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臨港松江科技城:“一廊九區”領航者

引言

最近兩年, 前身為漕河涇松江園區的臨港松江科技城快速躍升為上海最為炙手可熱的產業園區之一。 2016年, 前11個月臨港松江科技城園區內企業貢獻稅收14.26億元, 同比增長63.2%, 營業收入有望突破350億元, 同比將增長50%以上。

2017年, 臨港松江科技城提出目標“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卓越科技園區”——“一座科技城、十家龍頭、百家高新、千億產出”。 園區今後將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一流科技園區對標, 全力打造“科技創富, 產城融合”的“四新”經濟集聚功能板塊。

G60高速邊上的科技城

從市區驅車前往松江, 沿著G60高速公路下方的地面道路行駛, 兩邊的建築密度漸漸降低, 商務氣息漸漸淡去, 換上濃郁的工業風。 在莘磚公路往右轉, 忽然有一片高檔寫字樓群跳入視線, 穀歌等大企業Logo尤為醒目, 讓人恍如穿越到了靜安寺或陸家嘴, 這裡就是臨港松江科技城。

臨港松江科技城毗鄰G60高速公路第一個收費口, 在松江整個科創產業中佔據相當獨特的地位。 松江的產業佈局可以用“一廊九區”來概括, “一廊”指的是“G60科創走廊”, 在G60國道松江段兩側, 分佈著九大產業功能板塊, 共同構成這條“科創走廊”。 而臨港松江科技城位於G60高速公路松江段的起點,

從地理位置來看最有優勢, 是連接市區和“一廊九區”的橋頭堡。 從發展狀況來看, 這裡是整個佈局中的龍頭板塊。

臨港與松江的“相遇相知”

很多人會覺得疑惑, 臨港松江科技城掛著臨港的牌子, 區位卻在松江。 仔細看科技城寫字樓的入駐企業目錄,

會發現很多還掛著漕河涇的品牌。 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臨港松江科技城正是“區區合作, 品牌聯動”的示範性樣本。 “區區合作, 品牌聯動”的概念最早是市委韓正書記在2009年提出的, 一個區是指漕河涇國家級開發區, 另一個區指松江區, 目的是以漕河涇模式帶動松江產業轉型, 實現漕河涇和松江兩大品牌聯動。

2015年, 漕河涇劃歸臨港集團下屬單位, 科技城正式掛上臨港的品牌。 “區區合作, 品牌聯動”的內涵提升為臨港和松江“牽手”。 “區區合作, 品牌聯動”這一創新合作機制已經成為臨港、漕河涇品牌輸出和拓展的重要模式。 臨港和各個區縣合作建立開發區, 主要看當地區域發展有沒有內生需求, 開發區有助於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產業集群、產出、人才都是留在當地的。 而臨港集團和松江之間“情投意合”, 彼此合作意願強烈, 因此臨港松江科技城項目的合作很順暢。

臨港是國家級的開發區品牌, 公眾認知度高, 加上松江歷史文化底蘊深厚, 強強合作, 成為我們招商的優勢。 科技城聚焦創新、開拓轉型,驅動產業園區開發提升內涵,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雙方在合作中摸索出了很多機制創新。比如聯席會議機制,臨港集團和松江區政府每年會召開一次聯席會議,總結和提煉上一年的工作,規劃下一年的佈局等等。

臨港松江科技城還搭建了一些專業平臺促進產業交流,比如已經連續舉行了兩屆產業大會,去年有800多人參加,邀請到國家工信部領導參與,今年10月將舉辦第三屆大會。

2016年,在上海市經信委召開的上海市產業園區統計評價工作佈置會暨先進表彰會上,園區在全市104產業區塊的開發區綜合評價中發展速度指數蟬聯第一,發展品質指數排名第二;營業收入產出、四新發展、地均稅收、資源利用、節能減排等指數均列前十強,並持續保持著強勁的領先勢頭。繼獲批為上海市首個“區區合作,品牌聯動”示範基地之後,園區的發展模式被上海市領導總結為“新橋模式”,並被寫入了上海市“十三五”規劃。

產業聚集的一個縮影

臨港松江科技城,這塊區域已經成為上海西南不可忽視的產業聚集區。以3D列印產業為例,當很多人還只在科技館見過3D列印這一新銳技術,科技城已經聚集了30多家業內知名的企業,產品廣泛運用於各個領域。“我們是上海乃至長三角3D列印企業最集聚的區域。”臨港松江科技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杜玉梅說。

這些3D列印企業進入園區後的發展路,就是一部“中國製造”升級“中國創造”的奮鬥史。最初3D列印技術集中在EOS等國外的幾家巨頭手中,本土公司只是代理銷售國外品牌的設備,業務附加值很低。本土公司經過對技術的消化吸收,逐漸開始為客戶提供技術服務,列印定制產品,比如用於醫療領域的模具,或是工業級金屬3D列印產品。隨著本土企業經過不斷研發突破,逐漸掌握原本是國外企業“鎖死”的核心技術,開始有能力生產3D列印設備,打造自有品牌,站到了價值鏈的上游。

實現國內首台3D列印設備銷售的本土企業光韻達,就出自臨港松江科技城。光韻達主要列印能放進人體的鈦合金關節部件,和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骨科專家戴克戎院士合作成立了工作室。牆裡花香飄過了牆外。2014年,一家在法蘭克福上市的3D列印企業SLM正準備佈局亞太區,苦於沒有抓手,科技城得知情況後主動和對方聯繫,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談判,企業最終被園區的方案所打動,成為落戶科技城的第一家外資3D列印企業。

園區漸漸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上海3D列印產業中心”。由於在業界“呼聲”很高,市經信委組織的增材製造協會(3D行業協會)也順利落到臨港松江科技城。給3D列印企業提供了行業交流分享的平臺。

3D列印產業是臨港松江科技城產業聚集的一個縮影。在市區兩級政府的支持下,科技城進一步“打開產業門類、提升產業門檻”,加快“四新經濟”發展,3D列印、生命健康、電子資訊、智慧製造/機器人、檢驗檢測、VR/AR等新興產業不斷興起。

結語

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作為上海率先由市政府認定的“區區合作,品牌聯動”示範基地,是臨港集團與松江區政府共同創建的科技產業園區,以產業園區發展為主導帶動區域經濟,成績引人矚目。在未來幾年內,園區將在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進程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戰略,堅持以產業為主導,大力培育和發展“新產業、新模式、新技術、新業態”,將園區建設成為宜業、宜居、融合、創新的“四新”經濟新載體,打造上海產業園區升級版。

科技城聚焦創新、開拓轉型,驅動產業園區開發提升內涵,在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顯著成效。

雙方在合作中摸索出了很多機制創新。比如聯席會議機制,臨港集團和松江區政府每年會召開一次聯席會議,總結和提煉上一年的工作,規劃下一年的佈局等等。

臨港松江科技城還搭建了一些專業平臺促進產業交流,比如已經連續舉行了兩屆產業大會,去年有800多人參加,邀請到國家工信部領導參與,今年10月將舉辦第三屆大會。

2016年,在上海市經信委召開的上海市產業園區統計評價工作佈置會暨先進表彰會上,園區在全市104產業區塊的開發區綜合評價中發展速度指數蟬聯第一,發展品質指數排名第二;營業收入產出、四新發展、地均稅收、資源利用、節能減排等指數均列前十強,並持續保持著強勁的領先勢頭。繼獲批為上海市首個“區區合作,品牌聯動”示範基地之後,園區的發展模式被上海市領導總結為“新橋模式”,並被寫入了上海市“十三五”規劃。

產業聚集的一個縮影

臨港松江科技城,這塊區域已經成為上海西南不可忽視的產業聚集區。以3D列印產業為例,當很多人還只在科技館見過3D列印這一新銳技術,科技城已經聚集了30多家業內知名的企業,產品廣泛運用於各個領域。“我們是上海乃至長三角3D列印企業最集聚的區域。”臨港松江科技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杜玉梅說。

這些3D列印企業進入園區後的發展路,就是一部“中國製造”升級“中國創造”的奮鬥史。最初3D列印技術集中在EOS等國外的幾家巨頭手中,本土公司只是代理銷售國外品牌的設備,業務附加值很低。本土公司經過對技術的消化吸收,逐漸開始為客戶提供技術服務,列印定制產品,比如用於醫療領域的模具,或是工業級金屬3D列印產品。隨著本土企業經過不斷研發突破,逐漸掌握原本是國外企業“鎖死”的核心技術,開始有能力生產3D列印設備,打造自有品牌,站到了價值鏈的上游。

實現國內首台3D列印設備銷售的本土企業光韻達,就出自臨港松江科技城。光韻達主要列印能放進人體的鈦合金關節部件,和上海第九人民醫院骨科專家戴克戎院士合作成立了工作室。牆裡花香飄過了牆外。2014年,一家在法蘭克福上市的3D列印企業SLM正準備佈局亞太區,苦於沒有抓手,科技城得知情況後主動和對方聯繫,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談判,企業最終被園區的方案所打動,成為落戶科技城的第一家外資3D列印企業。

園區漸漸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被評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上海3D列印產業中心”。由於在業界“呼聲”很高,市經信委組織的增材製造協會(3D行業協會)也順利落到臨港松江科技城。給3D列印企業提供了行業交流分享的平臺。

3D列印產業是臨港松江科技城產業聚集的一個縮影。在市區兩級政府的支持下,科技城進一步“打開產業門類、提升產業門檻”,加快“四新經濟”發展,3D列印、生命健康、電子資訊、智慧製造/機器人、檢驗檢測、VR/AR等新興產業不斷興起。

結語

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作為上海率先由市政府認定的“區區合作,品牌聯動”示範基地,是臨港集團與松江區政府共同創建的科技產業園區,以產業園區發展為主導帶動區域經濟,成績引人矚目。在未來幾年內,園區將在上海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的進程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戰略,堅持以產業為主導,大力培育和發展“新產業、新模式、新技術、新業態”,將園區建設成為宜業、宜居、融合、創新的“四新”經濟新載體,打造上海產業園區升級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