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劍指A股“無股不押”風險 強實抑虛監管鏈條再完善

滬深證券交易所聯合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發佈徵求意見稿, 擬對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及登記結算業務規則進行調整。

業界普遍認為, 監管層此舉直指當下存在於A股市場的大面積、高比例股票質押。 呼之欲出的“史上最嚴”新規, 能否就此化解“無股不押”的風險?

質押業務管理升級 新規顯現三大變化

近日, 滬深證券交易所聯合中國結算雙雙發佈《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及登記結算業務辦法(2017年徵求意見稿)》。 本次徵求意見稿系對2015年3月發佈的《證券公司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風險管理指引》的修改。

所謂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 是指符合條件的資金融入方以所持有的股票或其他證券質押, 向符合條件的資金融出方融入資金, 並約定在未來返還資金、解除質押的交易。

按照兩交易所發佈的徵求意見稿, 本次修訂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進一步聚焦服務實體經濟定位。

明確融入方不得是金融機構或其發行的產品, 融入資金應當用於實體經濟生產經營並專戶管理, 融入方首次最低交易金額不得低於500萬元, 後續每次不得低於50萬元, 不再認可基金、債券作為初始質押標的。

二是進一步強化風險管理。 明確股票質押率上限不得超過60%, 單一證券公司、單一資管產品作為融出方接受單只A股股票質押比例分別不得超過30%、15%, 單只A股股票市場整體質押比例不超過50%。

三是進一步規範業務運作。 明確證券公司開展業務的資質條件, 要求證券公司建立融入方信用風險持續管理及資金用途跟蹤管理機制。

為減輕對存量業務的影響, 本次業務規則調整將適用“新老劃斷”原則,

即上述修訂內容僅適用於新增合約, 此前已存續的合約可以按照原有規定執行和辦理延期, 不需要提前了結。

據瞭解, 本次徵求意見截止時間為9月22日, 滬深交易所、中國結算在充分聽取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完善規則相關安排, 待經中國證監會批准規則後發佈實施。

業界普遍認為, 質押新規將進一步完善證券市場監管體系, 約束金融機構及其他不符合條件投資者無序加杠杆及“脫實入虛”的行為, 對資本市場的健康持久發展有正面作用。

122股質押率超50% 爆倉警報頻頻拉響

交易所攜手中國結算調整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規則, 直指滬深股市令人擔憂的“無股不押”現狀。

根據中國結算的資料, 2014年至2016年,

A股涉及股權質押的個股數量分別達到2554只、2792只、3008只, 呈現逐年遞增態勢。

最新資料顯示, 今年以來A股市場共進行7983次質押行動, 共計質押逾1980億股, 質押參考市值達約2.36萬億元。 目前兩市涉及股權質押的個股數量高達3305只, 占比高達98.5%。 以9月14日的收盤價計算, A股中未解押股票質押市值達6.18萬億元, 占A股總市值比例約為一成。 其中, 單檔股票質押比例超過50%的有122只, 占比3.74%;超過60%的有43只, 占比1.32%;超過70%的有8只。

另據東方財富Choice資料, 今年以來A股共有208位上市公司股東質押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 另外, 16家上市公司單個股東質押股數占總股本比例超過兩成。

從質押市值角度觀察, 共有11家上市公司股票被其股東質押參考市值超過300億元。 其中, 排名居首的上海萊士合計質押34.67億股,

占總比本比例接近70%, 合計參考市值逾700億元。

大面積、高比例股權質押的背後, 風險不容忽視。

洲際油氣7月25日發佈公告, 控股股東廣西正和質押給長江證券的8680萬股公司股票(占總股本3.83%)因觸及平倉線, 被資金提供方平安銀行強制平倉, 質押股票將在六個月內被減持。 這也成為年內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因股權質押爆倉而被強平的首例。

事實上, 由股權質押帶來的強平風險在早些時候已經顯露苗頭。 今年4月中旬開始, 受金融“去杠杆”等多重因素影響, A股出現持續調整。 民生證券策略研究部研究顯示, 若只計算2016年以來的股權質押, 以假設折價率四折、警戒線150%估算, 截至5月23日跌破警戒線的股票質押市值規模接近3000億元。 以當天收盤價計算,共有233只個股639筆股權質押交易低於警戒線,需要追加擔保品。

在歡瑞世紀、銀河生物、科林環保等多家上市公司敲響質押爆倉“警鐘”的同時,“補充質押”現象也頻頻出現。

9月11日上市公司爾康製藥發佈公告,公司股東帥放文於9月8日將其持有的1330萬股股份質押給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此次質押目的為“補充質押”。在此之前,九鼎新材、譽衡藥業、雙塔食品等多家上市公司均曾發佈相似公告。

股權質押風險的積聚甚至在A股市場催生了一個新的“熱點”。從6月初開始,奮達科技、凱美特氣、寶萊特等多家公司發佈公告,董事長、大股東倡議全體員工積極買入公司股票,並承諾兜底。

推出“兜底式增持”的上市公司大多有大量股份處於質押狀態。業界分析認為,此類公司倡議增持的目的,往往是為避免股價進一步下跌帶來的質押股權平倉風險。“豪氣”兜底的本質,是董事長和大股東們的“臨危自救”。

降杠杆 防脫實向虛 遏野蠻舉牌 監管或收“一箭三雕”之效

面對“無股不押”的現狀以及逐步暴露出的風險,呼之欲出的“史上最嚴”質押式回購新規引發業界高度關注。

國金證券分析認為,單檔股票市場整體質押比例不超過50%的規定,將導致質押比例較高的個股無法進行新的質押融資,或對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流動性產生一定影響。由於目前滬深兩市平均質押率穩定在44%左右,新規中關於質押率不得超過60%的規定,僅對少數個股質押業務有一定影響,整體而言或較為有限。

經濟學家宋清輝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徵求意見稿來看,新規將使單檔股票質押集中度受限,降低券商股票質押規模和質押平倉風險。同時,防範部分股東質押式減持對市場的衝擊,以求達到減少資金空轉、降低社會融資利率水準等目的。

“從總體來看,質押式回購新規意在規範質押業務,降低此前部分公司過高的金融杠杆,降低股票質押風險,防止資金脫實向虛。”宋清輝說,短期市場可能因此面臨回落壓力,中長期則有助於市場健康發展。

除了化解“無股不押”背景下市場震盪導致的強平風險,新規強調“融入方不得為金融機構或其發行的產品”“質押融入資金應應用於實體經濟生產經營並專戶管理”,也被認為將在很大程度上對一度盛行的“野蠻舉牌”起到遏制作用。

備受關注市場關注的“寶萬之爭”中,寶能系反復搶籌萬科股份,其中部分資金即來源於通過股權質押補充現金流進行的再投資。有市場人士認為,新規出臺將杜絕此類舉牌“套路”。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來在提速新股發行直至IPO常態化的同時,監管部門相繼出手對重大資產重組、定增和減持等行為進行嚴格規範。

上海尊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仇彥英分析認為,交易所聯手中國結算對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規則進行調整,將與此前已經出臺的相關政策形成疊加,增加大股東套現和再融資的難度,迫使上市公司更加專注於依靠做大做強主營業務獲得估值溢價。

“一系列舉措的組合效應,意味著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政策導向更加明確,防止資金‘脫實向虛’的監管鏈條更加完善。”仇彥英說。(記者 潘清/上海報導)

以當天收盤價計算,共有233只個股639筆股權質押交易低於警戒線,需要追加擔保品。

在歡瑞世紀、銀河生物、科林環保等多家上市公司敲響質押爆倉“警鐘”的同時,“補充質押”現象也頻頻出現。

9月11日上市公司爾康製藥發佈公告,公司股東帥放文於9月8日將其持有的1330萬股股份質押給中銀國際證券有限責任公司,此次質押目的為“補充質押”。在此之前,九鼎新材、譽衡藥業、雙塔食品等多家上市公司均曾發佈相似公告。

股權質押風險的積聚甚至在A股市場催生了一個新的“熱點”。從6月初開始,奮達科技、凱美特氣、寶萊特等多家公司發佈公告,董事長、大股東倡議全體員工積極買入公司股票,並承諾兜底。

推出“兜底式增持”的上市公司大多有大量股份處於質押狀態。業界分析認為,此類公司倡議增持的目的,往往是為避免股價進一步下跌帶來的質押股權平倉風險。“豪氣”兜底的本質,是董事長和大股東們的“臨危自救”。

降杠杆 防脫實向虛 遏野蠻舉牌 監管或收“一箭三雕”之效

面對“無股不押”的現狀以及逐步暴露出的風險,呼之欲出的“史上最嚴”質押式回購新規引發業界高度關注。

國金證券分析認為,單檔股票市場整體質押比例不超過50%的規定,將導致質押比例較高的個股無法進行新的質押融資,或對上市公司大股東的流動性產生一定影響。由於目前滬深兩市平均質押率穩定在44%左右,新規中關於質押率不得超過60%的規定,僅對少數個股質押業務有一定影響,整體而言或較為有限。

經濟學家宋清輝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徵求意見稿來看,新規將使單檔股票質押集中度受限,降低券商股票質押規模和質押平倉風險。同時,防範部分股東質押式減持對市場的衝擊,以求達到減少資金空轉、降低社會融資利率水準等目的。

“從總體來看,質押式回購新規意在規範質押業務,降低此前部分公司過高的金融杠杆,降低股票質押風險,防止資金脫實向虛。”宋清輝說,短期市場可能因此面臨回落壓力,中長期則有助於市場健康發展。

除了化解“無股不押”背景下市場震盪導致的強平風險,新規強調“融入方不得為金融機構或其發行的產品”“質押融入資金應應用於實體經濟生產經營並專戶管理”,也被認為將在很大程度上對一度盛行的“野蠻舉牌”起到遏制作用。

備受關注市場關注的“寶萬之爭”中,寶能系反復搶籌萬科股份,其中部分資金即來源於通過股權質押補充現金流進行的再投資。有市場人士認為,新規出臺將杜絕此類舉牌“套路”。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來在提速新股發行直至IPO常態化的同時,監管部門相繼出手對重大資產重組、定增和減持等行為進行嚴格規範。

上海尊為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仇彥英分析認為,交易所聯手中國結算對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規則進行調整,將與此前已經出臺的相關政策形成疊加,增加大股東套現和再融資的難度,迫使上市公司更加專注於依靠做大做強主營業務獲得估值溢價。

“一系列舉措的組合效應,意味著提升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能力的政策導向更加明確,防止資金‘脫實向虛’的監管鏈條更加完善。”仇彥英說。(記者 潘清/上海報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