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最難買房年,誰在詆毀樓市“金九銀十”清譽?

樓市“金九銀十”仍在, 只是立場不同, 會導致考量指標的差異, 形成大相徑庭的判斷!

月初, 一兵就發出堅定信號, 並不惜設萬元賭局, 以強調本人對“金九銀十”成色的肯定性預判。

幾天前某報以“黯淡開場”形容這個“金九銀十”的開局, 看完報導, 卻發現其間的資料和這個結論存在極大矛盾。

該篇報導援引易居研究院發佈的監測資訊, 九月上半月, 一線、二線、三線50個典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同比跌幅分別為59%、32%和30%。

且不說此資料是否準確, 但的確並沒有錯。

那麼, 我只想請問一句, 樓記有沒有對比前8個月該項資料?

今年樓市環境決定了成交會處於較不活躍的弱勢水準, 同比大幅度下跌, 是每個月都發生的事, 怎麼就能斷定9月開局“暗淡”呢?

沒有對比, 就沒有準確結論。 我們必須要看看環比資料:同是這份報導, 同是來源於同一家研究院的同一份報告, 9月上半月國內一線、二線、三線50個典型城市成交面積, 環比增幅分別為14%、-1%和8%, 雖然不夠靚麗得讓人“亮瞎眼”, 但起碼狂懟了“金九銀十暗淡開場”這一草率結論。

何況, 房地產區域特徵異常明顯, 本座犯不著關注50座城市的總體表現。 作為長期浸淫在深圳樓市的人士, 一兵更想通過深圳的資料表現, 論證“金九銀十”開局不俗、兩個月的表現仍然會閃耀的預判。

遭遇最難買房年, 對金九銀十的判斷當需以年內表現為准!

與歷史同期推出相比,

本身就是一個錯誤的立場。

眾所周知, 眾多一線、二線城市隨著開發的飽和, 新房供應處於持續減少的狀態, 一線城市的商品住宅成交, 大頭已經被二手房交易拿走, 深圳的二手和新房成交比已經達到3:1以上的水準。

所以, “同比”只是一個參考, 但無法作為衡量樓市表現的主要指標。 是不是“金九銀十”, 一定是要看9、10月份的市場走勢在該年度內的表現。 如果在年內處於一般水準, 哪怕環比大幅度增加, 也無法給出“金九銀十”的結論。

我們正在經歷的2017年, 誰都知道樓市環境是處於怎樣的狀態。 經過一輪大漲之後, 遭遇史上最嚴調控, 指望成交量同比大增本就很不現實。

更何況, 進入9月份以來, 以銀行收緊首套房貸款優惠利率、嚴控消費貸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等金融手段接踵而至, 繼續釋放國家對樓市保持強硬的信號。

這種提高置業門檻的做法, 對置業者入市心理理所當然地構成更大壓力, 會直接影響到成交。 所以, 一線城市新房成交面積環比上漲14%, 已經足見“金九銀十”成色。

再看深圳。

截止9月21日, 9月份新房成交已經達到2022套, 超過8月份全月的1984套。 即便是按平均數計, 深圳9月份新房成交基本接近3000套, 超過7月份、8月份均逾五成, 與6月份資料基本持平。 8月份, 深圳沒有1天新房成交套數超過100, 而9月份超過100套的天數已經達到10天。

若製成走勢圖, 9月份的資料將會在7、8月份的基礎上突兀而起。 但本座月初的判斷是,

9、10月份總成交套數是7000套, 平均下來超過本年度最高的6月份。 這才是真正的“金九銀十”。

但已經產生的數字明明白白, 足以說明深圳樓市已經交出了沉甸甸亮閃閃的“金九”成績。

關於媒體報導, 其中有些似乎約定俗成的現象, 官方媒體對樓市的報導多數順應輿論導向的要求, 以運行平穩、調控顯效、價格滯漲、下跌等, 持續給市場拋出樓價下降預期。 但奮鬥在一線的個人自媒體, 則多以市場中的非典型個案為聚焦點, 製造出大漲或大跌的聲音, 期望以此吸引眼球。

對於上面兩個現象, 本座傾向於對官媒的認可。 畢竟, 符合輿論導向原則, 照顧到了主流價值觀和置業者的心理訴求, 且沒有明顯的利益立場。

不過,

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太大, 全國層面的、區域層面的、城市類別層面的、城市層面的, 均需要有客觀公正的報導和評論。 很顯然, 這類報導和評論太少, 即便是幾家最具名望的研究機構, 發佈成果也常出現明顯錯漏, 給出的結論也屢現常識性錯誤。

所以, 官媒報導以此為素材, 極少對資料背後的因素進行深入挖掘, 重點選擇關鍵資料, 難免斷章取義, 導致給出的結論脫離市場的實際, 實際上給置業者提供不到合理中肯的置業引導。 反而是在城市層面, 個人自媒體可以給出詳細的建議, 甚至一對一指導。

至於置業者怎麼選, 盲從, 還是加上自己的研判, 對投資智慧也是一種考驗。

本篇短文, 是以個人名義對媒體“金九銀十”報導中錯誤觀點的批判, 肯定也有值得批判的地方,望各位看官謹慎閱讀、選擇性吸收。

肯定也有值得批判的地方,望各位看官謹慎閱讀、選擇性吸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