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說不盡相思情,載不動許多愁:再讀李清照《武陵春》

古代文人作者留下了無數訴說愁悶的詩詞作品, 這裡且不去說文人多愁善感、時代局限之類, 謹借再讀李清照《武陵春》, 在藝術創作上稍作評議。

先說李清照這首《武陵春》, “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從寫春景起始, 再寫梳妝, 後寫心情, 用深沉憂鬱的筆觸, 抒發了內心深處的苦悶和憂愁, 從而塑造了處於“流蕩無依”、孤苦淒涼環境中的自我形象。

李清照詞欣賞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這裡用了“聞說”“也擬”“只恐”三組虛字, 作為起伏轉折的契機, 一波三折, 感人至深。

如果說這首詞的上半闕是側重於寫外形的話, 下半闕則是偏重於寫內心, 而且挖掘得更加細膩, 更加深邃。

李清照詞

這首詞最妙處就在於寫“愁”, 是把比喻的巧妙運用。 詩詞中用比喻司空見慣, 然而要用得新穎, 用得出奇, 卻是非常不易, 但李清照作為填詞大家她做到了。

《武陵春》詞意

僅就“愁”字來說, 詞史上有不少名句, 如李煜《虞美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再如賀鑄《橫塘路》“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煙草, 滿城風絮, 梅子黃時雨。 ”還如秦觀《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淚, 流不盡許多愁。 ”

李清照畫像.

上述優美的詞句將精神化為物質, 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形象, 都繞有新意, 各具特色。 李清照的這首詞說“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同樣用誇張的比喻, 但不落前人窠臼, 自鑄新詞, 而且用得自然妥帖, 不露痕跡。

我們在這裡梳理一下, 李煜將“愁”變成了水, 秦觀讓“愁”隨水而流, 李清照則把“愁”搬上了船, 這些都是體現了形象化的詩詞藝術手法, 很值得後人借鑒。

李清照故居圖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