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大學生創業比例5年平穩上升!近四成創業者有農村背景|My數說

近幾年, 政策鼓勵和市場機會讓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投身創業。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中國的國家戰略之後, 更是掀起大學生創業風潮。 大學生創業仍面臨哪些困難?高校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效果如何?圍繞大學生創業的一系列問題一直是大眾普遍關注的焦點話題。

麥可思通過對2012~2016屆大學畢業生創業情況的分析發現, 五年來大學畢業生創業比例平穩上升, 從2012屆的2.0%上升到2016屆的3.0%。 高校在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上的努力取得一定成效, 大學畢業生畢業時的創新能力掌握水準從2012屆的50%提升至2016屆的55%。

更多分析內容如下:

主要結論:

●畢業即創業比例五年穩中有升

近一半畢業即創業大學生三年後仍堅守

●逾七成大學生家鄉創業

教育、零售為創業主要行業

●近四成創業人群父母為農民與農民工

創業資金主要依靠父母親友和個人積蓄

●創業輔導活動在高校中開展比例最高

大學生畢業時創新能力小幅上升

基本發現:

比較2012屆至2016屆五屆大學生創業比例資料發現, 大學生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的比例經歷三次增長, 本科生和高職高專生自主創業的比例分別從2012屆的1.2%和2.9%上升至2015屆的2.1%和3.9%, 2015屆與2016屆持平。 根據國家統計局《2016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佈的普通本專科畢業生人數704.2萬估算, 2016屆大學生中約有21.1萬人選擇了創業。

值得一提的是, 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始終高於本科院校自主創業比例。

應屆畢業生自主創業比例平穩提升, 但畢業生三年後的創業比例更高。 以2013屆大學畢業生為例, 2013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有2.3%的人自主創業(本科:1.2%, 高職高專:3.3%), 三年後這一比例增長為5.9%(本科:3.8%, 高職高專:8.0%)。 這說明有更多的畢業生在畢業三年內選擇了自主創業, 評價和扶持大學畢業生創業應從長考量, 不能只著眼于畢業時。

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生存情況如何?從創業存活率來看, 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的2013屆本科畢業生中有46.2%的人三年後還在繼續自主創業, 比2012屆(48.6%)減少了2.4個百分點;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的2013屆高職高專畢業生中有46.8%的人三年後還在繼續自主創業,

略低於2012屆(47.5%)。 超過一半的畢業後即創業者熬不過三年, 創業失敗風險仍需注意。

大學生因何創業?資料顯示, 創業理想(本科:45%, 高職高專:44%)是2016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主要動力。 選擇自主創業的畢業生中, 絕大多數(本科:87%, 高職高專:85%)屬於“機會型創業”,

少數屬於“生存型創業”(本科:6%, 高職高專:7%)。

在自主創業所在地的選擇方面, 麥可思研究發現, 有74%的2016屆畢業即創業大學生選擇留守在家鄉省創業發展。 這可能與畢業生創業的資源更多地來自於家庭, 家鄉能提供更好的創業環境有關。 此外, 還有6%的創業大學生選擇在大學讀書所在省(非家鄉省)創業。

從專業角度分析, 2016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比例最高的專業類是體育學類(5.8%)和藝術類(5.6%), 高職高專生自主創業比例最高的專業類是表演藝術類(7.8%)。 從職業角度來看, 2016屆本科生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主要集中在銷售類職業(12.2%), 其次是中小學教育類職業(12.0%);高職高專畢業生半年後自主創業主要集中在銷售類職業(17.6%)。

就創業領域來看, 2016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後自主創業主要集中在教育產業(21.1%), 高職高專畢業生自主創業主要集中在零售商業(13.9%)。

機會型創業指的是為了抓住和充分利用市場機會而進行的創業;

生存型創業指的是創業者因找不到合適的工作而進行的創業。 該理論由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2001年報告首次提出。其中,機會型創業包括:理想就是成為創業者、有好的創業項目、受他人邀請加入創業、未來收入高;生存型創業包括:未找到合適的工作。

研究顯示,在2016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人群中,有38%創業畢業生的父母職業階層為農民與農民工,其次有28%是產業與服務業員工。

儘管大學生創業熱情不減,但對初出茅廬的大學生而言創業也會遇到不少問題。麥可思對2016屆畢業半年後創業人群的風險因素研究發現,“缺少資金”(本科:27%,高職高專:32%)是最可能導致大學生創業失敗的風險因素,緊隨其後的是“缺乏企業管理經驗”(本科:26%,高職高專:25%)和“市場推廣困難”(本科:25%,高職高專:19%)。

進一步觀察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資金來源發現,2016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資金主要依靠父母/親友投資或借貸和個人積蓄(本科:78%,高職高專:75%),而來自商業性風險投資(本科:4%,高職高專:2%)、政府資助(本科:3%,高職高專:4%)的比例均較小。值得注意的是,近四成創業畢業生為農村背景,而家庭能提供的資金支持有限。

研究顯示,2016屆大學畢業生接受母校提供的創新創業教育比例最高的是創業輔導活動(本科:47%,高職高專:55%),本科生和高職高專生認為其有效的比例分別為62%和72%,其次是創業教學課程(本科:23%,高職高專:29%)。創業競賽活動(本科:12%,高職高專:11%)、創業實踐活動(本科:7%,高職高專:11%)的參與比例較低,創業教育整體覆蓋面有待提升。

在國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大力支持下,高校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取得了一定成效。具體來看,2016屆大學畢業生畢業時的創新能力掌握水準(55%)比2012屆(50%)提高5個百分點,2016屆大學畢業生創新能力的滿足度(83%)比2012屆(81%)提高2個百分點。

資料說明

2012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社會需求與培養品質的抽樣研究,於2013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樣本約26.2萬。

2013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社會需求與培養品質的抽樣研究,於2014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樣本約26.8萬。2016年底對此全國樣本進行了三年後的再次跟蹤評價,回收全國樣本約5萬。

2014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社會需求與培養品質的抽樣研究,於2015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樣本約26.4萬。

2015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培養品質的跟蹤評價,於2016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總樣本約25.0萬。

2016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培養品質的跟蹤評價,於2017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總樣本約28.9萬。

如需瞭解麥可思就業相關服務,請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聯繫我們。

該理論由全球創業觀察(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2001年報告首次提出。其中,機會型創業包括:理想就是成為創業者、有好的創業項目、受他人邀請加入創業、未來收入高;生存型創業包括:未找到合適的工作。

研究顯示,在2016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自主創業人群中,有38%創業畢業生的父母職業階層為農民與農民工,其次有28%是產業與服務業員工。

儘管大學生創業熱情不減,但對初出茅廬的大學生而言創業也會遇到不少問題。麥可思對2016屆畢業半年後創業人群的風險因素研究發現,“缺少資金”(本科:27%,高職高專:32%)是最可能導致大學生創業失敗的風險因素,緊隨其後的是“缺乏企業管理經驗”(本科:26%,高職高專:25%)和“市場推廣困難”(本科:25%,高職高專:19%)。

進一步觀察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資金來源發現,2016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的資金主要依靠父母/親友投資或借貸和個人積蓄(本科:78%,高職高專:75%),而來自商業性風險投資(本科:4%,高職高專:2%)、政府資助(本科:3%,高職高專:4%)的比例均較小。值得注意的是,近四成創業畢業生為農村背景,而家庭能提供的資金支持有限。

研究顯示,2016屆大學畢業生接受母校提供的創新創業教育比例最高的是創業輔導活動(本科:47%,高職高專:55%),本科生和高職高專生認為其有效的比例分別為62%和72%,其次是創業教學課程(本科:23%,高職高專:29%)。創業競賽活動(本科:12%,高職高專:11%)、創業實踐活動(本科:7%,高職高專:11%)的參與比例較低,創業教育整體覆蓋面有待提升。

在國家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大力支持下,高校對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取得了一定成效。具體來看,2016屆大學畢業生畢業時的創新能力掌握水準(55%)比2012屆(50%)提高5個百分點,2016屆大學畢業生創新能力的滿足度(83%)比2012屆(81%)提高2個百分點。

資料說明

2012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社會需求與培養品質的抽樣研究,於2013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樣本約26.2萬。

2013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社會需求與培養品質的抽樣研究,於2014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樣本約26.8萬。2016年底對此全國樣本進行了三年後的再次跟蹤評價,回收全國樣本約5萬。

2014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社會需求與培養品質的抽樣研究,於2015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樣本約26.4萬。

2015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培養品質的跟蹤評價,於2016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總樣本約25.0萬。

2016屆大學生畢業半年後培養品質的跟蹤評價,於2017年3月初完成,回收全國總樣本約28.9萬。

如需瞭解麥可思就業相關服務,請點擊下方 閱讀原文聯繫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