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跳什麼舞?打什麼仗?賺什麼錢?看《芳華》前必須上的三堂歷史課

撰文:新京報李桐 實習生夏秋子

新媒體編輯:許喬洋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芳華海報

今日, 即將在國慶檔上映的影片《芳華》劇組在北京大學舉辦了首次大規模公映,

現場有1500人欣賞了影片, 導演馮小剛、編劇嚴歌苓、主演苗苗和鐘楚曦出席映後交流, 並分享了許多有關改電影的幕後故事。

雖然現場的大學生們與故事中的年輕人們成長于截然不同的年代, 但是他們反響熱烈, 部分學生現場分享了與《芳華》的共鳴, 他們當中有的曾因服役暫停學業, 有的鄰居就是曾參與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 講述過程中都不禁哽咽。

左起:鐘楚曦、苗苗、嚴歌苓、馮小剛

小鋼炮再次對觀眾素質提出質疑!

《芳華》故事源于2013年馮小剛和嚴歌苓的一個約定——因為兩人都曾在文工團服役,

成長的年代也差不多, 所以約好創造一個貼近親身經歷的文工團故事。

2016年4月嚴歌苓寫完了初稿, 當時這本書還叫《你觸摸了我》。 她5月再回北京的時候, 馮小剛導演就已經決定按照小說來挑選演員了。 馮導還建議改名字, 嚴歌苓當時提供了幾個選項:《好兒好女》、《青春作伴》、《芳華》等, 馮小剛選中了《芳華》:“‘芳’是芬芳、氣味, ’華’是繽紛的色彩, 非常有青春和美好的氣息, 很符合記憶中的美的印象。 ”

嚴歌苓作品改編過不少電影, 但她說和馮小剛這次合作最順利。

嚴歌苓表示:“從來沒有想到跟哪個導演能有這麼順利的合作。 7月就把初稿拿出來了。 試鏡的時候小剛還問我像不像你那個時候?”

可以說《芳華》是馮小剛和嚴歌苓共同的青春記憶, 馮導自己也說:“我年輕的時候在部隊, 隊友都是16、17歲身懷絕技的文藝兵, 小提琴、長笛、大提琴都水準超高, 我想搬上銀幕給現在的年輕人看, 那是我們的青春。 ”但現在的年輕觀眾對那個年代並不算瞭解, 甚至有看提前場的觀眾納悶道:“1979年打的是什麼戰爭呀?”

為此, 新京報專訪了原著作者兼編劇嚴歌苓, 介紹故事的北京, 包括她所經歷的文工團、對越自衛反擊戰, 以及她耳聞的80年代“野蠻生長”的海口, 給觀眾提前上了一堂歷史課。

歷史課第一章什麼是文工團?——成都文工團

《芳華》的主場景是一座老宅改造的紅樓,這裡駐紮著成都軍區文工團,文藝兵們在這裡訓練歌唱、舞蹈、演劇,他們時刻準備著奔赴一線慰問士兵、提升士氣。“這個故事是虛構的,但細節全是真實的,哪裡是排練廳、哪裡是練功房,我腦子馬上能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這是非常自然的寫作。”在嚴歌苓年輕的時候,那些文藝兵們訓練的樓旁邊是一所幼稚園,正是軍閥老宅改造的。

不能忘記的小知識

文工團全稱“文藝工作團”,是軍隊運用歌唱、舞蹈、演劇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活動的綜合性文藝團體,他們一般是通過文藝慰問提升士氣,舒緩士兵心理壓力。

中國軍隊文工團以歸屬單位劃分,共分為三級:

第一級:總政治部的直屬文藝團體,如總政歌舞團、總政話劇團等;

第二級:隸屬於軍種部隊的文工團,如空政文工團、武警文工團等;

第三級:隸屬於各大軍區的文工團,北京軍區的戰友文工團、濟南軍區的前衛文工團等。

嚴歌苓1971年12歲就入了伍,有13年軍齡,一直到25歲部隊裁軍退伍,她跳了8年芭蕾舞,又當了5年創作員。在成都文工團跳過芭蕾舞也當過戰地記者,與《芳華》故事的講述者蕭穗子的經歷高度重合。

“當時文工團在全中國招兵,真的是萬里挑一,有各種考核,掰腿弄腰、看你夠不夠高、將來會不會長胖;還有模仿能力,給你跳一段舞,現場模仿出來;還得唱歌、朗誦,看你有沒有多才多藝的可能性。我從安徽到北京軍區的空軍文工團,一直沒等到確定的通知,當時正好北京的招待所裡有成都軍區的文工團招生,我就去考了,第二天就領了軍裝。小時候也不知道成都離家裡這麼遠,坐了兩天三夜的火車才到。”

鐘楚曦飾演的蕭穗子不是第一女主角,卻是整個故事的講述者,也是以嚴歌苓本人為原型的。

在那個年代,12、13歲的青少年當文藝兵是一件特別時髦的事情,就好比現在的年輕人考上北京舞蹈學院一樣。嚴歌苓回憶:“那個年代的年輕人都很嚮往軍隊,軍人是一種權威的象徵。軍隊生活對我太重要了,它左右我一生的走向。”後來這位旅美作家創作了包括《一個女兵的悄悄話》、《雌性的草地》等軍旅題材小說。

黃軒身上有馮小剛在文工團的影子,但馮導可“沒那麼多女孩喜歡”。

對於馮小剛來說,文工團同樣有特殊的意義。這位常年拿下票房冠軍的導演在20歲時就進入文工團擔任美工,一呆就是7年,他將這段年輕的記憶描述為:“當腦子裡面一片黑白的時候,唯獨這一段生活在我的腦子裡面是有色彩的,同時也有一些芳香的味道。”

2002年他寫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時就有想拍一部關於軍隊文工團的電影的想法,所以拍《芳華》頗有些圓夢的意思,而且影片男主角身上也有馮小剛導演的影子,只是“並沒有男主角黃軒幸運,被那麼多女孩喜歡”。

歷史課二1979年打什麼仗?——對越自衛反擊戰

《芳華》戰爭戲不多,但拍得很精彩。

《芳華》中有一段長達6分鐘的長鏡頭,從打響第一槍到劉峰手臂受傷戰役結束,用以描寫1979年的中越戰爭場面。

現在的年輕觀眾對這場戰爭的認知可能僅限於歷史書上的一段話,可是導演馮小剛、編劇嚴歌苓都生於1958年,這場耗時1個月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正是他們青春記憶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不應忘記的小知識

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矛盾要從一個多世紀的清朝講起,因為1885年前中越一直屬於宗藩關係,即中國為“宗主國”,越南為“藩屬國”,越南向清政府朝貢,清政府則給予大量的賞賜,而兩國一直未劃定準確的陸地邊境線,僅以地理習慣劃分管轄區域。

1883年中法戰爭

歷史課三80年代海口——“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

50年代後,大的戰事平息後,國家開始裁減龐大的軍隊,以文藝慰問戰士為主要工作的文工團已不再具有太大的實際作用,屬於“超編”,各大軍區文藝團體都紛紛合併裁撤。

文工團解散時,大家在散夥飯上喝醉,青春散場,新時代開始。

文工團解散之後,文藝兵們走向五湖四海,不少人選擇了追趕改革開放的大潮。故事快結束的時候,幾位文工團戰友李曉峰飾演的郝淑雯、鐘楚曦飾演的蕭穗子和黃軒飾演的劉峰在海口重聚首。那時的海口正處在80、90年代蓬勃發展的階段,到處是下海經商的生意人以及趁熱撈金的普通人,他們被稱為“闖海人”。

不能忘記的小知識

1982年,詞作家鄭南在三亞鹿回頭招待所內寫出了風靡全國的《請到天涯海角來》,很多國人的目光開始轉向海南這座小島。1983年2月起,中央召開關於海南開放開發的會議,最後形成《加快海南島開發建設問題討論紀要》,這份“11號文件”給予了海南特殊的優惠政策,包括免稅等。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為鼓勵開發,地價低廉,又引發一陣“地產熱”。

一時間,廣東開往海南的渡船上擠滿了“闖海人”,當地招待所也是供不應求,海口的人才交流中心內更是堆滿了登記信和求職表,共計有10萬份之多——這就是著名的“十萬人才下海南”的由來。1991年全國5000多家房地產公司雲集海南,約占全國房地產公司的15%。到1992年海南房地產最熱時,海口一處寫字樓開出了每平方米一萬多港幣的天價。

然而,海南的經濟狂潮很快就在1994年戛然而止,中央實施宏觀調控,海南被抽走絕大部分投資房地產業的銀行貸款,大量房地產公司倒閉或者撤出,留給海南的是眾多的“爛尾樓”。進入21世紀之後,海南的經濟才開始慢慢復蘇。

海南經濟“野蠻生長”的時候,嚴歌苓在美國,故事都是從熟人那裡聽來的:“就像當年開發野蠻的美國西部——淘金時期法律也不健全,甚至連教堂也沒有,都是40、50個男人1個女人這種比例。海南的開發也是’嘩’地擁過去買地,開發商很多,比較野蠻。”

馮小剛作為與海南合作最深的導演,《非誠勿擾》、《私人訂制》、《芳華》等片都是在此取景,為海南省吸引了不少影迷流量。2012年10月21日成立的電影主題旅遊專案“馮小剛電影公社”位於海南省海口市觀瀾湖海口國際高爾夫度假區,遊覽內容包括《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非誠勿擾》等馮氏經典電影場景元素。

遊客拍攝的海口馮小剛電影公社。

《芳華》的很多場景都在海口電影公社拍攝。

《芳華》的主場景是一座老宅改造的紅樓,這裡駐紮著成都軍區文工團,文藝兵們在這裡訓練歌唱、舞蹈、演劇,他們時刻準備著奔赴一線慰問士兵、提升士氣。“這個故事是虛構的,但細節全是真實的,哪裡是排練廳、哪裡是練功房,我腦子馬上能還原當時的生態環境,這是非常自然的寫作。”在嚴歌苓年輕的時候,那些文藝兵們訓練的樓旁邊是一所幼稚園,正是軍閥老宅改造的。

不能忘記的小知識

文工團全稱“文藝工作團”,是軍隊運用歌唱、舞蹈、演劇等多種形式開展宣傳活動的綜合性文藝團體,他們一般是通過文藝慰問提升士氣,舒緩士兵心理壓力。

中國軍隊文工團以歸屬單位劃分,共分為三級:

第一級:總政治部的直屬文藝團體,如總政歌舞團、總政話劇團等;

第二級:隸屬於軍種部隊的文工團,如空政文工團、武警文工團等;

第三級:隸屬於各大軍區的文工團,北京軍區的戰友文工團、濟南軍區的前衛文工團等。

嚴歌苓1971年12歲就入了伍,有13年軍齡,一直到25歲部隊裁軍退伍,她跳了8年芭蕾舞,又當了5年創作員。在成都文工團跳過芭蕾舞也當過戰地記者,與《芳華》故事的講述者蕭穗子的經歷高度重合。

“當時文工團在全中國招兵,真的是萬里挑一,有各種考核,掰腿弄腰、看你夠不夠高、將來會不會長胖;還有模仿能力,給你跳一段舞,現場模仿出來;還得唱歌、朗誦,看你有沒有多才多藝的可能性。我從安徽到北京軍區的空軍文工團,一直沒等到確定的通知,當時正好北京的招待所裡有成都軍區的文工團招生,我就去考了,第二天就領了軍裝。小時候也不知道成都離家裡這麼遠,坐了兩天三夜的火車才到。”

鐘楚曦飾演的蕭穗子不是第一女主角,卻是整個故事的講述者,也是以嚴歌苓本人為原型的。

在那個年代,12、13歲的青少年當文藝兵是一件特別時髦的事情,就好比現在的年輕人考上北京舞蹈學院一樣。嚴歌苓回憶:“那個年代的年輕人都很嚮往軍隊,軍人是一種權威的象徵。軍隊生活對我太重要了,它左右我一生的走向。”後來這位旅美作家創作了包括《一個女兵的悄悄話》、《雌性的草地》等軍旅題材小說。

黃軒身上有馮小剛在文工團的影子,但馮導可“沒那麼多女孩喜歡”。

對於馮小剛來說,文工團同樣有特殊的意義。這位常年拿下票房冠軍的導演在20歲時就進入文工團擔任美工,一呆就是7年,他將這段年輕的記憶描述為:“當腦子裡面一片黑白的時候,唯獨這一段生活在我的腦子裡面是有色彩的,同時也有一些芳香的味道。”

2002年他寫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時就有想拍一部關於軍隊文工團的電影的想法,所以拍《芳華》頗有些圓夢的意思,而且影片男主角身上也有馮小剛導演的影子,只是“並沒有男主角黃軒幸運,被那麼多女孩喜歡”。

歷史課二1979年打什麼仗?——對越自衛反擊戰

《芳華》戰爭戲不多,但拍得很精彩。

《芳華》中有一段長達6分鐘的長鏡頭,從打響第一槍到劉峰手臂受傷戰役結束,用以描寫1979年的中越戰爭場面。

現在的年輕觀眾對這場戰爭的認知可能僅限於歷史書上的一段話,可是導演馮小剛、編劇嚴歌苓都生於1958年,這場耗時1個月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正是他們青春記憶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

不應忘記的小知識

對越自衛反擊戰的矛盾要從一個多世紀的清朝講起,因為1885年前中越一直屬於宗藩關係,即中國為“宗主國”,越南為“藩屬國”,越南向清政府朝貢,清政府則給予大量的賞賜,而兩國一直未劃定準確的陸地邊境線,僅以地理習慣劃分管轄區域。

1883年中法戰爭

歷史課三80年代海口——“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

50年代後,大的戰事平息後,國家開始裁減龐大的軍隊,以文藝慰問戰士為主要工作的文工團已不再具有太大的實際作用,屬於“超編”,各大軍區文藝團體都紛紛合併裁撤。

文工團解散時,大家在散夥飯上喝醉,青春散場,新時代開始。

文工團解散之後,文藝兵們走向五湖四海,不少人選擇了追趕改革開放的大潮。故事快結束的時候,幾位文工團戰友李曉峰飾演的郝淑雯、鐘楚曦飾演的蕭穗子和黃軒飾演的劉峰在海口重聚首。那時的海口正處在80、90年代蓬勃發展的階段,到處是下海經商的生意人以及趁熱撈金的普通人,他們被稱為“闖海人”。

不能忘記的小知識

1982年,詞作家鄭南在三亞鹿回頭招待所內寫出了風靡全國的《請到天涯海角來》,很多國人的目光開始轉向海南這座小島。1983年2月起,中央召開關於海南開放開發的會議,最後形成《加快海南島開發建設問題討論紀要》,這份“11號文件”給予了海南特殊的優惠政策,包括免稅等。1988年4月13日海南建省,為鼓勵開發,地價低廉,又引發一陣“地產熱”。

一時間,廣東開往海南的渡船上擠滿了“闖海人”,當地招待所也是供不應求,海口的人才交流中心內更是堆滿了登記信和求職表,共計有10萬份之多——這就是著名的“十萬人才下海南”的由來。1991年全國5000多家房地產公司雲集海南,約占全國房地產公司的15%。到1992年海南房地產最熱時,海口一處寫字樓開出了每平方米一萬多港幣的天價。

然而,海南的經濟狂潮很快就在1994年戛然而止,中央實施宏觀調控,海南被抽走絕大部分投資房地產業的銀行貸款,大量房地產公司倒閉或者撤出,留給海南的是眾多的“爛尾樓”。進入21世紀之後,海南的經濟才開始慢慢復蘇。

海南經濟“野蠻生長”的時候,嚴歌苓在美國,故事都是從熟人那裡聽來的:“就像當年開發野蠻的美國西部——淘金時期法律也不健全,甚至連教堂也沒有,都是40、50個男人1個女人這種比例。海南的開發也是’嘩’地擁過去買地,開發商很多,比較野蠻。”

馮小剛作為與海南合作最深的導演,《非誠勿擾》、《私人訂制》、《芳華》等片都是在此取景,為海南省吸引了不少影迷流量。2012年10月21日成立的電影主題旅遊專案“馮小剛電影公社”位於海南省海口市觀瀾湖海口國際高爾夫度假區,遊覽內容包括《一九四二》、《唐山大地震》、《非誠勿擾》等馮氏經典電影場景元素。

遊客拍攝的海口馮小剛電影公社。

《芳華》的很多場景都在海口電影公社拍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