大作,但猜中了互聯網模式,比如有虛擬音樂人荷茲,直播模式等等,但沒有猜中《中國有嘻哈》青年人的情懷。

央視跨界派

央視出走的一波製作人,不像芒果台一樣具有與平臺俱來的綜藝基因,但卻玩轉著極具互聯網元素的綜藝。今年的《奇葩說》,將馬東、羅振宇、張泉靈這三位從央視走出的重要製作人、主持人聚集在一起。羅振宇甚至一語道破三人的一大共性:創業者。

在網綜的潛力階段,馬東和愛奇藝用《奇葩說》互相成就。隨後馬東自己創辦了米未傳媒,在製作《奇葩說》、《飯局的誘惑》節目的時候,馬東學習老朋友羅振宇的模式,開啟了知識付費,在“喜馬拉雅”平臺上推出了價值198元的《好好說話》系列,目前已經有322萬訂閱用戶。

而羅振宇早期是財經節目《決戰商場》、《中國經營者》的主持人,也擔任過第一財經頻道的總策劃。2012年開始打造知識型脫口秀《羅輯思維》,僅僅半年,該檔脫口秀便從一款互聯網自媒體視頻節目成長為全新的互聯網社群品牌。而作為知識付費的引領者,“得到”已經非常成體系,有專欄、電子書,每一版塊又有諸如藝術、財經、親子等類型。根據2月的資料顯示,“得到”專欄的訂閱用戶超130萬。

同樣是著名主持人出身的張泉靈,從央視出走之後,並沒有進行內容製作,而是轉型做投資。張泉靈作為獵豹移動旗下的紫牛基金合夥人,與獵豹CEO傅盛等人參與了不少專案的投資,在內容創業方面一口氣投資了4個微信公眾號,豪氣可見一斑。

初生牛犢不怕虎,但一步偏就會“虎山行”

資深製作人喜愛創業,一批“80後”製作人更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在這創業浪潮中爭當弄潮兒。

李煒可以算是這一場浪潮中最“爽”的一個,其建立的銀河酷娛成立不到兩年時便開始了B輪融資,《火星情報局》也是進行到了第三季,前兩季的招商金額突破了4億。在綜藝節目的代際更替易出現疲乏狀態時,李煒和團隊為了打造一個更有沉浸感的“火星”,《火星情報局》新的錄影棚選擇了落在長沙市郊,面積大約為10000平方米。裡面除了美輪美奐的節目錄播廳,還有一條火星街。

此外,銀河酷娛也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火星世界版圖,其“銀河酷娛的火星世界”的最新公司發展規劃中還會有全新網綜產品《火星實驗室》、《火星學院》。火星網劇、大電影、火星小視頻也緊鑼密鼓地籌備中,與淘寶戰略合作的原創大型直播綜藝節目《火星造物局》也會是銀河酷娛在內容與電商上的一次全新嘗試。

觸網觸電確實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了,但一步偏差,就會讓“不怕虎”的勁兒促使著人向“虎山”行。本是“娛樂圈的搬運工”的“老公”馬睿,原本也是湖南廣電的主持人,憑藉著好的資源優勢,抓住了觀眾們的窺私心理,建立了“關愛八卦成長協會”。其在2015年完成了A輪過億融資,且“關八”的設置已從單一的視頻發展為漫畫、採訪等模式,而其關於女性的生活服務類帳號都逐漸衍生開來,其垂直社區的模型已初步顯現。

市場的誘惑與殘酷

無論是資深還是新晉的製作人,都可以看到市場的無限前景讓他們躍躍欲試。彼時資深的製作人掀起離職潮,一是有制播分離制度的影響。當唯眾傳媒用《開講啦》、《你正常嗎?》等節目與各大衛視、視頻機構達成合作,燦星用《中國好聲音》與浙江衛視展示了綜藝的另一種打開方式時,體制內的規則確實會束縛這一幫有著創作激情的製作人,而體制外的自由更是顯得更加迷人。

然而大浪淘沙,有迷人之處也會有險灘。張一蓓與燦星的無疾而終,也是有過起初對市場的美好想像,但這些想像最後都被市場化帶來的保守選擇和運作機制所消磨。據張一蓓透露,燦星在“好聲音”剛成功的那幾年時間裡,所產出的節目幾乎都是達人選秀的模式,遵循著過往成功的路徑。她能理解製作公司這種出於規避風險而帶來的相對保守的選擇,但對於此也表現出了極大的不適應。“我的個性和特點不太適合這種流水線式的生產,軍事化的管理。”張一蓓說,在《中國好男兒》項目中,作為製片人的自己不僅沒有支配經費的財權,連諸如如何上字幕等創作上的問題都會被干預,這種經歷是她在實習生期間都不曾體驗的。

其次,互聯網這塊更誘人的大蛋糕被發現了。早在“2015視頻進化論網路綜藝節目行業論壇”上,馬東就發表了演說,並斷言“純網綜藝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此時的馬東還在愛奇藝任職,認真看看他的演講,其實已經隱隱透露了一個創業者的心聲。

“在過去的兩三年內,互聯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搭建了一個純網內容的平臺,並開始清晰地意識到純網綜藝在未來將會有更大的發展前景。可以說,純網綜藝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視頻網站的平臺成熟了,允許我們在平臺做純網內容的投入。所以成熟的平臺是一切的基礎。”

誠然,互聯網的黃金時代讓米未傳媒成立5個月就估值超20億,除了對於知識付費的拓展,馬東也沒有停止對於有形商品的銷售。69元兩罐的“粑粑瓜子”,48小時賣了1萬盒,追加1萬盒又賣光,又追加又賣光;96元兩塊的精油皂一賣就是5000套。但米未出品的節目卻不及《奇葩說》反響熱烈,《飯局的誘惑》、《拜拜啦肉肉》等都是高開低走,並沒有更大突破。

有著豐富經驗的易驊在採訪中也表明,“電視綜藝和互聯網綜藝的區隔越來越模糊。”但是我覺得純互聯網綜藝有一個天生的優勢就是它具有極強的互動性和交互感,可以直接的在製作的時候借用很多互聯網的手段、內容。”但諸如老將聯手的《明日之子》這樣極盡互動能勢的節目也會遭遇滑鐵盧,名門鍛造的《美少年學社》也會撲街,市場太過莫測。

市場的誘惑與殘酷給了這些本就帶著光環再自主創業的媒體人以甜頭和磨礪,雖然有時熱度不在,有時遭遇意外,但正是因為出走時帶著情懷,相信他們歸來時還會有年少的初心。畢竟弄潮兒,都不怕diss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