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張憶東:超級行情可催化港股真正大牛市,40000點才是它的極限!

2017年9月19日, 由新浪財經和智通財經聯合主辦, 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香港中資基金業協會、香港中國金融協會連袂支持的 “2017金中環”頒獎典禮成功舉辦。 在會議現場, 興業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發表了研究。 他表示, :中國經濟步入轉型新階段, L型結構企穩, 上市公司贏利開始新週期上行。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 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將驅動港股大牛市, 目前處於底部的頂部, 投資可以關注三條主線:尋找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核心資產;大金融值得關注, 有望大衛斯按兩下;關注供給側改革,

聚焦週期價值股。

以下是內容摘要:

張憶東:大家好, 用半個小時的時間, 跟大家交流對於港股市場後續的看法。

我認為關鍵字還是兩個, 一個是核心資產, 另外一個是大牛市。 如果沒有基本面的牛市, 牛市是不持久的, 只能說是“偽牛市”或者是“反彈”。 香港的基本面來自於中國大陸, 無論它是否是共同市場, 有一點, 企業越來越多地融入到中國大陸的經濟。

大的趨勢, 香港的基本面是什麼?

我們認為大的趨勢, 包括香港的權重股、A股龍頭公司, 這些為代表的上市公司的盈利進入到上行新的週期。 新的週期, 並不是因為中國經濟步入了新的週期, 坦率的說, 我並不認同中國經濟啟動新的週期, 我認為中國的經濟進入了轉型新階段。 去年下半年提出港股開啟新牛市, 不完全是北水的原因, 不完全是共同市場的原因。 當時提出中國經濟進入L型的“橫”的階段, 核心的公司, 無論是中概股, 還是有全球競爭力的公司, 或者是港股公司, 他們的盈利都開始進入反轉的階段。

今年中報令我們非常欣喜地看到, 提前一年的判斷得到了驗證。 盈利的增速擺脫了從2009年以來持續下行的階段, 開始向上走了, 能不能持續, 是不是曇花一現。 現在討論的是這個問題, 如果沒有新經濟的週期, 盈利向上的新週期還能不能成立。 我們認為, 中國經濟下一階段大概率是什麼, 是穩中求進, 不是大起大落。 週期的波動是弱化的, 不是像九十年代和零零年代大的起伏。 原因很簡單,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現在是中年人, 以經濟來形容, 慢慢進入中年階段, 不再是青春年少。 心跳和脈搏穩定一下是正常的, 並不代表穩是沒有變化, 變化在於結構。 在於效率的提升, 在於產業結構的調整, 在於盈利的變化。 中國經濟看的不再是週期,

究竟是6.3還是6.5還是7, 這個意義不大。

名義GDP2008年以後從20%的平臺下到2015年4季度6%的地點, 這一階段大的起伏, 現在是圍繞6%到12%之間波動, 實際的GDP就是6%到7%之間徘徊。 這種變化不大, 對我們的投資影響不大。 指望用經濟的弱週期的波動和賺錢是比較難的。

傳統的理念認為, 中國的經濟就應該是大起大伏, 就要做蜇伏, 才可以賺到大錢, 這種觀念要糾正。 中國經濟進入到降速之後的加速轉型期, 不知不覺轉型已經有了成效。 無論是左邊GDP的結構, 從2013年開始消費已經取代了資本, 成為拉動GDP最強的驅動力。 右邊是三大產業, 從2014年以後, 第三產業服務業明顯的超過了第二產業。 經濟的初期是經濟結構的調整, 經濟初期得到了一定的成效。

製造業的投資底部企穩, 並不是2008年瘋狂的抬升, 而是穩步的上揚。 A股製造業的公司, 資產負債表已經在悄然的改善。 前兩周在北美交流路演, 我發現一些海外的投資者, 對於中國的資訊還是比較滯後, 問的還是老八股, 例如中國債務的問題, 中國房地產的問題。 我給他看了這個圖之後,他們就很驚訝。這種結構的調整帶來了優勝劣汰,無論是港股、A股或者是中概股,他們是中國各個行業的龍頭,屬於比較好的公司。對我們來說,中國經濟是L型的企穩,這種提升不僅僅是製造業,製造業的水泥、機械、有色金屬、鋼鐵、煤炭的市占率從2015年開啟的公有制改革後,市占率不斷地提升,房地產也在不斷地提升,並不是做大蛋糕,而是分餅。

新經濟裡面,依然上演著結構的分化,贏家通吃,以前的說法是“BAT”,現在的說法是學會賣給BAT,現在挑戰者的差距越來越大。騰訊已經將網易甩的越來越遠,本來是遊戲的雙寡頭,阿裡巴巴跟挑戰者京東的差距越來越大。新經濟不僅僅是互聯網的龍頭,還包括智慧製造等等也是一樣的。有科技含量或者是互聯網為代表新興消費,反映出成熟商業模式,而且不斷地自我強化。

金融領域也在悄然的發生龍頭公司在跑贏整個行業,例如平安和保險行業整體的增速,今年的中報脫穎而出。過去幾年,因為金融的自由化,保險牌照只要是民營企業都可以輕鬆的拿到,因此使得理財快速的增長,穩健經營,保障性保險業務為主導的龍頭公司的增速反而弱于全行業。現在隨著監管思路的變化,金融行業也出現了分化,贏家通吃。經濟轉型的新階段,帶來龍頭公司競爭力的提升。週期只能導致噪音,今年是向上的噪音,明年是向下的噪音。今年疊加了用力過猛。一方面海外的出口,人民幣去年和前年貶值,加上美國、歐洲經濟的復蘇,全球出現了一輪復蘇,外需很好。

進出口對中國的貢獻度非常大,這是超預期的。我們在歐美可以感受到,經濟復蘇典型的是庫存週期的波動,明年要比今年弱,因為今年的基數比較大。指望進出口對中國經濟有強烈的拉動是不現實的,這與剛剛加入WTO是不一樣的。今年有週期的抬升,明年會有週期的回落。即便如此,今年也不是大起,明年也不是大落。如果從短期蜇伏的角度來說,今年的日子稍微好過一點。長期的邏輯來說,經濟轉型帶來了錦上添花,這就是週期的力量。明年在主邏輯的基礎之上,還有向下的拉力。

今年大家的日子都會比較開心,明年週期的力量所帶來的港股、A股或者是全球應該是負能量。即便如此,當樂觀的時候,我們要知道,我們所關注的趨勢是什麼,樂觀的時候不要太盲目;悲觀的時候,不要失望。這不是大的起伏,而是低位的徘徊。歐美的復蘇今年是超預期,明年二、三季度,我們認為會帶來下行的壓力。對於權益資產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現在全球都有很強的預期,經濟是弱復蘇,沒有通脹。所以低利率的環境會較長時間記憶體在,歐美的市場也在迭創新高。主動管理型的資金規模再收縮,被動型的ETF或者是量化投資越來越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股市有風吹草動下跌,就會買入不斷地強化,港股表現得更加的出色,因為疊加了資金的因素。明年週期因素會比今年弱化。明年無論是美國的縮表或者是油價的波動,對於基本面的影響有一定的負效應。

中國有一個變化就是房地產,景氣是超預期的。買內地的房地產、買內地的房子,不如買香港的內房股,這是我們今年持續推薦的重點。內房股大超預期,股價也大超預期,背後疊加了三、四線城市的超預期繁榮,體現的就是棚戶區改造。這次我到北美,他們問我鬼城的問題,我說沒有鬼城了,在2015年後都是超預期的向上發展。棚戶區改造作為抓手,貨幣化作為抓手。從而驅動城鎮化進一步的加速擴張。高鐵帶來了中國城市群,使得三、四線城市的繁榮超過了預期。這一輪房地產景氣的時間跨度比2008年後更加地有韌勁。即便如此,也要提醒大家。

左下方這個圖,紅線和藍線,主要是介紹銷量和房地產的投資,有一定的滯後性。當銷量下行後,這一輪杠杆很猛烈,當房子已經分散到老百姓手中的時候,政府對於房地產調控的堅決性更強了。房地產的紅線(銷售)進一步地向下走,甚至會回到零以下,房地產的投資會向下。明年的經濟增長會遇到週期的壓力,對於房地產股整體的行情,明年上半年,也會遇到壓力,所以我們應該說,珍惜現在。本來的邏輯是優勝劣汰,正常的邏輯,經濟增速在低位徘徊,這是弱復蘇的狀態。各個行業,包括房地產的增速相應的回到均衡或者是降速平穩的狀態。今年三、四線城市大超預期,基數高了以後,第二年就有壓力。包括房地產在內的各個行業都是贏家通吃,優勝劣汰。如果尋找房地產股票的機會,內房股的機會,基本面有週期下行的壓力。明年的行情是分化,跟今年是不一樣的,今年的內房股是狂進,明年會更加正常。分化和贏家通吃是未來數年的常態。為什麼說是常態?整個的宏觀調控,流動性的環境已經與2012年到2015年不一樣。2012年開始,整體的流通性非常的寬鬆,全球也是非常的寬鬆。

當時有一句話,夢想總要有,萬一實現了呢。為什麼這句話這麼時髦,因為經濟下行,收益率也是在下行,當時能夠講故事,就有可能實現。現在估值穩定了,政府要做的就是化解風險,提高效率。這個時候宏觀環境不松不緊,不要奢望政府重蹈日本的覆轍,刺破泡沫,這是不可能的,只能用時間不斷的消化,提高效率,加速轉型,消化泡沫。就像成長股一樣,短期股指可以高,沒有問題,一定要提高效率。下一階段,經濟對應的宏觀環境是不松不緊,帶來的結果就是經濟加速。金融領域以及行政政策以及供給側改革。至於環保名義進行的供給側改革,也是加速了贏家通吃。我特別要講的是,今年以來有7輪的環保巡視,行政化色彩很強,效果是明顯的。上次在美國跟大家交流的時候,為什麼中報表現得這麼好。幾輪環保巡視後,紅顏色是有環保問題的企業明顯的下降,灰顏色的占比,有環保問題的企業家數快速的下降。這是中國的特色,往往有的時候是一刀切,引起很多誤殺。最近有新聞傳出來,有些區域的中小企業主上吊自殺,加速各個行業的贏家通吃,對於上市公司的企業營利是有好處的。

經濟轉型現在有了成效,並且在金融領域和行政改革領域又加速了上市公司盈利的反轉。各種指標都在改善。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目前更像美國的八十年代,而不是立刻考慮全面繁榮,新的週期預期,處在新的繁榮前夜。美國九十年代是一個大的繁榮,八十年代的通脹比七十低,比六十年代高,經濟是徘徊階段,流動性屬於中性。這個階段,看得比較明顯,例如左下方的圖,標普500在八十年代優於羅素2000,行業龍頭的競爭力和股價的表現和盈利的表現,比全市場多數小股票反而好一些。這與八十年代的美國相似,八十年代的美國能夠跑贏指數的都是各個行業的龍頭,效率提升,有新的商業模式。

今年是一個預演,無論是港股或者是A股。我們發現,比滬深300和創業板更牛的是行業龍頭,每個行業取市值前三位的企業,我們發現跑得非常好,受益於贏家通吃。

第二部分,對於港股而言,目前處於第一階段的後期。港股進入長期牛市,和全球相比,還是估值窪地,目前只能算是底部的頂部。

港股從去年的18000點到現在,處於第一階段的中後期。從估值的角度,這是過去五年的高點,相對於過去三十年來說,相當於中等位置。有沒有估值提升?完全有可能,順應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與全球相比,後面無論是恒指或者是國際指數,與國際相比,無論是PE或者是PB都是窪地,能不能有效的突破大的底部,進而回到類似於零零年代估值的頂部,真的要看香港的變化,港股的變化。這個變化不僅僅是共同市場,也不僅僅是為“一帶一路”服務,更重要的是為港股買到A股沒有的東西。如果說,只是因為港股便宜,那麼坦率的說,也許4萬點就是港股的極限。如果從中期的角度來說,為什麼4萬點是極限,我們測算未來幾年的盈利,按照現有港股龍頭公司的盈利,從2009年以來,下行的趨勢被反轉,今年盈利驅動的狀態非常的明顯。無論是恒指,還是國際指數都很明顯。下一階段,為什麼能夠北水繼續的南下,外資東來,一定要考慮港股沒有的,體現獨特性。中國的資金能夠在香港買到全世界,或者是全世界的資金能夠在香港買到全中國。香港的市場要形成上海和深圳所不具備的優勢,否則的話,大家可以在A股買到,而且有這麼多的韭菜溢價和估值溢價。港股如果沒有新的變化,到一定程度,要受到A股的帶動,因為大家的東西是一樣的。對於港股來說,這次是超級行情,一方面北水南下,另一方面風水輪流轉。這個圖在2016年上半年給大家看過,新興市場對於發達市場的配置關係。5—7年一個輪回,過去的5年是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出,流向發達市場。現在出現了轉機,未來幾年,如果中國經濟能夠在低位穩住,效率提升。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隨著轉型升級,改革的推進,我們認為以中國為代表的MSCI指數,先會達到30%,之後有可能達到50%。後來你會發現MSCI的市場,DM市場主要是美國,EM市場主要是中國的市場,未來的世界就是中美的世界,全球資產配置,要不是DM市場,全球80%的財富配在美國市場,對中國的配置是嚴重低估低配的,中國企業的效率的提升,不單單是北水,更多的西水也會東來。

港股制度環境將改變,核心資產代表著大牛市,代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資產就是核心資產。我舉一個例子,2015年中國的A股是不斷的變化,2016年港股的大龍頭公司回顧到A股,A股形成了超級行情,而現在我們來看,中國經濟一方面14億人口,人均GDP是8123美元,東部沿海的人均GDP是1.5萬美元,超過了中等收入陷阱,現在有龐大的消費需求,對應新的消費需求,以互聯網消費為代表的龍頭公司都在境外。無論是阿裡或者是學而思,他們想回到A股很難,但是有創業主機板,ADR回到SDR是比較難的。

中國的科技創新,現在有很多的企業,科技創新公司能夠更多的到香港,這也是一種優勢。除了中國以外,例如沙特和拉美為代表的“一帶一路”,周邊甚至歐美代表性的公司能夠在香港上市,香港的變化,就會成為中國的國際板,而且是境內金融中心不可取代的角色。那個時候,香港的行情將會超預期。超預期有一個前提,好好的將創新主機板做出花樣,千萬不能將創新主機板淪為創業板悲慘的境地,如果創新主機板能夠推進,香港的制度環境就會迎來真正的大牛市,現在的雖然是牛市,但是我定義為邊緣化的牛市。到現在為止,香港的成交金額依然只是A股的1/10。隨著後面講的邏輯,香港真正的成為中國的共同市場,成為滬深相似的,無論是地位、成交金額會更加的匹配,現在香港可以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時間的關係,如果有機會的話,投資的主線是尋找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核心資產,在消費升級領域,新興消費今年表現得非常好,後面還會表現,可能會分化,可能會更多一些,製造業中也有。保險和優質的銀行,在今年的下半年表現更值得期待,如果從配置的角度,依然值得戰略性的配置。希望大家能夠在這一輪港股行情中,把握大的趨勢,核心資產盈利反轉的大趨勢,對於週期進行逆向的選擇,當大家都開始樂觀的時候,開始講週期故事的時候,適當的做理性風險控制。也許明年上半年,開始擔心週期下行的時候,大家要多一些勇敢。

我給他看了這個圖之後,他們就很驚訝。這種結構的調整帶來了優勝劣汰,無論是港股、A股或者是中概股,他們是中國各個行業的龍頭,屬於比較好的公司。對我們來說,中國經濟是L型的企穩,這種提升不僅僅是製造業,製造業的水泥、機械、有色金屬、鋼鐵、煤炭的市占率從2015年開啟的公有制改革後,市占率不斷地提升,房地產也在不斷地提升,並不是做大蛋糕,而是分餅。

新經濟裡面,依然上演著結構的分化,贏家通吃,以前的說法是“BAT”,現在的說法是學會賣給BAT,現在挑戰者的差距越來越大。騰訊已經將網易甩的越來越遠,本來是遊戲的雙寡頭,阿裡巴巴跟挑戰者京東的差距越來越大。新經濟不僅僅是互聯網的龍頭,還包括智慧製造等等也是一樣的。有科技含量或者是互聯網為代表新興消費,反映出成熟商業模式,而且不斷地自我強化。

金融領域也在悄然的發生龍頭公司在跑贏整個行業,例如平安和保險行業整體的增速,今年的中報脫穎而出。過去幾年,因為金融的自由化,保險牌照只要是民營企業都可以輕鬆的拿到,因此使得理財快速的增長,穩健經營,保障性保險業務為主導的龍頭公司的增速反而弱于全行業。現在隨著監管思路的變化,金融行業也出現了分化,贏家通吃。經濟轉型的新階段,帶來龍頭公司競爭力的提升。週期只能導致噪音,今年是向上的噪音,明年是向下的噪音。今年疊加了用力過猛。一方面海外的出口,人民幣去年和前年貶值,加上美國、歐洲經濟的復蘇,全球出現了一輪復蘇,外需很好。

進出口對中國的貢獻度非常大,這是超預期的。我們在歐美可以感受到,經濟復蘇典型的是庫存週期的波動,明年要比今年弱,因為今年的基數比較大。指望進出口對中國經濟有強烈的拉動是不現實的,這與剛剛加入WTO是不一樣的。今年有週期的抬升,明年會有週期的回落。即便如此,今年也不是大起,明年也不是大落。如果從短期蜇伏的角度來說,今年的日子稍微好過一點。長期的邏輯來說,經濟轉型帶來了錦上添花,這就是週期的力量。明年在主邏輯的基礎之上,還有向下的拉力。

今年大家的日子都會比較開心,明年週期的力量所帶來的港股、A股或者是全球應該是負能量。即便如此,當樂觀的時候,我們要知道,我們所關注的趨勢是什麼,樂觀的時候不要太盲目;悲觀的時候,不要失望。這不是大的起伏,而是低位的徘徊。歐美的復蘇今年是超預期,明年二、三季度,我們認為會帶來下行的壓力。對於權益資產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現在全球都有很強的預期,經濟是弱復蘇,沒有通脹。所以低利率的環境會較長時間記憶體在,歐美的市場也在迭創新高。主動管理型的資金規模再收縮,被動型的ETF或者是量化投資越來越大。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股市有風吹草動下跌,就會買入不斷地強化,港股表現得更加的出色,因為疊加了資金的因素。明年週期因素會比今年弱化。明年無論是美國的縮表或者是油價的波動,對於基本面的影響有一定的負效應。

中國有一個變化就是房地產,景氣是超預期的。買內地的房地產、買內地的房子,不如買香港的內房股,這是我們今年持續推薦的重點。內房股大超預期,股價也大超預期,背後疊加了三、四線城市的超預期繁榮,體現的就是棚戶區改造。這次我到北美,他們問我鬼城的問題,我說沒有鬼城了,在2015年後都是超預期的向上發展。棚戶區改造作為抓手,貨幣化作為抓手。從而驅動城鎮化進一步的加速擴張。高鐵帶來了中國城市群,使得三、四線城市的繁榮超過了預期。這一輪房地產景氣的時間跨度比2008年後更加地有韌勁。即便如此,也要提醒大家。

左下方這個圖,紅線和藍線,主要是介紹銷量和房地產的投資,有一定的滯後性。當銷量下行後,這一輪杠杆很猛烈,當房子已經分散到老百姓手中的時候,政府對於房地產調控的堅決性更強了。房地產的紅線(銷售)進一步地向下走,甚至會回到零以下,房地產的投資會向下。明年的經濟增長會遇到週期的壓力,對於房地產股整體的行情,明年上半年,也會遇到壓力,所以我們應該說,珍惜現在。本來的邏輯是優勝劣汰,正常的邏輯,經濟增速在低位徘徊,這是弱復蘇的狀態。各個行業,包括房地產的增速相應的回到均衡或者是降速平穩的狀態。今年三、四線城市大超預期,基數高了以後,第二年就有壓力。包括房地產在內的各個行業都是贏家通吃,優勝劣汰。如果尋找房地產股票的機會,內房股的機會,基本面有週期下行的壓力。明年的行情是分化,跟今年是不一樣的,今年的內房股是狂進,明年會更加正常。分化和贏家通吃是未來數年的常態。為什麼說是常態?整個的宏觀調控,流動性的環境已經與2012年到2015年不一樣。2012年開始,整體的流通性非常的寬鬆,全球也是非常的寬鬆。

當時有一句話,夢想總要有,萬一實現了呢。為什麼這句話這麼時髦,因為經濟下行,收益率也是在下行,當時能夠講故事,就有可能實現。現在估值穩定了,政府要做的就是化解風險,提高效率。這個時候宏觀環境不松不緊,不要奢望政府重蹈日本的覆轍,刺破泡沫,這是不可能的,只能用時間不斷的消化,提高效率,加速轉型,消化泡沫。就像成長股一樣,短期股指可以高,沒有問題,一定要提高效率。下一階段,經濟對應的宏觀環境是不松不緊,帶來的結果就是經濟加速。金融領域以及行政政策以及供給側改革。至於環保名義進行的供給側改革,也是加速了贏家通吃。我特別要講的是,今年以來有7輪的環保巡視,行政化色彩很強,效果是明顯的。上次在美國跟大家交流的時候,為什麼中報表現得這麼好。幾輪環保巡視後,紅顏色是有環保問題的企業明顯的下降,灰顏色的占比,有環保問題的企業家數快速的下降。這是中國的特色,往往有的時候是一刀切,引起很多誤殺。最近有新聞傳出來,有些區域的中小企業主上吊自殺,加速各個行業的贏家通吃,對於上市公司的企業營利是有好處的。

經濟轉型現在有了成效,並且在金融領域和行政改革領域又加速了上市公司盈利的反轉。各種指標都在改善。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目前更像美國的八十年代,而不是立刻考慮全面繁榮,新的週期預期,處在新的繁榮前夜。美國九十年代是一個大的繁榮,八十年代的通脹比七十低,比六十年代高,經濟是徘徊階段,流動性屬於中性。這個階段,看得比較明顯,例如左下方的圖,標普500在八十年代優於羅素2000,行業龍頭的競爭力和股價的表現和盈利的表現,比全市場多數小股票反而好一些。這與八十年代的美國相似,八十年代的美國能夠跑贏指數的都是各個行業的龍頭,效率提升,有新的商業模式。

今年是一個預演,無論是港股或者是A股。我們發現,比滬深300和創業板更牛的是行業龍頭,每個行業取市值前三位的企業,我們發現跑得非常好,受益於贏家通吃。

第二部分,對於港股而言,目前處於第一階段的後期。港股進入長期牛市,和全球相比,還是估值窪地,目前只能算是底部的頂部。

港股從去年的18000點到現在,處於第一階段的中後期。從估值的角度,這是過去五年的高點,相對於過去三十年來說,相當於中等位置。有沒有估值提升?完全有可能,順應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與全球相比,後面無論是恒指或者是國際指數,與國際相比,無論是PE或者是PB都是窪地,能不能有效的突破大的底部,進而回到類似於零零年代估值的頂部,真的要看香港的變化,港股的變化。這個變化不僅僅是共同市場,也不僅僅是為“一帶一路”服務,更重要的是為港股買到A股沒有的東西。如果說,只是因為港股便宜,那麼坦率的說,也許4萬點就是港股的極限。如果從中期的角度來說,為什麼4萬點是極限,我們測算未來幾年的盈利,按照現有港股龍頭公司的盈利,從2009年以來,下行的趨勢被反轉,今年盈利驅動的狀態非常的明顯。無論是恒指,還是國際指數都很明顯。下一階段,為什麼能夠北水繼續的南下,外資東來,一定要考慮港股沒有的,體現獨特性。中國的資金能夠在香港買到全世界,或者是全世界的資金能夠在香港買到全中國。香港的市場要形成上海和深圳所不具備的優勢,否則的話,大家可以在A股買到,而且有這麼多的韭菜溢價和估值溢價。港股如果沒有新的變化,到一定程度,要受到A股的帶動,因為大家的東西是一樣的。對於港股來說,這次是超級行情,一方面北水南下,另一方面風水輪流轉。這個圖在2016年上半年給大家看過,新興市場對於發達市場的配置關係。5—7年一個輪回,過去的5年是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出,流向發達市場。現在出現了轉機,未來幾年,如果中國經濟能夠在低位穩住,效率提升。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隨著轉型升級,改革的推進,我們認為以中國為代表的MSCI指數,先會達到30%,之後有可能達到50%。後來你會發現MSCI的市場,DM市場主要是美國,EM市場主要是中國的市場,未來的世界就是中美的世界,全球資產配置,要不是DM市場,全球80%的財富配在美國市場,對中國的配置是嚴重低估低配的,中國企業的效率的提升,不單單是北水,更多的西水也會東來。

港股制度環境將改變,核心資產代表著大牛市,代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資產就是核心資產。我舉一個例子,2015年中國的A股是不斷的變化,2016年港股的大龍頭公司回顧到A股,A股形成了超級行情,而現在我們來看,中國經濟一方面14億人口,人均GDP是8123美元,東部沿海的人均GDP是1.5萬美元,超過了中等收入陷阱,現在有龐大的消費需求,對應新的消費需求,以互聯網消費為代表的龍頭公司都在境外。無論是阿裡或者是學而思,他們想回到A股很難,但是有創業主機板,ADR回到SDR是比較難的。

中國的科技創新,現在有很多的企業,科技創新公司能夠更多的到香港,這也是一種優勢。除了中國以外,例如沙特和拉美為代表的“一帶一路”,周邊甚至歐美代表性的公司能夠在香港上市,香港的變化,就會成為中國的國際板,而且是境內金融中心不可取代的角色。那個時候,香港的行情將會超預期。超預期有一個前提,好好的將創新主機板做出花樣,千萬不能將創新主機板淪為創業板悲慘的境地,如果創新主機板能夠推進,香港的制度環境就會迎來真正的大牛市,現在的雖然是牛市,但是我定義為邊緣化的牛市。到現在為止,香港的成交金額依然只是A股的1/10。隨著後面講的邏輯,香港真正的成為中國的共同市場,成為滬深相似的,無論是地位、成交金額會更加的匹配,現在香港可以有更多的發展空間。

時間的關係,如果有機會的話,投資的主線是尋找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中國核心資產,在消費升級領域,新興消費今年表現得非常好,後面還會表現,可能會分化,可能會更多一些,製造業中也有。保險和優質的銀行,在今年的下半年表現更值得期待,如果從配置的角度,依然值得戰略性的配置。希望大家能夠在這一輪港股行情中,把握大的趨勢,核心資產盈利反轉的大趨勢,對於週期進行逆向的選擇,當大家都開始樂觀的時候,開始講週期故事的時候,適當的做理性風險控制。也許明年上半年,開始擔心週期下行的時候,大家要多一些勇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