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鈕文新:美聯儲“微妙的縮表”

——欣賞美聯儲的貨幣政策操作“藝術”

美聯儲“縮表”將於10月份開始, 按計劃, 資產負債表的縮減將遵循今年6月聲明附錄所公佈的框架,

即開始每月將減持60億美元美國國債和40億美元的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 總計每月100億美元的“縮表”額度每三個月上調一次, 增加100億美元, 直至國債和MBS的減持幅度依次達到每月300億美元和200億美元, 即總額至每月最多500億美元。

美聯儲聲稱, “縮表”將持續到美聯儲的整體資債表在未來幾年減少1萬億美元或更多, 即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總額在3萬億美元左右, 現在的數額超過4.5萬億美元左右。 美聯儲預計將在某一時刻結束“縮表”進程, 不過目前還沒有具體日期。

在利率表達方向, 美聯儲貨幣政策委員會認為, 目前CPI的上升主要是颶風等自然災害導致汽油價格上漲所致, 所以預計, 隨著貨幣政策立場的逐步調整, 經濟活動將適度擴張,

就業市場狀況將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增強。 注意:美聯儲在決定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維持1-1.25%不變時, 依然表示“貨幣政策立場保持寬鬆”, 以支持就業市場狀況在一定程度上進一步改善, 並帶動通脹持續向2%回升。 儘管如此, 市場對美聯儲年底前再加息一次的預期依然強烈, 因為“點陣圖”給出了所有貨幣政策委員的看法。

如何看待美聯儲“加息+縮表”?國內許多經濟學家, 包括中央銀行的官員都認為“美聯儲貨幣立場已經發生變化”。 是不是這樣?當然, 但問題是僅僅看到方向是遠遠不夠的, 而更為重要的是“必須看清程度”。 我一貫認為, 目前美聯儲實施的絕非“緊縮貨幣政策”, 而是正在把“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轉向“正常寬鬆的貨幣政策”。

從“極度寬鬆”到“正常寬鬆”不是“緊縮”的過程嗎?是也不是。 說“是”, 那是因為“極度寬鬆”到“正常寬鬆”貨幣政策確實發生了“方向性”轉變;說“不是”, 那是因為“極度寬鬆”到“正常寬鬆”在貨幣政策操作力度、節奏的把控上, 完全或根本不同于“寬鬆轉向緊縮”。

比如美聯儲加息, 從開始“說要加息”到現在, 用了4年的時間, 聯邦基準利率不過上升了1個百分點, 其中“用嘴加息”就歷時整整一年, 而且每次真是加息都顯得非常謹慎, 甚至需要採取非貨幣手段將美元指數壓到低點, 以及股市充分消化利空。 為什麼如此審慎?這就是“從極度寬鬆到正常寬鬆”的具體體現。

這就是“貨幣政策操作的藝術”, 包括今年年初, 市場整體預期美聯儲今年加息3到4次, 我堅持認為“最多2次”, 實際正是因為我理解了“從極度寬鬆到正常寬鬆”與“從寬鬆到緊縮”兩者存在巨大差異的結果。

以下我們在談一下對美聯儲“縮表”的看法。 第一, 我認為, 美聯儲“縮表”具備充分必要條件, 因為美國金融機構的貨幣乘數——杠杆率已經從金融危機之前的8.93倍降到現在的2.98倍——有點過低, 所以美聯儲通過減低基礎貨幣數量, 刺激貨幣乘數適度上升是完全有底氣的。 我認為, 按照美國金融市場的深度, 兼顧實體經濟歸回, 貨幣乘數從2.98倍回升到4.5—5倍是合理的。 因此, 在美國M2——金融流動性保持現有數量不變的情況下, 美國基礎貨幣數量應當減少1/3,即從現在的4.5萬億美元減到未來的3萬億美元左右,而這次美聯儲此次給出的資訊恰恰證明了我判斷,美聯儲要用幾年的時間使基礎貨幣縮減1萬億美元。

第二,從美聯儲的“縮表”計畫看,縮減1萬億美元的基礎貨幣要用幾年的時間,而且明確表示“縮表”是漸進式的和被動的,為什麼要用這麼長時間?為什麼如此審慎?因為美聯儲不允許“縮表”干擾其利率政策,不允許市場產生這樣的誤解——即“縮表”說明美聯儲“寬鬆貨幣立場”發生改變。

第三,為了強化“加息+縮表”不改變美聯儲“寬鬆貨幣立場”,他們甚至在不給時間表的情況下,定義了“最終截止狀態”——縮減1萬億美元的基礎貨幣。它明確告訴市場: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不可能再回到危機之前的“不足1萬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的貨幣乘數不可能再回到過去的高度——8.93倍,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它說明美聯儲已經考慮到貨幣乘數——金融杠杆率與實體經濟發展之間的配合關係,這一點,也讓特朗普和所有美國經濟的參與者做到了心中有數。

很藝術嗎?當然。相對於中國,輿論只會忽悠,越忽悠、越抓眼球越興奮,但問題是,貨幣政策當局要冷靜、要看清,別被媒體忽悠,更不要和媒體一起忽悠。

美國基礎貨幣數量應當減少1/3,即從現在的4.5萬億美元減到未來的3萬億美元左右,而這次美聯儲此次給出的資訊恰恰證明了我判斷,美聯儲要用幾年的時間使基礎貨幣縮減1萬億美元。

第二,從美聯儲的“縮表”計畫看,縮減1萬億美元的基礎貨幣要用幾年的時間,而且明確表示“縮表”是漸進式的和被動的,為什麼要用這麼長時間?為什麼如此審慎?因為美聯儲不允許“縮表”干擾其利率政策,不允許市場產生這樣的誤解——即“縮表”說明美聯儲“寬鬆貨幣立場”發生改變。

第三,為了強化“加息+縮表”不改變美聯儲“寬鬆貨幣立場”,他們甚至在不給時間表的情況下,定義了“最終截止狀態”——縮減1萬億美元的基礎貨幣。它明確告訴市場: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不可能再回到危機之前的“不足1萬億美元”,也就是說,美國的貨幣乘數不可能再回到過去的高度——8.93倍,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它說明美聯儲已經考慮到貨幣乘數——金融杠杆率與實體經濟發展之間的配合關係,這一點,也讓特朗普和所有美國經濟的參與者做到了心中有數。

很藝術嗎?當然。相對於中國,輿論只會忽悠,越忽悠、越抓眼球越興奮,但問題是,貨幣政策當局要冷靜、要看清,別被媒體忽悠,更不要和媒體一起忽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