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蘇軾身邊的三位女人

蘇軾的文學作品中有豪放的意氣, 有婉約的愛情, 有他兼濟天下的抱負, 也有他仕途失意的無奈憤懣。 他是一個情感極為複雜的人。

蘇軾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文風, 嚴重一點來看, 似乎患有輕度的精神分裂。 當然, 這事我們無法早已無法考證, 但他所處的環境以及周遭人物對他產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要對這些影響由大到小來排個順序, 其妻子自然是排在第一位的, 我們今天就來討論蘇軾的三個妻子, 看看站在古代成功男人身後的女人。

中國古代的婚姻制度與人們平時的認知有些出入, 總體上來說, 大多數人是尊重“一夫一妻”的, 所謂“三妻四妾”, 就算對權貴而言, 也算是“高配”了。 我們知道蘇氏一門, 唐宋八大家占了三位, 父子三人也都當過官, 此處不論其高位高低, 但總體上而言, 蘇家也算是貴族了。 如果把中國古代權力階層看作一個金字塔,

蘇軾在其中怎麼說也算是接近中央, 但他是尊重一夫一妻制度的——他有三位妻子。

三位妻子, 是從現代的觀點來看, 嚴格地說, 是兩位正妻及一位侍妾。 這三個女人, 雖然都沒能與蘇軾白頭偕老, 對他一生的影響卻是不可估量。

蘇軾的原配, 是出身書香門第的王弗, 琴棋書畫自不待言。 王弗是眉卅清神人, 至和元年(西元1054年)與蘇軾成婚, 時年十六歲, 至治平二年(西元1065年)在京師逝世, 年僅二十七歲。 王弗性情溫和, 敏而好學, 博聞強記, 與蘇軾郎情妾意, 羨煞旁人。 蘇軾與王弗成婚時, 年不及弱冠, 身上還是帶著少年的習氣, 他自由性靈, 卻不諳世事, 正是年少輕狂的年紀, 正合著林語堂在《蘇東坡傳》中所說的“他偶爾喝醉, 甚至常常喝醉而月夜登城徘徊”的“頑童”。 此時的蘇軾, 也正如林語堂形容的那樣, “聰明有餘而內斂不足”, 有時豁達大度, 有時卻固執難言, 為人處世還有缺處, 尚無法在混沌的官場中圓滑應對, 此時的他, 需要一個賢內助來幫扶。 他需要一個冷靜、體貼的人來幫他壓抑噴薄而出的銳氣,

也需要有人陪他走出失意時低落的心緒, 他很幸運, 因為王弗就是這樣的女子。

王弗作為蘇軾的妻子, 不僅管好家庭、養育兒子, 還在丈夫的事業上給予幫助, 她可以說是蘇軾最為信任和依賴的人, 她是值得蘇軾相濡以沫的人。 王弗博聞強記, 在蘇軾身旁聽其朗誦詩書時, 遇到蘇軾忘記了的, 還能給他以提示;王弗亦有識人之明, 在年少輕狂的蘇軾還未警醒之時, 便勸說他不要與那個投其所好的客人過多往來;她還很有遠見, 常規勸丈夫約束行為舉止, 要求他處事時儘量謹慎, 避免了一些禍患。 王弗對蘇軾助益良多, 在她患病離世之後, 蘇軾對她的思念極為深切沉痛, 蘇軾在《江城子》中深切表達了這種刻骨銘心的情感: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 自難忘。 千里孤墳, 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 塵滿面, 鬢如霜。

從後人的角度來看, 此時離王弗過世已經十年之久, 蘇軾也已經取了他的第二任妻子, 按常理來說, 應已經對亡去之人感情寡淡, 這《江城子》難免是無病呻吟之辭, 而作為一個不世出的大文豪, 自然有能讓文章看起來情深意切的功力。 其實不然, 我們來看看蘇軾作《江城子》一詞紀念亡妻的背景, 便可知這是詞人剖露內心所觸發的情感。 王弗去世的十年裡, 蘇軾在仕途上幾起幾落, 宋神宗崩逝後, 哲宗繼位, 年僅十二歲。 蘇軾受宣仁皇太后的常識, 回京任龍圖閣學士, 並為哲宗侍讀, 為小皇帝所重, 可謂前途一片光明。若是無病呻吟之流,值此春風得意之際,怎會憶起飄逝十年之久的亡妻?那個時代沒有相機、照片一說,蘇軾在詞中明言,“縱使相逢應不識”,他或許已經記不起妻子的面容,卻仍為夜夢所激,興起“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的痛感和“明月夜,短松岡”的淒涼、無奈,這樣深刻、無奈的情感,盡數凝結在了“十年生死兩茫茫”的驚悸之上。

封建時代的中國,是完全的男權社會,女性是沒有獨立人格的。其實就算現代社會,也還有這樣的封建遺毒,如女性出嫁後將夫家的姓冠在自己的名字之前組成四字名。現代如此,古代的女子更只能算是附屬物,劉備所謂“兄弟如手中,女人如衣服”雖然殘忍直接,卻是不可爭辯的事實。但在《江城子》一詞上,我們可以看出蘇軾作為一個丈夫對妻子人格的尊重,以妻子王弗為知音,這在當時的社會上絕對是一種超前的境界,王弗對他的影響,可見一斑。

其實蘇軾對王弗的情感,與其說是夫妻之情,不如說是知音之情,或者說是親情,雖然深厚、濃烈,但與愛情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現在,我們來看看蘇軾的繼室,王閏之。

王閏之是王弗的表妹,她的出身史載不詳,有人說她是進士的女兒,有人說她是村姑目不識丁,有人說她本家族顯赫,但因為某些事情流落民間,大體上來說,蘇軾取她的時候,她是沒有顯赫地位的。她嫁與蘇軾時,正值花樣年華,二十一歲的年紀,但于古人而言,卻是“老妻”了。宋代女子,十四歲就可以嫁人,這個年紀才出閣,是很少見的。蘇軾取她時,高中進士,官從六品,大文豪歐陽修曾在大庭廣眾之下對蘇軾評價極高。蘇軾風頭正盛時,卻娶了王閏之,讓人大跌眼鏡,最關鍵的是,王閏之才貌並不出眾。

這已經是個“千古奇案”,就算有什麼隱情,我們隔了一千年,肯定是挖不出來了,但這王閏之的確是個賢妻。王閏之雖與王弗是親戚,卻算不得大家閨秀,不過,王閏之雖缺少風情,卻的確是讓男人踏實溫暖的港灣。她與蘇軾走過了二十六個年頭,幾乎走完了蘇軾一生的起落,是個顧家型的女子。蘇軾在他號稱“東坡”的黃州地界,養了一頭牛,這頭牛管著他蘇家的五十畝稻田。一次牛突然病了,蘇東坡急得跳腳卻束手無策,王閏之跑過來一句“此牛發豆斑,療法當以青蒿作粥啖之”,藥到病除,不僅如此,王閏之還會給牛接生,蘇軾曾對章惇說:“勿謂僕謫居之後,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猶解接黑牡丹也”,說的就是此事,典型的“實幹家”呀!除此之外,王閏之對於王弗之子視若己出,也使得蘇軾對她好感倍增。

蘇軾自己不會醫牛,卻對妻子的本事推崇備至,曾寫詩句“子還可責同元亮,妻卻差賢勝敬通”來炫耀,不過,就算如此,蘇軾的“臭脾氣”還是引來了“河東獅吼”。“烏台詩案”一事,蘇軾雖然貴為太守,卻什麼都守不住,連帶家人都被趕得雞飛狗跳,王閏之一怒之下將蘇軾在湖州任上的詩文付之一炬——或許這也是後來人們說她是目不識丁的村姑的“依據”吧。

王閏之雖然是“賢妻良母”的典型,但只能算是顧家,雖有文學細胞,但難以與蘇軾產生共鳴,更多的類似于保姆的性質,蘇軾對她的陪伴,應是感激多於愛情的。

蘇軾的第三個女人,是沒有妻子名分的,“ 不合時宜, 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 每逢暮雨倍思卿。”據《東坡續集》記載,“東坡先生侍妾曰朝雲,字子霞,姓王氏,錢塘人,敏而好義,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若一……”王朝雲成為蘇軾侍女時,年僅十一歲,至三十四歲逝世時,蘇東坡已經六十一歲,正是唐寅所言“一樹梨花壓海棠”,但這跨越年齡界限的情感,或為蘇軾確實的愛情。

蘇東坡作為一代名士,又入仕為官,有侍姬不足為怪,在其落難再無翻身之地時,家眷、侍姬離散在所難免,而王朝雲生死不棄自然會讓他大受感動,“不似楊枝別樂天, 恰如通德伴伶元。阿奴絡秀不同老, 天女維摩總解禪。 經卷藥爐新活計, 舞衫歌扇舊姻緣。 丹成逐我三山去, 不作巫山雲雨仙。”

王朝雲從小便跟著蘇軾,耳濡目染,文學素養足與蘇軾產生共鳴,蘇軾對王閏之“孰迎我門, 孰饋我田, 已矣奈何, 淚盡目幹”的紀念,恐怕難以達到《雨中花慢》的濃烈的傷情——蘇軾寫下十數篇作品來紀念這位元志同道合、至情至愛的知己,便也可以預見了。

從王費與王閏之對蘇軾的助益來看,二人一主外事,一主庭內,有幾分封建時代“包辦婚姻”的影子,那濃烈的“十年生死”、“淚盡目幹”,是長時間相處所積累起來的親情。而王朝雲雖然擁有蘇軾最“純正”的愛情,卻仍為封建所困,她至死,也沒能成為蘇軾的第三位“妻子”。

可謂前途一片光明。若是無病呻吟之流,值此春風得意之際,怎會憶起飄逝十年之久的亡妻?那個時代沒有相機、照片一說,蘇軾在詞中明言,“縱使相逢應不識”,他或許已經記不起妻子的面容,卻仍為夜夢所激,興起“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的痛感和“明月夜,短松岡”的淒涼、無奈,這樣深刻、無奈的情感,盡數凝結在了“十年生死兩茫茫”的驚悸之上。

封建時代的中國,是完全的男權社會,女性是沒有獨立人格的。其實就算現代社會,也還有這樣的封建遺毒,如女性出嫁後將夫家的姓冠在自己的名字之前組成四字名。現代如此,古代的女子更只能算是附屬物,劉備所謂“兄弟如手中,女人如衣服”雖然殘忍直接,卻是不可爭辯的事實。但在《江城子》一詞上,我們可以看出蘇軾作為一個丈夫對妻子人格的尊重,以妻子王弗為知音,這在當時的社會上絕對是一種超前的境界,王弗對他的影響,可見一斑。

其實蘇軾對王弗的情感,與其說是夫妻之情,不如說是知音之情,或者說是親情,雖然深厚、濃烈,但與愛情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現在,我們來看看蘇軾的繼室,王閏之。

王閏之是王弗的表妹,她的出身史載不詳,有人說她是進士的女兒,有人說她是村姑目不識丁,有人說她本家族顯赫,但因為某些事情流落民間,大體上來說,蘇軾取她的時候,她是沒有顯赫地位的。她嫁與蘇軾時,正值花樣年華,二十一歲的年紀,但于古人而言,卻是“老妻”了。宋代女子,十四歲就可以嫁人,這個年紀才出閣,是很少見的。蘇軾取她時,高中進士,官從六品,大文豪歐陽修曾在大庭廣眾之下對蘇軾評價極高。蘇軾風頭正盛時,卻娶了王閏之,讓人大跌眼鏡,最關鍵的是,王閏之才貌並不出眾。

這已經是個“千古奇案”,就算有什麼隱情,我們隔了一千年,肯定是挖不出來了,但這王閏之的確是個賢妻。王閏之雖與王弗是親戚,卻算不得大家閨秀,不過,王閏之雖缺少風情,卻的確是讓男人踏實溫暖的港灣。她與蘇軾走過了二十六個年頭,幾乎走完了蘇軾一生的起落,是個顧家型的女子。蘇軾在他號稱“東坡”的黃州地界,養了一頭牛,這頭牛管著他蘇家的五十畝稻田。一次牛突然病了,蘇東坡急得跳腳卻束手無策,王閏之跑過來一句“此牛發豆斑,療法當以青蒿作粥啖之”,藥到病除,不僅如此,王閏之還會給牛接生,蘇軾曾對章惇說:“勿謂僕謫居之後,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猶解接黑牡丹也”,說的就是此事,典型的“實幹家”呀!除此之外,王閏之對於王弗之子視若己出,也使得蘇軾對她好感倍增。

蘇軾自己不會醫牛,卻對妻子的本事推崇備至,曾寫詩句“子還可責同元亮,妻卻差賢勝敬通”來炫耀,不過,就算如此,蘇軾的“臭脾氣”還是引來了“河東獅吼”。“烏台詩案”一事,蘇軾雖然貴為太守,卻什麼都守不住,連帶家人都被趕得雞飛狗跳,王閏之一怒之下將蘇軾在湖州任上的詩文付之一炬——或許這也是後來人們說她是目不識丁的村姑的“依據”吧。

王閏之雖然是“賢妻良母”的典型,但只能算是顧家,雖有文學細胞,但難以與蘇軾產生共鳴,更多的類似于保姆的性質,蘇軾對她的陪伴,應是感激多於愛情的。

蘇軾的第三個女人,是沒有妻子名分的,“ 不合時宜, 惟有朝雲能識我;獨彈古調, 每逢暮雨倍思卿。”據《東坡續集》記載,“東坡先生侍妾曰朝雲,字子霞,姓王氏,錢塘人,敏而好義,事先生二十有三年,忠敬若一……”王朝雲成為蘇軾侍女時,年僅十一歲,至三十四歲逝世時,蘇東坡已經六十一歲,正是唐寅所言“一樹梨花壓海棠”,但這跨越年齡界限的情感,或為蘇軾確實的愛情。

蘇東坡作為一代名士,又入仕為官,有侍姬不足為怪,在其落難再無翻身之地時,家眷、侍姬離散在所難免,而王朝雲生死不棄自然會讓他大受感動,“不似楊枝別樂天, 恰如通德伴伶元。阿奴絡秀不同老, 天女維摩總解禪。 經卷藥爐新活計, 舞衫歌扇舊姻緣。 丹成逐我三山去, 不作巫山雲雨仙。”

王朝雲從小便跟著蘇軾,耳濡目染,文學素養足與蘇軾產生共鳴,蘇軾對王閏之“孰迎我門, 孰饋我田, 已矣奈何, 淚盡目幹”的紀念,恐怕難以達到《雨中花慢》的濃烈的傷情——蘇軾寫下十數篇作品來紀念這位元志同道合、至情至愛的知己,便也可以預見了。

從王費與王閏之對蘇軾的助益來看,二人一主外事,一主庭內,有幾分封建時代“包辦婚姻”的影子,那濃烈的“十年生死”、“淚盡目幹”,是長時間相處所積累起來的親情。而王朝雲雖然擁有蘇軾最“純正”的愛情,卻仍為封建所困,她至死,也沒能成為蘇軾的第三位“妻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