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但願人長久—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演出進入倒計時 藝術家彙聚音樂殿堂

東北網3月30日訊(記者 許諾 平靜)《中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至今已走過十八個年頭, 4月1日、2日, 音樂朗誦會將作為慶祝哈爾濱大劇院一周年的演出, 再次閃耀哈爾濱大劇院的舞臺。

樂隊排練緊張進行中。

“元老”鄭小瑛執棒交響樂團:被冰城觀眾熱情感染

擔綱此次音樂朗誦會的藝術家鄭小瑛今年88歲高齡。 30日, 樂手們早早就到了排練廳進行對音, 認真的核對樂譜, 進行正式排練前的準備。 鄭小瑛精神煥發的來到排練廳開始今天的排練。

排練間歇, 鄭小瑛說本次演出的特點就在於, 與朗誦同時出現的音樂並不是背景音樂, 它們都是為這些作品專門創作的, 所以為了演出最佳效果, 必須現場演奏不能放錄音, 這些音樂也不能隨意的、單獨的演出。 “我的工作就是保證戲劇性和歌詞配合的地方要準確的契合, (詩詞和音樂)它們是一個完整的作品, 所以它有特殊的魅力,

更像是詩詞和音樂的對話, 互相烘托。 這些音樂是我們國家很多一流作曲家的作品, 是音樂和詩詞的完美結合。 所以為了保證演出效果能夠達到最佳, 每次我們都不遺餘力的反復排練。 ”

此次演出是鄭小瑛第二次在哈爾濱大劇院演出, 她回憶哈爾濱的觀眾很熱情, 哈爾濱大劇院的建築非常漂亮, 非常能激發人的藝術創造力。

談到對大劇院的期許, 鄭小瑛老師提出, 希望哈爾濱大劇院“不要做沒有工廠, 沒有車間的空殼子”, 要主動的、循序漸進的培養市民的藝術審美品味, 逐漸提高藝術欣賞水準, 這才是藝術機構的責任。 鄭小瑛老師犀利的指出:“有很多劇場斥鉅資引進了許多高端的演出, 但很多觀眾不理解作品的價值,

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 希望哈爾濱大劇院能夠有魄力、有耐心打造真正的生產型劇院。 ”

吉林省交響樂團成立於1954年, 樂團不斷加強隊伍建設, 著力于提高演奏水準, 積累演出曲目。 本次參與演出的除了吉林省交響樂團外, 還有來自哈爾濱音樂學院的三位元青年教師, 分別是豎琴高馥佳、二胡于秋陽、笛蕭孟曉潔。

“見證歷史的藝術家”方明:首個登上天安門城樓的年輕播音員

1941年, 方明出生于北京一個普通家庭, 在他那個傳播方式匱乏的年代, 廣播幾乎是人們生活中最重要的資訊接收管道。 誰也沒有想到, 學習發射專業的方明很快會跟廣播結下不解之緣。

1960年4月, 方明進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播音組之後進步飛快。

1965年, 他接到一個令他興奮的消息:到天安門城樓上轉播國慶遊行, 方明成為第一個登上天安門城樓的年輕播音員。 “工人的力量, 學生的朝氣, 兒童的天真, 都需要語言來表達出來。 ”那年我只有24歲, 能近距離地看到毛主席, 心裡別提多興奮了。 遊行的播音任務順利完成, 而在方明心中, 毛主席從身後經過的身影, 成了他一輩子最難忘的記憶

1976年9月18日是毛主席逝世的追悼會, 由方明轉播。 當時的天安門廣場上聚集了幾十萬人, 大家都低著頭, 鴉雀無聲。 現場只有方明一個人的聲音緩緩地回蕩在廣場上。 “不僅僅是廣場, 全國甚至全世界都在聽我一個人的聲音。 ”方明說, 他忽然意識到, 原來這就是歷史。 它一步一步向前走,

腳步聲有喜悅, 有沉重。

從1960年進入播音組的年輕小夥兒, 到如今已過古稀之年的老人。 如今, 他方明將登上哈爾濱大劇院的舞臺, 帶領觀眾臨聽現場版的經典, 感受中華千年詩詞絕句。

“筒子樓裡走出來的歌王”袁晨野:站在臺上就幸福

他是《唐豪瑟》中的遊吟詩人沃爾夫拉姆、《納布科》中的巴比倫國王, 同時, 他也是站在中央音樂學院講臺上談吐優雅的聲樂教授。 他有著輝煌的歷史, 曾是全國首屆歌王歌後聲樂比賽中的“歌王”, 他就是著名男中音歌唱家袁晨野。

當時, 袁晨野住的筒子樓是歌劇團的辦公樓, 白天有人辦公就得“騰地兒”, 晚上等大家都下班了自己才能去睡覺。 “我和樓上的指揮許知俊關係很好, 家裡有電視機、錄影機。 我有時候去他家蹭飯,還經常一起看歌劇、卡拉揚指揮的交響樂。”

袁晨野曾說,世界歌劇寶庫中常演的歌劇經典有二百多部,自己只唱過三十多部以及《趙氏孤兒》《山村女教師》《原野》幾部中國原創歌劇,“除了唱過的經典劇碼,我每年還要演出一兩部新歌劇,新的角色、不同的語言,我得時刻拿自己當個小學生。我這兩年剛演過了《安德列謝尼埃》和《唐豪瑟》,現在手上又拿著《戰爭與和平》的俄語譜子,時刻不能讓自己鬆口氣兒。儘管很累,但是站在歌劇舞臺上我很幸福。”

“朗讀者”喬榛:七次經歷生死沒服輸過

提起喬榛,大家並不陌生,聽到他的聲音,就更加熟悉了。在《魂斷藍橋》、《葉塞尼婭》、《生死戀》、《紅衣主教》、《寅次郎的故事》、《安娜·卡列尼娜》、《苔絲》、《國家利益》等影片中給大家留下了無數令人難忘的聲音,很多人都是聽著他的聲音長大的。在央視熱播的《朗讀者》舞臺上,喬榛講述了自己在妻子的陪伴下抗擊病魔,擊退癌症的感人故事。

1985年,喬榛被確診患上了泌尿系統惡性腫瘤,幸虧發現得早,他及時切除了腫瘤並進行了長期的化療。1996年,喬榛的癌症復發,在家人的陪伴下他再次痊癒了。1999年,喬榛的癌細胞擴散到了骨骼,這次化療的痛苦加倍。但他在妻子的精心照料和陪伴下奇跡般地又一次戰勝了病魔。喬榛動情地說:“沒有她,我活不到今天,她就是我的妻子唐國妹。”

喬榛說,自己腰椎上的“黑色”漸漸消失了,讓所有人吃了一驚。面對抵抗病魔的奇跡,喬榛歸結出了兩個原因,一個是來自家庭的關懷。第二個原因,就是心裡憋著一股勁兒,覺得還有好多事兒沒做,放不下。

2009年因突發腦梗阻導致左半身癱瘓,在和病魔鬥爭19個月之後。由於還沒有完全恢復,需要借助輪椅才能行走。當晚的演出,濮存昕將坐著輪椅的喬榛推上舞臺,台下所有觀眾都為之動容,全體起立致敬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濮存昕:40歲後才知道收拾自己的嘴

“要表演,就要讀書、要創作,這成了我給自己補養文化的動力。”在近期央視的《朗讀者》節目中,著名演員濮存昕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曾經幫自己做手術的大夫。

在他看來,文化傳承是的重要的環節。有人問他:“人藝為什麼老演那幾部戲?”他說:“觀眾五年一撥、五年一撥,我們希望懷有向好向善的心的年輕人,一撥撥看下去。就像白居易、李白、杜甫、屈原還得讓後面的人知道,你今天就得念李白的詩。我們必須要今天做特別有意義的事情,只要你本真的生命投入進去了,你就是在創新,你的生命是不能辱的,你是在有尊嚴地做傳承的事情。”

我有時候去他家蹭飯,還經常一起看歌劇、卡拉揚指揮的交響樂。”

袁晨野曾說,世界歌劇寶庫中常演的歌劇經典有二百多部,自己只唱過三十多部以及《趙氏孤兒》《山村女教師》《原野》幾部中國原創歌劇,“除了唱過的經典劇碼,我每年還要演出一兩部新歌劇,新的角色、不同的語言,我得時刻拿自己當個小學生。我這兩年剛演過了《安德列謝尼埃》和《唐豪瑟》,現在手上又拿著《戰爭與和平》的俄語譜子,時刻不能讓自己鬆口氣兒。儘管很累,但是站在歌劇舞臺上我很幸福。”

“朗讀者”喬榛:七次經歷生死沒服輸過

提起喬榛,大家並不陌生,聽到他的聲音,就更加熟悉了。在《魂斷藍橋》、《葉塞尼婭》、《生死戀》、《紅衣主教》、《寅次郎的故事》、《安娜·卡列尼娜》、《苔絲》、《國家利益》等影片中給大家留下了無數令人難忘的聲音,很多人都是聽著他的聲音長大的。在央視熱播的《朗讀者》舞臺上,喬榛講述了自己在妻子的陪伴下抗擊病魔,擊退癌症的感人故事。

1985年,喬榛被確診患上了泌尿系統惡性腫瘤,幸虧發現得早,他及時切除了腫瘤並進行了長期的化療。1996年,喬榛的癌症復發,在家人的陪伴下他再次痊癒了。1999年,喬榛的癌細胞擴散到了骨骼,這次化療的痛苦加倍。但他在妻子的精心照料和陪伴下奇跡般地又一次戰勝了病魔。喬榛動情地說:“沒有她,我活不到今天,她就是我的妻子唐國妹。”

喬榛說,自己腰椎上的“黑色”漸漸消失了,讓所有人吃了一驚。面對抵抗病魔的奇跡,喬榛歸結出了兩個原因,一個是來自家庭的關懷。第二個原因,就是心裡憋著一股勁兒,覺得還有好多事兒沒做,放不下。

2009年因突發腦梗阻導致左半身癱瘓,在和病魔鬥爭19個月之後。由於還沒有完全恢復,需要借助輪椅才能行走。當晚的演出,濮存昕將坐著輪椅的喬榛推上舞臺,台下所有觀眾都為之動容,全體起立致敬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濮存昕:40歲後才知道收拾自己的嘴

“要表演,就要讀書、要創作,這成了我給自己補養文化的動力。”在近期央視的《朗讀者》節目中,著名演員濮存昕以一篇老舍散文節選《宗月大師》致謝曾經幫自己做手術的大夫。

在他看來,文化傳承是的重要的環節。有人問他:“人藝為什麼老演那幾部戲?”他說:“觀眾五年一撥、五年一撥,我們希望懷有向好向善的心的年輕人,一撥撥看下去。就像白居易、李白、杜甫、屈原還得讓後面的人知道,你今天就得念李白的詩。我們必須要今天做特別有意義的事情,只要你本真的生命投入進去了,你就是在創新,你的生命是不能辱的,你是在有尊嚴地做傳承的事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