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陝西修復西漢早期玉覆面 當時或已使用粘合劑固定

修復好的玉鞋

西部網訊據《儀禮•士喪禮》記載, 先秦時代的貴族在逝世後, 會用玉片來覆蓋面部, 從而起到防止靈魂出竅的目的。

這種玉覆面最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 一直延續到西漢初期。 但目前考古所見的玉覆面並不多, 尤其是西漢初期的, 全國更是只有三件。

2014年為配合項目建設, 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工作人員在米脂一處工地內清理發掘了一座漢墓, 裡面出土了全國第四件西漢初期玉覆面, 以及包括一雙玉鞋在內的若干文物。 經過提取與修復, 陝西省的文物保護工作者于近日公佈了相關資訊。

這座墓葬的主人身體表面被280片玉片覆蓋, 其中面部98片, 腳部182片。 和以往發現的用金縷、銀縷等穿墜到一起的玉覆面和玉鞋不同, 這次使用的玉片沒有穿孔(所以無從穿墜), 同時出土玉片的排列關係基本未受擾亂(埋葬時這些玉片的位置應該是固定的),

參與這次修復工作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黃曉娟推斷, 這些玉片很有可能是通過纏繞縫綴手段, 或使用了粘合劑, 才固定在織物上的。 兩千多年過去了, 屍骨無存織物腐朽, 只剩下了這些玉片。

除了防止靈魂出竅之外, 古人認為使用玉作為喪葬用品, 還能起到防腐的作用, 是身份等級的象徵。 不過很遺憾, 由於沒有其它能夠證明身份資訊的文物出土, 米脂這座漢墓的主人是誰永遠成為了一個秘。

而大概從文景之治開始, 玉覆面便逐漸的退出了歷史舞臺, 製作更為複雜的玉衣成為了玉覆面這種喪葬方式的衍生品。 目前中國出土的玉衣全部來自諸侯王爵墓葬, 所以專家表示, 最近網路上被熱炒的出現在西安某古玩市場上的玉衣,

基本可以斷定是假貨。

修復好的玉覆面

玉覆面和玉鞋出土時的狀態

文物保護工作者對其進行修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