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嚴守精品工程路線,15條細部做法疏漏分析

追求精品工程卓越品質是一流建築企業的目標, 如何才能建造出技術過硬, 水準較高的精品工程呢?這裡總結了工程建設各分部分項工程的細部做法重點, 絕對不容錯過!

基礎工程

疏漏分析 

首層隔牆下應設鋼筋混凝土基礎梁或基礎, 不得直接將隔牆放置在建築地面上, 不得採用將原建築地面中的混凝土墊層加厚(元寶基礎)作為隔牆基礎的做法, 否則首層隔牆自身發生沉降, 牆身出現沉降裂縫。

做法建議

No.1 土方開挖

(1)土方開挖基底控制標高要引至基坑內, 在基槽側壁作出標誌。

(2)將基礎周邊1m範圍內的基底清理乾淨,

墊層砌防水保護牆。

No.2 土方回填

(1)回填土一般選用含水量在10%左右的乾淨粘性土。 若土過濕, 要進行晾曬或摻入幹土、白灰等處理;若土含水量偏低, 可適當灑水濕潤。

(2)分段填夯時, 交錯處做成階梯形, 上下接搓距離不小於1.0m。 基坑回填應在相對兩側或四周同時進行, 基礎牆兩側標高不可相差太多;回填土採用機械回填, 分層碾壓, 牆角處採用蛙式打夯機分層夯實。

鋼筋工程

疏漏分析 

鋼筋工程的疏漏處主要是綁紮不規範和個別做法不到位, 體現在綁紮的綁扣成形與馬凳間距等。

做法建議

No.3 牆體鋼筋綁紮細部做法

(1)底板鋼筋施工時嚴格按照工藝流程, 基礎底板鋼筋主筋採用設計要求的連接接頭, 集水坑彎折處或底板邊緣處鋼筋構造要求應符合圖紙或圖集要求。

(2)鋼筋綁紮前, 先在基礎墊層上畫出每一道鋼筋分檔線, 第一檔出牆邊50mm, 然後依據鋼筋位置線擺放、綁紮底板下鐵。

(3)多層排列的基礎梁受力鋼筋相鄰兩排鋼筋之間墊以短鋼筋, 淨距不小於25mm且不小於下排鋼筋直徑。

箍筋的接頭(彎鉤疊合處)沿受力方向錯開設置, 箍筋轉角與受力鋼筋交叉點均紮牢, 綁紮箍筋時綁扣相互間成八字形。

(4)在板底對應方向的鋼筋上放置馬凳, 馬凳間距按技術交底要求佈置。

(5)所有鋼筋交錯點均綁紮, 且必須牢固。 同一水準直線上相鄰綁扣呈八字形, 朝向混凝土體內部, 同一直線上相鄰綁扣露頭部分朝向正反交錯。

No.4 牆體鋼筋施工

(1)工藝流程應注意預檢驗線和檢查調整立筋的位置, 不可忽視自檢、專檢(應在合格處則打上標記)。

(2)牆體鋼筋若技術交底要求為雙向鋼筋網, 則應確保豎筋在內, 水準筋在外, 採用搭接的方法進行鋼筋連接, 搭接長度按設計和規範要求, 接頭相互錯開不小於500mm,

同一截面鋼筋接頭率不大於50%。 雙排筋之間, 梅花佈置拉筋。

(3)牆體鋼筋綁紮時, 先綁2~4根豎筋, 並畫好分檔標誌, 然後於下部及齊胸處綁兩根橫筋定位, 並在橫筋上畫好分檔標誌, 然後綁其餘豎筋, 最後綁其餘橫筋。

(4)牆體鋼筋逐點綁紮, 搭接處至少綁3道獨立扣;剪力牆水準筋按設計要求搭接。 牆內直徑18mm以上豎向筋採用直螺紋連接。 直螺紋接頭第一步出板面不小於500mm, 第二步接頭高出第一步35d, 相互錯開。

(5)當牆體長度大於3m時, 為了牆體豎向及水準鋼筋位置的準確性, 要求加設豎向及水準鋼筋定位梯子筋。

(6)剪力牆豎向定位筋時為保證牆體雙層鋼筋橫平豎直, 間距均勻正確, 採用梯形支撐筋, 梯形支撐筋直徑不宜小於12mm。

支撐筋在牆頂通長設置, 在垂直方向上共設置三道, 第一道離地200mm, 第二道設在牆體中間, 最上面一道設置在板面上。

範本工程

疏漏分析 

範本工程較易忽視的地方是銜接處理, 為保證混凝土的成型品質, 範本從選型到安置均應滿足技術交底要求, 然而由於一些操作不當或疏漏, 容易導致範本漏漿,或者在拆除範本時影響混凝土成型品質。

做法建議

No.5 地下牆體範本安裝細部做法

(1)外牆體根部範本的細部處理

外牆範本製作時,長度比該結構層高尺寸增加50~100mm,範本最下沿通長貼雙面海綿膠條,合模前將牆面清理乾淨。

(2)牆體陰角範本的細部處理:

牆體轉角範本必須拼縫嚴密、順直,從而保證混凝土的成型品質。

(3)地下牆體定型木範本細部做法:牆體範本採用1220mm×2440mm×15mm多層板,根據牆體實際尺寸,確定範本的塊數及尺寸。

No.6 地上牆體範本安裝細部做法

外牆大範本硬架必須按標高水準控制線支設,木方與牆體之間用海棉條封堵,防止漏漿。 樓梯間牆體大範本必須加高至頂板上平,此處牆體不允許出現兩道施工縫。

No.7 頂板、梁範本拼裝細部處理

結構頂板、梁均用15mm厚多層板。施工中各層彈出每個軸跨立杆排向間距線。確保每根立杆的位置自上而下貫通立杆下均應鋪設墊木。

頂板主龍骨100mm×100mm的方木間距1200mm,次龍骨50mm×100mm的方木250mm,方木必須雙面刨光。梁主龍骨直徑48mm鋼管,次龍骨50mm×100mm的方木,間距不大於200mm,梁側模壓底模,板底模壓梁側模,梁底模增加一根鋼管支撐。在梁端設置一清掃口。樓板範本當採用單塊就位時,宜以每個鋪設單元從四周先用陰角範本與牆、梁範本連接,然後向中央鋪設,L>4m時板範本應起拱L/400,L>1.2m的懸挑板懸挑端起拱L/200,起拱部位為中間起拱,四周不起拱。頂板與牆體交接處採用靠牆木方加海綿條封堵,防止漏漿。

混凝土工程

疏漏分析 

混凝土的通病有不良裂縫、蜂窩、麻面等,但真正難以預防和控制的是特殊情況下的混凝土強度,混凝土墊層處理,添加劑的靈活運用等。

建議做法

No.8 施工週期長的混凝土強度控制

施工週期較長的大體積混凝土(如地下室底板、外牆等),設計時宜考慮混凝土的後期強度,可採用不少於60d齡期的混凝土強度。

No.9 混凝土墊層的錯誤做法

首層隔牆下應設鋼筋混凝土基礎梁或基礎,不得直接將隔牆放置在建築地面上,不得採用將原建築地面中的混凝土墊層加厚作為隔牆基礎的做法。

No.10 防水要求的混凝土外加劑

有防水要求的屋面板結構混凝土內添加抗裂纖維,添加由設計單位確定。

屋面及防水工程

疏漏分析 

屋面防水處理時,卷材防水屋面的基層與突出屋面的結構連接處以及基層的轉角處應做成圓弧狀。然而變形縫及煙囪處容易被忽視;圓弧半徑也未按照不同材料的要求進行留置。

做法建議

No.11 防水基層處理

卷材防水屋面的基層與突出屋面的結構(女兒牆、立牆、天溝牆、變形縫、煙囪等)連接處以及基層的轉角處(水落口、天溝、檐溝、屋脊等)均應做成圓弧。圓弧半徑,對瀝青防水卷材為100~150mm;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為50mm;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為20mm。

No.12 天鉤、檐溝部位的卷材鋪貼

鋪貼天鉤、檐溝卷材時,宜順天溝、檐溝方向,減少搭接。卷材(塗膜)防水層在天溝、檐溝與屋面交接處、泛水、陰陽角等部位,應增加卷材(塗膜)附加層。天溝、檐溝與屋面交接處的附加層宜空鋪,空鋪的寬度為200mm。

No.13 防水卷材的收頭處理

(1)卷材防水屋面的泛水構造為:當牆體為磚牆時,卷材收頭可直接鋪壓設備基礎和柱子四周。水泥砂漿面層分格縫間距不應大於1m,細石混凝土面層分格縫間距不應大於3m,保護層採用地磚等塊材鑲貼時,分格縫間距一般為6m,縫寬20mm,縫內嵌入密封防水材料。

(2)分隔縫嵌縫密實、光滑、無毛刺,分隔縫兩側板塊高低差符合規範要求。

(3)女兒牆內側面牆面抹灰長度超過6m時,設分隔縫。屋面分隔縫和女兒牆分隔縫力求對縫。

(4)檐溝兩側,女兒牆根部要按要求留置分隔縫。出氣孔墩四周要設置分隔縫。

隱蔽工程

疏漏分析 

隱蔽工程難在操作規範,管線排布如果與圖紙不符,材料或用量若與交底檔規定不同,則容易導致在後期使用時出現隱患。

做法建議

No.14 做法規範,安裝可靠

(1)電線管在轉彎處統一設置過路盒,且接地連接可靠。橋架與配電箱之間採用KBG電線管連接,成排安裝,整齊一致,接地明顯可靠。 

(2)成排管道安裝,法蘭設置錯位,間距均勻,合理美觀。走廊上各種橋架、管道安裝採用共用支架,走向佈置合理,結構緊湊。

(3)管道、橋架安裝隨建築物弧度彎曲成弧形。成排KBG電線管與橋架連接,間距均勻,彎曲半徑一致,接地明顯可靠。 

(4)成排KBG電線管與橋架連接,間距均勻,彎曲半徑一致,接地明顯可靠。

No.15 排布有序,標識清晰

(1)牆面成排線盒,標高一致,排列整齊美觀。吊頂內風管、水管、橋架、線管排布橫平豎直,上下錯落有致。

(2)走廊吊頂內各種管道採用支架共設,支架接地明顯,標識清楚。

(3)各種管道、橋架排列整齊,安排到位,橋架與橋架、橋架與支架之間跨接規範,標識齊全。 

(4)電氣配管橫平豎直,接地跨接可靠,防腐到位。橋架與橋架、橋架與支架之間跨接規範,標識齊全。 

(5)風管、水管排布錯落有致,安裝規範合理,且穿牆處均安裝有預留套管。 

陝西省建築業協會編輯整理

“建築智慧讓建築人工作更簡單,生活更快樂!”

容易導致範本漏漿,或者在拆除範本時影響混凝土成型品質。

做法建議

No.5 地下牆體範本安裝細部做法

(1)外牆體根部範本的細部處理

外牆範本製作時,長度比該結構層高尺寸增加50~100mm,範本最下沿通長貼雙面海綿膠條,合模前將牆面清理乾淨。

(2)牆體陰角範本的細部處理:

牆體轉角範本必須拼縫嚴密、順直,從而保證混凝土的成型品質。

(3)地下牆體定型木範本細部做法:牆體範本採用1220mm×2440mm×15mm多層板,根據牆體實際尺寸,確定範本的塊數及尺寸。

No.6 地上牆體範本安裝細部做法

外牆大範本硬架必須按標高水準控制線支設,木方與牆體之間用海棉條封堵,防止漏漿。 樓梯間牆體大範本必須加高至頂板上平,此處牆體不允許出現兩道施工縫。

No.7 頂板、梁範本拼裝細部處理

結構頂板、梁均用15mm厚多層板。施工中各層彈出每個軸跨立杆排向間距線。確保每根立杆的位置自上而下貫通立杆下均應鋪設墊木。

頂板主龍骨100mm×100mm的方木間距1200mm,次龍骨50mm×100mm的方木250mm,方木必須雙面刨光。梁主龍骨直徑48mm鋼管,次龍骨50mm×100mm的方木,間距不大於200mm,梁側模壓底模,板底模壓梁側模,梁底模增加一根鋼管支撐。在梁端設置一清掃口。樓板範本當採用單塊就位時,宜以每個鋪設單元從四周先用陰角範本與牆、梁範本連接,然後向中央鋪設,L>4m時板範本應起拱L/400,L>1.2m的懸挑板懸挑端起拱L/200,起拱部位為中間起拱,四周不起拱。頂板與牆體交接處採用靠牆木方加海綿條封堵,防止漏漿。

混凝土工程

疏漏分析 

混凝土的通病有不良裂縫、蜂窩、麻面等,但真正難以預防和控制的是特殊情況下的混凝土強度,混凝土墊層處理,添加劑的靈活運用等。

建議做法

No.8 施工週期長的混凝土強度控制

施工週期較長的大體積混凝土(如地下室底板、外牆等),設計時宜考慮混凝土的後期強度,可採用不少於60d齡期的混凝土強度。

No.9 混凝土墊層的錯誤做法

首層隔牆下應設鋼筋混凝土基礎梁或基礎,不得直接將隔牆放置在建築地面上,不得採用將原建築地面中的混凝土墊層加厚作為隔牆基礎的做法。

No.10 防水要求的混凝土外加劑

有防水要求的屋面板結構混凝土內添加抗裂纖維,添加由設計單位確定。

屋面及防水工程

疏漏分析 

屋面防水處理時,卷材防水屋面的基層與突出屋面的結構連接處以及基層的轉角處應做成圓弧狀。然而變形縫及煙囪處容易被忽視;圓弧半徑也未按照不同材料的要求進行留置。

做法建議

No.11 防水基層處理

卷材防水屋面的基層與突出屋面的結構(女兒牆、立牆、天溝牆、變形縫、煙囪等)連接處以及基層的轉角處(水落口、天溝、檐溝、屋脊等)均應做成圓弧。圓弧半徑,對瀝青防水卷材為100~150mm;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為50mm;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為20mm。

No.12 天鉤、檐溝部位的卷材鋪貼

鋪貼天鉤、檐溝卷材時,宜順天溝、檐溝方向,減少搭接。卷材(塗膜)防水層在天溝、檐溝與屋面交接處、泛水、陰陽角等部位,應增加卷材(塗膜)附加層。天溝、檐溝與屋面交接處的附加層宜空鋪,空鋪的寬度為200mm。

No.13 防水卷材的收頭處理

(1)卷材防水屋面的泛水構造為:當牆體為磚牆時,卷材收頭可直接鋪壓設備基礎和柱子四周。水泥砂漿面層分格縫間距不應大於1m,細石混凝土面層分格縫間距不應大於3m,保護層採用地磚等塊材鑲貼時,分格縫間距一般為6m,縫寬20mm,縫內嵌入密封防水材料。

(2)分隔縫嵌縫密實、光滑、無毛刺,分隔縫兩側板塊高低差符合規範要求。

(3)女兒牆內側面牆面抹灰長度超過6m時,設分隔縫。屋面分隔縫和女兒牆分隔縫力求對縫。

(4)檐溝兩側,女兒牆根部要按要求留置分隔縫。出氣孔墩四周要設置分隔縫。

隱蔽工程

疏漏分析 

隱蔽工程難在操作規範,管線排布如果與圖紙不符,材料或用量若與交底檔規定不同,則容易導致在後期使用時出現隱患。

做法建議

No.14 做法規範,安裝可靠

(1)電線管在轉彎處統一設置過路盒,且接地連接可靠。橋架與配電箱之間採用KBG電線管連接,成排安裝,整齊一致,接地明顯可靠。 

(2)成排管道安裝,法蘭設置錯位,間距均勻,合理美觀。走廊上各種橋架、管道安裝採用共用支架,走向佈置合理,結構緊湊。

(3)管道、橋架安裝隨建築物弧度彎曲成弧形。成排KBG電線管與橋架連接,間距均勻,彎曲半徑一致,接地明顯可靠。 

(4)成排KBG電線管與橋架連接,間距均勻,彎曲半徑一致,接地明顯可靠。

No.15 排布有序,標識清晰

(1)牆面成排線盒,標高一致,排列整齊美觀。吊頂內風管、水管、橋架、線管排布橫平豎直,上下錯落有致。

(2)走廊吊頂內各種管道採用支架共設,支架接地明顯,標識清楚。

(3)各種管道、橋架排列整齊,安排到位,橋架與橋架、橋架與支架之間跨接規範,標識齊全。 

(4)電氣配管橫平豎直,接地跨接可靠,防腐到位。橋架與橋架、橋架與支架之間跨接規範,標識齊全。 

(5)風管、水管排布錯落有致,安裝規範合理,且穿牆處均安裝有預留套管。 

陝西省建築業協會編輯整理

“建築智慧讓建築人工作更簡單,生活更快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