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電視劇《建軍大業》出品人熊誠:就是要理直氣壯地歌頌英雄

春推會後, 廣電總局電視劇司遴選出了慶祝建軍90周年20部推薦劇碼, 其中, 電視劇《建軍大業》排在第一位。 至此, 這部從原始劇本生成至今已歷經10年的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碼正式進入大眾視野。 據悉, 該劇正處於緊張的後期製作階段, 預計今年7月底與觀眾見面。

該劇的出品人兼總製片人熊誠, 是捷成中視精彩影視文化有限公司的董事長, 獲得過“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和“全國十佳電視劇製片人”等榮譽稱號。 在今年2月底的第十一屆全國電視製片業十佳表彰大會上, 他又獲得“十佳出品人”獎項。

這些獎項含金量頗高, 足見業內對他的認可。

熊誠

捷成中視精彩以一系列帶有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的神話故事改編而成的電視劇聞名業內外, 如《天仙配》《愚公移山》《孔雀東南飛》《媽祖》《牡丹亭》等, 且將“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追求電視劇的文學魅力”作為製作電視劇的核心理念。

本次《建軍大業》的策劃、創作、拍攝過程也同樣踐行著這一理念。

與此同時, 在保持人物關係走向符合史實的基礎上, 《建軍大業》積極尋找歷史與現實社會的連接點, 重新塑造被固化程式化的偉人形象, 發揮文學魅力, 捋順情感線,

並在美術、服裝、造型、制景等方面增加可看性。

電視劇《建軍大業》片花↓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該劇初定52集體量, 從黃埔軍校講到朱毛會師, 在井岡山建立根據地後, 於古田召開會議, 統一建軍思想。 期間涉及北伐戰爭、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浴血三河壩及碧血潮汕等大小數十次戰役, 跨越大半個中國。 那麼, 該劇從確立題材、劇本創作、主創團隊搭建到選角、具體拍攝是怎麼進行的呢?獨舌記者採訪了熊誠, 請他以出品人兼總製片人的視角來全面闡述這部劇的製作過程。

熊誠接受影視獨舌專訪

堅持講中國故事, 塑造英雄形象是《建軍大業》的製作初衷

熊誠是軍校教員出身, 2003年投身影視圈, 十多年來, 他一直是圈內少有的堅守中國傳統文化的創作者。 重視文化保護, 弘揚主流價值觀, 塑造英雄形象是他堅持的創作理念, “一個國家的影視作品中看不到英雄形象, 這是悲劇;不僅看不到英雄形象, 人們還以歌頌英雄為恥, 極力追捧小鮮肉, 這更是悲劇”, 熊誠說, “近年來,

隨著國外文化的侵襲, 文化保護的重要性越發顯露了出來。 ”

近年來, 捷成中視精彩製作了《紅軍東征》《媽祖》《多情江山》《好想好想愛上你》《女怕嫁錯郎》《三八線》等不同題材類型的作品, 但都緊緊圍繞著弘揚正能量、歌頌真善美的主題。

那麼, 此次為何要選擇做《建軍大業》這樣的劇呢?熊誠說, “講中國故事,堅守信念,樹立英雄崇拜是主要考慮。同時,此前也沒有哪部劇詳細講述過共產黨為什麼建軍、怎麼建軍、建什麼樣的軍這些問題,我們想擺脫以前喊口號式的主旋律劇創作方式,用拍商業劇的思路來做這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

《建軍大業》的幕後製作團隊大部分都是軍人或轉業軍人,熊誠是工程兵出身;製作總監嵇道青和製片人蔡傳道都出身部隊,一直深耕國內軍旅劇類型,代表作有《我是特種兵》系列、《我的兄弟叫順溜》、《陸軍一號》、《井岡山》等;導演張多福曾是部隊文工團的演員,轉型做導演後,與央視一套、八套合作多次,創作了《尋路》《便衣支隊》《絕地槍王》等劇,對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比較熟悉;五位編劇分別是彭景泉、陳玉福、吳延峰、蔣衛崗、劉曉波,都是以嚴肅主流題材見長的優秀創作者;攝像師吳陽是《三八線》的攝像,化妝師張邦寵是八一廠資深化妝指導等。可以說,劇組上下都充滿“紅色”氣質。

對此,熊誠說,“選擇他們有三個原因,一是因為出身軍隊,大家都有情懷,有獻身精神;二是責任心強;三是技術水準達標,能力強。”

《建軍大業》與以往描述這段歷史的劇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故事從建立黃埔軍校開始講起。可能有人會有疑問,黃埔軍校不是國民黨的主場嗎?熊誠說,“其實不然,黃埔軍校是在蘇聯的支持下經國共雙方合作建立的,周恩來、聶榮臻、陳毅、葉劍英等都在軍校任職,也為共產黨培養了很多人才,建國後,成為元帥的5人,大將的3人,上將9人,中將9人,少將11人,比如徐向前、陳賡、葉挺、蔣先雲、林彪、羅瑞卿、許光達、周士第、宋時輪等,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參與創建黃埔軍校的最大意義是讓共產黨人認識到武裝鬥爭的重要性,為後來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裝力量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建軍大業》從黃埔軍校講起是必然的。

劇本力求創新,製作追求逼真,選角注重帶入感

除了故事背景、時間的全新角度,《建軍大業》從人物形象、故事講述方式等方面也進行了創新。“因為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我們這個劇的劇本前前後後用了10年時間,改過7、8稿。創作劇本時,我們秉持的是‘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合理虛構故事細節,讓歷史照進現實,以引起當代觀眾的共鳴”,熊誠說,“過去,這種題材的劇一般都會用歷史事件來串聯劇情,人物常常被事件淹沒了。這一次,我們想通過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來推進故事的發展。”

談到具體的創新點時,熊誠說,“一是加入情感線;二是用細節填充人物的立體感。比如毛澤東,他不再只是那個揮手講話的形象,當時他才30來歲,就像現在的很多的年輕人一樣,他有理想,有抱負,但當時的總書記陳獨秀不能理解,所以他很困惑,很挫敗,內心也很煎熬,偉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是偉人的,也有一個成長的過程,最後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文學的魅力在於虛構,但一定要有邏輯性,不能瞎編亂造,“有虛構才有了文學,有了文學才有了戲劇。因此,作為電視劇作品,虛構是不可避免的,追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戲劇性也是重要工作。不過,大的故事走向一定是跟教科書一致的,基於此,我們將公開資料進行合乎邏輯的改編,做了一些新的嘗試。”熊誠如是說道。

以歷史觀照現實,讓理想與信仰放出光芒,激發現代年輕人的熱血是《建軍大業》主創團隊的美好願望,因此,儘量想辦法讓觀眾的代入感更強。具體表現在製作和選角上。

製作方面,首先,堅持實景拍攝。其次,力求還原當時中國風貌。再次,從槍械、服裝、軍銜、舊軍隊編制等方面將逼真感做到最大化。

劇中涉及到近十個革命起義的發生地,劇組便輾轉五個省進行實景拍攝,從江蘇(常州影視城)、浙江、遼寧、江西到廣東,儘量還原歷史背景。除此之外,從臺詞、造型等方面,突出人物身份,比如,民國時期有貴族和平民之分,他們的行為特徵完全不同。最重要的是,劇組對當時軍隊的槍械、服裝等進行了複製,避免觀眾出戲。

選角方面,堅持形似和神似並重。“首先,外形一定要有這些人物的神韻,因為他們生活的時代離現在比較近,基本上都有影像資料,起碼得讓人覺得像才可以。其次,契合度要比較高,也就是神似。符合這兩條標準的演員已經很少了,最重要的還得有敬業精神,有做這件事的情懷和擔當。”熊誠說。

談到演員的表現時,熊誠說,“演員們的完成情況很好,我很欽佩他們,時間長錢又少,風餐露宿,但大家都做得很好。曹磊飾演的蔣介石最讓我驚喜,他之前沒有塑造過這樣的角色,但他演繹得人物形象很鮮明。黃海冰的毛澤東、郭廣平的周恩來、周惠林的朱德等都很不錯。”

接著,他又說,“因為出場人物多,我們組裡有名有姓的演員有300多名,這是前所未有的。這部劇是我們群策群力的成果,我很感謝他們,特別要感謝以嵇道青為首的團隊。”

據熊誠透露,電視劇《建軍大業》的投資過億,演員成本只占其中不到30%,劇本所占比重10%,剩下的基本都用在了製作上,這在當今明星天價片酬現象遍佈的影視行業,可謂清流。同時,這也為該劇的高品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原創是影視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建立文化自信是重中之重

捷成中視精彩的中國神話、傳說系列劇在當時獲得了非比尋常的影響力,由於種種原因,導致本來要把“中國傳統神話、傳說拍一遍”的計畫擱淺,熊誠坦言,“後來我們的製作手段確實落後了,化、服、道跟不上步伐,讓韓國視覺系統侵佔了螢屏,所謂甜膩系畫面佔據主流。不過,我還會繼續做中國神話、傳說劇,因為神話是中國文學的源泉,是人類最早的童話,值得被傳播、宣揚。”

自公司被並購上市以後,捷成中視精彩的道路越走越寬,談及多年的運營經驗,熊誠說,“做影視製作公司,要麼得有專案開發能力,也就是編劇資源;要麼得有具備高超能力的導演,可以形成品牌;要麼有大牌演員,有市場號召力。如果這三樣都沒有,那你得有整合三者資源的能力。”

而談到捷成中視精彩的核心競爭力時,熊誠說,“當然是原創,我本人雖然不是很出名的編劇,但這些年我公司投拍的電視劇90%都是我自己開發的劇本,或者是我來指導別人寫或者我自己親自寫,所以不像很多影視公司總跟著市場隨波逐流,永遠在跟風,原創才是生產力。”

對於某些照搬美劇故事、完全不進行特色加工甚至抄韓國劇本的行為,熊誠說,“美劇的快節奏、強情節、人物命運把控確實值得學習,但中國文化有自己的特殊性,完全按外國的辦法並不是好出路,不符合中國國情和中國觀眾的需求。所以才說一定要建立文化自信,只有文化自信了,中國人才會有自信,也才能真正講好中國故事。至於迷韓哈韓,食人牙餘,更為不恥。”

最後,在被問及與電影版《建軍大業》正面撞檔的感受時,熊誠說,“看完粗剪樣片,我對我們的作品很有信心,最重要的是,我們與電影版不是同一個視角,講述故事的方式也不完全相同,我們的電視劇篇幅長,故事容量大,情節鋪陳得開,更能吸引人。其實,我與博納的老總于冬先生也做過交流,所以,不太擔心這個問題。我對電視劇《建軍大業》會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有信心,對該劇播出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亦有期待。”

【文/jin】

版權聲明:

有觀點、有態度、有溫度的行業交流平臺

“講中國故事,堅守信念,樹立英雄崇拜是主要考慮。同時,此前也沒有哪部劇詳細講述過共產黨為什麼建軍、怎麼建軍、建什麼樣的軍這些問題,我們想擺脫以前喊口號式的主旋律劇創作方式,用拍商業劇的思路來做這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

《建軍大業》的幕後製作團隊大部分都是軍人或轉業軍人,熊誠是工程兵出身;製作總監嵇道青和製片人蔡傳道都出身部隊,一直深耕國內軍旅劇類型,代表作有《我是特種兵》系列、《我的兄弟叫順溜》、《陸軍一號》、《井岡山》等;導演張多福曾是部隊文工團的演員,轉型做導演後,與央視一套、八套合作多次,創作了《尋路》《便衣支隊》《絕地槍王》等劇,對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比較熟悉;五位編劇分別是彭景泉、陳玉福、吳延峰、蔣衛崗、劉曉波,都是以嚴肅主流題材見長的優秀創作者;攝像師吳陽是《三八線》的攝像,化妝師張邦寵是八一廠資深化妝指導等。可以說,劇組上下都充滿“紅色”氣質。

對此,熊誠說,“選擇他們有三個原因,一是因為出身軍隊,大家都有情懷,有獻身精神;二是責任心強;三是技術水準達標,能力強。”

《建軍大業》與以往描述這段歷史的劇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故事從建立黃埔軍校開始講起。可能有人會有疑問,黃埔軍校不是國民黨的主場嗎?熊誠說,“其實不然,黃埔軍校是在蘇聯的支持下經國共雙方合作建立的,周恩來、聶榮臻、陳毅、葉劍英等都在軍校任職,也為共產黨培養了很多人才,建國後,成為元帥的5人,大將的3人,上將9人,中將9人,少將11人,比如徐向前、陳賡、葉挺、蔣先雲、林彪、羅瑞卿、許光達、周士第、宋時輪等,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參與創建黃埔軍校的最大意義是讓共產黨人認識到武裝鬥爭的重要性,為後來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裝力量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因此,《建軍大業》從黃埔軍校講起是必然的。

劇本力求創新,製作追求逼真,選角注重帶入感

除了故事背景、時間的全新角度,《建軍大業》從人物形象、故事講述方式等方面也進行了創新。“因為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我們這個劇的劇本前前後後用了10年時間,改過7、8稿。創作劇本時,我們秉持的是‘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原則,合理虛構故事細節,讓歷史照進現實,以引起當代觀眾的共鳴”,熊誠說,“過去,這種題材的劇一般都會用歷史事件來串聯劇情,人物常常被事件淹沒了。這一次,我們想通過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來推進故事的發展。”

談到具體的創新點時,熊誠說,“一是加入情感線;二是用細節填充人物的立體感。比如毛澤東,他不再只是那個揮手講話的形象,當時他才30來歲,就像現在的很多的年輕人一樣,他有理想,有抱負,但當時的總書記陳獨秀不能理解,所以他很困惑,很挫敗,內心也很煎熬,偉人不是一生下來就是偉人的,也有一個成長的過程,最後是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文學的魅力在於虛構,但一定要有邏輯性,不能瞎編亂造,“有虛構才有了文學,有了文學才有了戲劇。因此,作為電視劇作品,虛構是不可避免的,追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和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戲劇性也是重要工作。不過,大的故事走向一定是跟教科書一致的,基於此,我們將公開資料進行合乎邏輯的改編,做了一些新的嘗試。”熊誠如是說道。

以歷史觀照現實,讓理想與信仰放出光芒,激發現代年輕人的熱血是《建軍大業》主創團隊的美好願望,因此,儘量想辦法讓觀眾的代入感更強。具體表現在製作和選角上。

製作方面,首先,堅持實景拍攝。其次,力求還原當時中國風貌。再次,從槍械、服裝、軍銜、舊軍隊編制等方面將逼真感做到最大化。

劇中涉及到近十個革命起義的發生地,劇組便輾轉五個省進行實景拍攝,從江蘇(常州影視城)、浙江、遼寧、江西到廣東,儘量還原歷史背景。除此之外,從臺詞、造型等方面,突出人物身份,比如,民國時期有貴族和平民之分,他們的行為特徵完全不同。最重要的是,劇組對當時軍隊的槍械、服裝等進行了複製,避免觀眾出戲。

選角方面,堅持形似和神似並重。“首先,外形一定要有這些人物的神韻,因為他們生活的時代離現在比較近,基本上都有影像資料,起碼得讓人覺得像才可以。其次,契合度要比較高,也就是神似。符合這兩條標準的演員已經很少了,最重要的還得有敬業精神,有做這件事的情懷和擔當。”熊誠說。

談到演員的表現時,熊誠說,“演員們的完成情況很好,我很欽佩他們,時間長錢又少,風餐露宿,但大家都做得很好。曹磊飾演的蔣介石最讓我驚喜,他之前沒有塑造過這樣的角色,但他演繹得人物形象很鮮明。黃海冰的毛澤東、郭廣平的周恩來、周惠林的朱德等都很不錯。”

接著,他又說,“因為出場人物多,我們組裡有名有姓的演員有300多名,這是前所未有的。這部劇是我們群策群力的成果,我很感謝他們,特別要感謝以嵇道青為首的團隊。”

據熊誠透露,電視劇《建軍大業》的投資過億,演員成本只占其中不到30%,劇本所占比重10%,剩下的基本都用在了製作上,這在當今明星天價片酬現象遍佈的影視行業,可謂清流。同時,這也為該劇的高品質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原創是影視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建立文化自信是重中之重

捷成中視精彩的中國神話、傳說系列劇在當時獲得了非比尋常的影響力,由於種種原因,導致本來要把“中國傳統神話、傳說拍一遍”的計畫擱淺,熊誠坦言,“後來我們的製作手段確實落後了,化、服、道跟不上步伐,讓韓國視覺系統侵佔了螢屏,所謂甜膩系畫面佔據主流。不過,我還會繼續做中國神話、傳說劇,因為神話是中國文學的源泉,是人類最早的童話,值得被傳播、宣揚。”

自公司被並購上市以後,捷成中視精彩的道路越走越寬,談及多年的運營經驗,熊誠說,“做影視製作公司,要麼得有專案開發能力,也就是編劇資源;要麼得有具備高超能力的導演,可以形成品牌;要麼有大牌演員,有市場號召力。如果這三樣都沒有,那你得有整合三者資源的能力。”

而談到捷成中視精彩的核心競爭力時,熊誠說,“當然是原創,我本人雖然不是很出名的編劇,但這些年我公司投拍的電視劇90%都是我自己開發的劇本,或者是我來指導別人寫或者我自己親自寫,所以不像很多影視公司總跟著市場隨波逐流,永遠在跟風,原創才是生產力。”

對於某些照搬美劇故事、完全不進行特色加工甚至抄韓國劇本的行為,熊誠說,“美劇的快節奏、強情節、人物命運把控確實值得學習,但中國文化有自己的特殊性,完全按外國的辦法並不是好出路,不符合中國國情和中國觀眾的需求。所以才說一定要建立文化自信,只有文化自信了,中國人才會有自信,也才能真正講好中國故事。至於迷韓哈韓,食人牙餘,更為不恥。”

最後,在被問及與電影版《建軍大業》正面撞檔的感受時,熊誠說,“看完粗剪樣片,我對我們的作品很有信心,最重要的是,我們與電影版不是同一個視角,講述故事的方式也不完全相同,我們的電視劇篇幅長,故事容量大,情節鋪陳得開,更能吸引人。其實,我與博納的老總于冬先生也做過交流,所以,不太擔心這個問題。我對電視劇《建軍大業》會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有信心,對該劇播出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亦有期待。”

【文/jin】

版權聲明:

有觀點、有態度、有溫度的行業交流平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