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佛山啟動“香港+”戰略:讓佛山製造全球“圈粉”

2017-09-18 招商觀察

一則來自香港的消息, 眼下正刷爆佛山市民的朋友圈:香港導演徐小明, 即將來佛山的廣萊塢影視城拍攝功夫片《新霍元甲》。

佛山民間歷來皆有習武的風俗。 四五十年前, 香港電影產業興起, 佛山黃飛鴻、葉問等武術家的故事被搬上香港的銀幕;好萊塢中國第一人李小龍, 成名於香港, 最早卻是在佛山隨葉問學藝。 佛山的功夫元素, 早已隨著無數的影視作品和IP向全世界輸出。

圖:電影人物黃飛鴻

這個珠江口西岸的製造業重地, 如今希望再度借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讓佛山製造像功夫片一樣擁有全球粉絲。

佛山製造業崛起于改革開放之初, 很大程度上緣於來自香港傳入的資本、技術和市場資訊。 確立國內製造業的“江湖地位”後, 佛山謀求與北部接壤的省會城市廣州合作, 在持續8年的“廣佛同城化”中受益頗多。 2017年, 在“廣州+佛山”繼續深化的同時,

“香港+佛山”戰略也逐漸展開藍圖。

近期, 香港、佛山官方頻頻互訪, 初步達成7個領域11個重點項目的合作。 兩座城市期待, 香港的資本、科研、城市管理等高端資源, 能與佛山本土的製造業優勢相結合。

多名區域經濟學家分析, 香港與佛山合作, 既擴展香港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空間, 又能帶動佛山製造業轉型升級, 並走向全球市場, 從而實現兩座城市的雙贏。 另一方面, 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與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的推進, “香港+佛山”, 有助於香港的高端資源流入珠三角西翼, 向西帶動粵西、粵北地區和粵西南地區的發展。

“香港+佛山”的想像空間

“香港+佛山”的願景, 起於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建設的東風。

2017年4月, 香港第四任行政長官梁振英率團考察珠三角地區多座城市,

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第二站到訪佛山時, 梁振英提出“香港+佛山並船出海”的構想。 約兩個月後, 佛山市政府代表團赴香港回訪, 提出了“香港+佛山”合作意向, 包括推進兩地離岸貿易合作、金融創投小鎮建設、粵港澳合作高端服務示範區建設、高水準理工科大學建設等7個領域的11個重點合作項目。

香港近年來多次提到要與廣東“並船出海”, 但具體點名的城市, 佛山是第一個。

由於地緣相近、文化相親, 香港與佛山在民間歷來有“同聲同氣”之說。 從改革開放開始, 佛山人就善於到香港找技術、找資本、找市場資訊, 借力興辦家電、陶瓷、鋁材等各種產業。 30年前, 佛山地區的許多企業在做“三來一補”的同時,

依託香港技術轉向做陶瓷、家電等內銷產品, 走出不同於東莞加工貿易的經濟模式。

這種經濟模式大致可以總結為“前店後廠”:珠三角地區是“後廠”, 負責制造生產;香港是“前店”, 負責接國際訂單, 研發新工藝, 跟蹤國際市場資訊。

“佛山人有很多香港親戚, 香港的不少企業家祖籍在佛山, ”廣州社科院高級研究員談錦釗說, “由於民間交往緊密, 改革開放之初, 佛山人能很方便接觸到香港最新的技術和市場訊息。 ”

不過, 隨著珠三角地區經濟模式的多次轉型升級, 香港也告別單純的“技術輸入”功能。 在華昌鋁廠副總經理武衛社眼中, 香港依然是佛山發展製造業不能缺少的環節。 對他所在的企業來說,

香港不再只是接國際訂單的“前店”, 而是佛山製造業的“超級客廳”。

武衛社介紹, 早在2010年, 華昌鋁廠就已在香港設立了分公司, 主要負責銷售業務。 企業的想法是, 立足香港, 一方面能滿足香港房地產市場的需求, 另一方面也讓企業更好地拓寬國際市場, 使香港成為華昌鋁廠走向世界的跳板。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院長申明浩分析, 香港的優勢在現代服務業, 而佛山有相當大比重的傳統製造業, 兩者能形成互補的供求關係。 對佛山來說, 香港的研發、產品設計優勢, 能夠加快佛山的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適應不同國家市場。 同時, 香港發達的金融業、國際化貿易網路, 能説明佛山製造企業建立國際行銷管道, 打造國際品牌。

也就是說,香港的現代服務業可以在佛山拓展服務空間。

初步圈定的合作項目,就體現了將香港高端服務業導入佛山的思路,比如共建千燈湖創投小鎮、“粵港設計走廊”以及建立財務共用中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還強調,香港+佛山“並船出海”構想,是以城市之間進行要素整合和產業集群的一種嘗試。“香港+佛山”面臨新的科技革命,比拼的不是成本和規模,而是要素整合、價值鏈整合的能力。

珠三角西翼崛起

國際灣區的發展經驗表明,交通網絡密度的提升,能加速區域內城市間的經濟聯繫。

目前利好“香港+佛山”,是已經開通的佛山西站以及即將開通的港珠澳大橋與廣深港高鐵。這兩大基礎設施,將聯通華南高鐵交通樞紐廣州南站一起,構成佛山快速通達香港的網路。此前,從佛山的順德港順河道過伶仃洋,約兩個小時可以抵達香港城市中心。前述交通節點開通後,佛山大部分地區將於香港實現“1小時生活圈”。

在確定“香港+”戰略後,佛山試圖依託交通網絡的便利,在南海區與三水區交界的三水新城核心區域,建立一座“香港城”,以承接“粵港澳合作高端服務示範區”的建設。這也是“香港+佛山”的11個重點合作專案之一。

規劃中的“香港城”並不是一座簡單的產業園或現代服務園區,而是一座產城融合、吸納創新資源的綜合社區。

規劃中的“香港城”,與廣州南站僅一河之隔。一旦廣深港高鐵開通,乘坐高鐵從廣州南站到香港西九龍只需要48分鐘,加上到廣州南站10到12分鐘的車程,最快1小時內即可實現兩地的通達。

在談錦釗看來,交通網絡的進一步完善,將使得佛山與香港的民間交流優勢更加突出。由於香港與佛山同屬粵語文化圈,在佛山的“香港城”可構建出接近香港的飲食、建築等社區生活,加上較低的房價、優美的生態環境,由此吸引更多香港人前來創業就業。

依照類似的邏輯,交通網絡的優化不僅能深化“香港+佛山”的合作,而且還能影響珠三角西翼乃至珠江口以西的區域經濟格局。

在談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時,不少評論者較為看重珠三角西翼的發展潛力。從地理佈局上看,廣東自貿區的南沙片區、橫琴片區以及鄰近的中山、佛山、珠海、肇慶以及澳門等位於珠江幹流的西岸,而廣東自貿區前海蛇口片區、廣州開發區、東莞、深圳、惠州以及香港則分佈在珠江幹流的東岸。由於伶仃洋的“分割”,香港與同在東岸的深圳、東莞聯繫比西岸的城市緊密。從整體上來看,珠三角東翼的經濟規模強於珠三角西翼。

不過,從後發條件上看,珠三角西翼優於珠三角東翼。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珠三角西翼的江門、肇慶乃至佛山部分區域土地開發程度較低,二是珠三角西翼未來借助交通網絡可以直接連接香港。由於佛山在珠三角西翼的獨特區位優勢,“香港+佛山”的突破,使得香港進入珠三角西翼有了穩固的根據地。

伴隨著珠三角經濟多年的調整,佛山已經成為珠三角西翼乃至珠三角向西輻射重要的龍頭城市。其一,佛山超過8600億元的經濟體量在珠三角西翼城市中排名第一;其二,佛山與周邊城市乃至省外城市不僅有交通連接,還有產業連接。

佛山的交通產業“雙連接”的絕佳例子是粵桂黔高鐵經濟帶的建設。2015年,廣州、佛山、肇慶、雲浮、南寧、貴陽、黔東南等13座南廣、貴廣高鐵沿線城市組成粵桂黔高鐵經濟帶。2016年底,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城市已組建民間資本聯盟、陶瓷技術聯盟、鋁型材供應鏈聯盟、傢俱採購聯盟等7個聯盟,推動城市之間資本、產業的協同和合作。

圖:粵桂黔高鐵經濟帶

以佛山揚名立萬的陶瓷產業為例。由於地價等綜合成本的抬升,佛山的陶瓷企業已將生產基地搬至肇慶、雲浮等地。由於廣西、貴州部分城市為卡斯特地貌,便於獲得原料,一些企業又通過高鐵經濟帶將產能搬至廣西梧州等城市。按照“香港+佛山”的構想,香港可在創意設計和品牌行銷等“微笑曲線”兩端介入陶瓷產業鏈。理論上看,未來的陶瓷產業鏈或呈現香港設計/金融-佛山品牌-粵北製造-廣西原料-香港行銷態勢。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表示,佛山是現在南廣、貴廣高鐵的一個重要節點,通過這裡南廣、貴廣高鐵就可以延伸到內地中西部省份,自身具有很大的腹地。中西部省份的勞動力成本會低一些,資源豐富,如果香港在佛山有類似“香港城”合作基地,香港腹地就更寬闊了,香港可利用的資源的範圍就更大。

不過,陳耀也提到,在交通的對接之外,香港與佛山的合作還需要政策法規和營商環境的對接,以推動資金、技術、人員流動。

轉載自:21經濟網

編者按:本文由“招商觀察”官方出品。任何媒體及公眾號若要轉載本文,請提前告知本號,獲得授權後請清晰標注出處為“微信號:招商觀察”。

打造國際品牌。

也就是說,香港的現代服務業可以在佛山拓展服務空間。

初步圈定的合作項目,就體現了將香港高端服務業導入佛山的思路,比如共建千燈湖創投小鎮、“粵港設計走廊”以及建立財務共用中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還強調,香港+佛山“並船出海”構想,是以城市之間進行要素整合和產業集群的一種嘗試。“香港+佛山”面臨新的科技革命,比拼的不是成本和規模,而是要素整合、價值鏈整合的能力。

珠三角西翼崛起

國際灣區的發展經驗表明,交通網絡密度的提升,能加速區域內城市間的經濟聯繫。

目前利好“香港+佛山”,是已經開通的佛山西站以及即將開通的港珠澳大橋與廣深港高鐵。這兩大基礎設施,將聯通華南高鐵交通樞紐廣州南站一起,構成佛山快速通達香港的網路。此前,從佛山的順德港順河道過伶仃洋,約兩個小時可以抵達香港城市中心。前述交通節點開通後,佛山大部分地區將於香港實現“1小時生活圈”。

在確定“香港+”戰略後,佛山試圖依託交通網絡的便利,在南海區與三水區交界的三水新城核心區域,建立一座“香港城”,以承接“粵港澳合作高端服務示範區”的建設。這也是“香港+佛山”的11個重點合作專案之一。

規劃中的“香港城”並不是一座簡單的產業園或現代服務園區,而是一座產城融合、吸納創新資源的綜合社區。

規劃中的“香港城”,與廣州南站僅一河之隔。一旦廣深港高鐵開通,乘坐高鐵從廣州南站到香港西九龍只需要48分鐘,加上到廣州南站10到12分鐘的車程,最快1小時內即可實現兩地的通達。

在談錦釗看來,交通網絡的進一步完善,將使得佛山與香港的民間交流優勢更加突出。由於香港與佛山同屬粵語文化圈,在佛山的“香港城”可構建出接近香港的飲食、建築等社區生活,加上較低的房價、優美的生態環境,由此吸引更多香港人前來創業就業。

依照類似的邏輯,交通網絡的優化不僅能深化“香港+佛山”的合作,而且還能影響珠三角西翼乃至珠江口以西的區域經濟格局。

在談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時,不少評論者較為看重珠三角西翼的發展潛力。從地理佈局上看,廣東自貿區的南沙片區、橫琴片區以及鄰近的中山、佛山、珠海、肇慶以及澳門等位於珠江幹流的西岸,而廣東自貿區前海蛇口片區、廣州開發區、東莞、深圳、惠州以及香港則分佈在珠江幹流的東岸。由於伶仃洋的“分割”,香港與同在東岸的深圳、東莞聯繫比西岸的城市緊密。從整體上來看,珠三角東翼的經濟規模強於珠三角西翼。

不過,從後發條件上看,珠三角西翼優於珠三角東翼。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珠三角西翼的江門、肇慶乃至佛山部分區域土地開發程度較低,二是珠三角西翼未來借助交通網絡可以直接連接香港。由於佛山在珠三角西翼的獨特區位優勢,“香港+佛山”的突破,使得香港進入珠三角西翼有了穩固的根據地。

伴隨著珠三角經濟多年的調整,佛山已經成為珠三角西翼乃至珠三角向西輻射重要的龍頭城市。其一,佛山超過8600億元的經濟體量在珠三角西翼城市中排名第一;其二,佛山與周邊城市乃至省外城市不僅有交通連接,還有產業連接。

佛山的交通產業“雙連接”的絕佳例子是粵桂黔高鐵經濟帶的建設。2015年,廣州、佛山、肇慶、雲浮、南寧、貴陽、黔東南等13座南廣、貴廣高鐵沿線城市組成粵桂黔高鐵經濟帶。2016年底,粵桂黔高鐵經濟帶城市已組建民間資本聯盟、陶瓷技術聯盟、鋁型材供應鏈聯盟、傢俱採購聯盟等7個聯盟,推動城市之間資本、產業的協同和合作。

圖:粵桂黔高鐵經濟帶

以佛山揚名立萬的陶瓷產業為例。由於地價等綜合成本的抬升,佛山的陶瓷企業已將生產基地搬至肇慶、雲浮等地。由於廣西、貴州部分城市為卡斯特地貌,便於獲得原料,一些企業又通過高鐵經濟帶將產能搬至廣西梧州等城市。按照“香港+佛山”的構想,香港可在創意設計和品牌行銷等“微笑曲線”兩端介入陶瓷產業鏈。理論上看,未來的陶瓷產業鏈或呈現香港設計/金融-佛山品牌-粵北製造-廣西原料-香港行銷態勢。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表示,佛山是現在南廣、貴廣高鐵的一個重要節點,通過這裡南廣、貴廣高鐵就可以延伸到內地中西部省份,自身具有很大的腹地。中西部省份的勞動力成本會低一些,資源豐富,如果香港在佛山有類似“香港城”合作基地,香港腹地就更寬闊了,香港可利用的資源的範圍就更大。

不過,陳耀也提到,在交通的對接之外,香港與佛山的合作還需要政策法規和營商環境的對接,以推動資金、技術、人員流動。

轉載自:21經濟網

編者按:本文由“招商觀察”官方出品。任何媒體及公眾號若要轉載本文,請提前告知本號,獲得授權後請清晰標注出處為“微信號:招商觀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