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品讀《茶經》(一)

一器成名只為茗, 悅來客滿是茶香。 《茶經》是世界現存最早且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著作, 被譽為茶葉百科全書, 為唐代陸羽所著。

《茶經》分三卷十節, 約7000字。 卷上:一之源, 講茶的起源、形狀、功用、名稱、品質;二之具, 談採茶制茶的用具, 如採茶籃、蒸茶灶、焙茶棚等;三之造, 論述茶的種類和採制方法。 卷中:四之器, 敘述煮茶、飲茶的器皿, 即24種飲茶用具, 如風爐、茶釜、紙囊、木碾、茶碗等。 卷下:五之煮, 講烹茶的方法和各地水質的品第;六之飲, 講飲茶的風俗, 即陳述唐代以前的飲茶歷史;七之事, 敘述古今有關茶的故事、產地和藥效等;八之出,

將唐代全國茶區的分佈歸納為山南(荊州之南)、浙南、浙西、劍南、浙東、黔中、江西、嶺南等八區, 並談各地所產茶葉的優劣;九之略, 分析採茶、制茶用具可依當時環境, 省略某些用具;十之圖, 教人用絹素寫茶經, 陳諸座隅, 目擊而存。 《茶經》系統地總結了當時的茶葉採制和飲用經驗, 全面論述了有關茶葉起源、生產、飲用等各方面的問題, 傳播了茶業科學知識, 促進了茶葉生產的發展, 開中國茶道的先河。

陸羽, 名疾, 字鴻漸、季疵, 號桑苧翁、竟陵子, 唐代複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門)。 幼年托身佛寺, 自幼好學用功, 學問淵博, 詩文亦佳, 且為人清高, 淡泊功名。 一度招拜為太子太學、太常寺太祝而不就。 760年為避安史之亂, 陸羽隱居浙江苕溪(今湖州)。

其間在親自調查和實踐的基礎上, 認真總結、悉心研究了前人和當時茶葉的生產經驗, 完成創始之作《茶經》。

《茶經》的第一節為源, 也就是茶的起源。 據《茶經》茶之源介紹, 茶, 是我國南方的優良樹木。 它高一尺、二尺, 有的甚至高達幾十尺。 在巴山、峽川一帶, 有樹幹粗到兩人合抱的, 要將樹枝砍下來, 才能採摘到芽葉。

茶樹的樹形像瓜蘆, 葉形像梔子, 花像白薔薇, 種子像棕櫚, 果柄像丁香, 根像胡桃。

“茶”字的結構, 有的從“草”部(寫作“茶”), 有的從“木”部(寫作“[木荼]”), 有的“草”“木”兼從(寫作“荼”)。 荼的名稱有五種:一稱“茶”, 二稱“檟”, 三稱“蔎”, 四稱“茗”, 五稱“荈”。

種茶的土壤, 以岩石充分風化的土壤為最好, 今有碎石子的礫壤次之, 黃色黏土最差。

一般說來, 茶苗移栽的技術掌握不當, 移栽後的茶樹很少長得茂盛。 種植的方法象種瓜一樣, 種後三年即可採茶。 茶葉的品質, 以山野自然生長的為好, 在園圃栽種的較次。 在向陽山坡, 林陰覆蓋下生長的茶樹, 芽葉呈紫色的為好, 綠色的差些;芽葉以節間長, 外形細長如筍的為好, 芽葉細弱的較次。 葉綠反卷的為好, 葉面平展的次之。 生長在背陰的山坡或山谷的品質不好, 不值得採摘。 因為它的性質凝滯, 喝了會使人腹脹。

茶的功用, 因為它的性質冷涼, 可以降火, 作為飲料最適宜。 如果發燒、口渴、胸悶、頭疼、眼澀、四肢無力、關節不暢, 喝上四五口, 其效果與最好的飲料醍醐、甘露不相上下。 但是, 如果採摘的不適時, 製造的不精細,

夾雜著野草敗葉, 喝了就會生病。

茶和人參一樣, 產地不同, 品質差異很大, 甚至會帶來不利影響。 上等的人參出產在上黨, 中等的出產在百濟、新羅, 下等的出產在高麗。 出產在澤州、易州、幽州、檀州的(品質最差), 作藥用, 沒有療效。 明白了對於人參的比喻, 茶的不良影響, 也就可明白了。 (未完待續) (楊志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