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秋分後,喝“三茶”,吃“三菜”,做好三件事,一年不生病!

今日秋分, 太陽黃經180度, 陽光直射赤道, 晝夜平分, 是天氣由熱轉涼的分水嶺。

秋在四時中, 對應五行中的金, 故人們也將秋天稱為金秋。

清代紫靜儀《秋分日憶用濟》寫"燕將明日去, 秋向此時分", 便是"金氣秋分"之象。

秋分有哪些習俗?

— 秋祭月—

古有“春祭日, 秋祭月”之說,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 現在的中秋節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 由於月宮中的嫦娥是女子, 因此有“惟供月時, 男子多不叩拜”, 即民諺所說“男不拜月”傳統。

— 吃秋菜—

嶺南地區有個不成節的習俗, 叫做“秋分吃秋菜”。

秋菜是一種野莧菜, 鄉人稱之為“秋碧蒿”。 采回的秋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 名曰“秋湯”。

— 送秋牛—

秋分時分便會出現挨家送秋牛圖的人。

“秋牛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節氣,

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

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 主要說些秋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 言詞雖隨口而出, 卻句句有韻動聽。 俗稱“說秋”, 說秋人便叫“秋官”。

— 粘雀子嘴—

秋分時節, 在廣大的農村還有煮湯圓吃的習俗。

秋分這一天, 農民都放下手中的農活,

在家裡做湯圓吃。 除了自己食用外, 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 用細竹叉扡著置於室外田邊地坎, 這就是“粘雀子嘴”, 以免雀子破壞莊稼。

— 放風箏—

秋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 尤其是秋分當天, 大人們也參與。

金秋時節, 肝膽系統、呼吸系統及心腦血管系統疾病的發病概率會增大, 要特別注意養護。

秋分後, 喝“三茶”, 解體渴, 補氣津

秋分時節, 人體陽氣有夏季的向外宣發改為向內收斂, 出現陽氣減弱, 陰氣增強的趨勢, 此時的養生尤為重要, 平補, 即平衡人體陰陽變化, 平補氣津。

金秋時節, 空氣濕度有所減少, 皮膚、鼻、咽容易感覺乾燥, 不少人會發現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等一系列惱人的症狀開始時不時“騷擾”自己一番, 這些現象就是典型的中“秋燥”。 解決秋燥, 可以喝三種茶飲。

喝:尾參茶,滋陰潤肺,生津止咳

泡一杯尾參茶泡水,用鼻子對準茶杯吸入水蒸氣,每次5分鐘左右,然後飲茶即可,早晚各1次。(有氣管炎者直接飲茶即可)

尾參,又叫玉竹,《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皆將其列為上品。男女老少皆宜,其補益作用可與人參、黃芪相比。是國家衛生部首批公開的30種既是藥品又是食品的物品之一。

《中藥大辭典》記載現代臨床應用尾參強調其:“滋陰潤肺,生津止渴,養胃之功”。有滋養鎮靜神經和強心的作用,對肺陰虛所致的乾咳少痰,咽幹舌燥和溫熱病後期,或因高燒耗傷津液而出現的津少口渴,食欲不振,胃部不適等症具有效。

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尾參含有對人體有保健作用的多種甙類和氨基酸、鋅、錳等營養物質,具有保護心臟、血管,清理體內垃圾,延緩衰老等作用。

喝:金蒲菊茶,清熱去火,養肝明目

取蒲公英根2.2g,菊花0.5g,金銀花0.3g製成金蒲菊茶包,每天取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可反復沖泡2-3次!

蒲公英歸肝、胃經,可保肝利膽,善於清肝、胃熱,去火消炎。凡肝中鬱熱所見的急躁易怒、口苦口幹口臭、咽喉疼痛、小便短赤等,均可加用蒲公英。

菊花味辛甘苦,能清肝火,又能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對肝火旺、用眼過度的眼睛乾澀有很好的效果。臨床上常與蒲公英配合適用,清熱解毒。

金銀花性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能清熱解毒,可改善口臭,清除體內毒素,預防和抑制痘痘和暗瘡生長。

喝:蒲公英玉竹桔梗茶,宣肺生血,祛痰止咳

將蒲公英根、菊苣、桔梗、玉竹按2:2:1:1比例製成蒲公英玉竹桔梗茶,每日沖泡。

蒲公英具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稱,能夠消除口腔炎症,桔梗宣肺生血,有非常顯著的祛痰、止咳、利咽作用;玉竹可治咽幹舌燥,對肺陰虛所致的乾咳少痰,咽幹舌燥,對肺結核咳嗽等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菊苣可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增強免疫力;此四者搭配對慢性支氣管炎及慢性潰瘍有一定的預防與治療效果,非常適合金秋時節作為代茶飲飲用。

秋分後,吃三菜,益氣生津,去火消炎

一:木耳炒蝦仁

黑木耳是養陰生津、益氣的食物,是秋季不容錯過的鮮味。

先將蝦用蛋清、豆粉及味精等調勻,倒入燒熱的麻油鍋內炸熟。濾去油,加入木耳、紅辣椒、青豆等,翻炒幾下即成。

二:清蒸螃蟹

秋風起,螃蟹肥,據《隨息居飲食譜》記載,蟹“能補骨髓、滋肝陰、充胃液,養筋活血”,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此外,螃蟹還富含蛋白質。

俗話說“螃蟹上席百味淡”,螃蟹的美味在於保留其鮮味,因此,吃螃蟹最好的還是清蒸。

蒸熟後,配上用香醋與薑末、醬油調好的佐料,吃的時候,掀開蟹蓋,蟹膏如玉,蟹黃似金,入口鮮而肥、甘而膩。

三:涼拌蒲公英

從中醫理論上講,用作清肝明目的蒲公英,應該是秋季長果實後的藥效最佳。

一般,秋季的蒲公英恰好新長出一茬,食用的口感和入藥效果為全年最好。新鮮的婆婆丁深受大家的喜愛,金秋時節錯過之後,就要再等一年了哦!

蒲公英是微苦的,涼拌著很好吃,因為它有很好的清肝解毒功能,很適合肝火旺盛,容易燥熱的人食用。

洗淨的蒲公英葉莖焯水後,冷水沖涼,佐以辣椒油、味精、鹽、香油、醋、蒜泥等,就是一款清脆爽口的蒜蓉蒲公英。

餐桌上擺這樣一盤色澤翠綠,味道鮮美的菜肴,一定會讓家人胃口大開的。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口味加入其他作料,做成其他風味的涼拌蒲公英。

秋分後,做好三件事,健康一整年

第一件:防腹瀉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分之後晝夜溫差開始增大,在飲食方面就要注意了,少貪涼的、冰凍的水果和飲料,否則很容易引起腹瀉,還有可能是“胃腸型”感冒,出現發燒、流鼻涕,上吐下瀉等症狀。

第二件:防過敏

秋燥不僅使人感覺不舒服,還會誘發感冒、咽炎、鼻炎等疾病。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秋天飲食調養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為重。

第三件:防感冒

秋分時節,天氣轉涼,早晚溫差大,要時刻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服,並進行必要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切勿讓自己大汗淋漓,以預防感冒等疾病的發生。

秋分時節,注意不讓自己生病,健健康康度過一冬天!這個季節感冒,冬天更易生病!

喝:尾參茶,滋陰潤肺,生津止咳

泡一杯尾參茶泡水,用鼻子對準茶杯吸入水蒸氣,每次5分鐘左右,然後飲茶即可,早晚各1次。(有氣管炎者直接飲茶即可)

尾參,又叫玉竹,《神農本草經》《本草綱目》皆將其列為上品。男女老少皆宜,其補益作用可與人參、黃芪相比。是國家衛生部首批公開的30種既是藥品又是食品的物品之一。

《中藥大辭典》記載現代臨床應用尾參強調其:“滋陰潤肺,生津止渴,養胃之功”。有滋養鎮靜神經和強心的作用,對肺陰虛所致的乾咳少痰,咽幹舌燥和溫熱病後期,或因高燒耗傷津液而出現的津少口渴,食欲不振,胃部不適等症具有效。

現代醫學研究也表明,尾參含有對人體有保健作用的多種甙類和氨基酸、鋅、錳等營養物質,具有保護心臟、血管,清理體內垃圾,延緩衰老等作用。

喝:金蒲菊茶,清熱去火,養肝明目

取蒲公英根2.2g,菊花0.5g,金銀花0.3g製成金蒲菊茶包,每天取一包,熱水沖泡代茶飲,可反復沖泡2-3次!

蒲公英歸肝、胃經,可保肝利膽,善於清肝、胃熱,去火消炎。凡肝中鬱熱所見的急躁易怒、口苦口幹口臭、咽喉疼痛、小便短赤等,均可加用蒲公英。

菊花味辛甘苦,能清肝火,又能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對肝火旺、用眼過度的眼睛乾澀有很好的效果。臨床上常與蒲公英配合適用,清熱解毒。

金銀花性自古被譽為清熱解毒的良藥,能清熱解毒,可改善口臭,清除體內毒素,預防和抑制痘痘和暗瘡生長。

喝:蒲公英玉竹桔梗茶,宣肺生血,祛痰止咳

將蒲公英根、菊苣、桔梗、玉竹按2:2:1:1比例製成蒲公英玉竹桔梗茶,每日沖泡。

蒲公英具有天然抗生素的美稱,能夠消除口腔炎症,桔梗宣肺生血,有非常顯著的祛痰、止咳、利咽作用;玉竹可治咽幹舌燥,對肺陰虛所致的乾咳少痰,咽幹舌燥,對肺結核咳嗽等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菊苣可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增強免疫力;此四者搭配對慢性支氣管炎及慢性潰瘍有一定的預防與治療效果,非常適合金秋時節作為代茶飲飲用。

秋分後,吃三菜,益氣生津,去火消炎

一:木耳炒蝦仁

黑木耳是養陰生津、益氣的食物,是秋季不容錯過的鮮味。

先將蝦用蛋清、豆粉及味精等調勻,倒入燒熱的麻油鍋內炸熟。濾去油,加入木耳、紅辣椒、青豆等,翻炒幾下即成。

二:清蒸螃蟹

秋風起,螃蟹肥,據《隨息居飲食譜》記載,蟹“能補骨髓、滋肝陰、充胃液,養筋活血”,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此外,螃蟹還富含蛋白質。

俗話說“螃蟹上席百味淡”,螃蟹的美味在於保留其鮮味,因此,吃螃蟹最好的還是清蒸。

蒸熟後,配上用香醋與薑末、醬油調好的佐料,吃的時候,掀開蟹蓋,蟹膏如玉,蟹黃似金,入口鮮而肥、甘而膩。

三:涼拌蒲公英

從中醫理論上講,用作清肝明目的蒲公英,應該是秋季長果實後的藥效最佳。

一般,秋季的蒲公英恰好新長出一茬,食用的口感和入藥效果為全年最好。新鮮的婆婆丁深受大家的喜愛,金秋時節錯過之後,就要再等一年了哦!

蒲公英是微苦的,涼拌著很好吃,因為它有很好的清肝解毒功能,很適合肝火旺盛,容易燥熱的人食用。

洗淨的蒲公英葉莖焯水後,冷水沖涼,佐以辣椒油、味精、鹽、香油、醋、蒜泥等,就是一款清脆爽口的蒜蓉蒲公英。

餐桌上擺這樣一盤色澤翠綠,味道鮮美的菜肴,一定會讓家人胃口大開的。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口味加入其他作料,做成其他風味的涼拌蒲公英。

秋分後,做好三件事,健康一整年

第一件:防腹瀉

“一場秋雨一場寒”,秋分之後晝夜溫差開始增大,在飲食方面就要注意了,少貪涼的、冰凍的水果和飲料,否則很容易引起腹瀉,還有可能是“胃腸型”感冒,出現發燒、流鼻涕,上吐下瀉等症狀。

第二件:防過敏

秋燥不僅使人感覺不舒服,還會誘發感冒、咽炎、鼻炎等疾病。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秋天飲食調養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為重。

第三件:防感冒

秋分時節,天氣轉涼,早晚溫差大,要時刻注意天氣變化,及時添加衣服,並進行必要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切勿讓自己大汗淋漓,以預防感冒等疾病的發生。

秋分時節,注意不讓自己生病,健健康康度過一冬天!這個季節感冒,冬天更易生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