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獨立財富管理公司模式之變:增線上獲客降地產類投資

去年和今年市場上出現了一個現象, 聚焦于高淨值人群的財富類報告發佈越來越多。 從這類報告可以直接反映出兩點:一個是高淨值群體以及他們的理財需求的快速增長,

另一個是機構捕捉到這一信號後在財富管理業務上加緊跟進。  

比如協力廠商財富管理機構, 他們從資金端起步, 因為發展初期主要作為信託產品銷售端的管道, 高淨值客戶群體是其擁有的最大資源。 後期, 代銷受到監管限制, 產品來源漸窄, 協力廠商財富管理機構踏上轉型之路。

作為獨立機構的協力廠商理財, 最大優勢在於主要從客戶角度出發, 以客戶需求為導向制定投資策略。 在產品設計和行銷上有較大的發揮空間, 更能聚焦細分領域和客戶群。 但行業良莠不齊、協力廠商機構資產端掌控力弱等問題制約其發展。

如今, 國內規模前幾位元的協力廠商財富管理機構都是較早向資產管理轉型,

並不斷優化資產端的一批公司。 另外, 在財富管理端通過互聯網管道獲客也讓一批公司迅速崛起, 看到這一機遇後, 此前以線下獲客為主的機構也逐漸改變模式, 加速互聯網端的佈局。

資產端差異明顯

“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如同左右手。

各家的用戶端都差不多, 主要看能提供什麼樣的產品, 在於產品的差異化。 ”一位元國內規模靠前的協力廠商財富公司人士說。 而產品上, 代銷端極難形成差異, 若具有自己的特色, 毫無疑問需要擴展資產管理能力。

這一趨勢早已形成。 協力廠商財富管理公司在資產管理的構建上從兩方面入手。 自主管理資產方面, 通過設立子公司申請私募基金管理人牌照獲取投資資格;代銷牌照方面, 通過收購獲得基金銷售、保險經紀牌照。 也有公司入股公募基金、參與基金子公司設立等。

以目前國內兩家上市的協力廠商財富管理公司為例。

諾亞是最早的轉型者之一, 其目前已經是一家綜合性財富管理平臺。

旗下擁有多張牌照, 包括基金銷售、私募基金管理人、保險經紀、小貸、融資租賃、保理、協力廠商支付及香港市場1、4、9號牌照等。

另一家上市公司钜派集團旗下也有私募子公司及持有1、4、9號牌照的香港市場子公司等。

歌斐資產是諾亞旗下的主要資產管理公司。 截至今年6月末, 其資產管理規模達1387億人民幣, 相當於一家小型信託公司的體量。

由歌斐資產自主管理的資產中PE/VC類資產占比最高, 超過50%;信貸類產品占比約29%。 信貸類產品近似於類固收產品, 具體看, 從2015年至今, 該類資產的構成發生明顯變化, 體現在房地產類資產減少, 從2015年近三分之二下降到2017年上半年的約十分之一。 同時, 消費金融和汽車金融資產驟增, 兩者相加占比超過二分之一。

同樣截至今年6月末, 钜派的資產管理規模為479.6億人民幣。 其構成以固定收益類資產為主, 占比56%, 而其中47%是房地產固收類產品, 私募/創投基金占比38%。

對比來看, 從資產管理構成比例上可以看出兩家公司的明顯差異。 而以固收為主, 仍是目前協力廠商財富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板塊的發展主流。 如另一家國內規模較大的財富管理機構恒天財富, 截至今年6月末, 自主管理資產529億, 其中絕大多數為固定收益類。

財富管理端迎合需求為主

除了資源因素,上述差異與財富管理端的需求也有所關聯。

如,雖然諾亞資產管理業務中信貸或固收類的占比較低,但反觀其財富管理端,產品銷售仍以固定收益為主。今年上半年共募資656億元,其中固收產品占比69.5%。而钜派今年二季度財富管理產品銷售中固定收益產品占比達83%,兩家公司財富端的固收產品銷售比例均高於資產管理端。

結合過往資料看,在客戶群體對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需求在2014年一度呈現下降,又在2016年開始回升,從2017年上半年看,需求還在繼續回升。

“從銷售角度看,固收好賣,2015年對二級市場產品的需求驟增,今年的需求就很少了。”上述協力廠商財富管理公司人士表示,“儘管揭示風險,投資者對固收產品的剛性兌付印象很難打破。”

面對這樣的現狀,2017年的年中會議上,恒天財富總裁也坦陳需要推動浮動收益產品的轉型。

另外,協力廠商財富管理機構在資金和客戶的獲取方式上也有所改變,從依賴線下獲客到對互聯網工具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加。

如一家旗下已有多張金融牌照的協力廠商財富管理機構,其獲客方式從最初的依賴投顧人員轉向互聯網為主,線下輔助。2017年新增客戶中來自互聯網的比例達到70%。這也呈現一種差異化走向,即客戶下沉,將所專注的客戶資產規模調降,差異化獲客。

對大眾富裕群體的看好也是主流。諾亞推出了線上平臺財富派,針對大眾富裕人士提供公募基金等投資服務。財富派在2016年的募資額約200億元。

在與協力廠商財富管理人士溝通的過程中,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從線下到線上是路徑其一,先做大線上管道,並反哺線下財富管理也是一個路徑,如好買財富等。

此外,在資產端見長的信託、券商等機構,最近在談及財富管理板塊未來發展的同時,都提到希望能夠在未來增加產品配置的豐富性,更多引入外部的產品,向平臺化發展,而不是單純做一個自己公司的產品銷售通道。不過身在其位,儘管轉型喊了一段時間,外部產品的比例仍然微乎其微。

單單就做財富管理而言,協力廠商獨立機構確有其優勢,至少如上述,資產和財富兩端都能保持自身獨立的發展。不過儘管已有先驅者開出一些路,但仍魚龍混雜,缺乏監管,作為一個行業的未來在哪,尚需觀察。

除了資源因素,上述差異與財富管理端的需求也有所關聯。

如,雖然諾亞資產管理業務中信貸或固收類的占比較低,但反觀其財富管理端,產品銷售仍以固定收益為主。今年上半年共募資656億元,其中固收產品占比69.5%。而钜派今年二季度財富管理產品銷售中固定收益產品占比達83%,兩家公司財富端的固收產品銷售比例均高於資產管理端。

結合過往資料看,在客戶群體對固定收益類產品的需求在2014年一度呈現下降,又在2016年開始回升,從2017年上半年看,需求還在繼續回升。

“從銷售角度看,固收好賣,2015年對二級市場產品的需求驟增,今年的需求就很少了。”上述協力廠商財富管理公司人士表示,“儘管揭示風險,投資者對固收產品的剛性兌付印象很難打破。”

面對這樣的現狀,2017年的年中會議上,恒天財富總裁也坦陳需要推動浮動收益產品的轉型。

另外,協力廠商財富管理機構在資金和客戶的獲取方式上也有所改變,從依賴線下獲客到對互聯網工具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加。

如一家旗下已有多張金融牌照的協力廠商財富管理機構,其獲客方式從最初的依賴投顧人員轉向互聯網為主,線下輔助。2017年新增客戶中來自互聯網的比例達到70%。這也呈現一種差異化走向,即客戶下沉,將所專注的客戶資產規模調降,差異化獲客。

對大眾富裕群體的看好也是主流。諾亞推出了線上平臺財富派,針對大眾富裕人士提供公募基金等投資服務。財富派在2016年的募資額約200億元。

在與協力廠商財富管理人士溝通的過程中,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從線下到線上是路徑其一,先做大線上管道,並反哺線下財富管理也是一個路徑,如好買財富等。

此外,在資產端見長的信託、券商等機構,最近在談及財富管理板塊未來發展的同時,都提到希望能夠在未來增加產品配置的豐富性,更多引入外部的產品,向平臺化發展,而不是單純做一個自己公司的產品銷售通道。不過身在其位,儘管轉型喊了一段時間,外部產品的比例仍然微乎其微。

單單就做財富管理而言,協力廠商獨立機構確有其優勢,至少如上述,資產和財富兩端都能保持自身獨立的發展。不過儘管已有先驅者開出一些路,但仍魚龍混雜,缺乏監管,作為一個行業的未來在哪,尚需觀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