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資料|8月全球新造船市場:四大造船地區新接訂單同比上漲

中船重工經濟研究中心 譚松

航運市場概覽

2017年8月份,Clarkson綜合運費指數為9997美元/天, 環比上升7.70%。 8月份BDI指數均值為1142點, 環比上升26.02%, BDI指數在8月初站上1000點之後一路高歌猛進, 9月18日BDI指數已到1398點, 與我們此前判斷一致, BDI指數的上漲有利於恢復市場信心, 但散貨市場運力過剩的運力仍沒有根本改善, BDI指數能否突破我們此前計算的盈虧平衡點1650點仍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8月份油船綜合運費指數為7642美元/天, 環比下降10.87%, 同比下降38.92%, 與幹散貨市場相比一半火焰一半海水, VLCC運費更是大幅下降, 5年期VLCC日均收益8月份已降低至8741美元/天,

低油價帶來的高運費已經一去不復返, 這與今年以來的VLCC訂造行情形成了鮮明對比。

8月份運費指數與2016年運費指數均值相比, 散貨船和集裝箱船的綜合運費指數有大幅增加, 分別上漲78%和25%;而油船和LPG船的綜合運費指數出現大幅下滑, 分別下跌57%和38%。

新造船市場概覽

圖1 全球新船成交量(DWT、艘數)

2017年8月份, 全球新船成交37艘, 共計163.6萬DWT, 環比7月份443.7萬DWT下降63.1%。 截止到8月份, 全球共成交3529萬DWT、1273萬CGT, 比去年同期分別上升43.6%、41.0%。 根據中船重工經研中心綜合多方資料來源, 截止到8月份全球新船成交已經達到3900萬DWT, 已接近我們2017年成交4200萬DWT,

在當時市場絕望的環境下作出4200萬DWT的判斷已屬不易, 預計2017年全年成交有望突破5000萬DWT。

造船交付方面, 2017年8月份, 全球造船交付量為63艘、408萬DWT、135.7萬CGT;截止到8月份, 全球交付7453萬DWT、2458萬CGT, 分別同比上升5.6%、0.1%。 其中, 散貨船交付3209萬DWT, 同比下降7.1%, 油船交付2831萬DWT, 同比上升30.4%, 集裝箱船交付73.9萬TEU,同比上升18.4%。

手持訂單方面, 2017年8月底全球船廠手持訂單共計1.82億DWT、7470.6萬CGT, 同比下降30.2%、23.8%。 其中, 散貨船手持訂單6212萬DWT, 同比下降41.3%, 手持訂單占散貨船船隊的比例為7.6%;油船手持訂單6772萬DWT, 同比下降21.9%, 手持訂單占油船船隊的比例為11.7%;集裝箱船手持訂單2900萬DWT,同比下降24.5%, 手持訂單占集裝箱船船隊的比例為12.5%。

8月份, 克拉克松新船價格指數為123.9點, 同比去年下降0.09%, 環比上升0.57%。 相比去年同期, 8月份氣船價格下滑3.91%, 油船價格上升0.88%,

集裝箱船價格下降0.90%, 散貨船價格上升4.22%(均為新船價格指數)。 新造船市場價格的上升除了航運市場的恢復外, 一部分原因是由於美元的貶值造成的。

圖2 克拉克松新船價格指數

船型成交結構

2017年8月, 全球新成交訂單以船型來看, 船型成交主要為三大主力船型。

其中, 散貨船成交11艘、105萬DWT、23.3萬CGT,以CGT占到本月成交的44%, 台船與臺灣中鋼集團旗下中鋼運通正式簽訂兩艘20.8萬載重噸好望角型散貨船建造合同, 並符合國際海事組織(IMO)Tier II的標準;現代越南船廠獲得沙烏地阿拉伯國家航運公司的4艘8萬DWT的散貨船, 以滿足沙特不斷增長的穀物進口需求。 集裝箱船共成交10艘、1.65萬TEU、13.9萬CGT, 成交船型全部為小型集裝箱船, 以CGT占全球成交的26%, 韓國Daesun造船承接了海豐國際的6艘1011TEU的集裝箱船訂單。 油船共成交3艘、35.8萬DWT、7.7萬CGT, 以CGT占全球成交的15%, 三星重工宣佈獲得Teekay Offshore Partners的2艘15.4萬DWT蘇伊士型穿梭油船。

圖3 2017年8月全球各主要船型成交情況(以CGT計)

截止到8月份,油船、散貨船、集裝箱船、LNG船、LPG船、豪華郵輪分別成交424萬CGT(1963萬DWT)、260萬CGT(1222萬DWT)、80萬CGT(6.14萬TEU)、117萬CGT(229萬CUM)、22萬CGT(51萬CUM)、256萬CGT(265萬GT),以CGT計分別同比上漲184%、46.5%、-59%、233%、38.7%、26.4%。

產業競爭情況

8月份,中、日、韓、歐洲船廠分別承接新船訂單17.7萬CGT、4.1萬CGT、21.3萬CGT、2.4萬CGT,分別占到全球訂單量(CGT)的33.5%、7.7%、40.3%、4.6%。中韓兩國比重較上月均有所上升,日本、歐洲有所下降。截止到8月份,中日韓歐分別累計承接422萬CGT(1334萬DWT)、109萬CGT(428萬DWT)、348萬CGT(1442萬DWT)、292.5萬CGT(24.7萬DWT),分別同比上升16%、-14%、221%、9.6%。而以日本船舶出口協會的資料來看,日本也出現了同比增長,這樣以CGT計四個主要造船地區新接訂單均同比出現上漲。

圖4 各國新接訂單市場份額(CGT)

儘管從新接訂單來看,各國均出現增長,但從綜合指標中日韓三國造船供給側景氣指數來看,三國均處於極度不景氣區間(75以下)的時間仍在拉長,儘管已經出現回暖跡象,但仍舊是磨底階段。中國造船供給側景氣指數(CTSI)8月份為58.2,三項子指標產能利用率為73%、新接訂單保障係數為44%、手持訂單保障係數僅為145%;日本造船供給側景氣指數(JTSI)8月份為62.7,三項子指標產能利用率為80%、新接訂單保障係數為21.5%、手持訂單保障係數為190%;韓國造船供給側景氣指數(JTSI)8月份為53.1,三項子指標產能利用率為77%、新接訂單保障係數為41.1%、手持訂單保障係數僅為109%。

圖5 中日韓三國造船供給側景氣指數

圖3 2017年8月全球各主要船型成交情況(以CGT計)

截止到8月份,油船、散貨船、集裝箱船、LNG船、LPG船、豪華郵輪分別成交424萬CGT(1963萬DWT)、260萬CGT(1222萬DWT)、80萬CGT(6.14萬TEU)、117萬CGT(229萬CUM)、22萬CGT(51萬CUM)、256萬CGT(265萬GT),以CGT計分別同比上漲184%、46.5%、-59%、233%、38.7%、26.4%。

產業競爭情況

8月份,中、日、韓、歐洲船廠分別承接新船訂單17.7萬CGT、4.1萬CGT、21.3萬CGT、2.4萬CGT,分別占到全球訂單量(CGT)的33.5%、7.7%、40.3%、4.6%。中韓兩國比重較上月均有所上升,日本、歐洲有所下降。截止到8月份,中日韓歐分別累計承接422萬CGT(1334萬DWT)、109萬CGT(428萬DWT)、348萬CGT(1442萬DWT)、292.5萬CGT(24.7萬DWT),分別同比上升16%、-14%、221%、9.6%。而以日本船舶出口協會的資料來看,日本也出現了同比增長,這樣以CGT計四個主要造船地區新接訂單均同比出現上漲。

圖4 各國新接訂單市場份額(CGT)

儘管從新接訂單來看,各國均出現增長,但從綜合指標中日韓三國造船供給側景氣指數來看,三國均處於極度不景氣區間(75以下)的時間仍在拉長,儘管已經出現回暖跡象,但仍舊是磨底階段。中國造船供給側景氣指數(CTSI)8月份為58.2,三項子指標產能利用率為73%、新接訂單保障係數為44%、手持訂單保障係數僅為145%;日本造船供給側景氣指數(JTSI)8月份為62.7,三項子指標產能利用率為80%、新接訂單保障係數為21.5%、手持訂單保障係數為190%;韓國造船供給側景氣指數(JTSI)8月份為53.1,三項子指標產能利用率為77%、新接訂單保障係數為41.1%、手持訂單保障係數僅為109%。

圖5 中日韓三國造船供給側景氣指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