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王姬帶病演《新原野》,坦言《北京人在紐約》不是她最滿意的角色

采寫:新京報記者田超

新媒體編輯:何建為

很多人對於王姬的印象還停留在《北京人在紐約》中的“阿春”, 近幾年她又回歸到話劇舞臺。

9月24日晚, 隨著話劇《新原野》北京站的落幕, 王姬也長舒了一口氣, 打著點滴連演四天, 嗓子幾乎失聲。 劇中飾演王姬丈夫的閆楠說:“之前成都站演出還發高燒了, 感覺她就是六團與兒子鞠生(閆楠飾)。 劇組供圖

排演最難之處

王姬初看劇本時, 覺得這戲難排, 也難演。 “六團在舞臺上生活在現實空間的機會很少, 她常以一個自述者出現, 很多地方要站在麥克風前面面向觀眾,

就像在審判席上為自己辯解。 同時, 她又是講述者和參與者, 我覺得她在這戲中起碼有三四種身份。 最難的就是那種‘間離感’和跳躍性, 如果處理不好, 這部戲就會散掉。 ”

問到排演過程中最難把握的地方, 王姬說, 六團這個人物可能演起來費力不討好, 除了人物呈現上的“間離感”, 語言上也很糾結, “一會兒是文縐縐的語言, 一會兒是六團農村女人的語言。 我也跟萬方老師探討過, 能不能改成鄉土味重一些的語言, 但萬方老師覺得那樣就喪失了劇本本身的詩意了。 ”

王姬稱, 六團這個角色語言上很糾結。 劇組供圖

與立陶宛導演合作

來自立陶宛的導演拉姆尼·庫茲馬奈特同樣是位女性, 她沒有把這部戲的重點放在對社會環境的營造上, 年代的處理也顯得有些模糊, 而是對準了人物的性格與命運, 以及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這部戲的音樂運用豐富, 且富有層次感, 使得這個有些“間離”的劇本整體風格很統一。

馮憲珍(左)與王姬飾演一對婆媳。 劇組供圖

談到與拉姆尼導演的這次合作, 王姬感覺也很不一樣, “她很大膽用一些喜劇的東西來襯托出悲劇。 我覺得這個理念也對, 大喜和大悲是並存的, 高興之餘也有不見得所有的人都會因為六團而悲哀, 所有人都要垂頭喪氣的生活。 ”

另外, 這位歐洲導演對於人物的處理很直接,

王姬說:“可能西方人都很直接, 他們覺得愛就是愛, 恨就是很, 人物的性格也很鮮明。 同時也很細膩, 比如她讓鞠生直接躺在母親腿上, 擁抱, 這些情感可能是我們中國人已經麻木的。 不過, 有些東西她也不太理解, 比如中國人的含蓄, 有場戲是鞠生拉著六團的衣袖走, 原來設計的是鞠生拉著我的手。 我怎麼都覺得不對, 如果鞠生能拉著我的手, 那我們倆就不會這麼激烈對抗了。 ”

角色最打動人的地方

那這個人物打動人的地方在哪裡?王姬說:“從服仙、六團身上, 我能看到我外婆、母親她們身上的影子, 所以我感覺這個戲應該是向所有中國傳統女性敬禮。 ”馮憲珍扮演的“服仙”在舞臺上張弛有度, 也能讓觀眾感受到中國農村女性被生活磨礪後的樣子。

王姬說:“馮老師是特別有才氣的藝術家, 她在劇組是主意最多的, 經常有很多好點子。 ”對於六團和服仙的關係, 王姬覺得, 這對婆媳呈現了中國傳統女性的不同階段側面, 而六團也慢慢活成了服仙的樣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