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大滇說茶1001夜之169 普洱茶20年記憶之三

大滇說茶1001夜, 繼續講述最近20多年給我留下的普洱印象。

剛開始, 先說個常識, 即省茶葉公司1976年後才開始規模生產沱茶和磚茶, 所以, 這個年份之前的茶磚或者沱茶可以無視。 神馬73厚磚的, 都是後期貨。 更有神馬70年代的鳳凰沱, 這個就跟五百年的臺地茶一樣, 純屬笑話。 所以, 有些茶友的問題, 我就不回答了。 好喝不好喝是另外一回事, 但年份真不真, 需要跟當時的時代背景相符。

有了88青 , 沉寂幾年, 之後有了92方磚, 下一個明星茶是什麼?96年真淳雅號。

這是一個劃時代的茶。 純易武大樹茶製作, 或者說選取當時處於野放狀態的易武大樹茶製作。 為什麼把這個年份定義為1996年?事實上從1994~1996年間一直有製作, 但大批交貨是在1996年。 1996年, 在臺灣拍賣, 這個茶的價格就是1000元一片。 前後6噸的真醇雅號奠定了手工石磨壓制, 純料大樹茶, 以及易武茶復興的基礎。 請注意這三點的措辭。

一、手工石磨壓制

這個工藝在解放後已經停止使用。 當時由鄉政府出面, 找到了一些老人來恢復生產。 具體由同慶號包茶學徒張世勳及知情老人余世高、許培文等, 在原政府伙房(廚房), 向李家能、廖文啟和當時正在撰寫鄉志的張毅(曾任易武區區長, 時已退休)、許壽培等人傳授普洱茶加工和包裝工藝。

因為真醇雅號的暢銷, 導致了2000年前後, 臺灣茶人大量前往易武, 推動了易武普洱茶的熱潮。 臺灣中華茶藝聯誼總會會長呂禮臻, 跟真醇雅號以及易武茶, 就這樣在上個世紀末期建立了永恆的聯繫。 而張毅也借此機會, 建立了順時興號, 成為易武茶最早的品牌之一。 在2006年之前, 易武茶裡, 順時興號在當地應該算是最大的茶莊了。

這個所謂的華山論茶是怎麼回事呢?我相信大家一定會知道《普洱壺藝》這個雜誌, 由這個雜誌在2005年組織的一次評茶活動, 其中包括了九六紫大益青餅、古雲海圓茶、九六年橙印(橙中綠)、九六年橙印(橙中橙)、九六年省公司青餅、大渡崗圓寶七子餅, 當然也包括了真醇雅號。 在這個評比中, 同樣是9年陳期, 真醇雅號奪冠。

大家會注意到, 嚴格來說, 這是純料大樹茶與拼配茶的一次對決, 也是手工茶與大廠茶的一次對決。 現在來看, 對決明顯有些不公平。 如你用大滇501的五星或者六星麻黑, 去跟大益201批的7542對比, 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公平的對比。 但在大樹茶和臺地茶、小樹茶區分不那麼嚴謹的1996年, 也許這些茶的生產製造成本都差不多,

所以才會有了這個評比。 而依據大滇的普洱茶公理:原料+工藝+儲存=陳年普洱茶。 工藝和存儲沒有問題的前提下, 原料決定勝負。 這次對比, 說明了手工石磨壓制的餅茶, 雖然不能說勝出了機器壓制, 但起碼, 手工石磨壓制的茶, 也是工藝合理的普洱茶。

二、純料大樹茶

純料大樹茶優於臺地茶小樹茶, 這個是臺灣茶人所有論述裡的共識。 從1999年鄧版的《普洱茶》到若干著述, 大家都能看出這種傾向性。 也許, 96真醇雅號是這種傾向性的源頭。 6噸的茶, 在普洱茶界這些名人大師的帶動下, 足以完成一場革命。 這種革命的感覺, 在我07年去茶山的時候, 也給過我震撼。 我一直以為, 名氣越大的茶廠, 理所當然地應該是佔據了普洱茶最優質的資源,

最好的原料。 沒想到去茶山, 看到了最好最貴的原料, 都是大廠不收的。 先是蹭了一些喝, 立刻覺得滿口留香。 平時喝慣大廠茶的我, 立即震驚, 然後就走上一條敗家的不歸路。 群裡的茶友, 應該僅僅是茶友堡壘手裡有我07年收購的大樹茶壓制餅茶。

公平的對比來說, 從茶青開始, 這就已經是不同的兩個世界了。 同一地區的茶對比, 大樹茶優於小樹臺地, 我認為已經是必然了。 但這麼簡單的一件事, 現在仍然存在爭議, 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如果從簡單的角度, 僅僅是口感來說, 誰都能得出結論。 但很多不承認這一點的人, 恰恰是業內資深的商家, 就很令人奇怪了。 同行一直笑而不語, 直到某一天, 某人說, 如果承認這一點,那麼倉庫裡幾百噸之前的茶怎麼才能賣得掉呢?

呵呵,再推論一個簡單的道理。拿一件大樹茶換一件臺地茶,估計很多人要搶破頭。但大滇說,拿一件7542換一件正宗的南糯山大樹茶、或者布朗山大樹茶,誰肯?在猛海,百分之百的人都會說:傻瓜。

三、易武茶的復興

真醇雅號帶來了易武茶的復興,而這個復興的領頭人是張毅。由易武茶,又帶動了古六大茶山茶的全面復興。在明清時期,由於交通條件所限,普洱茶生產製作不可能跨很遠地區去拼配。而在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統一經營的前提下,統一收購,統一調配原料,大規模生產,自然也只能用拼配的方式完成。所以,純料大樹和拼配並存,實際上是可以相容的兩條路線。前者註定了只能較小規模,面對少數客戶;而後者,則是服務於最廣泛的人群,屬於大宗消費品。

再度回顧順時興,無聲的語言,你讀懂了嗎?

資料附注:臺灣“真淳雅”號呂禮臻先生及彬林溪林宗祈、林耀麟兄弟(茶農),于一九九五年一起到易武區找村長張毅先生,合作生產的首批野放喬木普洱茶。平均樹齡200至300歲的茶樹,以原始曬青技術並由頭到尾全手工石模精製而成。當年有幸覓得戰前“宋聘號”唯一尚尚存在世的老師父“張官壽”先生加入指導,並按傳統老宋聘號的製作方式,使用老大黃竹葉包封。每筒茶放有大小內飛,並以“真淳雅”號為記。

【普洱品質鑒別專家推薦】

《茶藝普洱壺藝》月刊第16期最新資訊華山論茶:九六至九九年名茶評比。除“真淳雅”號,其中比試茶有九六紫大益青餅,古雲海圓茶、九六年橙印(橙中綠)、九六年橙印(橙中橙)、九六年省公司青餅、大渡崗圓寶七子餅。

比試結果,“真淳雅”號突圍而出成為這次得分最高的表表者,平均為80分以上,其中三位評茶家給85高分。九六年“真淳雅”成為優質茶的代表作,亦是近年來值得珍藏的易武區野放喬木茶餅,不可錯過。

評選者:周渝,陳淦邦、陳智同、詹順騫、黃傳芳、何景成、王欽

大滇說茶1001夜,今晚就到這裡。謝謝。OVER!

如果承認這一點,那麼倉庫裡幾百噸之前的茶怎麼才能賣得掉呢?

呵呵,再推論一個簡單的道理。拿一件大樹茶換一件臺地茶,估計很多人要搶破頭。但大滇說,拿一件7542換一件正宗的南糯山大樹茶、或者布朗山大樹茶,誰肯?在猛海,百分之百的人都會說:傻瓜。

三、易武茶的復興

真醇雅號帶來了易武茶的復興,而這個復興的領頭人是張毅。由易武茶,又帶動了古六大茶山茶的全面復興。在明清時期,由於交通條件所限,普洱茶生產製作不可能跨很遠地區去拼配。而在新中國成立後,國家統一經營的前提下,統一收購,統一調配原料,大規模生產,自然也只能用拼配的方式完成。所以,純料大樹和拼配並存,實際上是可以相容的兩條路線。前者註定了只能較小規模,面對少數客戶;而後者,則是服務於最廣泛的人群,屬於大宗消費品。

再度回顧順時興,無聲的語言,你讀懂了嗎?

資料附注:臺灣“真淳雅”號呂禮臻先生及彬林溪林宗祈、林耀麟兄弟(茶農),于一九九五年一起到易武區找村長張毅先生,合作生產的首批野放喬木普洱茶。平均樹齡200至300歲的茶樹,以原始曬青技術並由頭到尾全手工石模精製而成。當年有幸覓得戰前“宋聘號”唯一尚尚存在世的老師父“張官壽”先生加入指導,並按傳統老宋聘號的製作方式,使用老大黃竹葉包封。每筒茶放有大小內飛,並以“真淳雅”號為記。

【普洱品質鑒別專家推薦】

《茶藝普洱壺藝》月刊第16期最新資訊華山論茶:九六至九九年名茶評比。除“真淳雅”號,其中比試茶有九六紫大益青餅,古雲海圓茶、九六年橙印(橙中綠)、九六年橙印(橙中橙)、九六年省公司青餅、大渡崗圓寶七子餅。

比試結果,“真淳雅”號突圍而出成為這次得分最高的表表者,平均為80分以上,其中三位評茶家給85高分。九六年“真淳雅”成為優質茶的代表作,亦是近年來值得珍藏的易武區野放喬木茶餅,不可錯過。

評選者:周渝,陳淦邦、陳智同、詹順騫、黃傳芳、何景成、王欽

大滇說茶1001夜,今晚就到這裡。謝謝。OVER!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